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關中堯 | 玉人何處教吹箫 鳳箫聲動滿揚城

作者:雲蔔堂

作者 關中堯

關中堯 | 玉人何處教吹箫 鳳箫聲動滿揚城

春末節假,巴蜀大媽忙着撈火鍋,龍江大媽忙着跳大舞,西域大媽忙着打馕餅,關中大媽忙着賣涼皮。古廣陵揚州卻有大媽忙着在“淮左箫社”鳳箫聲動,吹箫弄玉。

五月三日晚,“淮左箫社”在揚州向市民和遊客們奉獻了一台别開生面古風優雅的洞箫藝術公益晚會《鳳箫聲動滿揚城》,受到爆棚觀衆的熱捧盛贊。

這是自去年九月“淮左箫社”在“一凡小鋪”開辦的進階研習班參與的首次公演。研習班的學員有家庭主婦、商界精英,還有退休公務員、靈魂工程師等,平均年齡也都過了天命之年。她們由零起步直到登上大雅之堂,經曆了二百多天的刻苦勤奮,終于修成正果。

“二分明月一聲箫,半屬揚州廿四橋”。揚州洞箫音樂藝術曆史悠久,流傳至今的古典詩詞和曆史文獻多有提及。“月夜箫聲”的美好意境,是曆代文人為古城揚州打造的一張文化名片。 成立于2021年4月的“淮左”箫社,是揚州曆史上第一個箫社。《鳳箫聲動滿揚城》左江華洞箫藝術暨“淮左箫社”成立三周年音樂會,由箫社精心編排的十二個節目組成。其中,“鬲溪梅令” “頤真” “小霓裳” “鳳凰台上憶吹箫”均為古曲,為箫社首次公演。

在音樂會的創編上,立意高雅文氣、凸顯人文情懷,通過細膩、古樸的音樂語言,表達對家鄉揚州的贊美與熱愛。在表現形式上,洞箫為主,琴筝、昆曲、太極拳、舞蹈、朗誦為輔,每個節目均有一首“平山”詩社選送的原創詩詞诠釋,書法、國畫、攝影、視訊,靈活運用,于細節處,彰顯揚州作為一座曆史文化名城的厚重底蘊和蓬勃生機。

箫又名洞箫,單管、豎吹,是中國非常古老的吹奏樂器。它一般由竹子制成,吹孔在上端。箫源于遠古時期的骨哨、骨笛,曆史上亦曾稱為笛,唐以後方專指豎吹之笛。“橫吹笛子豎吹箫”,箫曆史悠久,音色圓潤輕柔,幽靜典雅,适于獨奏和重奏。别的樂器是聲,而箫卻是韻。古之箫曲《關山月》的古樸雅緻、《懷古》的深沉陰郁、《雨打芭蕉》的清新活潑、《玉樓春韻》的秀麗婉約、《雁落平沙》的平和悠遠、《夕陽箫鼓》的幽靜恬适等,箫永遠帶着“秋盡江南草未凋”的感覺,所謂“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怎麼聽都覺得是文人幽咽之聲,雅士冷豔之美。

正因箫具備這份文人雅士氣質,是以古典小說中攜箫者都非俗人。在脍炙人口的金庸小說《射雕英雄傳》中,東邪黃藥師手中持一管玉箫出場,未見其人,先聞箫聲。另外,今人所說的“乘龍快婿”,正是與蕭有關。而古曲《梅花三弄》的開始部分,就是展示箫的凝重氣質最好的範例。宋代大文學家蘇轼在《前赤壁賦》中曾描繪說:“客有吹洞箫者,依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袅袅,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這種“如怨如慕,如泣如訴”的箫音,是一種似遠在深山,若入幽谷的空明,讓箫好似孤獨而不合群的避世者。

箫聲悠遠,脈脈含情;詞牌韻雅,漫漫古今。古老高雅的洞箫音樂藝術,既可修身養性,又能陶冶情操。七個多月來,進出“一凡小鋪”的洞箫研習班一衆大媽,心臨其境、物我兩忘;坐如勁松,行若擺柳;疏梅朗月,青竹秀石;佩瑜墜玉,談吐不凡,是望月路步行街一道優雅奪目的風景。

關中堯 | 玉人何處教吹箫 鳳箫聲動滿揚城
關中堯 | 玉人何處教吹箫 鳳箫聲動滿揚城
關中堯 | 玉人何處教吹箫 鳳箫聲動滿揚城
關中堯 | 玉人何處教吹箫 鳳箫聲動滿揚城
關中堯 | 玉人何處教吹箫 鳳箫聲動滿揚城
關中堯 | 玉人何處教吹箫 鳳箫聲動滿揚城
關中堯 | 玉人何處教吹箫 鳳箫聲動滿揚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