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蔣介石在浙南,布下了天羅地網,卻給自己培養出了“心腹大患”

作者:清風文史
蔣介石在浙南,布下了天羅地網,卻給自己培養出了“心腹大患”

在解放戰争中,淮海戰役無疑是決定整場戰争走勢的關鍵之戰,為此毛主席做出訓示,要求将華中野戰軍和山東野戰軍合并,成立華東野戰軍,由陳毅當司令、粟裕當副司令。

但之後毛主席又發來了一份電報,上面說到:

在陳毅上司下,大政方針共同負責,戰役指揮交粟裕負責。

這種由兵團副指揮官,承擔軍事指揮工作的做法在此前并無先例,這也說明了毛主席對于粟裕的充分信任。

蔣介石在浙南,布下了天羅地網,卻給自己培養出了“心腹大患”

之後粟裕大将在一系列戰役中的出衆表現,也沒有辜負毛主席對他的信任,他也成為了解放軍指戰員中威名赫赫的“常勝将軍”,林彪元帥更是評價粟裕将軍總打“神仙仗”,其軍事實力得到了全軍上下的一緻認可。

那麼當初毛主席為何敢于把重擔交到粟裕将軍的手裡呢?筆者認為這和粟裕将軍獨特的經曆以及由此鍛煉出的作戰方式有關。

粟裕将軍在1926年就加入了中國共産黨,并于次年參與了南昌起義,之後便一直負責紅軍的軍事建設和指揮工作,由于當時粟裕将軍年紀尚輕,是以長期擔任政治指導員和參謀長等工作,并沒有太多參與前線指揮的經曆。

蔣介石在浙南,布下了天羅地網,卻給自己培養出了“心腹大患”

在這幾年時間裡,粟裕一直跟随在毛主席,朱德等人身邊,耳濡目染之下他對于遊擊戰等戰術有了十分深刻的了解,在軍隊訓練,戰鬥指揮等領域也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1934年年底,随着第五次反圍剿戰鬥的失敗,紅軍主力做出了長征的決定。

為了分散國民黨反動派的注意力,1935年2月,中共中央組建挺進師深入浙南地區進行遊擊作戰,由粟裕任師長,劉英任政委。

蔣介石在浙南,布下了天羅地網,卻給自己培養出了“心腹大患”

浙江作為蔣介石的故鄉一直都是國民黨反動派的核心根據地,當時一度被紅軍視為軍事上的“死地”,這對粟裕的軍事指揮能力提出的極大的考驗。

在他們向浙南地區轉移的時候,唯一的一部電台還損壞了,這讓他們徹底與中共中央失去了聯系。

然而這個意外反而讓粟裕有了更加自由的軍事指揮空間,他在進入浙南之後為了友善工作,與政委劉英分頭行動,這令粟裕有了更獨立的指揮環境。

蔣介石在浙南,布下了天羅地網,卻給自己培養出了“心腹大患”

當時國民黨反動派對粟裕上司的挺進隊頗為忌憚,他們先後在浙南地區投入了數十倍于紅軍的軍隊進行圍剿工作。

由于浙南地區缺乏群衆基礎,這讓粟裕将軍的處境更加艱難,面對敵人日複一日的騷擾和步步緊逼,之前的作戰經驗并不足以幫助他擺脫和戰勝敵人。

于是粟裕将軍逐漸摸索出了新的戰鬥方式,這也是其日後在中原戰場大顯神威的關鍵。

首先是艱難的環境培養了粟裕将軍敢打險仗的勇氣,林彪元帥在建國後曾經說到由于自己長期在黨中央周邊執行保衛工作,是以在作戰時十分謹慎,隻有在有把握的時候才敢出擊,但在浙南地帶獨立作戰的粟裕将軍就沒有這麼多顧慮,是以其敢于在兵力處于劣勢時勇敢出擊。

蔣介石在浙南,布下了天羅地網,卻給自己培養出了“心腹大患”

在浙南作戰期間,粟裕将軍的挺進師人數最多的時候也不過三千餘人,而他面對的敵軍則有數萬之多。

即使他能夠利用戰術将敵人的大部隊分割成幾個小部分,敵人的人數也往往比紅軍戰士更多,武器裝備也更加優良。

但粟裕将軍想要在浙南立足,就必須把握稍縱即逝的機會對敵人果斷出擊,他們雖然經曆了幾次慘痛的失敗,但粟裕将軍從未失去主動出擊的勇氣,這種冒險精神對于一位軍事指揮家來說是難能可貴的。

蔣介石在浙南,布下了天羅地網,卻給自己培養出了“心腹大患”

在後來的蘇中戰役中,粟裕将軍用三萬人連敗蔣介石12萬美械裝備部隊的打法,在其他指揮官眼裡可能是冒險,但對于粟裕将軍而言,這可比浙南時期的戰鬥要富裕多了。

粟裕将軍的冒險精神之是以如此為人稱道,是因為其背後還有他缜密的戰前分析準備,以及靈活的戰鬥思路作為支撐。

在浙南作戰期間,挺進師長期處于兵力劣勢,這就要求指揮官必須要靈活使用謀略,在遊擊作戰時隐藏自己的真實意圖,避免與敵人主力正面接戰。

蔣介石在浙南,布下了天羅地網,卻給自己培養出了“心腹大患”

為了達到這一目的,粟裕将軍開發了一系列作戰方式,比如在行軍的時候,要“飄忽不定、出沒無常,東去西返、早出晚歸、聲東擊西”。

為了迷惑敵人,他發明了許多迂回轉移的行軍方式,有大圈子、小圈子、S 型圈子、8 字型圈子等等,必要的時候還會趁敵不備殺個回馬槍。

這種作戰方式下敵人無法洞悉粟裕将軍的作戰意圖,隻能在自己的大學營裡被牽着鼻子走,這也是挺進師能夠堅持作戰兩年的關鍵。

蔣介石在浙南,布下了天羅地網,卻給自己培養出了“心腹大患”

在孟良崮戰役中,粟裕将軍利用兩個縱隊切斷國軍七十四師與其他部隊的聯系後,又派出奇兵包抄了其身後的垛莊,将張靈甫的部隊徹底圍困在了孟良崮地區。

而這次戰略布置能夠成功的重要因素,就是國民黨方面對粟裕的戰略目标估計錯誤。

由于粟裕将軍在戰鬥中好用奇謀,是以他十分善于在戰鬥中靈活運用部隊,他不但非常樂于利用大範圍機動的方式分割戰場,也習慣根據戰場形勢的變化,靈活調整部隊的分合。

這讓淮海戰場上的解放軍戰士,雖然在總兵力上處于劣勢,但卻總能形成局部優勢,有效殺傷敵人。

蔣介石在浙南,布下了天羅地網,卻給自己培養出了“心腹大患”

粟裕将軍在早期革命生涯中鍛煉出來的軍事素養和作戰風格,和淮海戰場的形勢非常契合,這也是毛主席将前線指揮任務交給粟裕将軍的重要原因。

而且作為從南昌起義一路走來的老革命,粟裕将軍和毛主席的關系也非常親密,是一位值得信任的指揮官。

在之後的戰争中粟裕将軍憑借出衆的指揮能力帶領華東野戰軍将士們取得了一連串的勝利,随後還加入了渡江戰役,上海戰役等戰場,也取得了斐然戰績,這也能夠看出毛主席在用人方面的獨到眼光。

感謝您的閱讀,歡迎點贊轉發,或在評論區留言分享您的觀點,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友善後續第一時間接收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