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常說中國是熊貓的故鄉,這個以其憨态可掬的形象為大陸增光的國寶也是全世界都知道的。
當然,除了大熊貓作為國寶以外,還有一種植物物種同樣也是大陸的“地球獨子”,那就是極度瀕危的普陀鵝耳枥。
然而這種極度瀕危物種卻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據說全球現在僅剩下一株普陀鵝耳枥,而在對這株普陀鵝耳枥的保護上,大陸還專門配備了專人對其進行看管,并且還把它的種子送上了太空,隻為拯救它。
那麼這種普陀鵝耳枥為何會面臨滅絕的危險,又是什麼讓其如此特殊?
而大陸的大熊貓又處于怎樣的狀況?
一、數量下降到1100隻。
大熊貓是大陸非常有名的一種大型熊科動物,它們以竹子為主要食物,同時在野外大熊貓還會捕食一些小動物,比如竹鼠,這種食物搭配的方式是因為大熊貓在熊科動物中吸收的能量較少,通過這種搭配方式來平衡能量的攝取。
大熊貓的身形較大,而且在野外是一種肉食食性的食肉動物,是以它們的領地是非常廣闊的,而它們的活動範圍往往是在2000畝-3000畝之間。
大熊貓生活在海拔1200米-3500米之間的森林中,它們的主要栖息地是大陸的四川、陝西、甘肅等地的山區,但是在野外,能夠看到大熊貓的地方卻是越來越少。
大熊貓的數量也在不斷減少,而在上世紀70年代的資料顯示,在當時大陸大熊貓的數量隻剩下了1100隻左右。
在當時,由于人類的開發所導緻的破壞,大熊貓的生存環境受到了嚴重影響,這就導緻了大熊貓的數量逐漸減少。
為了減緩大熊貓的數量減少的速度,大陸開始對大熊貓進行保護,人們還對大熊貓的食物進行了研究,将大熊貓關押在圈養中,并且讓它們進行繁殖。
通過這樣的方式,逐漸的讓大熊貓的數量有所增加,在2020年的資料中,大陸大熊貓的數量突破1864隻的關口。
盡管在保護大熊貓的過程中,大熊貓的數量逐漸的有所增加,但是人們對大熊貓的保護一直沒有放松,因為大熊貓的生存環境依然很惡劣,它們的數量也不算多,是以我們不能因為大熊貓的數量有所增加就松懈了對大熊貓的保護。
當然,除了大熊貓以外,大陸還有很多其他的植物和動物也是非常珍貴的,比如普陀鵝耳枥。
二、全球僅剩一株。
普陀鵝耳枥是大陸的一種珍貴植物物種,它們的生長環境大多都是在海島上,比如浙江的舟山、福建的平潭等地,普陀鵝耳枥的數量也是非常稀少的,而且這種植物物種也非常的特殊。
普陀鵝耳枥的種群數量非常稀少,而且它們的繁殖方式也非常特殊,這就導緻普陀鵝耳枥的繁殖面臨着非常大的困難,同時普陀鵝耳枥的種子也有着自己特殊的特征,據說目前全球上隻有一株普陀鵝耳枥,而這株普陀鵝耳枥還是在大陸的福建平潭上。
而為了能夠更好的保護這株普陀鵝耳枥,當地的人們還專門配備了專人對它進行看管,并且還給它配備了保姆,這樣就能夠更好的保證普陀鵝耳枥的生長。
普陀鵝耳枥的種子很是特殊,它們有着很厚的外殼,而這種特殊的外殼可以起到保護種子的作用,這樣在種子的發芽上就會出現困難。
然而如果種子過于厚的話,就會導緻種子發芽的困難,因為無法穿透種子的外殼,同時普陀鵝耳枥的花朵也非常特殊,它們的花朵會在晚上開,而在白天就會閉合,這樣就導緻植物的授粉非常困難。
因為大多數植物的花朵都是在白天開放的,這樣就會吸引蝴蝶、蜜蜂等昆蟲前來進行授粉,但是普陀鵝耳枥的花朵都是在夜晚開放的,是以它們就無法進行有效的授粉。
人們還特地進行了研究,将一些授粉的昆蟲放在它們的周圍,但是卻無法成功的完成授粉,這就導緻普陀鵝耳枥的繁殖面臨着非常大的困難。
三、種子發芽的困難。
普陀鵝耳枥的種子适應海島的氣候,同時它們的種子也非常的堅硬,而這種堅硬的種子可以起到保護種子的作用,這就意味着普陀鵝耳枥的種子可以存活很長時間。
同時這種堅硬的外殼還能夠保護種子不受外界環境的影響,是以,普陀鵝耳枥的種子非常耐儲藏,可以存活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
但是這種堅硬的外殼也導緻普陀鵝耳枥種子在發芽的時候非常的困難,因為種子的外殼太過堅硬,而普陀鵝耳枥的種子也沒有休眠機制,是以在種子發芽的時候難度就會非常大。
為了能夠解決這個問題,人們還嘗試過用一些方法,比如将種子用砂紙磨掉外殼,但是這樣會導緻種子受到傷害,進而無法發芽。
後來人們還嘗試過用濃硫酸将外殼磨掉,但是這樣卻會導緻種子受到傷害,進而無法發芽,是以人們就很難解決普陀鵝耳枥種子發芽的問題。
普陀鵝耳枥作為大陸的一種珍貴植物,它們的存在對保護大陸的生物多樣性也是非常的重要,同時對于大陸的海島環境以及海島上的生态環境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是以我們在進行普陀鵝耳枥的保護上還需要更加的努力。
當然,除了普陀鵝耳枥以外,還有很多其他植物的物種也是非常的重要,是以我們需要更加的注重對植物和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因為這關系到整個生态系統的平衡,也關系到人類自身的生存。
結語
是以我們需要更加的重視植物的物種保護,同時也需要更加的重視生物多樣性的保護。
通過對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我們也能夠維護整個生态系統的平衡,同時也能夠更好的保護人類自身的生存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