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94年張學良之子回鄉省親,中央委托當地政府,交給他2000萬巨款

作者:論史鑒今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選右上方的“關注”。感謝您的支援和鼓勵,希望能給您帶來舒适的閱讀體驗。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張學良之子重返大陸,代表父親回到故鄉遼甯。

時隔半個世紀,張家子孫終于回到大帥陵前,憑吊這位昔日的奉系統帥。

1994年張學良之子回鄉省親,中央委托當地政府,交給他2000萬巨款

與此同時,中央委托當地政府,将2000萬人民币巨款交給張闾琳,此舉一出,哪怕是出身名門的張闾琳也不知所措。

中央為何要将2000萬巨款交給張闾琳?背後有何不為人知的隐秘?

張學良坎坷一生

1994年,一架來自香港的民航客機緩緩降落在北京首都機場,飛機停穩後,一位年過花甲的老人沿着舷梯緩緩走下。

老人環顧四周,對此間的一切都感到新奇,曾幾何時,這片區域還隻是一片荒蕪,如今放眼望去,遍地繁華人煙阜盛。

1994年張學良之子回鄉省親,中央委托當地政府,交給他2000萬巨款

眼前的景象令老人紅了眼眶,時隔半個世紀,他終于回到這片令他和父親魂牽夢萦的故土,而他正是張學良幼子張闾琳。

張闾琳此行目的,不僅僅是代表父親回到遼甯省親,還要前往祖父張作霖墳前憑吊,了卻父親一樁心願。

這也是自1931年9月18日以後,張學良心中永遠抹不去的遺憾。

晚年張學良曾說:“我的事情隻到36歲,以後就沒有了,從21歲到36歲,這就是我的生命。”

但實際上,張學良人生的真正轉折點,是在他三十而立之際。

1994年張學良之子回鄉省親,中央委托當地政府,交給他2000萬巨款

1931年9月18日,奉天城外的一聲炮響,令整個東北三省地動山搖。

而此時遠在北平聽戲的張學良,卻用“不抵抗政策”,輕易葬送了東三省大好河山,将父親留給他的基業拱手讓予日本人,令千萬東北同胞淪為亡國奴。

光憑這一點,張學良就足以稱作近代以來最大的敗家子。

東三省沉淪使得奉系軍閥失去了經營多年的根基,也令張學良從“再造共和”的張少帥,淪為“人人得而誅之”的不抵抗将軍,還主動将自己的把柄送到蔣介石面前。

1994年張學良之子回鄉省親,中央委托當地政府,交給他2000萬巨款

九一八事變以前,張學良先是通過東北易幟,結束了國民政府的北伐,全國實作名義上的統一,使得少帥愛國之名舉世皆知。

而後在1930年中原大戰正酣之際,張學良又以“巧電”呼籲各方“即日罷兵,以纾民困”,随即率東北軍入關調停,少帥心系天下蒼生令人折服。

彼時,張學良的聲望到達頂峰,就連蔣介石、閻錫山等人都未能與之争鋒。

為了感謝張學良擁立之功,蔣介石甚至與之“斬雞頭,燒黃紙”結為異姓兄弟,任命他為陸海空軍副司令,将黃河以北所有土地的控制權讓渡給張學良。

1994年張學良之子回鄉省親,中央委托當地政府,交給他2000萬巨款

坐擁中國三分之一領土的張學良,綜合實力甚至能與中央政府分庭抗禮。

但九一八那個夜晚,卻将這一切的輝煌徹底葬送,東北軍狼狽撤回關内,張學良一夜之間淪為喪家之犬。

盡管此時的張學良仍然手握強大的東北軍,以及山海關以南,黃河以北的大片土地,但一切都變得不一樣了,他的人生已從流金铄石的盛夏,進入破敗蕭瑟的暮秋。

倘若不是張學良下令不抵抗,日軍不可能以摧枯拉朽之勢橫掃東北,張學良便不必在1933年被迫下野,也不會在回國後被老蔣調往陝西剿共,更不會在1936年迎來他的36歲大限。

1994年張學良之子回鄉省親,中央委托當地政府,交給他2000萬巨款

當然,曆史沒有如果,人生也一樣。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發起兵谏,逼蔣抗日,以戴罪之身為中華民族作出最後的貢獻,而他的人生也徹底邁入漫長的寒冬,等待他的是長達半個多世紀的幽禁。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蔣介石發起對張學良、楊虎城的清算。

對于楊虎城,蔣介石先是将他幽禁,而後又在1949年國軍兵敗如山倒之際,密令毛人鳳将楊虎城一家四口殘忍殺害。

1994年張學良之子回鄉省親,中央委托當地政府,交給他2000萬巨款

但面對張學良,蔣介石卻極其無奈,一方面張學良與不少國民黨高層關系匪淺,就連老蔣夫人宋美齡都親自為他求情,另一方面,仍有相當規模的東北軍效忠于張學良,蔣介石投鼠忌器。

是以,老蔣隻能将張學良軟禁起來,從貴州到重慶,再從重慶到台灣,直到兩蔣時代結束,彼時年近九十的張學良,行動仍受國民黨掣肘。

可愈到晚年,張學良内心對于故土的思念愈發令他輾轉難眠。

1994年張學良之子回鄉省親,中央委托當地政府,交給他2000萬巨款

随着九十年代兩岸逐漸解禁,張學良産生了落葉歸根的想法,但這一切又沒有張學良想象中的那般簡單。

遊子返鄉

1988年1月13日,蔣經國逝世,台灣結束兩蔣時代,張學良也于1990年恢複自由。

重獲自由的張學良第一時間希望完成的,便是回到東北故土省親。

為了避免觸動台灣當局的敏感神經,張學良決定秘密籌劃此事,待到事情安排妥當後再知會台灣當局。

1994年張學良之子回鄉省親,中央委托當地政府,交給他2000萬巨款

張學良拜托好友王冀為他穿針引線,希望能得到中央上司人的邀請函,他認為隻要邀請函到手,台灣當局無論如何都得放人。

事情進展得相當順利,在相關部門安排下,張學良的大陸之行會在北京停留兩日,與鄧公禮節性會面後,再前往老家沈陽省親,最後再通過沈陽電視台發表演講,表達對東北人民的愧疚與對故土的思念之情。

不久後,楊尚昆主席向張學良發出邀請函,但這封信件并沒有直接交到張學良手中,而是被台灣當局截獲。

1994年張學良之子回鄉省親,中央委托當地政府,交給他2000萬巨款

當時的台灣上司人特地找來張學良談話,拿着邀請函當面質問張學良:“你怎麼可以背地裡搞這種名堂?難道你還要搞個西安事變或台北事變嗎?”

這番話說得非常刻薄,令張學良十分尴尬,他終于反應過來,盡管蔣氏父子已經逝世,但他仍未擺脫階下囚的身份。

後來張學良與王冀提及此事時十分遺憾,因為他的舉動不僅把台灣當局得罪了,還放了大陸這邊鴿子,搞得兩頭不是人,最後隻能選擇前往美國。

但張學良仍舊對故鄉念念不忘,以至于定居夏威夷後,他又把希望寄托在兒子張闾琳身上。

1994年張學良之子回鄉省親,中央委托當地政府,交給他2000萬巨款

張闾琳是張學良與趙一荻最小的兒子,當年西安事變爆發後,張學良遭到軟禁,性命朝不保夕。

為了給張學良留後,趙一荻忍痛将年僅10歲的張闾琳托付給美國友人,直到26年後一家人才再度團圓。

而張闾琳的人生也相當精彩,他不僅考入了著名的加州大學,畢業後還以華裔的身份成為NASA的航天專家,在航天領域頗有建樹。

1994年5月,張闾琳帶着父親對故土的那份思念,踏上了尋親之旅。

1994年張學良之子回鄉省親,中央委托當地政府,交給他2000萬巨款

張闾琳先是以非官方身份拜訪北京,并在相關部門邀請下參觀了大陸的航天工業,其間所見所聞令張闾琳無比自豪。

盡管大陸的航天事業起步較晚,但在張闾琳看來,卻并不比美國NASA落後多少。

随後,張闾琳來到故鄉沈陽探親,并來到祖父張作霖墳前憑吊。

與此同時,當地政府前來迎接,并将一張價值2000萬人民币的支票交到張闾琳手中。

這突如其來的巨款令張闾琳手足無措,而在政府人員的解釋中,這筆巨款的由來才逐漸揭曉。

1994年張學良之子回鄉省親,中央委托當地政府,交給他2000萬巨款

高風亮節

上世紀二十年代,能夠稱得上民國首富的家族,不是蔣家,也不是宋家,而是獨霸東北的張家。

曾為張家幕僚的陳灨一,在《睇向齋談往》一書中用“畫棟雕梁,奇石巨柱,若王侯邸第”描繪大帥府的景象,而這僅僅是張家産業中微不足道的一角。

經過兩代人的積累,張家在東北擁有上萬畝私田,不計其數的房産,許多礦山、鐵路、貿易公司都有張家把持的股份,比如大亨鐵工廠、東北銀行、大通鐵路等等,背後都有張家的投資。

1994年張學良之子回鄉省親,中央委托當地政府,交給他2000萬巨款

再比如今天全國政協所在的順承郡王府,就是張作霖在1926年購置的私産,隻可惜這海量财富大多在九一八事變後,落入日本人之手。

1990年,張學良在台北接受日本NHK電視台采訪時還提及此事。

當時日本關東軍總司令名為本莊繁,他曾擔任過張作霖的軍事顧問,與張家父子關系密切。

九一八事變爆發後,本莊繁第一時間派人封鎖大帥府,清點張家資産,然後将其打包運到北平,意在歸還張學良。

1994年張學良之子回鄉省親,中央委托當地政府,交給他2000萬巨款

張學良見狀大怒,認為本莊繁是在羞辱自己,于是讓來使将這些财物原封不動送回沈陽,揚言本莊繁如果堅持不收,他就将這些财物當場燒毀,這也是他最後的民族氣節。

盡管關外财産皆沒于日本人之手,但張學良在北平、上海等地仍有許多産業,甚至于在西安事變以後,他被蔣介石幽禁,身邊仍帶着大量古董字畫。

在1945年寫給胞姐張首芳的信中,張學良不禁感慨,自家的财産究竟有多少,就連他自己也不甚了解,當初買下那些股票、房産,要麼是為了好玩,要麼是為了幫助朋友,他根本不會去在意價值多少。

1994年張學良之子回鄉省親,中央委托當地政府,交給他2000萬巨款

新中國成立以後,張家資産大部分被收歸國有,土地被分給無地少地的農民,少部分則由政府代為保管。

而張家并非全數離開大陸,張作霖膝下共有八個兒子,除了老大張學良外,老二張學銘和老四張學思皆留在大陸,其中張學思還是立下赫赫戰功的開國少将,張學銘則在天津市建設局擔任副局長。

1984年,中央曾下達訓示,核算張家在東北的部分資産,并補償給張家後人。

1994年張學良之子回鄉省親,中央委托當地政府,交給他2000萬巨款

當時張家主事的張學銘高風亮節,并沒有表示贊同,是以此事便一直沒有定數,直到1994年張闾琳代表張學良返鄉,政府才重提此事,并将2000萬巨款交到張闾琳手中。

根據學者溫相透露,盡管2000萬人民币已經稱得上是巨款,但這還僅僅是張家房屋租金的一部分。

中央政府的這一舉動,不僅僅是簡單的物質補償,更是對張學良家族曆史地位與功績的肯定,背後所承載的曆史意義不可估量。

而張闾琳在請示父親後,決定将這筆錢歸還當地政府,用于地方建設,這也是晚年張學良能為東北人民作出的最後一些貢獻。

1994年張學良之子回鄉省親,中央委托當地政府,交給他2000萬巨款

是非成敗轉頭空,幾度夕陽紅。

作為中國近代史上極具争議的人物,張學良的一生複雜曲折,既有巅峰,也有低谷,有人贊他碧血丹心,也有人罵他賣國求榮。

但周總理有一句評價最為貼切:張學良還是太過年少與俠氣了。

俠的本質不是善而是義,這裡的義也有意氣用事的意思,是以他能仗義發動兵谏,也能因一時意氣放棄東三省,這便是曆史為我們呈現的,不完美但仍存在閃光點的張學良。

本文由“論史鑒今”原創,已開通全網維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