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陪診師”正在興起,聯系的70%是老人,大多數已窮途末路

作者:小美跟你說

在現代社會,一個不容忽視的現象是,越來越多的中老年人在醫院的長廊裡獨自等待醫生的叫号。這種場景可能是許多人心中難以啟齒的痛。但是,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會有這麼多老人需要獨自面對看病這件事?2022年的資料顯示,大陸有超過1.9億的老人患有慢性疾病,而超過70%的老年人需要獨自前往醫院就診。在這背後,是不是隐藏着我們社會的某些不為人知的秘密?

“陪診師”正在興起,聯系的70%是老人,大多數已窮途末路

一個80多歲的老人在冬日的寒風中,瑟瑟發抖地站在醫院的自動門前,眼神中充滿了迷茫和無助。這不是電影場景,而是在我們身邊真實發生的故事。老人的名字叫王大爺,他患有心髒病和糖尿病,需要定期去醫院複診。但他的子女都在外地工作,無法常回家陪同。王大爺的困境,并非個例。在中國,随着社會的發展和人口的老齡化,這樣的場景越來越常見。

“陪診師”正在興起,聯系的70%是老人,大多數已窮途末路

回到2015年,當時的醫療市場上曾短暫出現過提供陪診服務的醫療平台,但很快這些平台因種種原因消失了。直到近幾年,随着老齡化問題的加劇和疫情的影響,使得去醫院的流程變得更加複雜,這一市場需求再次被激活。據統計,僅2022年一年,全國就新成立了281家陪診服務平台。而這背後,是1.9億慢性病老人的實際需求推動。

其中,李凡就是衆多陪診師中的一員。她的工作是陪同老人去醫院看病,幫助他們排隊挂号、記錄醫生的囑咐并協助完成各種檢查。李凡的背包裡總是裝滿了必備物品:體溫計、一次性口罩、消毒濕巾、筆記本、折疊椅,甚至還有巧克力和保溫壺。這些看似簡單的物件,在陪診的過程中都發揮着重要作用。

“陪診師”正在興起,聯系的70%是老人,大多數已窮途末路

在一次冬日的早晨,李凡陪同一位新冠康複後的老人去醫院。由于病情的影響,老人行動不便,而醫院的排隊等待時間又長,這使得本就疲憊的老人更加難以忍受。李凡讓老人坐在折疊椅上休息,自己則忙前忙後,經曆了幾個小時的奔波才将一系列複雜的就醫程式完成。而這樣的場景,在李凡的工作日常中,已是家常便飯。

李凡的工作并非總是順風順水。随着每月服務的客戶量以10%的速度增加,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照顧老人的她還要應對醫院内複雜的流程和不時出現的緊急情況。每一次服務結束,李凡都感覺自己像是完成了一場馬拉松。

“陪診師”正在興起,聯系的70%是老人,大多數已窮途末路

但即便如此,李凡仍舊堅持在這個職業上。因為在她看來,這不僅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種使命。每當看到老人們因為她的幫助而少走彎路,或在病痛中得到一絲慰藉,那種滿足感便足以讓她忘記所有的疲憊。

“陪診師”正在興起,聯系的70%是老人,大多數已窮途末路

不僅如此,陪診師這一職業也在悄然改變着社會的觀念與結構。它不僅解決了老年人看病難的問題,也讓更多的人開始重新審視家庭與社會對老年人的責任與義務。在一個越來越注重人文關懷的社會,陪診師的角色變得尤為重要。

“陪診師”正在興起,聯系的70%是老人,大多數已窮途末路

随着技術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未來的陪診服務可能會與高科技産品如智能手表、健康監測裝置等結合,通過實時資料監控,為老人提供更為精準和便捷的服務。而陪診師的工作也将是以而變得更加專業和多樣化。

“陪診師”正在興起,聯系的70%是老人,大多數已窮途末路

但這一切的改變,都離不開像李凡這樣的普通人的堅持和努力。他們用自己的行動,逐漸推動整個社會的進步,讓關懷和陪伴成為老年人生活的常态。

“陪診師”正在興起,聯系的70%是老人,大多數已窮途末路
“陪診師”正在興起,聯系的70%是老人,大多數已窮途末路

通過陪診師這一職業的興起,我們不難發現,解決老年人看病難的問題,不僅需要政府和社會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像李凡這樣的普通人的貢獻。陪診師不僅是醫療服務的延伸,更是社會關愛的展現。在這一職業可能會變得更加常見和重要。讓我們期待,在不遠的将來,每一個需要幫助的老人都能得到應有的照顧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