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青年思考:比較閱讀與研究心得(郭夢洋)

作者:大外交智庫GDYT

比較閱讀與研究心得——基于對《區域國别研究的理論與實踐:基于北大的探索》《區域國别研究:曆史、理論與方法》的研究

作者/郭夢洋

第13期大外交青年發展與實踐啟航項目班學員

就讀于中國人民大學外國語學院

來源大外交青年智庫(GDYT)

編者按:本文系大外交青年智庫(GDYT)第13期大外交青年發展與實踐啟航項目班“區域國别研究與國際傳播實踐專題”專題學員階段學習與實踐的思考。

區域國别研究作為一個跨學科領域,在中國的發展有着特定的曆史背景和學術需求。目前,世界正經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不斷加快全方位對外開放的前進步伐,并日益走近全球治理的舞台中央。在此背景下,促進學科交叉發展,推動區域國别研究,服務于國家戰略,是我們正面臨并必須履行的時代使命。

中國正在邁步走向世界,但障礙之一就是不了解世界,對外國的情況似懂非懂,對一些國家和地區甚至一無所知。中國要發揮世界性作用,或者解決因走向世界而面臨的新問題,不了解世界是做不到的。而所謂了解,不是最低限度的知曉常識或毛皮瑣事,而是在學術研究基礎上的領悟,是了如指掌的清澈通透,是根枝葉莖的全盤掌握。一個人舉手投足,他頭腦裡想什麼都會不自覺地表露出來。我們對世界的了解就需要有這樣的深度——從任何人的行為表象看到其思想的根、文化的根、社會的根,由此看懂他的目标所在——這個深度,就要靠區域與國别研究來提供。

區域與國别研究是什麼?在《區域國别研究的理論與實踐:基于北大的探索》一書中,北京大學區域國别研究編委會多次指出:它是一個領域,包括衆多學科;它是一個跨學科的領域,隻有進行跨學科的研究,才能真正和全面了解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是以對區域與國别研究的要求會非常高,隻有多學科高水準的專家們協同合作,才有可能做一個真正的“區域與國别研究”。現有學科目錄下的任何一個學科都無法單獨支撐這個領域,隻有共同努力,才能達成目标。多學科研究隻有一個公分母,那就是從不同角度、不同次元對某個國家或地區相關的問題進行觀察和研讨。

世界範圍内的區域國别研究也由來已久。所謂區域與國别研究,就是對其他國家、域外地區做研究。早期歐洲列強占領殖民地,統治這些地方,它們需要了解這些殖民地,于是就有人專門關注這些地方,研究各種問題。最早的“區域與國别研究”就是在這個背景下出現的,所謂的“東方學”“埃及學”之類,就是其結果。早期研究的成果以英國、法國最顯著,原因就在于這兩個國家曾經占有最廣大的殖民帝國。雖然在那個時代,并沒有“區域與國别研究”這個概念,但研究領域的特征卻已經開始顯現了,其中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其跨學科性:它不屬于某一個特定的學科,而是多個學科共同的努力,比如民族學、人類學、宗教學、語言學、博物學等,都可以在這個領域中施展其研究才能,并且得到充分的成長。西方對世界的整體性研究,就是在這個背景下出現的。

二戰結束後,面對着風起雲湧的民族解放運動,以及美國稱霸世界的需要,區域與國别研究作為一個研究領域正式在美國登場,并很快傳布于西方學術界。其時代背景非常清楚,就是西方國家需要了解那些地區、了解新獨立的國家。了解的意圖是制定新戰略,以應對一個全新的世界。“區域與國别研究”在美國得到最充分的發展,其原因正如18、19世紀殖民地研究在英、法兩國最為盛行。如同18、19世紀的英、法兩個國家,20世紀美國的區域與國别研究也是跨學科的研究,美國那些最著名的區域與國别研究中心(如哈佛大學的東亞研究中心即費正清中心)都是針對某一地區或某個國家做跨學科、綜合性研究的學術基地,其成果涉及許多領域,而領域越全面,成果就越突出,越能把一個地區或國家的各種情況說清楚、摸透徹,形成立體性的研究結果,由此而展現這個基地的學術能力和研究水準,引起社會的高度重視。

是以,二戰後出現在美國(以及整個西方學術界)的“區域與國别研究”,其新穎之處不在于開辟了一個新“學科”,而在于組建了一個新的平台,在這個平台上,各學科(包括人文、社會科學,甚至理工醫農)隻要有共同的研究對象(指地理對象,即某個國家或某個地區),都可以互相配合、互相支撐,共同對這個國家或這個地區做研究,最終拼出一幅關于這個國家或這個地區的“全息圖”,達到為制定相關政策提供知識和學術基礎的目的。

區域國别研究起源于對了解外部世界的需求。西方國家在資本主義體系擴充和殖民活動推進過程中,增強了對非歐洲地區的了解,進而促進了這一領域的發展。中國的區域國别研究則是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程序中,随着國家對外交往和國際地位的提升而逐漸興起的。近年來,中國的區域國别研究迅速發展,特别是在“一帶一路”倡議的背景下,對這一領域的研究和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 。

區域國别研究的人才培養旨在滿足國家社會經濟發展及與世界其他國家合作共進的需求。中國高校在區域國别研究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如北京大學等院校通過跨學科國際化培養模式,強化了語言能力和多學科知識的結合,緻力于培養能夠深入了解和研究特定國家或區域的專業人才。這意味着學生不僅需要深入學習特定國家或區域的語言,還需要掌握曆史、政治、經濟、文化等多學科的知識。這種模式有助于學生形成全面、多元的視角,更好地了解和研究對象國或區域。

在《區域國别研究的理論與實踐:基于北大的探索》一書中,讨論了區域國别研究人才培養的理論架構,并探讨了在北京大學環境下如何實施這些理論。這部分内容強調了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以及如何通過教育體系培養出能夠深入了解和研究特定國家或區域的專業人才。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北京大學強調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相結合。學生不僅學習理論知識,還有機會參與實地調研、國際交流等實踐活動,進而提升他們的實際操作能力和研究水準。在教學方法上,北京大學倡導實證主義的研究方法。這意味着學生被鼓勵通過實地調查、資料分析等方式,進行客觀、科學的研究。這種方法有助于學生培養嚴謹的研究态度和科學分析問題的能力。在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人才的同時,北京大學也注重培養學生的本土意識。學生被鼓勵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深入了解中國的國家戰略和文化特色,進而在國際交流中更好地代表和傳播中國聲音。除了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北京大學還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包括批判性思維、創新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這些綜合素質對于學生在未來的學術研究或職業生涯中都非常重要。北京大學的人才培養模式展現了對區域國别研究專業人才全面、多元化的需求,旨在培養能夠在全球化背景下為國家戰略服務的高素質人才。此外,書中還展示了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研究情況,如歐洲研究、日本特色的地區研究等,這些案例為人才培養提供了實際的應用場景和參考,從理論到實踐,再到具體案例,為區域國别研究人才培養提供了深刻的洞見和指導。

區域國别研究是一個多學科、跨學科的綜合領域,涉及曆史學、哲學、人類學、社會學、政治學等多個學科的理論和方法。該領域的研究不僅關注曆史文化、政治經濟社會制度,還注重全球與區域發展程序的理論和實踐。這種多學科和跨學科的研究方法使得研究者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對研究對象進行深入分析。在區域國别研究中,實證主義的研究方法占據了重要地位。這意味着研究者需要通過實地調查、資料分析等方式,進行客觀、科學的研究。這種方法有助于研究者培養嚴謹的研究态度和科學分析問題的能力。同時,區域國别研究不僅關注理論知識的建構,也強調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相結合。通過田野調查等方式深入對象國和地區進行實地研究,研究者能夠更好地了解理論在實際情況中的應用和驗證。區域國别研究強調對曆史文化、政治經濟社會制度的深入了解,同時也關注全球與區域發展程序的理論和實踐。這種關聯有助于研究者更好地了解研究對象的曆史脈絡和現實狀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區域國别研究需要融合多元視角,包括國際視角和本土視角。這種多元視角的融合有助于研究者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和分析研究對象。

綜上所述,區域國别研究的理論與方法展現了其多學科、跨學科、實證主義、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曆史與現實關聯以及多元視角融合的特點。這些特點使得區域國别研究能夠全面、深入地了解和分析研究對象,為國家戰略需求和學術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援。

總的來說,區域國别研究在中國的發展呈現出跨學科、實踐性強、注重實證研究的特點,旨在培養能夠适應全球化背景下國家戰略需求的高素質人才。在新時代背景下,加強區域國别研究,将為大陸與世界各國的共同發展作出更大貢獻。通過深入研究特定國家或地區的特點,可以提升國家在國際舞台上的影響力,為國家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免責聲明

文章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