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景谷縣碧安鄉:種下“希望” 結出“果實”

作者:普洱釋出

“2021年以來,勐主村通過17畝巨菌草基地的發展,每年為村級集體經濟創收達6萬餘元。”在景谷傣族彜族自治縣碧安鄉勐主村黨總支書記羅曉明身後,兩人多高的巨菌草在路邊、地頭角落茁壯生長,連綿的綠色既是産業發展的希望,也是綠美鄉村畫卷的風景。

景谷縣碧安鄉:種下“希望” 結出“果實”

用好資源 種好“一棵草”

巨菌草是高産優質的菌草之一,除了是飼料外,還可作為菌料栽培多種食用菌、藥用菌,同時還是水土保持的優良草種。

景谷縣碧安鄉:種下“希望” 結出“果實”

碧安鄉黨委書記谌子兵介紹,為貫徹落實省、市、縣部署安排,碧安鄉黨委政府圍繞《普洱市加快肉牛産業發展十條措施》,本着“要養牛,先種草”的理念,于2021年引進巨菌草種植,通過“黨組織+村集體+企業+農戶+基地”的模式,由鄉黨委政府出資采購巨菌草草種300畝,發放到19個村(社群)。同時,結合巨菌草不擇土地、生長快等特點,充分利用邊角地、零星地、閑置地發展種植巨菌草2000餘畝,帶動群衆增收900餘萬元,對比傳統甘蔗産業每畝2000元的産值,巨菌草畝産值約為5000元,種植效益更高,巨菌草已成為全鄉人民增收緻富的“幸福草”。

同樣,從試種到擴大種植,勐主村“兩委”積極發揮作用,為村集體經濟發展、村民增收找方法找路子,并把草種發放給3個村民小組來發展集體經濟,為群衆養牛提供了後備資源。“巨菌草每年可以收割3到4茬,畝産量在5至6噸,每噸的種植收益在200元左右。”羅曉明說,“我們通過巨菌草草種出售和提供養牛場飼草來獲得村集體經濟收入,每年的收益都用于集體經濟再發展,投入再擴大草種基地,這為整個村的發展和集體經濟的再循環再利用奠定了堅實的經濟基礎。”

景谷縣碧安鄉:種下“希望” 結出“果實”

“充分利用土地資源,統籌各項産業發展,碧安鄉還創新了‘菌草進林、菌草護路’新模式。”谌子兵介紹,菌草進林,在不破壞林木的前提下,利用坡度較小、林木密度較小的林地,實施菌草林下種植,既增加經濟收入又有助于林木生長及林地水土保持,截至目前,已示範種植10畝;菌草護路,結合綠美鄉村、綠美交通建設,着力推進鄉村面貌和人居環境改善,在鄉村、村組道路邊種植菌草,在充分利用資源的同時,還有利于道路坍塌防護和交通安全防護,截至目前,已示範種植20公裡、約40畝。

謀劃發展 種出“一條鍊”

内培支柱産業,夯實發展基礎;外引肉牛産業,延伸産業鍊條,碧安鄉走出了一條“巨菌草種植+肉牛養殖”循環産業發展的新路子。

碧安鄉以巨菌草種植産業助推肉牛産業快速發展,探索創新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保障了群衆增收的多種途徑。“為打造巨菌草循環産業鍊,碧安鄉黨委政府積極向上争取資金,在富安社群建立青幹飼料廠,形成日入料100噸、出料25噸以上的自動化飼料生産線,預計年産值将超過1000萬元,可增加群衆收入500餘萬元。”谌子兵說。

景谷縣碧安鄉:種下“希望” 結出“果實”

快速壯大的巨菌草産業為肉牛養殖提供了充足的飼草。在種好草的基礎上,碧安鄉黨委政府積極引進雲嶺牛、西門塔爾牛等新牛種,通過村集體示範養殖140餘頭,帶動全鄉肉牛養殖4500餘頭,推動肉牛養殖走規模化、産業化發展道路。

“我們村集體種了30多畝巨菌草,我自己也種了6畝。巨菌草生存能力強、不挑地存活率高,種植比較簡單,田邊地腳等不适合種糧食的地方都可以種植,進一步提高了土地綜合使用率。”碧安鄉上寨村八組巨菌草種植戶廖國榮說:“我們村大概有100戶農戶養了牛,每戶種5至6畝巨菌草就能解決自己家的飼草問題。另外,玉米、甘蔗采收的時候也可以用作飼草,但是巨菌草粗蛋白含量比其他飼草高,營養價值更高,牛也愛吃。”

景谷縣碧安鄉:種下“希望” 結出“果實”

據介紹,目前,碧安鄉建成120畝巨菌草循環産業示範基地,12個村建成不少于10畝的種草基地,共有161戶農戶參與種植,種植10畝以上大戶達49戶。谌子兵說“下一步,碧安鄉将本着‘種好一棵草,養好一頭牛’的理念,以肉牛養殖為核心,延伸巨菌草循環産業鍊條,分類使用土地資源,利用邊角地、零星地、閑置地種植巨菌草,通過‘集體+企業’的方式組建小小收割隊,培育巨菌草收割或精深加工的産業勞工,增加群衆勞務收入,進一步實作土地綜合使用率和群衆收入的雙提高。”

作 者丨陳景鋒 王福蓉 于飛 趙勁然 周翔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