天天看點

德孚轉向上市之路變數頻出 華之傑營收持續兩年下滑

作者:鳳凰網财經

企業動态:

【六淳科技終止創業闆IPO】

5月2日,深交所決定終止對東莞六淳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六淳科技”)發行上市稽核,因其及保薦人撤回發行上市申請。六淳科技原拟募集資金47400.00萬元,分别用于電子産品精密功能性器件生産項目(遷建)、研發中心建設項目、補充流動資金。六淳科技的保薦機構(主承銷商)為華西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保薦代表人為羅李黎、厲琪。

【極氪計劃登陸紐交所】

極氪智能科技控股有限公司(ZEEK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Holding Limited,以下簡稱“極氪”)于美東時間5月3日更新紅鲱魚版招股書,并計劃于5月10日正式以“ZK”為股票代碼在紐交所挂牌上市。極氪計劃在本次IPO中發行1750萬股美國存托股票(ADS),發行區間為每股ADS18美元至21美元。以此發行區間上限計算,極氪至多通過本次IPO募集3.675億美元(不計“綠鞋機制”),若執行超額配售權後的募集規模至多為4.22億美元。

【智慧樹母公司拟港股IPO】

上海卓越睿新數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慧樹”品牌的母公司,以下簡稱“卓越睿新數位”)于2024年5月3日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說明書,拟主機闆挂牌上市,農銀國際擔任獨家保薦人。卓越睿新數位2008年成立,是一家中國領先的高校教學數字化解決方案提供商,并作為高等教育行業數智化的先行者,緻力于高校數字化教育内容、數字化教學場景服務及産品的開發、傳遞和營運,産品服務覆寫教、學、練、考、評、管等所有重要方面。

企業輿情:

【德孚轉向北交所IPO:上市之路變數頻出,新能源汽車沖擊下發展前景不明】

2023年6月29日,在汽車零部件領域蟄伏多年的德孚轉向向北交所送出了上市申請材料,正式向北交所發起沖擊。近一年來,德孚轉向先後經曆了兩次問詢,期間還經曆長達近四個月的中止。如今非但沒有叩開北交所的大門,問詢與稽核進度也遲遲沒有進展。自2016年啟動新三闆挂牌以來,德孚轉向先後4次更換主辦券商,此次申報期就已經更換兩次。

實際上,德孚轉向目前的上市輔導機構存在不少問題。據招股書披露,德孚轉向此次申報北交所涉及的主要輔導機構有華安證券、大華會計師事務所、北京國楓律師事務所,其中華安證劵于2024年2月份被安徽證監局出具警示函。至于大華會計師事務所,從業記錄更是劣迹斑斑,據悉很可能會被暫停證劵業務半年,當下更是風聲鶴唳,主要團隊或金蟬脫殼,或另起爐竈。也就是說,負責協助德孚轉向申報北交所的三家主要輔導機構中,已經有兩家被監管機構開具罰單,這無疑給德孚轉向申報材料的真實性打上了不小的折扣。

德孚轉向目前過于依賴歐美這一單一市場的經營現狀給其自身的經營帶來了相當大的不确定性。此外,德孚轉向認識到了新能源汽車取代燃油車的大趨勢,在報告期内确實針對新能源汽車開發了部分産品。但從市場的反應看,效果似乎略顯一般。雪上加霜的是,德孚轉向高度依賴的液壓泵産品也呈現出了增長乏力的迹象。一旦大陸新能源汽車成功打入歐美市場,抑或歐美傳統車企自己成功研發出具備競争力的新能源汽車,都将對德孚轉向的發展前景帶來滅頂之災。(來源:估值之家)

【知原藥業IPO:經銷占比高,終端收入核查比例低】

自2023年4月13日深交所受理知原藥業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主機闆上市的申請以來,知原藥業已經先後4次更新招股書,完成兩輪問詢與回複。雖然公司業績表現較好,但毛利率在同行中墊底、終端收入核查比例低、銷售費用高企等事項仍是其亟待解決的難題。

招股書顯示,銷售模式上,知原藥業主要以經銷以及電商平台為主,直銷為輔。報告期内,經銷模式産生的收入占公司主營業務收入比例分别為66.67%、63.44%、51.55%和56.02%,整體呈現下降趨勢,但仍占比過半。在首輪稽核問詢函中,交易所對知原藥業是否存在經銷商壓貨情形、是否實作最終産品銷售進行了詢問,并要求公司說明與經銷商、經銷商的終端客戶是否存在關聯關系或其他利益安排,是否存在其他特殊關系或業務合作。

同時,保薦人及申報會計師對報告期内公司經銷商的主要終端客戶進行了走訪,走訪終端客戶的經銷收入金額覆寫比例分别為 63.32%、67.63%、65.97%和 72.76%。一般情況下,對經銷商終端收入核查要覆寫的收入,最好達到70%以上才有說服力。以上資料顯示,知原藥業終端走訪的覆寫比例較低,隻有2023上半年達到72.76%。(來源:華财資訊)

【華之傑IPO:扣非淨利兩連跌勢頭雖終結,營收卻持續兩年下滑】

2022年4月20日,于科創闆過會後處于送出注冊階段的華之傑突然選擇了主動撤回注冊申請抱憾而歸。9個多月後,華之傑攜着淨利過億的規模将上市目的地更換至上交所主機闆市場。早在2023年2月27日就正式向上交所遞交上市申請并獲得受理的華之傑,在遞表44天後就獲上交所發出了首輪問詢,但直到2024年1月29日華之傑才回複了首輪問詢,之後又于3月19日補充完2023年财務資料,此時距離其遞表已經過去了近13個月,無疑華之傑已成為了主機闆注冊制改革後最大的IPO困難戶之一。

事實上,華之傑此次IPO之是以推進緩慢,除了受毅達系影響外,與其業績頻繁出現“跳水”不無關聯。其扣非淨利在2021年、2022年出現了連續兩年下滑的趨勢,不僅如此營收也在2022年和2023年連續兩年下滑。

公開資料顯示,早在2020年時,華之傑就以8.88億元的營收斬獲了1.13億元的扣非淨利潤,營收和扣非淨利分别暴增了49.05%、41.84%。2021年,華之傑在營收增長了40.67%的前提下扣非淨利卻單邊下滑了9.15%。2022年,華之傑營收和扣非淨利雙雙下滑,在營收同比下滑了18.43%降至10.19億元基礎上,扣非淨利潤下滑了5.47%跌破億元大關僅為9731.03萬元。随着2023年年報資料補充完畢,華之傑營收又出現了單邊下滑的趨勢。

據華之傑最新更新的财務資料顯示,2023年營業收入為9.37億元同比下滑了8.02%,對應扣非淨利潤1.18億元同比上升了21.55%,這也終結了此前扣非淨利連續兩年下滑的趨勢。雖然在2023年,華之傑扣非淨利潤重回過億元的規模,但不容忽視的是,其營業收入已經持續兩年下滑,2023年、2022年分别同比下滑了8.02%、18.43%。(來源:慧炬财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