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319字的清帝退位诏書,意義有多大,每一句都至關重要

作者:豐豐說曆史

1912年2月12日,清朝頒布清帝退位诏書。這個诏書的頒布,不僅是皇帝退位這麼簡單,還标志着清朝的滅亡,大陸封建社會的終結。至此,大陸進入到共和時期。清朝退位诏書很多人都知道,字數并不多,隻有319字。不過這短短的三百多字裡,每一句都至關影響,對當時的影響非常大。

319字的清帝退位诏書,意義有多大,每一句都至關重要

清帝退位诏書由張謇起草的,他是清末民初著名的實業家。不過張謇還有一個身份,他是清朝的狀元。可見,張謇起草這個诏書,多多少少都有點諷刺意義。我們先看一下清帝退位诏書的原文,以及這裡面每一句話的含義。

319字的清帝退位诏書,意義有多大,每一句都至關重要

奉旨朕欽奉隆裕皇太後懿旨:前因民軍起事,各省相應,九夏沸騰,生靈塗炭,特命袁世凱遣員與民軍代表讨論大局,議開國會,公決政體。兩月以來,尚無确當辦法,南北暌隔,彼此相持,商辍於途,士露於野,徒以國體一日不決,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國人民心理,多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議于前,北方諸将亦主張于後,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榮,拂兆民之好惡?

是用外觀大勢,内審輿情,特率皇帝,将統治權公諸全國,定為共和立憲國體,近慰海内厭亂望治之心,遠協古聖天下為公之義。袁世凱前經資政院選舉為總理大臣,當茲新舊代謝之際,宜有南北統一之方,即由袁世凱以全權組織臨時共和政府,與民軍協商統一辦法,總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滿、漢、蒙、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為一大中華民國,予與皇帝得以退處寬閑,優遊歲月,長受國民之優禮,親見郅治之告成,豈不懿欤?欽此。

319字的清帝退位诏書,意義有多大,每一句都至關重要

“奉旨朕欽奉隆裕皇太後懿旨。”這句話隻是開篇,沒什麼意義,不過這裡面也說明一件事,皇帝說得不算,是皇太後決定的。是以才叫奉皇太後懿旨。當然,清朝末期時,皇太後說的也并不算。最初是攝政王說的算,清朝滅亡前是袁世凱說的算。皇帝和皇太後母子倆差不多是傀儡。

319字的清帝退位诏書,意義有多大,每一句都至關重要

“前因民軍起事,各省相應,九夏沸騰,生靈塗炭,特命袁世凱遣員與民軍代表讨論大局,議開國會,公決政體。”這是诏書的第一句,說得非常有意思。裡面說是因為起義導緻華夏生靈塗炭,完全不說是自己導緻民不聊生的。是以讓袁世凱和起義軍協商,大家一起決定國家的未來。這句話明顯說是你們起義導緻民不聊生的,完全推卸了自己的責任。而且我們也願意和起義軍協商,是以派袁世凱和起義軍協商。給人的感覺是清朝主動協商。

319字的清帝退位诏書,意義有多大,每一句都至關重要

之是以專門提袁世凱,是因為清朝被袁世凱掌控了。而清朝的滅亡前确切地說是和袁世凱商談的,并不是和革命黨商談。這裡面袁世凱才是主角,說白了清朝是支援袁世凱的。

“兩月以來,尚無确當辦法,南北暌隔,彼此相持,商辍於途,士露於野,徒以國體一日不決,故民生一日不安。”這一句和上一句一樣,都在推卸責任。說南北雙方在一起協商了兩個多月,還沒有協商好,這又導緻了民不聊生。感覺清朝這時明顯轉移沖突。總之一句話,就是因為袁世凱和起義軍,才造成我們民不聊生的現狀。之是以說這些,主要是為下面做鋪墊。既然你們都錯了,肯定要我出面來解決了。

319字的清帝退位诏書,意義有多大,每一句都至關重要

“今全國人民心理,多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議于前,北方諸将亦主張于後,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榮,拂兆民之好惡?”這裡面說得很直接,大家都認可共和。先是南方起義各省認可共和,後世北方的很多将領也認可共和。是以我們清朝也不能因為我們一家人當皇帝,享受榮華富貴,違反全國人民的意願。可以說這句話裡的含義還是非常多的。

首先是“多傾向共和”裡的“多”,據說這個字是袁世凱特意加進去的。多傾向共和意思是,多數人都傾向共和,不過這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認可共和。說白了,還是有很多人不支援共和的。如果真的是袁世凱特意加“多”字的話,在某種程度上,他是想表明自己不支援共和,還是支援清朝的,算是向全天下人表自己對清朝的忠心。

319字的清帝退位诏書,意義有多大,每一句都至關重要

其次“南中各省既倡議于前,北方諸将亦主張于後。”這裡面有種明褒實貶的意思了。南方先倡議共和,說的是南方各省先起義,反對我們統治。北方諸将也認可,這個說得特别直白。意思就是袁世凱手下在北京逼迫清朝的事。可見用字非常精确,人家并沒說北方各省認可,隻是說北方将領認可,有種指桑罵槐的感覺。不知道袁世凱怎麼想的,還認可這個诏書。

“是用外觀大勢,内審輿情,特率皇帝,将統治權公諸全國,定為共和立憲國體,近慰海内厭亂望治之心,遠協古聖天下為公之義。”這句話是接着上句的,正因為這麼多人都認可共和,再加上這是大勢所趨,是以我們也認可共和制度。這樣也符合聖人說的公天下。“遠協古聖天下為公之義”,個人覺得這句話有種說明清朝信奉儒家思想的感覺。要知道,古人說的公天下和現代共和制根本不是一回事。

319字的清帝退位诏書,意義有多大,每一句都至關重要

“袁世凱前經資政院選舉為總理大臣,當茲新舊代謝之際,宜有南北統一之方,即由袁世凱以全權組織臨時共和政府,與民軍協商統一辦法,總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滿、漢、蒙、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為一大中華民國,予與皇帝得以退處寬閑,優遊歲月,長受國民之優禮,親見郅治之告成,豈不懿欤?欽此。”個人覺得這句話是全篇的重點,要多重要有多重要。

首先,這裡面讓袁世凱全權組建共和政府。而且這裡面特意說明袁世凱之前是總理大事,是以應該讓他組建政府。這不僅是承認袁世凱的地位,還有一種感覺就是是我授命袁世凱組建共和政府的。無形之中表明清朝是在共和政府之上的。

其次,“仍合滿、漢、蒙、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為一大中華民國”,這句對維護領土完整來說是必不可少的,也有認可五族共和的意思。要知道自古以來,大陸古代王朝領土都不相同,尤其是漢人建立的王朝,很多少數民族聚集的地方并不是其領土。清朝建立之後,東北地區最初是滿族人為主體的、北方是蒙古人為主體的、西北新疆是維吾爾族為主體的(維吾爾族是上面說的回族)、西南青藏高原是藏族為主體的,這些可以說在相當長時間内都不是漢人居住的地。而且這些都是清朝自己打下來的,他們效忠的是清朝皇帝。一旦清帝退位,後果真的不敢想象。是以清朝才說大家都是一家人,是一個國家,這樣說直接杜絕邊境地區獨立的可能性。

319字的清帝退位诏書,意義有多大,每一句都至關重要

當然,這裡面還有一層意思是五族共和。之是以特意提到這五個民族,是因為革命黨當時提倡五族共和,意思是五族平等。清朝之是以認可這樣,就是怕自己退位後,滿族受其他滿族破壞。畢竟這些人統治大陸幾百年,一旦退位,肯定會有人迫害他們。事實上,在诏書頒布之前,很多地方都存在迫害滿族人的現象。這句話也算是清朝給自己一個保命符。

319字的清帝退位诏書,意義有多大,每一句都至關重要

第三,“皇帝得以退處寬閑,優遊歲月,長受國民之優禮”,說得很直接,意思我退位之後,你們優待我的事。這裡面主要說的是《優待皇室條件》,這個檔案裡對清帝退位後的待遇說得非常詳細。總的來說還是比較好的,皇帝還是皇帝,隻不過隻能在皇宮裡是皇帝,我們給你們錢養着你們,保護你們的财産。

319字的清帝退位诏書,意義有多大,每一句都至關重要

這就是清帝退位诏書的大緻意思。其實,看完能發現,這裡面隻字不提自己的過錯,就是民不聊生,是以我認可共和。然後讓袁世凱處理後事,皇帝退位。看起來诏書沒什麼意義,實際上意義還是很大的。要知道,當時确實有很多人不支援共和,支援清朝。如果沒有這個诏書的話,這些人極有可能會繼續和共和政府抵抗,但有了退位诏書之後,這些人就沒有抵抗的依據了。這樣看來,诏書對維護國家安定,保護領土統一作用還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