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關注”按鈕,友善以後持續為您推送此類文章,同時也便于您進行讨論與分享,您的支援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婚姻——女性昏頭為“婚”,女性被囚為“姻”。
從拆字法上來看,婚姻無論如何都算不上一個對女性友好的東西。
然而前段時間的一個采訪,更反映出了紮心的現實。
鏡頭裡,記者分别對兩名不同男性詢問:27歲離過婚的女性,和35歲沒結婚的女性,你更願意娶誰作為伴侶?
參與回答的男性幾乎全部繞過了年齡,将重點放在“離婚”兩字上,表示自己肯定不會考慮27歲的姑娘。
他們的回答反映出了相當一部分人的觀點——隻要離婚,這輩子就染上了污點。
然而,婚姻真的有這麼重要嗎?離婚背後又代表着什麼?
婚姻給男性帶來了什麼
有資料表明,女性在離婚中的原告占百分之七十以上。
當女性再也無法忍受現狀後,最終選擇分别,這其實充分表明男性大部分是婚姻關系中的受益方。
(婚姻中男性更加得利)
老翔,一名36歲的男性律師,在自己的從業過程中提出了這個普遍現象。
他說道:“在婚姻中,男性作為既得利益者一般會安于現狀。”
在很多丈夫看到妻子提出離婚後,會用恐吓、暴力等手段迫使另一方撤訴。
老翔舉出了自己遇到的極端案例:
“更有甚者,是丈夫在外經商,處心積慮欠下很多債務,讓妻子共同承擔。如果沒提離婚,他就正常運作不爆出來;而一旦提出離婚,他就把債務拿出來,給妻子的人生增加很多負擔。”
作為東亞女性,很多人是一邊工作、一邊顧家的忙碌狀态。對丈夫而言,有人在幫他分擔經濟壓力,并同時在幫他承擔幾乎所有的勞動責任。
是以,女性在婚姻關系中究竟得到了什麼?
在一段婚姻結構,尤其是東亞的婚姻結構中,妻子在作為伴侶的同時,承擔起了一部分屬于“母親”的責任。
男性留下的爛攤子,需要不同女性幫助他們來收拾。要不然是妻子,要不然是媽媽。
婚姻關系中很難找到對男性不友好的地方。進入婚姻的男性,能夠得到照顧和情感上的支援。
包括社會對他的認知也在某種程度上帶來了光環:一個成家立業的男性、一個負責的男性、一個當爸爸的男性。
離婚代表着什麼
一位女性minmin(化名)在接受采訪時說出了自己對離婚的看法。
根據自己的個人經曆,minmin表示:從你第一次生發出分别的想法,到真正落實,這中間的過程相當漫長。
對minmin來講,這段過程大概用了三年時間。其中,她無數次在心裡勸說自己,或許可以再試試。
至于minmin究竟是如何反駁掉這個聲音的,她坦言:“結婚需要一些沖動,離婚也是這樣。”
面對不确定的未來,minmin做了很多假設。
比如,“我是否能接受接下來的日子裡一人度過”、“我是否能接受一個人成為孩子的全部經濟來源”,再比如“我是否能接受不依靠他人,去完善自己所有的生命曆程”。
minmin在采訪中特意強調,千萬不能因為對未來或婚姻之外的伴侶抱有幻想而選擇離婚。
必須是自身對某件事情不能忍受,以至于外面即便是一片空白,分别這個選項對你來講也是更好的。
minmin認為,離婚是一件需要去計算的事情。即哪一部分令你難以忍耐、哪一部分對你來說更重要。
從源頭上看,離婚就是一個看見本心、将預言自我證明的過程。
她從很早就明确感受到自己在婚姻關系中的不适,她一邊調整,一邊規劃起自己離開的那天。
艱難的離婚過程
minmin從自己的親身經曆出發勸導女性,承認離婚并不是一篇爽文或一部爽劇,其中有着很多痛苦,需要家人的情感支援。
幸運的是,她有一個非常愛自己的媽媽。在minmin決定離婚的晚上,她打電話告訴了媽媽,而對面的第一句話是:“你需要錢嗎?”
當然minmin不認為自己的幸運會展現在所有女性身上,是以她呼籲大家慎重的對待離婚。
一旦确定了自己要離婚,總要在許多方面做出讓渡,這個議價的過程很醜陋,也很殘酷。
(離婚,是議價的過程)
離婚,至少會影響到三個人的生活。它屬于一件需要脫層皮是事情。
在我們的想象裡,它既包含着議價、拉扯帶來的無力和憤怒感,也包含着失去孩子的巨大恐懼。
還有一部分離婚,會帶來隐形的摧毀。
喪失一段親密關系,喪失一種社會狀态和一部分自我認同。這都需要勇氣來面對。
但實際上,minmin在對話中給出了自己對于離婚的不同看法。
她認為:“離婚不是你有問題,也不是另一半有問題。而是你和這個人建立的關系出了問題。”
其實,親密關系沒有模闆可言。隻要自己感受一切,而不因外界的規則而委屈自己,也沒有“如果”。
一人做事一人當,所有決定都是自己做的,後果也要自己承擔,不怨天,不尤人。
自我價值無需婚姻證明
當然,即便離婚,這也不是一個錯誤或失敗的經曆。
相反,它是一段相當重要的旅程。在你人生的特殊階段,在你非常需要情感支撐時,婚姻出現了。
總體來說,婚姻還是給了男女雙方很多支援和鼓勵的。
結婚——離開——留下一個孩子,可能這就是人生在此刻能經曆、能做出的最好選擇了。
同時,也不必因為離婚而對親密關系感到失望,這隻是一個成長和蛻變的過程。
(學會獨立)
很多人感覺自己已經想明白了,但真正開啟婚姻新篇章時,又會慢慢了解:原來婚姻關系中,有些東西是自己就算在了解情況下也不能夠接受和退讓的。
離開一段婚姻,我們帶走的是什麼?并非教訓,而更多的可能是經驗。它會幫助你在下一階段做得更好,幫助你更謹慎的進行選擇。
“選擇”并不容易,想離婚的女性,她們需要反複審問自己:“要不要離,能不能離。”
即使能做出離開的選擇,也要應對和處理後續的不堪與破碎。甚至要放棄很多重要的東西。
但是,在摧毀的同時,重建也在發生。
minmin說,離婚,就是自己動手,讓當下的“我”立刻死去,然後滿血複活。
這樣的女性很大膽。她們之是以了不起,是因為她們全然相信自己——女性的價值無需通過婚姻展現。
結語
在社會日益進步的當下,離婚并不是一個被人們羞于談論的事情。
畢竟,人生在世,重要的事如何完善自己的生命曆程,而不在于循規蹈矩、按部就班的傳宗接代。
這是屬于女性的蛻變和成長。
參考資料:
《現代婚戀觀越來越現實》. 人民網,202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