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智能化成熱電發展新動能

作者:中國能源報
智能化成熱電發展新動能

業内一緻認為,對熱電能源數字化、智能化更新,可使得熱電生産更智能、更高效、更低碳。

智能化成熱電發展新動能

大陸“富煤、貧油、少氣”的資源禀賦決定了煤電的主力電源地位。同時,清潔能源的高比例接入,也使得煤電在未來相當長時期内仍将承擔“壓艙石”的重要作用。但“雙碳”目标下,煤電高碳排放量與能源保供之間沖突日益突出。其中,作為高能源利用效率代表的熱電聯産機組發展尤其引發關注。

近日,熱電行業未來趨勢引發讨論。業内一緻認為,對熱電能源數字化、智能化更新,可使得熱電生産更智能、更高效、更低碳。應采取有效措施大幅提升熱電系統的自動化運作水準,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為保障能源安全、實作“雙碳”目标作出貢獻。

熱電占比逐漸提升

大陸能源資源環境和碳排放的限制日益趨緊,石化行業碳減排任務十分艱巨。中國石油和化工聯合會黨委常委、副秘書長龐廣廉在日前召開的2024熱電能源智能化發展論壇上表示,根據最新公開資料統計,大陸石化行業碳排放量近14億噸,約占工業碳排放量的18%,全國碳排放總量的12%。其中,生産時的燃料燃燒以及電力和熱力供應占整個石化生産碳排放量的66.1%,工業生産過程碳排放隻占比33.9%,碳排放量的很大一部分來源是燃燒環節。“如何做到綠色低碳高品質發展是全行業迫切需要探讨解決的問題。”

熱電聯産是煤電機組的重要發展趨勢,熱電比重也越來越高。山東省熱電設計院院長劉博在接受《中國能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全國煤電的總裝機量約13億千瓦,其中,熱電機組的比重越來越大。以山東省為例,熱電比重約占到全省煤電裝機的3/4以上,占比将近80%。”

“熱電是傳統産業,但傳統産業不等同于過剩産業,更不是夕陽産業。”劉博解釋,“一方面,熱電聯産本身實作了能源的積極利用,是一種高效、節能的能源利用形式;另一方面,随着經濟社會的發展,用能需求愈發多樣化。市場需求促使煤電機組從隻用電到将熱也同樣利用起來,總體更加節能。”

熱電是能源轉換行業。國務院國資委機械工業經濟管理研究院特聘研究員、全應科技董事長夏建濤同樣向《中國能源報》記者表示:“煤電機組的理論發電效率隻有48%,一旦機組既能發電又能供熱,整機效率至少能提升至80%。燃燒同樣數量的煤,能源轉換讓煤電機組所産生的有價能源量不可同日而語。”

智能化解發展難題

2023年,大陸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規模曆史性超過火電。但由于風電、光伏等新能源固有的波動性、間歇性和随機性發電特征,如何大力提高新能源的使用率,減少對電網穩定性的不利影響,成為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風電、光伏的不穩定性對電網的沖擊力極大,加大了對傳統熱電行業以及整個煤電行業的調峰調頻需求。有時綠能的負荷波動過大,人工調整跟不上速度。隻有通過智能化手段、數字化技術,才能将這些所有的特性精準比對,實作綜合能源的高效利用。”夏建濤表示。

智能化成熱電發展新動能

與此同時,熱電行業還面臨着從單一熱電供應商向“電、熱、冷、水、氣”等多品類能源供應主體轉型。

劉博舉例:“山東是煤電大省,但省内大多數30萬千瓦以下熱電機組幾乎沒有耦合摻燒污泥、垃圾、生物質或對餘壓餘氣利用,也沒有實施清潔能源利用,隻是單一地将煤炭作為燃料。但在控煤大環境下,熱電企業産能用能方式轉型更新将成為必然,這不僅是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以能源轉型促進産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手段。”

從綜合能源服務角度看,智能化發揮空間更大。夏建濤表示:“如果說煤電運作還可以通過訓練有素的專家來調節,那麼既要感覺太陽、風力發電情況,又要感覺末端負荷、儲能系統的綜合能源則更為複雜,甚至已經超出了人所能運作的範圍,必須依靠人工智能系統。情形越複雜,智能化運作的作用越大,效果越好。”

能效水準持續提升

用智能化技術提供燃料端系統節能方案已成行業共識。

“圈内流行一句老話,‘節約下來的能源就是最綠色的能源’。這揭示了節能減排的核心理念——通過提高能效和優化能源使用,在不犧牲經濟發展的前提下,實作環境保護和資源可持續利用的目标。随着技術的不斷進步,智能化管理系統、高效的能源裝置、先進的節能技術以及員工節能意識的培養,都是推動能源效率提升的重要因素。多措并舉減少對傳統化石燃料的依賴,降低溫室氣體排放,減少企業的營運成本,更能提升市場的競争力。”龐廣廉表示。

劉博以山東省為例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如果按照綜合能效提升3%,也就是節煤3%來計算,目前全省現有30萬以下機組裝機量2100萬千瓦,若現有裝機全部通過智能化提升3%效率,全省能節省20萬噸以上的煤,相當于至少減排二氧化碳約80萬噸。”

山東正和熱電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憲軍告訴《中國能源報》記者,公司已實施智能化改造,最初進行智能化改造隻是為了節能降碳、提高效能。但改造完成後,更多效果顯現出來。“在節能的前提下,智能系統對供熱蒸汽壓力、等級壓力的控制參數、溫度控制、鍋爐汽機等運作參數的控制比人工更加精準,使得運作工況更加平穩。同時,以前每台爐1個監盤的人員,在上班8小時工作時間需要一刻不停地看盤操作,現在監盤人員的勞動強度大大降低。從公司角度來看,也可以把一部分監盤人員調來做裝置的維護保養,提升生産的安全性。”

夏建濤坦言:“新型能源體系下,對新能源的綜合利用是支撐大陸長遠發展無法回避的道路。但在發展新能源的同時,也必須共同加強煤炭兜底保障作用,如同車的兩輪,共同進步。隻有讓新能源與傳統煤電實作一體化精準比對,新能源發電的使用率才能穩步上升,進而實作真正意義上的綠色低碳。”

智能化成熱電發展新動能

文丨本報記者 林水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