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老張講曆史:晚清經濟

作者:熱情的金桔A

高中曆史教材,曆來輕視經濟史教學,尤其是近現代,都是附在政治史講背景影響的時候說一點。按照課程标準,落實唯物史觀,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那麼,你要把經濟基礎講清楚啊。是以,我根據自己的了解,把近代經濟部分稍微加強一點。

1840-1912年的經濟,可以分為三個階段:1840-1860年是第一階段,中國經濟開始卷入世界市場;1861-1894年是第二階段,民族工業産生;1895-1912年是第三階段,民族工業初步發展。

老張講曆史:晚清經濟

清代虎門外國商船

一、開始卷入世界市場

1.中外貿易發展

鴉片戰争之前,中國輸出的商品主要是茶葉、棉布、絲綢、漆器、瓷器等,英國輸入中國的主要是毛織品、羽紗、機織棉布、金屬制品等,英國商品在華賣不動,隻好輸入大量白銀購買中國商品,為了解決貿易逆差,英國逐漸擴大鴉片貿易,終于發動鴉片戰争。

戰争的結果是中國開放五口、協定關稅,到1844年相繼開市,對外貿易中心逐漸由廣州轉移到上海。按照條約,五口允許英國、美國、法國商人帶家眷居住,1845年之後建立上海租界,成為列強商人經商據點。後來,西方列強将租界制度推行到廣州、廈門、福州、杭州、蘇州、天津、營口、奉天、安東、鎮江、九江、漢口、沙市、重慶等城市。

但在合法貿易中,1845年中國出超240萬英鎊,這種出超一直持續到1865年。

五處通商口岸,以廣州和上海為最繁盛,廈門主要是販賣華工,福州主要是茶葉,甯波貿易量很小,1853年,上海超過廣州,成為貿易中心。

老張講曆史:晚清經濟

鹹豐年間上海碼頭

2.自然經濟開始解體

鴉片戰争後,列強不斷向中國傾銷商品,沖擊通商口岸及附近地區的傳統經濟結構,導緻部分手工業者破産,清政府戰費和賠款分攤到參與戰事的省份,各級官吏借機搜刮百姓。經濟結構發生重大變化;自然經濟開始解體,外商收購量加大使農産品商品化加強,開始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

在五口附近,随着機織布機紡紗價格的下跌,人們逐漸習慣用洋布洋紗,傳統的家庭手工業開始解體,紡織分離,自給自足的程度日益降低。棉花、生絲、茶葉等為市場生産,即使是糧食也有10%提升到16%,加強了商品化程度。

3.鴉片貿易

18世紀前期,主要是葡萄牙從印度運來作為中藥銷售,繳納關稅,公開售賣,每年200箱左右。南洋吸食方法傳入之後,大批人員上瘾,造成傾家蕩産,影響社會秩序,1729年雍正帝第一次禁止吸食鴉片。1796年,嘉慶帝下令停止鴉片征稅,嚴禁鴉片輸入,鴉片貿易成為非法。

1757年英國征服孟加拉,控制鴉片産地,1773年英國東印度公司确立鴉片專賣政策,壟斷生産和銷售,批發給商人運往中國銷售。1805年,東印度公司收購價每箱160盧比,批發價988盧比,廣州售賣價3500盧比。東印度公司的三角貿易是,從英國進棉紡織品等英國商品,運到印度銷售後購買鴉片,運到中國銷售後用賣鴉片的錢購買中國茶葉等運往歐洲銷售,賺取巨額利潤。

1790年輸入4000箱左右,1810年近5000箱,1830年近20000箱,1838年40000多箱。販賣鴉片的國家有英國、美國、法國、葡萄牙、荷蘭等,白銀外流總計6億兩以上。白銀大量外流,導緻銀錢比價由1000文上漲到1300文以上,影響人民生活,尤其是清政府财政收入。是以,道光帝決定禁煙,英國為維護鴉片貿易,發動戰争,打敗了清朝。

戰後,鴉片走私由廣州一口擴大為五口,1849年53075箱,1853年66574箱,1855年78354箱,上海幾乎銷售了一半的走私鴉片。

第二次鴉片戰争後,鴉片貿易合法化,平均每年進口600萬海關兩。

老張講曆史:晚清經濟

晚清租界圖

4.“外資”經濟

1】販賣鴉片。

2】販賣華工。據美國駐廈門領事布蘭特雷的報告,從1847年至1853年3月,在不到7年的時間内,即有12151名華工被劫掠販賣出國。英國是當時最大的人口販子,他們開設洋行,在通商口岸和香港、澳門、汕頭等地專門從事人口販賣。1847年3月7日,英船“阿蓋爾公爵”号即載運400-450名華工駛向哈瓦那販賣。戰後20餘年間,西方從中國沿海各地劫賣中國人口的情況:1849-1855年,美國從廣州掠賣出國華工39126人;1860年之前,從廣州被劫往國外的華工達六七萬人之衆;1851-1859年間,從香港被販出國的華工137829人;1852-1858年,從汕頭被拐賣出境的華工達4萬人;1853-1874年,從澳門被販出國的華工達30萬人。途中的死亡率大約是40%。

3】正當貿易。以英國輸華貨物總值為例,1840年52萬鎊,1843年145萬鎊,1845年239萬鎊,1852年250萬鎊,1860年531萬鎊,主要是機紡棉織品。從中國購買輸出的商品,以茶葉和生絲為主,1844年茶葉7047萬磅、生絲2604包,1850年茶葉7743萬磅、生絲21548包,1853年茶葉10122萬磅、生絲62896包,1859年茶葉11091萬磅、生絲67874包。

第二次鴉片戰争後,有了海關總稅務司的統計資料,1865年進出口總值12019萬海關兩,1894年增長到28605萬海關兩,進出口都有很大增長。進口以機器棉織品為大宗,由1870年的429萬海關兩增長到1894年的993萬海關兩;鐵、錫、火柴、煤、糖、煤油等商品進口由占總額的31%增長到44%。出口商品,茶葉由1870年的352042擔703萬海關兩到1894年的359894擔584萬海關兩,生絲由1870年的12369擔514萬海關兩到1894年的15750擔482萬海關兩,出口量增加而價格下降了;草帽缏、棉花、糖、牛皮、羊毛等出口比重由1870年的12%增長到1894年的48%,隻有草帽缏是量價齊增的。

4】洋行。40年代40家左右,1872年343家,1893年580家,英國占一半以上,美國次之,随後是德國、法國、俄國、日本。

英國太古洋行。1867年在上海創立,1872年創辦太古輪船公司,經營布匹、茶葉、運輸、船廠、糖房、油漆、碼頭、堆棧、保險等業務。

老張講曆史:晚清經濟

1890年4月的上海外灘,左起第二幢就是早期的太古洋行辦公樓。

日本三菱洋行。1875年設立,經營橫濱-上海運輸,後擴充到漢口、香港,工礦投資、保險、進出口貿易。

日本三井洋行。1876年設立,天津、上海、營口、香港有分号,經營進出口貿易、航運。

日本吉田洋行。1885年在上海設立,先後在漢口、青島、天津、蕪湖、南京、鎮江、無錫、杭州、松江江陰、蚌埠、海門、揚州、高郵、泰縣、仙桃、沙市、孝感、廈門沒立分号,進口的物品包括棉紗、棉制品、毛紗、呢絨、人造絲紗、人造絲綢、五金、化學藥品、砂糖、罐頭、面粉、油類、染料、塗料、麻袋、麻線、電料、建材、化妝品、煙草、鐘表、收音機、陶瓷器、雜貨,出口有谷物、油粕、錦花、羊毛、皮革、制油原料、飼料、油脂、麻、麻制品、豬鬃、蛋類、禽毛、獸腸、蠶繭、礦物、中藥材、棕榈、生絲、綢紛以及四川各種特産,并開辦有榨油、棉花加工、玻璃制造、清酒釀造、面粉等工廠。

老張講曆史:晚清經濟

1920年,太古洋行漢口碼頭及辦公樓

德國瑞記洋行。1866年設立于廣州,後遷香港,在上海和漢口設有分号,從化妝品到飛機大炮,無所不包。

德國魯麟洋行。1878年創辦于廣州,香港、上海、台灣、天津有分号。

上海、香港、廣州是洋行總部多的城市,天津、漢口分号多達40多家。

以德國禮和洋行為例,1855年在廣州設立,在香港、上海、天津、漢口設分号,時洋務運動勃興,大做軍工生意,向洋務派售賣鑄币機、槍炮火藥裝置、鐵路裝置、煤礦裝置、食品裝置等等,在漢口搜集中國土特産運往歐洲,歐籍雇員250人、華人日人1000人。

這些洋行有本國政府支援、有不平等條約保護、有強大的資金和技術、管理實力,中國的商号很難與之競争。

老張講曆史:晚清經濟

1913年商務印書館實測上海城廂租界地圖中标注的浦江兩岸三處太古碼頭

5】企業。

輪船運輸業。有名的是美國旗昌輪船公司、英國太古輪船公司、英國怡和輪船公司等,經營沿海運輸、内河運輸。它們擠壓李鴻章創辦的輪船招商局,壟斷航運。

船舶修造業。規模最大的是香港黃埔船塢公司,據1867年的記載,各船廠“都裝備着鉗機浮門、蒸汽抽水機、旋床、刨床、螺鑽機、截斬機和壓穿初,還有鍋爐廠、煉鐵廠、鐵工廠和造船廠”。上海最著名的是1862年建立的英商祥生船廠、1865年建立的美商耶松船廠。

鐵路運輸業。英美商人聯合成立吳淞鐵路公司,1876年吳淞鐵路10英裡通車,10個月票價收入38300元,因當地士紳反對,清政府以28.5萬兩贖回拆除。

電信業。英國大東電報公司1870年獲得沿海通商口岸海底電纜鋪設權,掌握了有線電報。

缫絲業。1879年,旗昌洋行建成旗昌絲廠,缫絲車400架。還有公平絲廠、怡和絲廠等等。

茶葉加工廠。俄國人在漢口開設磚茶加工廠,後擴充到福州、九江等地。

金融業。1864年,香港彙豐銀行成立,這是第一家總行在中國的外資銀行,在上海、福州、甯波、漢口、汕頭設立分行,分支機構遍及通商口岸。以後有德國德華銀行、法國東方彙理銀行、俄國華俄道勝銀行等等。它們發行貨币、經營彙兌、吸納存款、發行債券、向中國政府貸款,控制了金融業。還有衆多的保險公司。

西方人生活所需企業。面粉、面包、糖果、釀酒、汽水、蠟燭、肥皂、火柴、家具、發電、自來水、瓦斯等等。

老張講曆史:晚清經濟

191年拍攝的太古“藍煙囪”碼頭

5.買辦

五口通商後,買辦迅速發展成為一個新興的社會階層。他們除經營商業貿易外,還通過擷取大量傭金、回扣,聚斂起巨額财富。随後又進一步滲透到政治領域,并憑借着對西方的了解,在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諸方面發揮着較大影響。

早期買辦以廣東人為多,貿易中心轉移到上海,尤其是太平天國運動,大批江浙商人逃入上海,隊伍急劇增加。買辦一方面拿月薪、利潤分成、入股分紅,積累了巨額資金,另一方面參與經營管理,為自己創辦企業打下了基礎。

6.城市化

列強在通商口岸開設商業工業公司,招收買辦、勞工,附近農村人口向通商口岸轉移。

随着太平天國運動的進行,地主商人紛紛逃到通商口岸。

7.社會生活

西方生活方式通過買辦,擴充到家人、親戚、朋友。

老張講曆史:晚清經濟

1883年上海太古洋行職員合影

二、民族工業産生

絕大多數曆史書裡隻說民族資本主義企業,這是不對的,按道理,凡是中國人創辦的近代企業都是民族工業,它的特征是大機器生産、國人創辦,是以,應該包括政府創辦的企業。

1.條件

1】自然經濟逐漸解體,提供市場、勞動力。

2】外商企業利潤刺激。

3】洋務運動。

4】古代資本主義萌芽的基礎。

5】買辦階層的形成。

2.産生

1】洋務派創辦近代企業

①官辦軍事工業。

最早的是1861年曾國藩創辦的安慶内軍械所,造洋槍洋炮,主要是手工。

李鴻章在上海創辦了三所洋炮局,1865年創立江南機器制造總局,丁日昌為總辦,采用機器生産,分設汽爐廠、機器廠、木工廠、鑄銅鐵廠、熟鐵廠、洋槍樓、輪船廠、船塢等,1869年,增建翻譯館、汽錘廠、槍廠、卷槍廠等,能夠造無煙火藥、水雷、前裝線膛槍炮、後裝線膛槍、速射炮、2800噸1800馬力20尊炮的軍艦等先進軍事裝備。

1866年左宗棠創辦福州船政局,西征後由沈葆桢繼任船政大臣,1874年建成,培養了10餘名廠長300餘名工匠,能夠在沒有外員指導情況下自己設計制造軍艦,到1894年共造34艘,最大2200噸。

1867年,崇厚創辦天津機器局。

1890年,張之洞創辦湖北槍炮廠,即後來的漢陽兵工廠。張之洞力圖追趕西方先進水準,他認準德國槍炮最精最新,向德國訂購先進機器,模仿德國造。漢陽兵工廠成為清末民國時期最著名的兵工廠。

截止1894年,洋務派共創辦34家軍工企業,使用機器生産,采用雇傭勞動,部分實行成本核算,有一定經濟動機,但使用封建衙門管理方式,效率都不高。

老張講曆史:晚清經濟

1878年招商局參與創辦的中國第一家大型紡織企業——上海機器織布局

②官督商辦民用工業。

1873年,李鴻章在上海創辦輪船招商局,朱其昂為總辦,後由怡和洋行買辦唐廷樞接手,1877年收購美商旗昌輪船公司,達29艘。

1876年,李鴻章創辦開平煤礦,唐廷樞主持,到1896年年産煤48萬噸。1880年,李鴻章在天津設立電報總局,由盛宣懷主持,鋪設津滬線,開始為軍用,虧損後改為官督商辦,軍民兩用,總共46492裡,連接配接遠至新疆、雲南、廣西、台灣、吉林、黑龍江。

1890年,張之洞創辦漢陽鐵廠、大冶鐵礦,1891年創辦大冶煤礦、馬鞍山煤礦,1893年創辦湖北織布局,都是官辦企業,1894年創辦的湖北紡紗局、湖北缫絲局則是官商合辦的。張之洞是後期洋務運動大将,所創企業規模大,漢陽鐵廠規模僅次于上海江南制造總局,湖北織布局是當時最大的紡織企業,湖北槍炮廠是規模最大的槍炮專業生産企業。總投資近1000萬兩,占當時全國總投資一半以上。

老張講曆史:晚清經濟

漢陽鐵廠

1887年,李鴻章開辦黑龍江漠河金礦,1889年投産,1891年開始發放股息,每股100兩分得70兩,1892年分7兩官利20兩餘利,到1894年每股所得達到176兩,是所有企業中效益最好的。除經濟效益外,還每年上繳軍費、防止俄國越境偷采、充實邊防。

1878年,李鴻章籌辦上海機器織布局,1890年建成投産,後改為上海華盛紡織廠,紗機5萬錠、布機750張。它是紳商發起、官僚保護的企業,減免稅厘,十年内隻準入股,不準另外設廠。

1889年,李鴻章建成唐山細綿土廠(水泥),因虧損1893年歇業,被英國騙占。1906年,袁世凱命周學熙收回自辦,改名唐山啟新洋灰股份有限公司,啟新生産的“馬牌”水泥品質超過英美标準,出口美國,1915年獲得巴拿馬博覽會金獎。

老張講曆史:晚清經濟

民用工業總計有20多個,以煤炭、銅礦居多,官府經常幹預,由官辦改為商辦,又改為官辦,雖是商股,自負盈虧,但徇私舞弊,效益不佳。

2】私營近代企業

①買辦大多自己原來有商号,成為外國人買辦之後,一方面替外國人打理生意,一方面為自己的商号謀銷路,因而,學習西方人的經營方式,賺更多的錢。如瑞記洋行買辦吳少卿原系上海成順泰絲棧主,延昌恒洋行買辦楊信之原先設有上海泰康祥絲行和絲棧,旗昌洋行買辦阿堯原本辦有平祥絲号和瑞祥絲号,怡和洋行買辦祝大椿原先設有源昌煤鐵五金洋貨行。

有些買辦則在出任買辦後開設商号,為洋行對口服務,其中最典型的是上海怡和洋行買辦唐廷樞和寶順洋行買辦徐潤。唐廷樞先後開辦了修華号棉花行、康慎安茶棧,以及泰和、泰生和精益3家錢莊,并通過設立分号将業務活動延伸到漢口、天津、揚州、鎮江及内地。謙慎安茶棧就在産茶的内地沒有7所分号。徐潤從1861年升任買辦後又先後開設寶源絲茶土号及立順興、川漢各貨号,經營範圍包括絲、茶、煙葉、白蠟、黃白麻、桐油等出口貨。

②船舶修理業。1865年買辦梁鳳西、李松雲創辦均昌修船廠,所造6艘小輪船時速高于外資船廠,1884年股票投機失敗破産重組為發昌船廠。

③缫絲業。1873年華僑陳啟源創辦繼昌隆缫絲廠,初用法國腳踏式缫絲車,後用蒸汽動力,比土絲廠效率高5倍以上,勞工700多,品質好,價格高于土絲三分之一。到1894年,廣東有機器缫絲廠88家。上海買辦黃佐卿1882年創辦公和永絲廠,職工1000人,規模比廣東大。

老張講曆史:晚清經濟

繼昌隆缫絲廠的女工

④面粉業。1878年,天津招商局總辦朱其昂創辦贻來牟機器磨坊,雇工30人,日産150包。

⑤火柴業。1890年,大商人葉澄衷在上海創辦燮昌火柴廠,雇工800人,日産50箱。

⑥航運業。1889年,葉澄衷等集資創辦上海鴻安輪船公司,有11艘船,僅次于太古、怡和和招商局。

⑦軋花業。籽棉加工為皮棉,中國用手工,效率非常低。1886年,甯波通久機器軋花局成立,使用日本足踏軋花機,後來更新為機器,效率很高。上海等通商口岸紛紛設立軋花廠,從事棉花加工。

⑧棉紡業。1888年,龔照瑗在上海創辦華新紗廠,1894年還清官款,改為完全商辦。1893年,巨商朱鴻度創辦裕源紗廠。

⑨其它還有榨油、造紙、印刷、制糖等行業。到1894年,新式私營近代企業總數是154家,資本1717萬元,廣東97家,上海29家,缫絲業數量最多。

老張講曆史:晚清經濟

——張海鵬《中國近代通史》第三卷

三、民族工業初步發展

1.列強資本輸華

《馬關條約》規定日本可以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根據最惠國待遇,列強都有了資本輸華的特權。

1】對華貸款。

向日本賠款2.3億兩,清政府每年的财政收入隻有8千萬兩,半年内必須賠付5千萬兩,一年内必須再賠付5千萬兩……并且加息5%,清政府隻好借款,如果三年内還完則免息。

因俄國組織三國幹涉還遼,清政府主動向俄國借款4億法郎即1億兩白銀,年息4厘,36年還清。俄國實際沒有多少錢,多為法國銀行貸款。

英國、德國不滿,威脅清政府,漫天要價,折扣達89.5%,遭清朝拒絕。清朝轉向美國借款,又同法國談判借1億兩,在赫德的斡旋下,清政府向英德借款1億兩,94%折扣,年息5厘,36年還清。

英俄兩國争奪第三期借款,俄國威脅要占領蒙古和滿洲,英國威脅要占領舟山群島,清政府發行昭信股票,企圖用内債解決賠款問題,但是,認購者太少,還是在赫德的牽引之下,閃電般同英德簽署借款1600萬鎊的合同,年息4.5厘,83%折扣,45年還清。

這些借款,加上利息,總額6億多,都是以關稅、鹽稅、厘金等為擔保的,列強控制了清政府的經濟命脈。

1895-1911年間,清朝借外債112次,12億382萬兩,實收隻有6.6億兩。

老張講曆史:晚清經濟

2】争奪築路權。張之洞主持的盧漢鐵路,由比利時承建、經營,器材一半比利時采購,一半中國制造。容闳代表美國提出建築津鎮鐵路,德國宣稱山東鐵路歸它,英國與德國合作,奪取津鎮鐵路築路權,德國北段,英國南段。湖南士紳迅速組織湘粵鐵路公司,自籌資金建築粵漢鐵路,盛宣懷傾向于美國,美國最終獲得粵漢鐵路建築權。1896年,李鴻章訪俄,簽署《中俄密約》,俄國獲得建築東清鐵路權利,俄國控制了東北的築路權。

老張講曆史:晚清經濟

——《中國經濟通史》第八卷

3】争奪礦山開采權。鐵路修到哪裡,礦山開采權就喪失到哪裡。

4】開設企業加速。1894年列強在華投資總額1億900萬美元,1914年達到9億6150萬美元,遍及金融、貿易、運輸、制造、礦業、公用事業等。

2.清朝經濟政策調整

1】甲午戰争後,光緒帝頒布若幹保護獎勵工商業的措施。

2】《辛醜條約》簽訂後,慈禧釋出新政指令,劉坤一、張之洞“江楚會奏三折”,主要是獎勵實業。

3】改革中央經濟機構。1903年設立商部,頒布《獎勵公司章程》,次年制定《公司律》等。1906年改組成農工商部,制定九年經濟規劃,涉及工業、農業、商業、交通、财政五大部類,推動經濟立法。

3.愛國運動

1】1905年,美國拒不廢除虐待華工條款,終于爆發全國規模的抵制美貨運動。美國對華貿易由1905年的5700萬美元下降到1907年的2600萬美元。

老張講曆史:晚清經濟

2】收回利權運動。1903年,傳聞清政府出賣川漢鐵路築路權,收回路權礦權鬥争一發而不可收拾,一直到四川保路運動引發辛亥革命。

老張講曆史:晚清經濟

——《中國經濟通史》卷八

4.私營企業創辦高潮

1895-1911年民族資本共創辦企業490家,資本111313000元,私營404家,資本81836000元,形成投資熱潮。面粉、紡織、榨油、火柴、玻璃、呢絨、制革等輕工業突出,發展較快。主要分布在上海83家、廣州16家、天津17家、武漢28家、杭州13家、無錫12家、北京18家等通商口岸。1895年之後,著名的企業家有:

祝大椿。買辦出身,1898年源昌機器碾米廠,1904年源昌機器缫絲廠,1908年振興電燈廠等,合資廠有1900年華興面粉廠,1906年怡和源皮毛打包廠,1909年源康缫絲廠,1910年公益紗廠等。

朱志堯。也是買辦出身,1897年大德榨油廠,1899年上海同昌榨油廠,1902年上海求新機器廠,1907年北京薄利呢革廠,1908年上海同昌協記紗廠,1910年上海申大面粉廠。

張謇。狀元出身,1895年南通大生紗廠,涉及工業、墾牧、航運等27個企業,總投資700多萬元。從1899年開車到1911年純利潤總計353萬元,公積金73萬元。

老張講曆史:晚清經濟

榮氏兄弟。榮宗敬、榮德生(榮氏兄弟),學徒出身,1900年與人合資創辦無錫保興面粉廠。

一般來說,官營企業和官商合辦企業因為資金雄厚,采購的機器都是最新最先進的,民營企業相對差些。當時,技術落後,聘請洋員很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