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武則天:從才人到皇後,是怎樣在三千後官佳麗中站穩腳跟的

作者:民間故事彙

在中國曆史的長河中,女性登上權力巅峰的例子寥寥可數,而武則天無疑是最為耀眼的一顆明星。她憑借其非凡的政治智慧、堅定的決心和複雜的人際手腕,從一個普通的後宮才人,逐漸攀升至大唐帝國的皇後寶座,最終成為中國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這段曆程充滿了權力鬥争、情感糾葛與智謀較量,生動展現了武則天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堅韌的性格特質。本文将依據《新唐書》、《資治通鑒》以及《舊唐書》等曆史文獻,詳述武則天如何在複雜的宮廷環境中,一步步成為李治皇後,揭示其背後的曆史脈絡與個人政策。

武則天:從才人到皇後,是怎樣在三千後官佳麗中站穩腳跟的

一、入宮之初:才人武媚

武則天,出身于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的一個官宦之家。據《新唐書·外戚傳》記載,其父武士彟。貞觀十一年(637年),唐太宗李世民聽聞武則天美貌出衆,便将其召入宮中,封為才人,賜号“武媚”。當時,年僅十四歲的武則天,面對與父母的離别,展現出超乎尋常的冷靜與決斷,她對母親楊氏說:“見天子焉知非福?何兒女悲乎?”這一幕,不僅揭示了武則天早年的成熟與獨立,也為她日後在宮廷中的沉着應對奠定了基礎。

二、初涉宮廷:蟄伏與蓄勢

入宮後的武則天并未立即獲得太宗的寵愛,而是經曆了一段相對平淡的歲月。在太宗駕崩後,按照慣例,她與其他未生育的嫔妃一同出家為尼,被安置在感業寺。然而,命運的轉折點悄然而至。《新唐書》記載:“它日,帝過佛廬,才人見且泣,帝感動。”,高宗李治在太宗忌日前往感業寺行香,與武則天重逢。兩人互訴衷腸,淚眼相對,這一情景觸動了高宗内心深處的情感。此時的武則天,已經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一契機,她借助王皇後對蕭淑妃的嫉妒心理,成功地被接入後宮,開始了她在權力場上的嶄新篇章。

武則天:從才人到皇後,是怎樣在三千後官佳麗中站穩腳跟的

三、後宮之争:智鬥與逆襲

進入後宮的武則天,展現出了驚人的政治智慧與權謀手段。她深知王皇後雖地位尊崇,但無子嗣,而蕭淑妃深受高宗寵愛,這構成了後宮權力結構的核心沖突。于是,武則天采取了以下政策:

1. 謙恭侍奉,赢得信任:武則天“巧慧,多權數,初入宮,卑辭屈體以事後;後愛之,數稱其美于上。”,通過謙遜低調的态度,赢得了王皇後的喜愛,迅速提升了自己的地位,被封為昭儀。

2. 分化對手,巧妙利用:面對王皇後與蕭淑妃之間的沖突,武則天巧妙地加以利用。一方面,她“伺後所不敬者,必傾心與相結,所得賞賜分與之。”暗中結交王皇後所輕視的宮人,收集情報,随時掌握對手動态;另一方面,她利用高宗對自己的寵愛,不斷排擠蕭淑妃,削弱其在後宮的地位。

武則天:從才人到皇後,是怎樣在三千後官佳麗中站穩腳跟的

3. 制造事端,陷害對手:在《新唐書》與《資治通鑒》中,都記載了武則天設計陷害王皇後的一樁重大事件。《新唐書》裡說:“昭儀生女,後就顧弄,去,昭儀潛斃兒衾下,伺帝至,陽為歡言,發衾視兒,死矣。又驚問左右,皆曰:“後适來。”昭儀即悲涕,帝不能察”。她将自己的女兒親手殺死,然後嫁禍于王皇後,成功激起了高宗對王皇後的憤怒,為廢黜皇後埋下了伏筆。

4. 拉攏朝臣,鞏固地位:在廢後的過程中,武則天積極争取朝臣的支援。當高宗欲晉升武則天為“宸妃”遭到韓瑗、來濟等人反對時,武則天并未氣餒,而是借助李義府、許敬宗等人的力量,推動高宗下定決心廢黜王皇後,為自己登上皇後寶座掃清了道路。

四、登頂皇後:權力巅峰

永徽六年(655年),高宗終于下诏廢黜王皇後與蕭淑妃,理由是她們“謀行鸩毒”,并将她們貶為庶人。随後,高宗釋出诏書,稱贊武則天“門著勳庸,地華纓黻,往以才行選入後庭,譽重椒闱,德光蘭掖”,決定立其為皇後。同年十月己酉,百官上表請求立中宮,高宗正式冊封武則天為皇後。至此,武則天曆經艱辛,終于實作了從才人到皇後的華麗蛻變。

武則天:從才人到皇後,是怎樣在三千後官佳麗中站穩腳跟的

五、殘酷清算:鞏固權力

成為皇後的武則天并未就此滿足,她深知權力的穩固需要徹底鏟除潛在威脅。對于被廢黜的王皇後與蕭淑妃,武則天采取了極為殘忍的手段進行報複。《新唐書》與《舊唐書》記載,她“遣人杖王氏及蕭氏各一百,斷去手足,捉酒甕中,曰:“令二妪骨醉!”,甚至死後還改其姓氏為“蟒”與“枭”,以示羞辱。此外,武則天還對王、蕭兩家進行了大規模的清洗,其家人或流放,或處死,確定了自身權力的絕對穩固。

總結

武則天從一名普通的後宮才人,一步步登上皇後寶座的過程,堪稱一部宮廷鬥争的教科書。她憑借過人的智謀、堅韌的性格、精準的政治判斷力,以及對權力的極度渴望,成功地在錯綜複雜的宮廷環境中脫穎而出。盡管她的手段有時顯得冷酷無情,但她對權力的掌控力與對國家的治理能力,無疑在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記。武則天的傳奇經曆,不僅揭示了古代宮廷政治的殘酷與複雜,更為我們了解女性在傳統社會中如何挑戰性别束縛、追求個人抱負提供了珍貴的曆史鏡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