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關注”,既友善您進行讨論與分享,又給您分享更多的專業健康知識,為您的健康保駕護航,感謝您的支援。
“每天晨起,都有機會給健康加分也有可能減分。”在臨近五一假期的社群茶話會上,心血管科的周醫生這樣說道。
茶話會上,鄰居們圍坐在一起,讨論着各種話題,而健康無疑是重中之重。
主角桑菲亞,今年55歲,是一名資深圖書管理者,性格溫婉,平日裡習慣早起。
這天,她也參加了社群的茶話會,和大家分享了她的早起習慣。
然而,周醫生的一番話,讓她開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
首先,周醫生指出晨起直接檢視手機是一大禁忌。
他解釋說,夜間人體處于放松狀态,突然被鬧鐘喚醒後,神經系統仍處于半休息狀态。
如果立刻檢視充斥着資訊的手機,将使大腦迅速從休息狀态轉為過度活躍狀态,長期下來可能導緻心血管疾病。
資料顯示,持續的資訊沖擊與心率不齊、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有着不可忽視的關聯。
其次,空腹做劇烈運動也是晨起需要避免的行為。
周醫生提到,空腹時,體内的血糖水準較低,劇烈運動可能會導緻心髒負擔加重,增加心髒病發作的風險。
他舉了一個例子,一名熱衷早晨跑步的患者,因忽視這一點,導緻在晨練中突發心髒病。
第三,晨起後立即進行大量腦力勞動也不利健康。
周醫生解釋,睡醒後大腦需要一個緩慢啟動的過程,過早地進行複雜的思考或工作,
會使大腦過度勞累,影響心理健康,并可能間接影響心血管健康。
研究表明,長期如此可能會導緻焦慮、抑郁等疾病,而這些病症又是心血管疾病的潛在誘因。
最後,周醫生建議,早上起床後不宜立即喝咖啡。
咖啡雖然可以提神,但咖啡因的刺激作用會導緻心跳加速和血壓升高,對于有心血管疾病風險的人群來說,這是一個潛在的威脅。
桑菲亞聽後頗感啟發,她回憶起自己多年的早起習慣,幾乎每天都會檢視手機,喝杯咖啡,然後馬上開始處理工作郵件。
周醫生繼續說,健康的晨起習慣應該是這樣的:
慢慢地從床上坐起,深呼吸幾次,喝一杯溫水,然後進行一些輕微的伸展運動,逐漸讓身體從睡眠狀态過渡到清醒狀态。
他還特别提到,做一些簡單的正念冥想也非常有助于心理和心髒健康。
會後,桑菲亞開始調整自己的晨起習慣。她嘗試遵循周醫生的建議,逐漸改變了自己的生活方式。
過了一段時間,她感覺自己的精神狀态和身體健康都有了顯著的改善。
故事到這裡,我們可以提出一個問題:如果人們普遍改變了不健康的晨起習慣,長期來看,社會公共健康水準将如何改變?
對此,詳細分析表明,改善晨起習慣不僅能減少個體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還能顯著降低整體社會醫療負擔。
預防勝于治療,通過教育和健康指導,提高公衆對健康生活方式的認知,是減少心血管疾病發病率和死亡率的關鍵。
對此,您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區一起讨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