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又被老闆瘋怼原型配色太醜了

在原型設計中,配色也很重要,不僅僅是美觀與否的問題,更關乎産品的整體形象和使用者體驗。本文就如何調整原型配色來談一談,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又被老闆瘋怼原型配色太醜了

在工作中,我曾遭遇過一次被老闆瘋怼原型配色太醜的經曆。那時,我投入了大量心血設計出一款産品的原型,本以為能得到老闆的認可,卻不料他隻看了一眼就眉頭緊鎖,直言配色醜得無法直視。

我當時心裡五味雜陳,既尴尬又失落。後來,我深刻反思了自己的配色方案,發現确實存在很多問題。

這次經曆讓我意識到,原型配色不僅僅是美觀與否的問題,更關乎産品的整體形象和使用者體驗。如果你也有類似的經曆,請看看我的複盤文章,希望我們都能從中吸取教訓,不斷提升自己的配色水準。

一、什麼是色輪?

在被怼後,我查了很多色彩運用的資料,也看了幾本顔色運用的書,其中《寫給大家看的設計書》這本書裡“色輪”這個知識點讓我印象深刻。

色輪,也被稱為色環,是一個圓盤工具,用于定義顔色及其互相之間的關系。它是由英國實體學家牛頓在研究光學彩虹現象時發明的。

色輪的中心軸裝有一個畫有360°刻度的圓盤,盤上均勻塗有彩虹的七色,即紅、橙、黃、綠、藍、靛、紫。當快速旋轉這個圓盤時,我們可以看到色彩互相混合的結果。

總的來說,色輪是一個用來研究、了解和應用顔色的重要工具,對于設計師、藝術家和科學家來說都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

色輪的基礎是黃、紅和藍3種顔色。這些顔色稱為三原色,因為這是唯一無法建立的顔色。

如果有一盒水彩,你知道可以混合藍色和黃色來得到綠色,但是沒有辦法通過混合其他顔色來得到純黃、純紅或純藍色。

又被老闆瘋怼原型配色太醜了

如果拿出水彩盒,分别将色輪上相鄰的顔色等量地混合,就會得到三間色。

又被老闆瘋怼原型配色太醜了

要把色輪中的空白填滿,隻需将空白兩邊的顔色按等量混合。得到的這些顔色稱為第三色。如黃色加橙色可以得到所謂的橙黃色。藍色和綠色可以混合成藍綠色(俗稱水綠色)。現在用第三色填滿所有空白,這就構成了色輪。

又被老闆瘋怼原型配色太醜了

知道了色輪這個工具後,我們在原型設計時就可以充分運用這個工具了。

二、如何避免原型配色太醜

1、深入了解目标使用者群體的色彩偏好

一定要選擇符合使用者喜好的配色方案。在進行産品設計之前,對市場進行充分的調研。這不僅意味着了解使用者的基本資訊和需求,更重要的是了解他們對于顔色的喜好和敏感度。

不同的使用者群體可能對顔色有不同的偏好,比如年輕人可能更喜歡鮮豔、活潑的色彩,而中老年人可能更傾向于穩重、低調的色調。

是以,我們需要根據目标使用者群體的特點,選擇符合他們喜好的配色方案,以確定産品能夠吸引他們的眼球。

2、學習色彩心理學

學習色彩心理學也是避免原型配色太醜的關鍵。色彩心理學是研究色彩對人心理影響的科學,了解不同色彩對人情緒的影響,有助于為産品設計選擇合适的色彩。

如,藍色通常給人一種安靜、沉穩的感覺,适合用于需要表達專業、可信的品牌形象;而橙色則給人一種溫暖、活力的感覺,适合用于需要表達活力、創新的品牌形象。

通過學習色彩心理學,我們可以更好地了解使用者對于顔色的心理反應,進而選擇出更加符合使用者需求的配色方案。

3、借助色輪進行色彩搭配

色輪是設計中常用的工具之一,通過色輪可以輕松地找到配色方案中的主色調、輔助色和互補色。在選擇配色方案時,可以參考色輪,確定配色協調統一,避免色彩沖突和不和諧的情況發生。同時,利用色彩搭配工具如 Adobe Color、Coolors等,可以更快速地找到适合的配色方案,提高設計效率。

4、不斷嘗試和調整

在設計過程中,我們需要不斷地嘗試不同的配色方案,通過使用者回報和資料分析來優化配色方案。

有時候,我們可能會覺得某個配色方案很好看,但是使用者并不喜歡。

或者某個配色方案在初稿時看起來還不錯,但是在實際産品中卻顯得格格不入。

是以,我們需要根據使用者的回報和資料分析來調整配色方案,使其更加符合使用者的需求和喜好。

通過以上4個方法,我們可以有效避免原型配色太醜的情況發生,提升産品的視覺吸引力和使用者體驗。

寫在最後

在設計的世界裡,色彩如同音樂的旋律,能夠深深觸動人心,傳達出豐富的情感。

色彩不僅僅是設計的裝飾,它是一種語言,一種溝通方式。

通過不斷學習和實踐,我們可以更好地利用色彩來表達設計的意圖,滿足使用者的需求,最終讓老闆對我們的工作贊不絕口。

面對老闆的配色質疑,不必緊張,隻需靜心打開色輪,用色彩的語言訴說你的設計理念,感動你的老闆。

本文由@産品躍遷 原創釋出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定。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産品經理平台僅提供資訊存儲空間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