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拳諺是中華傳統國術文化的精華。

拳諺是中華傳統國術文化的精華。它以精練和不落俗套的語言最通達、最直覺地向國術後人們傳遞着國術的運動規律、特點和國術所蘊涵着的傳統文化思想。拳諺之是以被視之為國術文化中的精粹,是因為在其言簡意赅,通靈明慧之中所洋溢着曆代國術大家對國術、對人生的深刻認知和感悟;還因為拳諺是曆代國術大家在對國術的實踐與理性的思維中所提煉出的智慧結晶。拳諺所容納着的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豐富思想和古典哲學的理念,也是傳統國術文化與國術運動長期體驗的完美結合。通過對拳諺的細細品味,即能使人從中感受到旋繞在朦胧霧霭中的傳統國術所透過的陣陣清新,還能在傳統國術練功的理念中,真實地感覺到傳統國術在文化意蘊上的厚重與體用上的豁達。

拳諺是中華傳統國術文化的精華。

1、 技為國術之基,德為國術之魂。

2、 一拳一腳見功力,言談舉止知品行。

3、 崇武尚德戒狂佞,人為我師可大成。

4、 剛柔互濟之理,暗合坦蕩人生。

5、 巧生于内,法出其外。

6、 天天“修拳”,身法自然,拳熟功進,自然而然。

7、 精練明拳理,苦磨出功夫。

8、 拳法精細能明理,博采衆藝能出新。

9、 拳理知陰陽,攻防有柔剛。

10、 氣通任督行,打人威力增。

11、 攻防得勢,步占先機。

12、 身法靈活貴在根,擊人法多勁為真。

13、 “演拳”精妙者,善調控身形精微之變;“用拳如神者,則通達于返樸歸真。

14、 閃進攻取身為法,得勢擊人手足齊。

15、 武德閃耀着人性之美,武技凝聚着睿智之光。

16、 左轉右繞為攻擊,勝負成敗一瞬息。

17、 剛柔互為根,技法才為真。

18、 心意起,神則聚,舉手投足要随意。

19、 陰為柔,陽為剛,剛柔互濟把敵傷。

20、 氣足力大,招熟勁活。

21、 文武雙修得真谛,博采衆精能達通。

22、 神要斂,形要松,剛柔互濟才是功。

23、 法借勁使,勁由法出。

24、 身法快,步法靈,氣催勁走有神形。

25、 上下能一體,内外必合一。

26、 學武先柔筋和骨,體柔再把拳架行。

27、 勁活體通暢,制人法必精。

28、 盤架求出陰陽法,内外合一亦自然。

29、 練功先明理,理明好用功。

30、 學則知要領,練功法先明。

31、 知“陰陽”則明拳理,明拳理則練柔剛。

32、 習武要漸進,切忌一夕成。

33、 圓活能善變,防守必自如;

34、 初學拳架不亦快,拳架力求要規整。

35、 拳式神形一體,拳法堪稱精成。

36、 行拳走架需有意,剛柔相濟兩不偏。

37、 對搏取勝不在架式在氣勢。

38、 練功時不在于巧而在于實,對搏時不在于實而在于巧。

39、 練功能強體,修心能度人。

40、 練功心要靜,心靜則神明。

41、 練拳求其技,剛柔寓“法、理”。

42、 拳動藏其技,拳靜寓深意。

43、 知識在于積累,武理在于深研。

44、 得一技,思其理,其技、理并進。

45、 得一法,探其用,能舉一反三。

46、 學藝在師傅,功成在自己。

47、 動停急緩合規律,攻防得勢占先機。

48、 打拳會用腰,技法必然高。

49、 進退自如靠步法,閃躲引化在身法。

50、 腳踩頂拔,擰腰裹胯,打出拳去威力必大。

51、 劈打盤靠身為法,用到妙處勁為先。

52、 善剛柔運轉則拳精理明,拳精理明則能獲益終生。

53、 學拳不學理,隻能迷醉自己而不能光大他人。

54、 攻防得勢在修為,通權達變在人為。

55、 行拳寓陰陽,攻防有柔剛。

56、 “知拳”在于苦練,“理通”得自深研。

57、 翻滾纏繞身為法,法至妙處勁為先。

58、 神充精所養,血盈氣所依,力足氣所聚。

59、 松能導氣,沉能聚散。

60、 沉而不僵,松而不散,乃得剛柔互濟之妙也。

61、 心動“兩儀”起,心靜自然安。

62、 下盤穩,上盤活,“吞、吐”随意法就多。

63、 學拳法不求理法,身壯則智不強。

64、 拳明“剛柔相融”之理,就會駕馭自己人生。

65、 練功要純樸,為人要厚重。

66、 招法好用在時機,修心養性在一生。

67、 一拳一腳凝功力,汗水滴滴能立人。

68、 “剛能立強,柔能立挺”。國術之道在于“剛柔相濟”。

69、 “武理”乃“人理”。它凝聚着的是:“過剛易折,過柔易軟”和“強者不懼,弱者不欺”的辨證哲思與傳統美德。

70、 “盤架” 可強身, “松空”能清心。身心均無礙,康甯到終身。

71、 開源才能注水,理通方可授人。

72、 隻有突出拳種個性,才能優化流派内涵。

73、 理法不明,學武不精。

74、 國術的真谛不在于功法多麼精深,而在于追求“天人合一”的那種意境。

75、 技精在于“勤”字,得道在于“悟”字。

76、 去玄求真乃國術活力所在,去僞求誠則為人處世高招。

77、 拳法的神韻得之于心靈對國術内涵的了解和感悟。

78、 武技運用之妙處是内與外,剛與柔的精美結合。

79、 一動一靜出神韻,一張一弛出功夫。

80、 求得拳法運勢上的流暢,可使技法在運用之時自如。

81、 天地之道陰陽互濟,國術之道内外合一。

82、 剛柔運用能随意,攻防進取才随機。

83、 剛柔運用合規律,動靜有緻總相宜。

84、 剛柔不相融,招法無所依。

85、 武道精深者,氣足神盈,心靜若水;功夫淺薄者,心浮氣躁,惟恐他人不知。

86、 松能通經導氣,沉能凝神斂氣,松沉互我,自得靈根。

87、 沒有特點不成風格,功理不明别誤他人。

88、 練功能得法,日日必精進。

89、 信心是進入國術之門的敲門磚。毅力是跨入功夫殿堂的源動力。

90、 在動的飄逸中尋找出感官上的平衡支點,在靜濾中去理悟那“天人合一”的内涵。

91、 拳腳交融見功力,平心靜氣看定力。

92、 學武要深研,為人要心善。

93、 練時要有法,用時則随意。

94、 學拳不梳理,一生也茫然。

95、 盤拳盤至精妙處,身心處處則怡然。

96、 練武精研臻其妙,功深理通可傳承。

97、 身求陰陽勁,拳求随意發。

98、 攻防得勢在拳法,理明技精在心法。

99、 國術是人體次序重新排列的運動技藝,又是内與外高度和諧的重組。

100、國術之妙處源于在生命的律動中可使身心獲得雙修。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