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病床前無孝子,久貧家中無賢妻。”
這句話是很紮心。
以緻讓世人隻忙着糾結上半句的無奈,卻忽略了斟酌下半句的含義。
前半句我們可能拼盡了全力,也有心無力。
而後半句隻要男子願意改變自己,覓一位良妻,還是可以的。
大陸作為5000年文明古國,不僅僅是語言文字精彩絕倫,就連古代先賢留下的古語也是富有哲理、寓意頗深。
這裡的貧不單指貪窮,更指行動上的懶惰、精神上的匮乏。
而賢則是靈慧通透、賢淑懂禮之意。
一個身體懶惰、精神空虛的男人,又怎能會得到一個玲珑賢淑女子的芳心呢?
隻有有德、有愛、有情的男人,才可以讓一個女人心甘情願地陪伴一生。
有德才配賢妻
古人言:
娶妻取賢。
男人希望能娶一個賢惠的妻子,女人也一樣,同樣渴望嫁一個有德的夫君。
東漢才子梁鴻,家境貧寒。
但他讀書刻苦、滿腹文采,且相貌堂堂、品性高潔。
梁鴻就學于太學院,畢業後就在上林苑放豬。
由于一次不小心失火,導緻别人的房屋被燒毀。
為了讓别人不受損失,他把自己的豬全部給了人家,作為一種賠償。
這樣事主還嫌不夠賠得多,梁鴻就把自己租給事主,每天做工來抵債。
梁鴻依舊勤勤懇懇、早出晚歸,從不偷懶。
鄰居實在看不下去了,就指責事主,不該這樣對待忠厚的梁鴻。
事主也覺得自己做得不好,就想把豬還給梁鴻。
可梁鴻覺得是自己有錯在先,給人家造成了經濟損失,于是拒絕接受。
然後自己一個人回了老家。
過着耕田種地,讀書養性的生活。
盡管梁鴻默默無聞,但他的高尚品德卻不胫而飛,很多大戶人家都想把自己的女兒嫁于他。
可梁鴻卻看不上這些庸俗的千金小姐,都一一拒絕了。
最後他選擇了相貌不佳卻飽讀詩書、心地善良的孟女為妻。
并為她取名孟光,字德曜。
孟光敬仰梁鴻人品,婚後随夫君隐居鄉野,過着粗布麻衣,耕田紡織的生活。
一日三餐,皆雙手托盤,舉案齊眉,恭敬遞于夫君。
而梁鴻也感恩妻子的情義,定會雙手接過。
故“舉案齊眉”流傳至今。
所謂的般配,不是物質上的門當戶對,而是性格上的相似,靈魂上的契合。
有愛才配良人
梁啟超先生稱杜甫為“情聖”,相比“詩聖”而言,更貼切于杜甫。
這種情,不僅僅是愛情、親情,更是憂國憂民,對普天之下衆生的憐憫之情。
從小受儒家思想熏陶,“治國、平天下”是杜甫一生的夢想。
但他的目的不是位于朝堂之上的風光無限,而是想伴君左右,為民請命,造福蒼生。
杜甫是發自肺腑地關心平民疾苦,他不隻在用一支筆為百姓吶喊,更用實際行動去證明。
當他奔波半生,在朋友的幫助下,終于有了一處自己的草堂時,他卻心系天下寒士。
如果天下貧苦之人都能住上寬大的房子,即使自己凍死了也會開心。
杜甫對衆生的愛是平等的,是發自肺腑的。
正因為他與窮苦大衆融為了一體,是以他能感受到他們的心聲,時時為他們着想。
當他把自己的房子讓給吳郎住時,還不忘寫詩叮囑吳郎不要阻止鄰居的孤苦婦人打棗吃。
那婦人一個人孤苦伶仃太可憐了。
如果不是時逢戰亂,窮的實在過不下去,也不會如此。
這樣一位胸懷大愛的詩人,對妻兒的愛就更不用說了。
在那個妻妾成群的年代,他一生隻娶楊氏一位,還每每深情地喚為老妻。
那時的文人有識之士,大都喜歡一個人出去遊曆,而杜甫卻喜歡将妻兒帶在身旁,舉家搬遷。
更有趣的是,朋友在古寺講經請他去聽,他竟然聽着聽着就想念起自己的妻子和孩子。
由于歸家心切,實在無法聽下去。
可是他又不想失禮與朋友,于是就給朋友留了言,并告知以後再來聽,就急匆匆的回家去陪妻子和孩子了。
可見杜甫對朋友的真心和對妻子的愛意。
就這樣,杜甫苦了一輩子,老妻陪他辛苦了一輩子。
物質上的貧窮不足為懼,精神上的匮乏毀人一生。和一個心懷大愛的人在一起,雖苦猶甜。
有情才配淑女
豁達可以治愈自己,有情則可以溫暖他人。
蘇轼就是那個豁達且懂情趣的人。
他一生被貶數次,王朝雲不離左右,至死相随。
王朝雲幼年家境清貧淪為歌妓,12歲時被蘇轼贖身侍奉其左右,并且教其讀書識字,作詩填詞。
18歲時成為蘇轼的侍妾,後來蘇轼被貶黃州、惠州蠻荒之地,隻有王朝雲不懼苦寒,陪在身邊。
這時的王朝雲對蘇轼已經不僅僅是感恩與敬仰,更多的是習慣和默契。
他們一起談詞論畫、一起研讨佛經、一起烹饪美食,硬是把孤苦貧寒的日子過成了神仙般的生活。
世間最深的愛不是喜歡,而是懂得。
蘇轼懂王朝雲的不易,對她視若珍寶。
朝雲懂蘇轼的懷才不遇,願一生相随。
後來王朝雲身感瘟疫去世,她害怕蘇轼難過,臨終時拉着蘇轼的手,背誦《金剛經》。
通過佛經告訴蘇轼,世間的一切事早已注定,生老病死都是自然規律,就像露水和閃電一瞬間就過去了。
是以,不要太在意。
王朝雲不想蘇轼為她傷心,她隻希望他開心活着。
但失去一位紅顔知己,蘇轼怎能不悲痛。
他将朝雲厚葬,并親自撰寫碑文,寄托對心愛之人的思念。
有愛才願陪伴,能懂方能不棄。因為相知相惜,朝雲願陪伴蘇轼颠沛流離。
想得到一顆心,唯有懂得才能做到。
因為一種懂得,一切都會變得心甘情願。
▼
常聽男人說:
女人物質,愛财如命。
那是因為這些男人,壓根沒有發自内心去真正了解一個女人。
其實女人和男人一樣,都渴望得到愛和尊重。
男人可以為欣賞自己、了解自己的人傾盡所有;
女人也可以為愛護自己、懂得自己的人付出全部。
一個家庭的幸福,一段婚姻的美滿,需要的是兩個人共同成全,互相的幫助,而不是一個人的鼓掌難鳴。
留住一個好妻子,靠的不是金錢的投喂,而是精神上的滋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