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3萬噸大盾第二批的建造,為何扭扭捏捏?

作者:匈奴狼山
1.3萬噸大盾第二批的建造,為何扭扭捏捏?

1.3萬噸級的超級大盾,第一批次就是完整的8艘,而且建造下水過程極為密集;完全沒有采取過去主力水面平台,先試驗性生産1到2艘,下水後再實際測試個兩三年,證明完全合格,使用者對綜合性能十分滿意後再進行大批量的集中生産。1.3萬噸級的超級大盾,其首艦與後續的7艘,幾乎是一擁而上的生産建造模式。從首艦服役到第8艘的傳遞,就是眨眼之間的事情;甚至創造過本系列超級神盾當年下水4艘,而全部盾艦一年下水10艘的世界紀錄!由此可見這個系列首批次生産建造與實際測試使用的緊密程度。問題是既然有了首批次,那麼必然會有第二、甚至第三批次;這在全球類似的大盾建造中也屬于慣例性的存在。畢竟後期批次可以繼續更新重要的子系統,而且噸位還可能繼續放大。

1.3萬噸大盾第二批的建造,為何扭扭捏捏?

比如超級大國的伯克級神盾驅逐艦,就從早期的滿排剛剛越過9000噸級,最終放大到了伯克3批次的滿排超過1.1萬噸,而且總數量也已經建造到了80艘上下。于是不少人在1.3萬噸級的超級神盾确定第一批次就是8艘之後,馬上預測第二批次估計也是8艘;到第三批次甚至會再建造12艘甚至是16艘,噸位也要擴大到1.7萬噸級上下。但是幾年過去了,第二批次的建造,明顯沒有第一批次那麼密集,甚至出現了在亮相數量上相當“扭扭捏捏”的奇異狀态。至于第三批次的1.7萬噸級的新式巨艦,到目前則連個影子都沒有看到。這又是什麼原因呢?之是以說第二批次是扭扭捏捏,主要在于第一批次的8艘全部下水,甚至是大部分已經傳遞服役以後,才發現在北方的某幹船塢内,出現了明顯類似的2艦,

1.3萬噸大盾第二批的建造,為何扭扭捏捏?

于是可以稱其為第9号艦與第10号艦。而這兩艘新艦,到底算是第一批次的自然延續,還是第二批次的前2艘?外界都很難準确定位。因為在完全成型之前,外界無法觀察到噸位上的明顯加大,更不能判斷出在主要的子系統上,是否進行過重大的更新。如果有較大的更新,則可以算是第二批次;如果還是按原版原圖紙進行建造,那麼隻能算是第一批次的補充。而且僅僅2艘的數量,則看上去更像是第一批次的追加。而就當大家認為1.3萬噸級的神盾就是造10艘就暫時打住的時刻,卻很快發現,第11号艦與第12的子產品也開始入塢了。這樣似乎就是一共12艘;問題是貌似第13艘與第14艘的子產品又準備入塢了。最終搞成了像擠牙膏一樣的慢慢增加數量,是以就有人認為過程過于“扭扭捏捏”。

1.3萬噸大盾第二批的建造,為何扭扭捏捏?

不過外界的觀察,都屬于後知後覺。一種水面絕對主力到底要生産建造幾個批次,每個批次又是具體的幾艘,并不是臨時拍腦門甚至不是當年所決定的。早在四五年之前,就已經确定了計劃,明确了預算;至少三年前就已經開始了鋼闆的切割與重要子系統的對外采購。是以看上去是擠牙膏,實際上卻是按部就班。不再一次性就同時建造七八艘,主要是現有的主力神盾已經接近50艘,而且全部都是有源大盾。單純看總量與性能,已經屬于全球一流。而最近幾年的重點,已經上升到超級平台的快速補數量上。作為二級艦的大盾,隻需要正常速率下水即可;即使平均每年下水2艘,也是超級大國2年半才下水1艘的好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