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認知低的家庭,永遠在争吵

作者:洞見
認知低的家庭,永遠在争吵

作者:洞見·安娜貝蘇

提升認知,家事就順了。

羅永浩在一次采訪裡,提到很多創業的同齡人。

有些人有能力、有機會,但家中整日争吵不休,他把大部分精力都用在處理家庭糾紛上了,創業多半以失敗告終;

而另一些人,即使起點低一些,但家庭和睦,大後防穩固,台前的生意往往也會越做越好。

整日雞飛狗跳,互相消耗的家庭,很容易被桎梏在底層。

懂得互相扶持,彼此感恩的家庭,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日子自然越來越興旺。

一個家最怕的不是貧窮,而是陷入無休止的纏鬥與内耗。

01

  • 認知低的家庭:遇事互相指責,有錯推給對方。

高爾基的小說《童年》中,主人公阿列克謝三歲喪父,隻得跟随外公一家人生活。

人多口雜的底層家庭裡,硝煙彌漫。

外公的染布坊生意差,就指責外婆不中用,時常對她拳打腳踢;

外婆也不甘示弱,生活稍微不順,就歇斯底裡地咒罵外公,讓他快點去死。

家裡的孩子見長輩們整日争吵,也有樣學樣。

兩個舅舅為了争家産,把對方打得頭破血流;兩個舅媽也為了生活瑣事針鋒相對,鬧得家裡雞飛狗跳。

一家人越過越窮,都隻知道把黴運怪罪到家人身上。

最終阿列克謝的外公破産,母親死于肺結核,阿列克謝失去依靠,隻能早早去社會底層中流浪。

生活的磨盤本就很重,家人之間再互相加碼,任誰都會被壓垮。

遇事不互相指責,凡事多包容體諒,才是家庭走上坡路的開始。

導演賴聲川和妻子結婚後,決定一起去留學深造。

他們拿出自己的全部積蓄,加上家人資助,好不容易才湊齊了學雜費。

為了賺點利息,他們将這筆錢交由一位朋友打理,可不出兩個月,這位朋友竟帶着他們的錢跑路了。

兩人懊惱不已,都認為錯在自己。

一個說:是我不好,輕信他人。

一個說:是我不對,沒做好風險管理。

兩人說罷,相視一笑,心裡的急躁與煩悶也就煙消雲散了。

我們在這世上最後的去處。

家人間一味互相指責,結果就是情越吵越淡,家越鬧越敗。

當我們不再固執與自我的立場,學會包容與體諒,了解與關懷自能在家中生根,撐起一個家的未來。

認知低的家庭,永遠在争吵

02

  • 認知低的家庭:糖果撒給路人,槍口對準家人。

作家張德芬曾說:越是喜歡讨好外人、獲得認同的人,對自己親密的人越不好,因為能量都用到外面去了。

一個人最大的愚蠢,是把好脾氣留給外人,垃圾情緒倒在家裡。

畫家畢加索,對外人真誠友好,就連修理工來家裡幹活,他都能熱情地上前迎接,大方地送給對方不少畫作。

可關上家門,他就變成了一個喜怒無常的“暴君”。

夫妻對他百依百順,他卻時常羞辱對方、對她方拳打腳踢;

兒女對他敬重有加,他卻動不動就破口大罵,甚至粗暴地将他們趕出家門。

他的暴躁,給親人造成了難以磨滅的傷害。

兒子成年後靠酗酒緩解壓力,女兒則患上心理疾病,接受了長達14年的治療。

一個人處理情緒的方式,決定家庭的走向。

曾看過一個很感人的故事。

在一個貧困家庭中,不幸的事接二連三地發生。

先是孩子分數不夠,入學需要交高昂的擇校費,後是父親下崗,家裡斷了經濟來源。

面對突如其來的變故,父親卻平和鎮定。

他找工作接連碰壁、飽受奚落,然而母親問他情況時,他都笑着答“差不多了。”

後來父親買了輛三輪車給人拉貨,有一次不慎翻車,車上客人的電冰箱摔壞了,父親也摔得一身傷。

可回到家看到母親擔憂的神色,父親卻笑嘻嘻地連說“沒事,沒事。”

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父親帶回家的永遠是一張笑臉。

最終,一家人終于渡過難關,孩子也在父親的感染下,發奮學習,考上了名校。

我們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把糖果撒給路人,用槍口對準家人。

但家是講愛的地方,而不是傾倒垃圾的場所。

真正有修養的人,會把壓力和情緒關在門外,把笑臉和溫暖帶給家人。

認知低的家庭,永遠在争吵

03

  • 認知低的家庭:互相拆台,一起垮台。

趙玉平教授曾說:家庭和事業看似沒有直接聯系,但當你的九成精力都被用來應付家庭沖突,何談做什麼大事?

家人若是心不齊,窩裡鬥,距離衰敗也就不遠了。

作家幾更雨說過一個故事。

十年前,他父母開了一家瓷磚店。

那時城裡的人裝修套房,鄉下人重蓋自建房,瓷磚需求量極大。

按理來說,他們隻要踏踏實實地營生,就能吃下這一波紅利。

但沒多久,他們的瓷磚店就倒閉了。

因為兩人總是動不動就吵架。

有一次,父親想給一個熟人打折,希望他多帶朋友光顧,母親堅決反對,還陰陽怪氣指責父親:就你喜歡做好人。

還有一次,母親不小心把瓷磚的類型記錯了,父親不想着補救,反而在一旁幸災樂禍。

兩人的心思都在打壓對方上,他們的瓷磚店很快就無人光顧了。

同在一個屋檐下,卻勁不往一處使,勢必會折騰得雞飛狗跳。

夫妻兩通力合作,彼此支援,家才能氣運亨通,幸福綿長。

中國首位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藥學家屠呦呦,成就非凡。

但她的成功,離不開她的丈夫李廷钊。

李廷钊是一名非常優秀的工程師,但為支援妻子的夢想,他甘願站在妻子身後,讓妻子“兩耳不聞家裡事,一心隻攻青蒿素”。

他不僅在生活上事無巨細地照顧妻子,在工作上也是妻子的助手。

得知屠呦呦提取的青蒿素需要做人體臨床時,李廷钊深知妻子身體不好,就毫不猶豫地替她去試藥。

互相補台,好戲連台;互相拆台,一起垮台。

家庭這兩馬車,需要全家人規劃好方向,朝着同一個方向拉車,才能跑得快。

兩人彼此攜手,互為依仗,又何愁日子不紅火,家庭不興旺?

清末晉商喬緻庸事業巅峰時,在全國開了200多處商号。

在他的“六不準”經商秘訣中,其中一條就是:不準家庭失和。

家人間總在争吵、離心離德,家就在内耗中被傷得千瘡百孔;

家人齊心協力,互相支援,家這艘小船才能順風順水,到達幸福的彼岸。

點個贊吧 ,從現在開始磨練性情,修煉格局,當你的認知提升了,家庭就好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