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何武松舍不得殺放蕩又狠毒的孫二娘?隻有魯智深看透了一切

作者:耳東文史

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間太歲神,正如施耐庵賦予武松的評價一般,他确實是書中最亮眼的角色,但你要說他是最配得上“好漢”這一稱号的角色,那也未必,武松有英雄的一面,也有作惡的時候,比如遇惡不止,反而與之同流合污,那便是行惡,而且武松可不止一次這麼做。

他落難孟州時,就幫施恩除了蔣門神,嚴格來說,施恩也是黑道,武松幫他滅了蔣門神,也不過是“黑吃黑”罷了,但施恩是先有恩于他,他才幫忙。

但在十字坡面對孫二娘時,卻不是如此,孫二娘一開始是有心加害武松的,他為何還不忍對這毒婦痛下殺手?

一、心狠手辣的武松

武松可不是個心軟的人,這一點從他當初在陽谷縣怒殺嫂嫂的時候就已經展現了出來。

武松這人最恨的,應該就是他嫂嫂那一類輕浮之人,畢竟當初武松初遇這嫂嫂時,就明顯對這女子有幾分抵觸情緒。

為何武松舍不得殺放蕩又狠毒的孫二娘?隻有魯智深看透了一切

(潘金蓮、武松劇照)

比如這段描述就很直覺:“武松是個直性的漢子,隻把做親嫂嫂相待,誰知那婦人是個使女出身,慣會小意兒,亦不想那婦人一片引人的心。武大又是個善弱的人,那裡會管待人。那婦人吃了幾杯酒,一雙眼隻看着武松的身上。武松吃他看不過,隻低了頭不恁麼理會。”

而當潘金蓮做出越界之舉時,他也會毫不留情面的怒斥對方,比如這段:“那婦人欲心似火,不看武松焦躁,便放了火箸,卻篩一盞酒來,自呷了一口,剩了大半盞,看着武松道:‘你若有心,吃我這半盞兒殘。’武松劈手奪來,潑在地下,說道:‘嫂嫂休要恁地不識羞恥!’”

是以從這裡來看,武松後來會怒殺潘金蓮,一點兒也不稀奇,畢竟他本就痛恨這種輕浮的人,何況那女子還殺了他兄長。

為何武松舍不得殺放蕩又狠毒的孫二娘?隻有魯智深看透了一切

(潘金蓮劇照)

起初給潘金蓮面子,是因為她還是自己的嫂嫂,如今她已是殺害親夫的兇手,武松何須再留情面。

也正因為如此,武松面對孫二娘時應該更加果斷才是,畢竟他們之間可沒有什麼交情,而孫二娘又恰好是他最痛恨的那一類人。

二、其罪當誅的孫二娘

孫二娘有多壞?

從張青登場之後的那番說辭就能看出來,當武松擒下孫二娘之後,張青跳了出來,那家夥明面上是為妻子辯解,但就他說的那番話來看,但凡武松是心中容不得半點邪惡的人,都隻會愈發鐵了殺心才是。

畢竟張青是這麼說的:“小人姓張名青,原是此間光明寺種菜園子。為因一時間争些小事,性起把這光明寺僧行殺了,放把火燒做白地。後來也沒對頭,官司也不來問,小人隻此大樹坡下剪徑……隻得依舊來此間蓋些草屋,賣酒為生。實是隻等客商過往,有那入眼的,便把些蒙汗藥與他吃了,便死。将大塊好肉,切做黃牛肉賣,零碎小肉,做餡子包饅頭。”

張青是将他們夫妻二人如何殺人越貨,拿人肉當包子餡的事都交代了一番。

哪怕退一步說,他們沒做這些事,光是孫二娘起初對武松的态度,他也完全有理由殺了這女子,因為孫二娘從妝容到言行舉止都透露着如同潘金蓮一般的輕浮。

為何武松舍不得殺放蕩又狠毒的孫二娘?隻有魯智深看透了一切

(武松、孫二娘劇照)

比如這段描述就很直覺:“看看抹過大樹邊,早望見一個酒店,門前窗檻邊坐着一個婦人,露出綠紗衫兒來,頭上黃烘烘的插着一頭钗環,鬓邊插着些野花。見武松同兩個公人來到門前,那婦人便走起身來迎接。下面系一條鮮紅生絹裙,搽一臉胭脂鉛粉,敞開胸脯,露出桃紅紗主腰,上面一色金鈕。”

這哪裡像是個正經人?

後來她接近武松,也是搔首弄姿,有幾分撩撥之意,當然,她是為了迷惑武松,好将對方麻翻,繼而殺之。

為何武松舍不得殺放蕩又狠毒的孫二娘?隻有魯智深看透了一切

(孫二娘、武松劇照)

無論如何,武松都該殺了他們這對賊夫妻才是,可他為何沒這麼做?反而後來還與二人義結金蘭,最終一同彙聚華山?

或許這件事可以從魯智深的經曆中找到答案。

三、洞穿一切的魯智深

魯智深也曾在孫二娘的店裡吃過虧,他可沒武松那麼機警,一進店就被麻暈了,若不是張青出手阻攔,這花和尚早都成了包子餡了。

不過筆者所指的魯智深洞穿一切與他接觸孫二娘沒有太多關系,而是作者施耐庵是借魯智深的經曆表達了一個事實,那就是書中所發生的一切,其實都早有定數。

原著第九十回,也就是征田虎之前,施耐庵是安排智真長老對魯智深說了一番意味深長的話。

說是:“長老說罷,喚過智深近前道:‘吾弟子此去,與汝前程永别,正果将臨也!與汝四句偈,去收取終身受用。’偈曰:逢夏而擒,遇臘而執。聽潮而圓,見信而寂。魯智深拜受偈語,讀了數遍,藏在身邊,拜謝本師。”

此時的魯智深或許并不明白其中深意,而到了征方臘一節,智真長老說的這四句話都被一一應驗。

為何武松舍不得殺放蕩又狠毒的孫二娘?隻有魯智深看透了一切

(魯智深及其師父劇照)

那“逢夏而擒”是指他在烏龍嶺殺了夏侯成,“遇臘而執”則是指他後來擒下方臘,别詫異,原著中可沒有“武松單臂擒方臘”的橋段,方臘是魯達拿下的;至于“聽潮而圓,見信而寂”則是指他在六合寺聽着錢塘江的大潮之聲而坐化。

是以智真長老是如何知曉一切的?書中沒解釋,但那并不重要,因為《水浒傳》本就是一部充斥着魔幻色彩的文學作品,比如原著開篇就提到了洪太尉放走了一百零八個魔君,後來梁山果真就彙聚了三十六天罡與七十二地煞。

是以再回過頭來看,武松不殺孫二娘,絕非出于個人感情,而是誰能上梁山,誰該坐哪個座次,都早有定數,冥冥之中,早有安排,武松也不過是推進劇情的一顆棋子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