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太上老君八十一化曆世應化圖說

作者:真知趣

第一化、起無始

原夫渾淪之未判,神靈之未植,而為冥妙之本者,道也。夫道,莫窮其根本,莫測其津涯,而有大聖人禀之而生于其間。故謂之無始者,即太上也。太上生乎無始,起乎無因,為萬道之先,元炁之祖也。無光無象,無色無聲,無宗無緒,幽幽冥冥,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彌綸無外。故稱大道焉。

夫道,自然之妙本也。于微妙之中而生空洞者,真一也。真一者,不有不無也。從此一炁,三合成德,共生真老也。自真老而生下三炁,三合成德,共生太上也。自太上乃生前三炁,三合成德,共生老君也。老君乃大道之身,元炁之祖,天地之根也。鴻洞無邊,合之為自然,離之為道德。故衆聖所共尊,今古不能泯也已。

太上老君八十一化曆世應化圖說

第二化 運自然

老君者,元炁之根,造化真宗,體任自然。自然者,道也。強為之容即老君。以虛無為道,靈元為性,清空寥廓,晃朗太玄,含孕于空洞寥落之外,莽蕩玄虛之中,寂寞無裡,不可稱量。若言有,不見其形;若言無,萬物從茲而生。八表窮窿,漸漸始分。下成微妙,以為世界,而有洪元,挺于空洞,浮遊幽虛。故曰:吾生于無形之先,起乎太初之前,長乎太始之端,行乎太素之元。卓然獨立,大而無配。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抟之不得。所謂混元,由茲而始矣。

太上老君八十一化曆世應化圖說

第三化 現真身

老君乃無生之至精,兆形之至靈也。于太空之中,結炁凝真。強為之容:體大無邊,相好衆備。上無所攀,下無所蹑。或在雲華之上,身如金色,面放五光,自然化出神王力士、青龍白獸、獅子麒麟,列于前後;或作千葉蓮花,光明如日,頭建七曜之冠,身披九色離羅之帔,頂負圓光,手捧五明,巍巍勝相,難可形容。然上善之士,澄心盡慮,注想真容,則随機感格,祈無不應。故能周遍三界,救度無窮。且大道處于無形,則非凡所見,無非信念感通,通則非在一端。或示妙體仙姿,爰及肉身,随感精粗,應已則隐。洞有洞無,遍及一切。或現法身,七十二相,八十一好,具足微妙,三界特尊。或顯真身猶如虛空,圓滿清靜,不生不滅。若于此相未能明審,須憑圖像,系錄其心,寫此真形,鑄以紫金泥木銅彩,稱力所為。殿堂帳座,幡花燈燭,随心供養,功德共等。若能洞觀非身之身,非相之相,則圖像真形,理亦無二。是以敬相随心,應感靈通,獲諸福報,端在誠心。果能念念增進,自然成道。所謂“人能念道,道亦念人”,此之謂也。

太上老君八十一化曆世應化圖說

第四化 秉教法

夫道不可無師資,教不可無宗主,故老君師玉晨大道君[靈寶天尊]焉。大道君即元始天尊之弟子也。天尊生億劫之前,為炁之祖,是以道君為天尊之弟子也。二聖既立,即老君嗣焉。而曰“老”,處長之稱;“君”者,君宗之号。以老君先億劫而生,後億劫而長,天天宗奉,帝帝師承,故賜以“太上老君”之号。三聖相承,千古垂則。且道君、老君,皆具至聖之德,動息合道,豈假師承耶?蓋以聖傳聖,理自玄同。然起教之端,必資授受,為今昔之筌蹄,人天之鴻範也。

太上老君八十一化曆世應化圖說

第五化 受玉圖

老君于上皇元年甲子七月二日,出遊西河,時見元始天尊乘八景玉輿,駕九色玄龍,三素飛雲導從群仙,浮空而來,同會西河之上。天尊吐《洞玄内觀玉符》以授老君三部八景并金書玉字二十四圖,羅縷自明。老君即命主圖上仙,依而畫之。金書紫字,丹簡玉章,于此成立。其圖分上中下三部,部别八景。

上部八景:

一、《神仙沐浴東井圖》。

二、《五嶽真形圖》。

三、《通靈訣精八史圖》。

四、《六甲通靈圖》。

五、《九宮紫房圖》。

六、《元始太清圖》。

七、《真道混成圖》。

八、《西升寶錄圖》。

中部八景:

一、《神仙通微靈化圖》。

二、《蹑虛九靈圖》。

三、《九變天圖》。

四、《常存圖》。

五、《守一養生圖》。

六、《守神含景圖》。

七、《寂嘿養真守志圖》。

八、《芝英玉女圖》。

下部八景:

一、《神仙六陰玉女圖》。

二、《九九道仙圖》。

三、《導引圖》。

四、《洞中嗚保圖》。

五、《變化隐測圖》。

六、《采芝開山圖》。

七、《明鏡圖》。

八、《無極太一圖》。

凡二十四圖,皆修身長生之術并洞玄元始之炁成也。

太上老君八十一化曆世應化圖說

第六化 登位統

老君以大聖之功,化導無始,位育靈根,奚有品位名稱者哉?然上有元始之尊,次有道君之聖。老君次道君之位,演化立功。既以陶镕三炁,運作萬天,周布衆法。元功克著,乃登極道之果,繼三真之位,嗣太上之任,為法王之尊也。是以上總群聖,中理衆真,下轄九天。在太微鈎陳六星中,号曰天皇大帝曜魄寶,以故乘三使六把九樞機,統攝萬類出處各件;秉持仙箓,主領神人、真人、仙人、聖人、賢人。但見百千億天王,拜手于前,懇求歲時施布。賞校善惡之事,遊行萬方,以洪道化。而一老君常在太清太極宮也。

太上老君八十一化曆世應化圖說

第七化 曆劫運

老君生于無始,起乎無因,獨立于冥涬之前,周行于開辟之後。經曆劫運,甚為久遠。劫運者,天地成壞之名,陰陽窮盡之數。陽盡即生陰,故為大水;陰盡即生陽,故為大火。陽極于九,故雲陽九;陰極于六,故雲陰六(又作“百六”)。小則三十日為一交,十二交為一度,三千三百度為小劫,九千九百度為大劫,九九八十一萬年為劫終也。以夫陽極于九,陰極于六,凡陰陽之數,極于九、六者,則三界蕩然。此時天炁窮于太陰,地炁極于太陽。陽極為孛,陰極為否。陽極則其精化為水,陰極則其精化為火。先焚以大火,次漂以大水。上至九天之下,下至九地之内,金玉化消,毫末無遺。然後,元炁複合,謂之“混沌”。混沌剖判,再分天地,一起一伏,周而還始。老君行化,經曆此劫不知其數。故經有雲:“上世始以來,所更如沙塵。動則有載劫,自惟甚苦辛”是也。

《風俗通》曰:“十千曰萬,十萬曰億,十億曰兆,十兆曰經,十經曰垓,十垓曰載”。“載”者,謂地不能載也。

太上老君八十一化曆世應化圖說

第八化 造天地

老君乃混沌之祖宗,天地之父母,故立乎不疾之途,遊于逍遙之墟,禦空洞以升降,乘陰陽以陶埏。分布清濁,開辟乾坤,懸三光、育群品,天地得之以分判,日月因之以運作。四時得之以代謝,五行得之以相生。故于九萬九千九百九十億萬炁之初,運真元始之三炁而為天,上為三清三境,即始炁為玉清境,真炁為上清境,元炁為太清境是也。又以三清之炁,各生三炁,合成九炁,而為九天:

一、郁單無量天。

二、上上禅善無量壽天。

三、梵監須延天。

四、寂然兜術天。

五、波羅尼密不驕樂天。

六、洞玄化應聲天。

七、靈化梵輔天。

八、高虛清明天。

九、無想無結無愛天。

太上老君八十一化曆世應化圖說

此九天各生三炁,每炁為一天,合二十七天。通此九天,為三十六天。則三界四民,上極三清,是其數也。初下六天,為欲界天。六根俱染,是名欲界。《龍跷經》雲:“凡人口業淨,修十善功以上,得生欲界天”。

一、太皇黃曾天(人修十善功,凡一根淨者,得生此天)。

二、太明玉完天(人修二十善功,二根淨者,得生此天)。

三、清明河童天(人修四十善功,三根淨者,得生此天)。

四、玄胎平育天(人修六十善功,四根淨者,得生此天)。

五、元明文舉天(人修八十善功,五根淨者,得生此天)。

六、上明七曜摩夷天(人修一百善功,六根淨者,得生此天)。

以上欲界天。有形有欲,觸物染着,交接陰陽,人民胎生,故為欲界。《太真科》曰:“初二天,果尚粗,猶以身交為欲。次二天,以手執為欲。第五天,以口說為欲。第六天,以眼視為欲”。今緣六欲,感此六天。一根粗淨,上進一天。六欲總淨,超出欲界,上登**。

次十八天,為**:

一、虛無天(人六根雖淨,尚拘色塵,乃升此天)。

二、太極天(人一粗塵淨,升此天)。

三、赤明天(人二粗塵淨,乃升此天)。

四、恭華天(三粗塵淨,升此天)。

五、曜明天(人四粗塵淨,升此天)。

六、皇笳天(五粗塵淨,升此天)。

七、虛明天(人六粗塵淨,尚有細塵,升此天)。

八、端靖天(人一細塵淨,升此天)。

九、元明天(人二細塵淨,升此天)。

十、極搖天(人三細塵淨,升此天)。

十一、元載天(為**天,四細塵淨,升此天)。

十二、太安天(人五細塵淨,升此天)。

十三、極風天(人細塵雖淨,尚餘輕塵染,升此天)。

十四、始皇天(人一輕塵染淨,升此天)。

十五、太皇天(以色塵漸除,故雲色究竟。二輕塵染淨,升此天)。

十六、無思天(又無始,三輕塵染淨,升此天)。

十七、上揲阮樂天(人四輕塵染淨,升此天)。

十八、無極昙誓天(人五輕塵染淨,升此天)。

太上老君八十一化曆世應化圖說

次四天為無**天:

一、霄度天(人輕塵染雖淨,尚餘結習,升此天)。

二、元洞天(人色塵都忘,但有心識,升此天)。

三、妙成天(人心識兩忘,炁觀漸妙,升此天)。

四、禁上天是也(人結習漸忘,炁觀轉妙,升此天)。

以上二十八天,名為三界。劫運所及,陰陽所陶。炁有窮極,人有壽數。初第一太皇黃曾天,人壽九百萬歲。一天加一倍。凡二十八天,年壽之數,極于一千二百七萬九千七百七十五萬五千二百萬歲。下至日月所交,四千四百四萬四千四百四十四億炁。一炁三千裡也。

此上又四天,為種民天或種人天:

一、常融天(人結習頓忘,漸入神觀,升此天)。

二、玉隆天(人結習頓忘,神觀轉妙,升此天)。

三、梵度天(人清淨無染,證不空果,升此天)。

四、賈奕天(人洞入道妙,證無上玄覺,升此天)。

此四天超出三界,日月之光所不及,其天人皆以身光相照,故不生不滅。年壽之數,無淪壞之期。雖大劫之交,災所不至。而下諸天諸地,随劫淪滅,劫運再開,混沌複判。則此天之人,承太上所初下化,比人間垂法立教,一如此劫之初,三皇繼理矣。

又上三天,為三清境。包羅諸天,極高無上,玄都玉京鎮其颠。三尊所處,萬聖朝軒。為極道之域,變化之根也。

又三十六帝,詳具《洞玄經》中,茲不贅述。

太上老君八十一化曆世應化圖說

第九化 誕玄靈

老君嘗以上和元年歲庚寅九月三日甲子,化生于郁單北玄玉國天罡靈鏡山李谷之間上玄靈母九玄之房。初,母之始孕,夢玄雲日月纏其形,六炁之電動其神,遂有妊。既誕之辰,有三日始出,乃以谷為氏族,用曜景為名,一名弘,字子光;一名玄水,字山淵。

漢太史《帝紀表》曰:“孔子所傳宰予問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傳。餘嘗西至空峒,北過涿鹿,東漸于海,南浮江淮矣。至長老皆各往往言黃帝堯舜之處,風教故殊焉。總之,不離古文者,近是”。

太上老君八十一化曆世應化圖說

第十化 變真文

老君當龍漢元年,分身于中央大福堂國,出真文赤書,以化其民,皆得長生。

南極赤明之國,出火煉真文。号曰洞陽之庭,有流火之池。人煉其形,皆成金色。上置南昌之宮,下立朱陵之館,以主生成。

東極碧落之天,浮黎之國,書真文于空青之林,文成紫字。其林風聲成音,鳥食其葉,身生文章,人得其羽,即能飛行。其民長生,安樂無為。

西極衛羅世界,西那玉國,出真文于浮羅之獄,以度國人。玉池自生,金精流映。人挹其水,身生金光,與天相畢。

北方郁單之野,書真文于洞靈之府,以度兆民。其寒池靈津,自然流澳,人得飲之,無有終極。

以上諸種真文,俱載《度人經》中。

真文者,五方真炁之精,凝結成文。其字方廣丈餘,八角垂芒,或為雲葉之形,或成飛走之狀。迨黃帝時,天真皇人譯成正音,今載《道藏》中。

太上老君八十一化曆世應化圖說

第十一化 垂經教

老君以龍漢元年,号無形天尊,亦名天寶君,化為玉清境,說《洞真經》十二部,以教天中九聖大乘之道也。

赤明元年,号無形天尊,亦名靈寶君,化為上清境,說《洞玄經》十二部,以教天中九真中乘之道也。

上皇元年,号梵形天尊,亦名神寶君,化為泰清境,說《洞神經》十二部,以教天中九仙小乘之道也。

三洞者:

一、洞真【洞,言通也。謂通真達妙,靈秘不雜也】

二、洞玄【玄者,通天立地,功用不滞 】

三、洞神【召制鬼神,其功不測】

此三法,皆能通凡入聖,同契大乘,故得名“洞”也。

太上老君八十一化曆世應化圖說

四輔:

一、太清 [ 以太一為宗,輔洞神 ]。

二、太平 [ 以三一為宗,輔洞玄 ]。

三、太玄 [ 以重玄為宗,輔洞真 ]。

四、正一 [ 以真一為宗,正以治邪,一以統萬。宗道德、崇三洞,遍陳三乘也 ]。

七部 [ 部者,别其義内以相從也 ]:

一、洞神。二、洞玄。三、洞真。四、太清。五、太平。六、太玄。七、正一[部]。

十二部:

一、本文 [ 本,始也,根也。文,分也,理也。謂理于萬事,又能表全至理也]。

二、神符 [ 神用無方,利益衆生,信若符契 ]。

三、玉訣 [ 玉,名無染。訣,語不疑。謂決定了知,更無疑染 ]。

四、靈圖 [ 靈,妙也。圖,度也 ]。

五、譜錄 [ 謂緒記聖人,以為教法 ]。

六、戒律 [ 戒,解也,界也,止也。律,率也,直也,懷也 ]。

七、威儀 [ 毅嶷可畏,軌式所宜 ]。

八、方法 [ 謂修行治身,有方所節度也 ]。

九、衆術 [ 衆,多也。術,道也。謂趣至極之初道也 ]。

十、記傳 [ 記,志也。傳,傳也。謂記志本業,傳示後人也 ]。

十一、贊頌 [ 贊以表事,頌以歌德 ]。

十二、表奏 [ 表,明也。奏,湊也。表心事上共湊大道也 ]。

開合為三十六部尊經,上應三清三十六,中應三界三十六帝,下應九壘三十六土皇,内通人身三十六宮。故人頭有九宮,心有九孔,臍有九神,形有九戶,凡三十六所。外合三十六音也。

太上老君八十一化曆世應化圖說

十二化 撰靈篇

老君于中皇元年歲壬戌三月一日,于玉天瓊房,推較本元,撰集靈篇,以為寶經三萬卷、符圖七千章、玉訣九千篇,以授東海方諸宮青童大君,使傳後學玉名合真之人。大君既受寶經,位登上相,金華玉女,紫晨玉童,各三千人,俱侍衛焉。末學之子,欲受經及修行,皆宜先奏金簡于青宮,投玉劄于上清。典錄玉司,常陰察人精粗,其有勤苦,乃得授玄焉。

太上老君八十一化曆世應化圖說

十三化 為帝師

老君在天皇時,号通玄天師 [ 一号玄中大法師 ] 乃講淡泊無為,而俗自化。始制十幹支之名:曰阏逢、曰旃蒙、曰柔兆、曰疆圉、曰著雍、曰屠維、曰上章、曰重光、曰玄黓、曰昭陽。十二支:曰困敦、曰赤奮若、曰攝提格、曰單阏、曰執徐、曰大荒落、曰敦牂、曰協洽、曰涒灘、曰作噩、曰掩茂、曰大淵獻。以定歲時之所在。

在地皇時,号有古大貞。爰定三辰,是分晝夜。以三十日為一月。

又在人皇時,号堅固先生。分九區居方所,五行四微,世欲生死之業。于是而起,人乃任性混樸,茹毛飲血,男女無别。夏則巢居,冬則穴處。

《洞玄經》雲:“天地渾如雞子,盤古在其中。一日九變,神于天,聖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如此運變,天數極深,地數極厚,盤古極長。後乃有三皇,數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處于九。故天去地九萬裡”雲雲。

太上老君八十一化曆世應化圖說

第十四化 置陶冶

老君于天漢元年 [即上天年号] 下降,與燧人為師,号惟用子。觀星辰、正七宿,分歲為春、夏、秋、冬四時;别五木以改火,教民烹饪,以代生冷;作結繩之政,陶冶為器。日中之市,興交易之道,人情以遂。

亳州《太清宮碑》雲:“二聖既理,四表生光。我太上老君,博施濟衆,與人皇為師。三百六十之川,初分血脈;一萬五千之策,乍配偶奇。三壬三乙之神,離胎于水木;六丙六辛之将,出孕于風火。一百五十六代,四萬五千餘年,始稱通玄天師,再号金阙帝君,三名盤古先生”雲雲。

太上老君八十一化曆世應化圖說

第十五化 贊元陽

老君在伏羲時,号郁華子,說《元陽經》,教畫八卦、造書契,使天下義理必歸之文字,文字必歸六書。作甲曆,歲起甲寅,幹支相配 [即六十甲子]。歲紀不差,年月不亂,晝夜是紀,東西南北而方不惑。始制嫁娶,以正人倫。定禮樂,以叙尊卑。造衣裳,以明貴踐。作宮室,以代巢穴。為舟車,以濟不通。造弧矢,以威不順。服牛乘馬,引重緻遠。宇内以治,政化大洽。

六書:

一、象形 [如日、月]。

二、假借 [令“長”一字兩用]。

三、指事 [“人”在“一”上為“上”,“人”在“一”下為“下”。各指其事而言也]。

四、會意 [武、信:止戈、人言。會合其意也]。

五、轉注 [ 左右相轉以為言也,如“考”、“老”等字 ]。

六、諧聲 [“江”、“河”以“水”為偏旁,以“工”、“可”聲諧也]。

依類象形之謂文,形聲相益之謂字,著于竹策之謂書。

太上老君八十一化曆世應化圖說

第十六化 教稼穑

老君與神農為師,号大成子,說《元精經》,教以生化之道。播百谷以代烹殺,合百藥以救百病。嘗桑得禾,嘗柳得稻,嘗榆得黍,嘗槐得豆,嘗桃得小麥,嘗杏得大麥,嘗荊得麻。既登五谷,以合民命。止殺禽獸,群分類聚。長善遏惡,以全其生。不食血肉,故無業累。示好生之道,由茲始矣。

《孔子家語》雲:“季康子問:何謂五帝?孔子曰:昔丘也,聞諸老聃曰:天有五行,水火木金土,分時化育,以成萬物,其神謂之五帝。古之王者,易代而改号,皆取法五行。五行更王,終始相生,亦象其義。故其為明王者,死配五行,是以太皞配木、炎帝配火、黃帝配土、少皞配金、颛顼配水也。”

太上老君八十一化曆世應化圖說

第十七化 始器物

老君在祝融時,下降衡山,号廣壽子,以《人皇内經》、《靈寶五千文》授于祝融。融觀斯經,則知金玉七寶之所在。範土為金,冶石為鐵。乃造刀斧鑽鑿等,以利益衆生,使不損手爪之用。祝融氏以道治天下,六千餘歲上升。

《尚書.洪範篇》曰:“一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穑。潤下作鹹,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穑作甘”。《黃帝内經》與此稍異。

太上老君八十一化曆世應化圖說

第十八化 居空洞

老君在黃帝時号廣成子,隐于空峒。黃帝往見問之,廣成子曰:“汝所問者,物之質也。奚足以及至道?”黃帝退,捐天下,齋心除形,閑居三月,複往邀之。廣成子南首而卧,黃帝順下風膝行而進,再拜稽首曰:“吾聞子達于至道,敢問治身,奈何而可以長久?”廣成子蹙然而起,曰:“善哉問乎!來,吾語汝:夫至道之精,杳杳冥冥;至道之極,昏昏默默。無視無聽,抱神以靜,形将自正,神将必清。勿勞汝形,勿搖而精,少思寡欲,乃可長生。目無所見,耳無所聞,心無所知,神将守形,形乃長存。謹汝内、閉汝外,多知為敗。我為汝遂于大明之上矣,彼至陽之原也;為汝入于杳冥之門矣,彼至陰之原也。天地有官,陰陽有藏。謹守汝身,物将自壯。我守其一,以處其和。故修身千二百歲,吾形未嘗衰也。”黃帝聞之,乃歎曰:“吾于廣成子之謂天也!”因授以《自然經》、《陰符經》等。

《前漢書.藝文志》雲:“道家者,秉要執本,清虛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術也”。趙宋歐陽文忠公《崇文總目.叙》雲:“道家者流,本清虛,去健羨,泊然自守,故曰‘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雖聖人南面而治,不可易也。或不究其本,棄去仁義,而歸之自然。以因循為用,則儒者病之”。

“神将必清”一本作“必靜必清”,“勿搖而精”,“而”讀“爾”字。

太上老君八十一化曆世應化圖說

第十九化 傳經蘊

老君在少皞時,降于空峒,号随應子,說《莊敬經》,以教順時行令。當颛顼時,降于衡山,号赤精子,說《微言經》,教以忠順之道。複于帝喾時,降江濱,号錄圖子,說《黃庭經》,教以清和之道。又命九天真人,三天真皇,執九光之節、景雲之符,下牧德台 [台在湄水] 。授帝喾以九天真靈、三天寶符,上以奉天,使二儀無遺;下以告地,使河海不洩;中以鑒人,使年命無墜。乃祭天于北河之壇,藏符鐘山之峰,後為玄宮真人。是時,老君傳道與赤松、被衣、王倪、齧缺。

太上老君八十一化曆世應化圖說

第二十化 說道德

老君在堯帝時,降姑射山 [“射”讀“亦”],号務成子,說《玄德經》,教以謙遜之道。在帝舜時,降于河陽,号尹壽子,談《道德經》,教以無為之道。内以修身,外以治國,靜以養生,虛以應物。不眩聰察,不役智能。其用在乎尚寬和、務儉樸而已。蓋善用之者,雖一邑一郡一國,至于天下,皆可以緻清靜焉。

《本傳》贊雲:老子所貴,道虛無因,應變化于無為,故著書辭稱,微妙難識。

太上老君八十一化曆世應化圖說

第二十一化 資寶文

老君在夏禹時,降于商山,号真形子,教以勤儉之道,授《九疇書》。又命宛委山之神玄夷使者,授以玉書、靈寶五符、治水真文。初,禹治水,随山浚川,老君遣雲華夫人往,陰助之。時,禹駐巫山之下,大風卒至岩谷,振臂損力,不可制。忽遇雲華夫人,禹拜之。夫人即敕侍女,傳禹策召鬼神之書。因命其神:一、狂章,二、虞餘,三、黃麾,四、大翳,五、庚辰,六、童律,七、巨靈等神助禹,斬石疏波,決塞導扼,與民除害。凡人力不能制者,皆彼為之,如戮防風于會稽、剿淮渦之神無支祗于龜山,皆其力也。禹後入陽明洞天,為紫庭真人,藏真文于包山之墟。

太上老君八十一化曆世應化圖說

《越絕書》雲:“禹上茅山大會計,更名曰‘會稽’。”《吳錄》雲:“本名苗山,一名覆釜。禹會諸侯計功,改曰‘會稽’。”《括地志》雲:“石箐山,一名玉笥山,秀樂洞天,一名宛委 [即會稽一峰也,雲在會禾縣東南十八裡]。”

《吳越春秋》雲:禹按《黃帝中經》九山東南天柱,号曰宛委。赤帝左阙之填,承以文玉,覆以盤石,其書金簡,青玉為字,編以白銀,皆琢其文。禹乃東巡,登宛委之山,發石得金簡玉字,以泉之脈。山中又有一穴,深不見底,謂之禹穴雲。又,吳王阖闾十二年正月登包山玉室,得《素書》一卷,凡百七十四字而還。阖闾不識其書,使使問仲尼,雲:“赤烏銜書,以授于王。”仲尼曰:“吾昔遊于西海之上,聞童謠曰:‘吳王出遊觀震湖,龍威丈人山隐居。北上包山入靈墟,乃觀洞庭竊禹書。天地大文不可抒,此文長傳六百初。強取出之喪國廬’。丘按謠言,乃龍威丈人洞中得之。‘赤烏’所‘銜’,非丘所知也。”吳王懼,複歸其書于山。

太上老君八十一化曆世應化圖說

第二十二化 遺盤銘

(圖略)老君在商時,降于潛山,号錫則子,說《長生經》,教以恭愛之道。繼居碣石山,作《通玄經》以傳大彭,謂道德在無為也。湯聞之,駕往迎,至彼見一道童,問真行子所在,答曰:“師他适,吾當代往。”湯見童子,意甚忽。問其姓氏,曰:“威子伯也。王欲甯心志,須以丹藥浴其身,則五内之火自息。”王如法行之,頓覺安泰。童亦就浴于湯,浴畢,飄然而去。王視盤中水,澄清澈底,下有九大字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旁有四小字曰:“錫則子書”。湯乃刻銘于盤,以自警惕。“錫則”,疑是道童别名。更遣使至碣石,務期得見真行。使至碣石山,洞已是空空。

第二十三化 降聖迹

商二十四王祖甲三祀,乙醜歲,老君自太清仙境分神化炁,乘日精、駕九龍,化為五色流珠,下降于亳州東國 [ 劉向書作陳國 ] 苦縣濑鄉 [《史記》作厲鄉] 曲仁裡,渦水之陰,靈飛李氏之家。是時,尹母晝寝,夢天開數丈,衆仙捧日而出,良久,視日漸小,從天而墜,光燦奪目,大如彈丸,母受而咽之。覺,懷有娠。由是容顔益少,神炁安閑。所居之室,六炁和平,冬無凝寒,夏無祁暑。祥光照舍,衆惡不侵。不覺八十一年,至商二十九王帝乙十一祀,歲庚辰,二月建寅十五日卯時,因從左腋而生。生而白首,故号老子。是時,陽景垂輝,祥雲蔭庭,萬鶴翔空。有九龍薦水,以浴聖姿。龍出之池,因成九井。下地即行九步,步生蓮花,謂曰:“吾于多劫之前,降生于西那玉國李谷之間。”故指以示人,非今時始此姓也。名耳,字伯陽,谥曰聃。聃,《說文》雲:“耳漫無輪。”謂能博古通今,故谥号曰“聃”也。

右(上)據古史考系本史、《通鑒》及記傳諸書,則老子當生武丁卅四年,頗與竹書紀年、正龜曆相合。宜為邈遠,今乃重加考核。據《墨子》、《呂氏春秋》、《文子》、《說苑》、《高士傳》及《外紀》等,老子實生于商末,帝乙十一祀,歲庚辰,二月十五日。讀者鑒焉。

太上老君八十一化曆世應化圖說

第二十四化 隐柱下

商纣王二十四年丁卯,正月十有二日,丙申。老子化炁分身,乘飛飚之輪,降于岐山之陽,号燮邑子,說《赤精經》,教以仁信之道。西伯聞之,如為守藏史。武王克商踐祚,遷為柱下史,易号育成子,作《璇玑經》,以教于王。在成王時,号經成子,說《廣化經》,又以道授周公旦。

《史記.樂毅傳》雲:樂臣公 [一作巨公] 好黃帝、老子之學,“其本師河上丈人,不知其所出。河上丈人教安期生,安期生教毛翕公,毛翕公教樂瑕公,樂瑕公教樂臣公,樂臣公教族子樂毅。樂臣公教蓋公,蓋公教齊高密、膠西,為曹相國師”。

太上老君八十一化曆世應化圖說

第二十五化 棄周爵

往昔,老君化身号靜老天尊,行教于東華山九合玄台,說法度人。以道授東極始老國 [《青童内文》雲:始老國在東海之外,一名清和國 ]王。其王妃、王子、大臣五千人,同修其道,俱得地仙。乃建習仙宮,習靈、七正二館,令學仙者居之。二百年中,國内白日上升者,三千餘人。其王升為妙梵天主,後因逸興緻咎,谪下人間,為罽賓國王。老子不忍違其前願,思欲化之。遂于周成王三十年丁卯歲辭職,退居亳州舊宅,隐于園中。

太上老君八十一化曆世應化圖說

第二十六化 刻木羊

老子于康王五年戊寅,自号古先生,出遊西極、大秦等國。路經積石,步上雪山。見一人獨自采樵,老子佯作踴(蹦-山)不能上。樵者恻然動念,謂曰:“憐公衰邁,願負過危險。”老子心感之。過嶺,憩石上。問其姓氏,答曰:“葛由也。居前山坳中,樵以為食。”老子雲:“蜀中綏山,有桃食,皆實。至彼可勿謀食。但綏山高峻,非步履可登。”乃以樵斧斫松枝,斫成一木羊,教由吸氣使行之法,乘能陟險,不少蹉跌。由大喜,拜謝。老子别之西行,步履而去。

由歸家,辭鄰裡,探知綏山在峨峰西南。一日,由前驅木羊入城。蜀中富豪貴士,見之大驚。或有追至山下者,仰止不能上,呼号接引。由擲桃數枚,争食之,味極甘美。有不能還家者,結茅于山下,立葛祠以祀。常皆見之,但不能上山會晤。有諺雲:“食綏山一桃,雖不得仙,亦足以豪。”

第二十七化 臨罽(jì)賓

老子自雪山别了葛由,前來罽賓行化,開度國人。暫止于近郊之皮山,隋機闡教。時王出獵山間,見五色光炁騰躍貫日,王怪而尋之。突遇老子,問曰:“汝是何人?”老子曰:“吾乃修道之士。”王曰:“不聞有‘道’耶!”答曰:“道者,元炁之祖,虛無自然。乃天地之靈根,萬物之本始。在天為衆聖所尊,在地為國王之師。蓋天上天下,惟道為尊。有情無情,惟一無二。王宜宣奉焉。”

亳州《太清宮碑銘》雲:“樓觀發軌,函關挂轊。罽賓闡化,身毒布惠”。

太上老君八十一化曆世應化圖說

第二十八化 化國王

罽賓國王與侍從七人,複至老子會所,前進問曰:“吾生邊境,未之聞‘道’。今天幸神人使至西鄙,吾等願奉教旨,宜以何法?”老子曰:“今觀王之國土風俗,人懷悖戾,更相殺戮,日造惡業,自取沉淪。王欲生則全壽,死無殃考,宜奉浮屠之法:先去人我之心,止其烹殺。衆生蠢蠢,皆系生靈。王今好獵,殺害無度。且天道好生,甚惡殺傷。其罪至重,積冤于五道[人道、魔道、地獄、餓鬼、畜生]四生[胎、卵、濕、化],種成惡業,緣對不休。累此大罪,死入地獄,神魂受苦。王欲改過自新,信奉浮屠。生則富貴康甯,死則魂魄不拘,善則超證天宮。王欲存安之道,不亦善乎?”

《後漢書》襄楷上書于桓帝雲:臣聞老子西入夷域,始為浮屠之化。“浮屠不三宿桑下,不欲生恩愛,精之至也。天神遺以好女,浮曰:‘此但革囊盛血耳。’遂不盼之。其守一如此,乃能成道。” 故之,浮屠立教之初,煩陀王率先舍國,入山修行。又能堅志不破戒律,宜其終聞大道,而證佛果也。

太上老君八十一化曆世應化圖說

第二十九化 集聖衆

胡王此時意甚迫切,乃與從衆再至山中,拱手問曰:“前戒法未達奇妙,更欲何法而可?”老子曰:“曩時,已令汝等即事,吾設中食化之。王之臣庶,舉國皆就,七日滿,散。尚複何為?”王曰:“往觀教谛,以審儀法。吾今亦備齋筵,願率從者,克期皆來。”答曰:“諾。”老子知彼胡王堅強,心猶未服,便可假此機會,友善化之。于是,老子舉大法力,召集十天神王大聖、三界仙人,相續于路,月餘不絕。齋未及半,而王之倉庫将竭,乃生悔心,則神人之來,愈無止矣。

太上老君八十一化曆世應化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