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韓志晨
《青青的墳草》(散文)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青青的山,青青的樹,青青的墳草。
這座長着青草的新墳,就依偎在大山的懷抱裡。
今天,它仍然靜靜地躺在那裡,一任春風夏雨的吹拂與洗刷,還有秋霜冬雪浸染與覆寫,它就那麼悄無聲息的靜靜地躺着,再無那嘶啞的吆喊聲與厚重的甚至帶着苦鹹汗氣味兒的喘息聲!哦,它就是靜默的大山了吧?聳着厚實的肩頭卻凝重得不再說話。
歡樂與憂愁在這裡走到了盡頭!
在這座新墳前,我臉上流了淚,心裡卻淌了血。
許多年過去了,我心裡那傷口依然未能愈合,仍在汩汩地滲出血來,這使我多年的心境中平添了許多憂傷與悲怆,使我的心從那次蓦然間蒼老了許多……
(圖檔來源網絡)
1978年冬季,我去河北唐秦地區接新兵,那時在新兵團裡當政治幹事。我陪部隊首長去鄉下進行新兵家訪時,走到了一座至今再也記不起名字的村莊。那座村子很窮,進了村子,給你印象最深的是土黃色:土黃色的泥牆,土黃色的土地,甚至人的臉也沾帶着土黃色……哦,這是曆史與現實的貧瘠給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們留下的印迹!看到我們來了,一位生産隊長模樣的人,嘩嘩地抖着手裡的好幾本工分賬:“你們接兵!接甚樣的兵嘛?這工分賬,記得 清哩!王連安不能當兵?哪個還合格嘛!”
首長和我都看了那工分賬,王連安真的是年年滿工!而那個被叫做王連安的小夥子,當時就站在我們面前。就在我們仔細打量着他,眼神裡可能流溢出他有些太瘦的感覺時,那位隊長又插進話來:“莫看瘦,若是吃了飽飯,膀子會乍起來像頭牛!首長看看我,征詢我的意見說:“這是個好兵的料子!咱們帶走他怎麼樣?”我說好!我說這聲好,當時心态很複雜。因為我的祖上是秦皇島人。回到祖地,見到人們生活是這樣貧困,心裡已是有些不忍了,又見了王連安這樣的小夥子,心裡更是漾滿了太多的同情!心裡好疼啊。
我說了聲好,首長就說:“走,去他家看看!王連安就笑嘻嘻地帶着我們走。走到了一處有碾道的地方,王連安駐腳了。
(圖檔來源網絡)
這時,我們看到一位20來歲的姑娘,正在那裡光着一雙皲裂的腳闆,奮力地推着碾子,碾盤上碾的是玉米,玉米發出喀吱喀吱的響聲,碾盤也發岀嗡嗡的很沉重的響聲,姑娘的鼻息裡也發出那種很渾重的喘息聲。她見我們來了,也不停碾隻是低下頭去,仍舊推她的碾子! 我當時隻注意到她那土黃的臉色,還有她那身土灰色的更新檔摞更新檔的衣裳。王連安操着很濃的河北腔說:“這是俺姐,俺親姐!”那姑娘才豁然擡起頭來,哦,好俊秀的一個人哩!看着她那雙皲裂的腳闆和那張俊秀的臉,好半天我沒能說出話來,鼻腔裡卻酸辣辣地向上湧起股淚水來。王連安說:“俺沒爸了,也沒媽了,這家就是俺姐跟俺了。”姑娘停了碾,說:“進家吧!”我們就心情沉甸甸地走進了王連安的家。哦,這也可以叫做家嗎? 炕上連席張蓆子也沒有,全部家當隻有幾隻飯碗和竈膛上那口大鍋,還有露着舊棉絮的破被,貧窮呀,把生活變得艱難而簡單!
我和首長臨告别前,都拍拍王連安的肩膀,什麼也沒說,也沒有笑,王連安卻笑了,她的姐姐也笑了,而且笑得都很粲然。見他們笑,我的心裡倒似乎有了幾許安慰。
就這麼,王連安就當了兵!
新兵訓練結束,我找到部隊參謀,說把那個王連安分到炊事班去吧,那孩子在家沒吃過飽飯。王連安就真的到了某連炊事班。在炊事班,他不做飯,卻主動要求養豬,不久,營裡團裡就樹他是什麼養豬标兵了。
(圖檔來源網絡)
我去連隊養豬場看過他一次。他一邊操着河北腔很濃的嘶啞的嗓音吆喊那些豬,一邊用一把很小、但卻鋒快的小鍘刀鍘着草。跟我說話時,我嗅到了他身上那股濃重的汗氣味兒,聽到了從他胸腔裡發出來的渾重的喘息聲。他說,姐姐來信了,叫他在部隊好好幹呢。他還說:我不瞞你的,我給姐姐郵了套軍裝,姐姐穿了,樂得整夜沒合眼!你别笑她,窮苦人就是這樣,這輩子沒穿過這樣的好衣裳哩 !
後來,我就去了湖南。在長沙學院學習。
我回到部隊以後,就給那個連隊挂電話打聽王連安的情況。連長跟我說:“王連安沒了,他被埋在連隊後面那片山坡上了。”
我匆匆地趕到那連隊去,才知道了他犧牲的經過:一頭豬掉進呼瑪河裡了,四月的呼瑪河剛發桃花水,那水好涼好涼,豬冰得麻了爪,他就是為了救那頭豬啊,跳進了冰水裡……
哦,一個笑嘻嘻樣子的人,一個從貧苦中走來的剛得了點兒幸福生活的人,就這樣走了,随着那滾滾流動的河水,哦,生命的小船東流去了哦
(圖檔來源網絡)
在他的墳前,我真的是默默伫立了很久。我想,如果我們不讓他來當兵,他的人生命運就不會有一次重構!他也許還會安然地生存在家鄉的那片土地上。盡管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會顯得平庸些,但他的生命會存在。我又想到他那姐姐,她得知連安弟死去消息時的情态,我想會是五内俱焚,會如五雷轟頂吧,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啊!
我一直以為人不懂得草木的語言,可是,他墳頭的小草,是那麼青綠,那小草的根子下面埋着一個生命的故事,埋着個被河水沖走的人生,埋着死者的沉靜和生者的心思,埋着冷卻了的熾熱生活和太多太多的情感!小草用它的青綠向人們昭示着什麼?
墳頭的青草啊!你守在他生命的終端!
願你長綠—在人們的記憶裡!
韓志晨簡介
韓志晨,筆名阿塵、阿晨,1993年10月獲得國務院特殊津貼,1997年晉升正高職稱,2000年的省管優秀專家,2010年晉升國家二級教授。吉林省進階專家協會首批會員,中國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進會常務理事、中國電影文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員、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會員,中國電視紀錄片首屆界定會七位編導之一、中國傳媒大學兼職教授、吉林省新媒體學院研究所學生導師、吉林省書法家協會藝術顧問、吉林省文化發展研究會副會長兼影視編劇專業委員會主任、長春市電視藝術家協會主席、山東龍口市音樂家協會榮譽主席。曆任吉林電視台電視劇創作部主任、省影視集團副總、藝術總監。
1970年底入伍,先後在鐵道兵第十四團、三師擔任創作組長,從1975年起,先後在《吉林文藝》《黑龍江文藝》《吉林日報》《湖南日報》《鐵道兵報》《志在四方》《青年詩人》《作家》等報刊雜志上發表詩歌作品百餘篇。
主要作品有與其兄韓志君聯合編劇的長篇電視劇《籬笆、女人和狗》《辘轳、女人和井》《古船、女人和網》《霧海帆》《烽煙飄過的村落》和電影《大唐女巡按》《大腳皇後》《金秋喜臨門》《婆婆媽媽》《烏蒙山戀歌》等。自己獨立編劇的作品有:30集電視劇《太陽月亮一條河》、24集電視劇《八月高粱紅》、14集電視劇《海甕》、14集電視劇《大山嫂》、10集電視劇《彩練當空》、中篇電視劇《山野的橋》、中篇戲曲電視劇《三請樊梨花》。短篇電視劇《山爺》《潮起潮落》《小鎮女部長》《風雪桅杆山》,電影劇本《大地就是海》《頭上就是天》《界河就是橋》《莊稼漢》《膠東鐵漢》《兩個裹紅頭巾的女人》《酒鬼和他的犟媳婦》《雙向車道》《一座城市兩個女孩》(與黃世英聯合編劇)、《傻爹和他的俊閨女》、《耿二驢那些事兒》(與楊志剛聯合編劇)、《愛在槟榔花開時》、《拉林河兄弟》以及舞台現代評劇《春回桃灣》等等。紀錄片《巾帼風流》、《生命的秋天》、《生命樹》、《大路魂》、《足迹》等先後獲得全國郵電題材紀錄片一等獎、全國婦女題材紀錄片一等獎、中國廣播電視學會紀錄片一等獎、全國電視文藝“星光”二等獎、中華全國總工會、全國鐵路總工會、石油部等機關頒發的相關獎項。曾先後獲得五項全國“五個一工程”獎、兩項“中國電影金雞獎”、八項全國“飛天獎”、五項中國電視“金鷹獎”、一項電視文藝“星光獎”、多次獲得全國電視紀錄片一等獎、三項東北“金虎獎”,還曾獲第七屆歐洲國際電影節最佳劇情設計獎,是“飛天獎”首屆編劇單項獎與東北三省“金虎獎”連續三屆優秀最佳編劇獎獲得者。新中國建國六十周年時,被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和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評為“對中國電視劇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60位藝術家”(12位編劇之一)。
編輯:樂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