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青年節,他們這young過|“新農人”向磊:我在家鄉種猕猴桃

作者:錦觀新聞

在新津區興義種植專業合作社,1800畝猕猴桃成品果園的猕猴桃經過開花、授粉、疏蕾、摘心、除草等關鍵管理環節,開始挂果,待到立秋時節,便會迎來豐收。這一番景象承載着一位年輕人的夢想,也展現着一片土地的嶄新變化。

這位年輕人叫向磊,是一位土生土長的新津人,畢業後紮根農村,用青春與汗水孕育着一顆顆美味可口的猕猴桃。

青年節,他們這young過|“新農人”向磊:我在家鄉種猕猴桃

深入田間地頭

探索現代化猕猴桃種植産業之路

向磊告訴記者,自己家中一直從事猕猴桃種植,從高中起他便開始跟随父母銷售猕猴桃。受家庭影響,以及想讓家鄉更多人的“錢袋子”鼓起來,這位年輕人在2007年大學畢業後,便回到家鄉從事猕猴桃種植經營。

與父輩所從事的單一農業種植銷售不同,向磊在家鄉的創業融入了現代農業技術與先進的銷售理念。“從小看着家人和當地人種植猕猴桃,深知在過去大家從事農業水果種植靠的大多是經驗和習慣,出售的方式也僅僅限于周邊,要想有突破,還得有新興技術和銷售方式的指引。”

面對父母與老一輩人在觀念上的偏差,起初,向磊的猕猴桃創業之路并不被人看好,也碰上過許多壁壘。作為一位剛畢業的年輕人來說,最不缺的就是志氣與拼勁,長期在外求學,向磊見識到的是更為廣袤的世界,接收和學習到的也是新興、廣泛的知識,面對挫折,他選擇繼續前行,用成果來證明自己的理念與想法是正确的。

青年節,他們這young過|“新農人”向磊:我在家鄉種猕猴桃

下田間地頭,深入實踐,初嘗創業的向磊幾乎将所有的時間與精力都投入在腳下的這片土地上,在不斷學習與積累經驗中,2009年牽頭成立了成都市興義種植專業合作社,帶領種植戶走上了一條現代化猕猴桃種植産業路。

青年節,他們這young過|“新農人”向磊:我在家鄉種猕猴桃

“我們成功種植紅心、黃心等高産抗病的猕猴桃品種,并與新津區農業農村局等機關共同探索林下經濟作物套種、有機肥制作等技術,推動猕猴桃産值提升,解決了農戶不懂技術、産量不穩定等難題。”向磊說,根據市場情況,還針對性推出高品質猕猴桃,完善冷藏和物流、果蔬供應等上下遊鍊條,同時對接社群聯合探索搭建起“集體經濟+聯合社+公司+農戶”的發展平台。

産品有了,市場銷售問題接踵而至。向磊帶領團隊迎難而上,除本地銷售外,他想到了“網際網路+”,通過建立“農超對接”,依托電子商務讓産品走出新津,邁向廣袤的産業藍海。向磊高興地說道:“合作社猕猴桃種植已經從最初的110畝增至現在的1800餘畝,産值規模達到2100餘萬元,解決了周邊300餘名村民就業問題。”

抱團壯大集體經濟

建立全方位産業鍊條

合作社的規模逐漸龐大,興義鎮猕猴桃種植基地愈發欣欣向好,向磊用實際行動向所有人證明了他最初創業時的想法是正确的,現代化農業的發展,需要新的銷售和管理理念,也離不開技術的支援。天府農博園的建設,為新津打出了招牌,更是吸引了大批年輕人來到合作社,為猕猴桃種植經營注入了新的動力,帶來了新的發展。

談到更多新鮮血液的注入,向磊這樣說道:“很長一段時間,我一直都是合作社裡最年輕的,甚至到了2017年、2018年,我還是社裡最為年輕的,但随着天府農博園的打造,如今我們合作社裡大學生越來越多,種植經營方式越來越先進,這是我想看見的,也是我一直期望的,我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輕人看到新津目前的變化,來到新津,為新津現代化農業發展添磚加瓦,為新津的鄉村振興貢獻一分力。”

青年節,他們這young過|“新農人”向磊:我在家鄉種猕猴桃

在展望未來的規劃時,向磊這樣說道,“作為在現代化農業發展這條路上的奔跑者、‘新農人’,我将緻力于帶領更多年輕人打造更多富有技術和多元化銷售方式的新興團隊,在當地建立起更加專業的從種植到銷售的全方位産業鍊條,讓我們現代化農業走得更遠更寬廣。”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 記者 李世芳 供圖 受訪者 責任編輯 羅皓 編輯 王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