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軍營觀察丨高層次人才建設的“鲲池效應”

作者:學習軍團
軍營觀察丨高層次人才建設的“鲲池效應”

在植樹節創立“人才節”

■解放軍報記者 張科進 李 倩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3月12日,一年一度的植樹節。這一天,空軍軍醫大學唐都醫院第四屆“人才節”開幕。本屆“人才節”上,該醫院高層次人才方陣再次擴容——41名特聘專家從該院上司手中接過聘書,46名新招錄的年輕博士身穿“白大褂”上台簽約。

記者了解到,包括本屆“人才節”在内,幾屆“人才節”上受聘、簽約的高層次人才,不僅有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研究員、經濟發達地區醫院的知名專家,也有清華大學等知名院校的高材生。

“這些年,随着國家健康産業的蓬勃發展,轉型發展中的軍隊醫院在人才市場上面臨着激烈競争。”該院上司說。

“軍隊醫院轉型發展,離不開高層次人才的支撐。”該院上司清楚地記得,4年前國内一份權威的醫院排行榜上,唐都醫院的綜合排名不斷下滑。

排名下滑,折射着醫院轉型發展面臨的窘境。醫院黨委一班人迅速行動起來,通過廣泛調研,發動全院人員建言獻策。随着對人才隊伍現狀尤其是沖突問題的深入了解和“會診”,該院圍繞培養、彙聚高層次人才,接連推出了“回巢”“引鳳”“育鷹”“頭雁”“振翅”“騰籠”六項人才計劃,以及支援科研創新的“科研特區十項舉措”。

“這是一場不容有失的人才争奪戰!”該院黨委果斷拍闆,在植樹節這天創立醫院自己的“人才節”,以表明加強人才建設的堅定決心。

“随着更多‘千裡馬’的加盟,醫院建設一定會再上一個大台階。”這屆“人才節”上,醫院上司通報了一條喜訊:在國内那份權威的醫院排行榜上,唐都醫院已經止跌回升,上漲了5個名次。

高層次人才建設的“鲲池效應”

■解放軍報記者 張科進 李 倩通訊員 嶽甯警 劉婷婷

軍營觀察丨高層次人才建設的“鲲池效應”

空軍軍醫大學唐都醫院多方培養、彙聚人才,力促人盡其才。科研人才在實驗室工作。任亮 攝

在空軍軍醫大學唐都醫院,“鲲池”二字随處可見,如“鲲池花園”“鲲池講壇”……

“這一名稱源自莊子的《逍遙遊》。”陪同采訪的該院同志引用了這篇文章中的一段:“北冥有魚,其名為鲲。鲲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

他告訴記者,“鲲池”二字寄托了全院上下的美好願望,大家将高層次人才比作“鲲”,希望唐都醫院成為培養、彙聚高層次人才的“蓄水池”,為如期實作建軍一百年奮鬥目标,加快把人民軍隊建成世界一流軍隊貢獻力量。

“星光”點點彙“鲲池”。連日來,記者深入唐都醫院各科室、各研究機構采訪,對他們在改革轉型中以有力舉措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的做法深有感觸。

“辦法總比困難多,要多思多看現有政策是否用好用足”

“感謝唐都醫院再次選擇了我。”在“人才節”簽約現場,即将入職胸外科的青年博士王朝陽感慨萬千。這名大學期間就在知名專業雜志上發表過科研論文的青年英才,稱自己早已“心許唐都醫院”。

一個“再次”,引起記者的注意。細加詢問才知道,王朝陽還有另一個身份——唐都醫院首批“成長人才儲備庫”人才。設立“成長人才儲備庫”,是該院與軍地知名醫科院校聯手為醫院精準培養和招攬高層次人才的重要舉措。

“通過跟蹤這些‘潛力股’,讓雙方提前建立信任與合作,有利于吸引他們到唐都醫院工作。”胸外科副主任闫小龍對此毫不諱言,“在與發達地區醫院、知名醫療機構争奪高層次人才時,唐都醫院并不占優勢。于是,大家想到了通過建立‘成長人才儲備庫’來聚才的方法。”

對這些青年,該院在其學生階段就介入他們的培養,邀請他們到醫院做項目和實習,幫助他們不斷提升能力水準。

王朝陽被納入“成長人才儲備庫”後,唐都醫院不但為其提供了科研條件支撐,還為他指定了指導老師,全力助其成長成才。幾年的傾心培養,讓王朝陽在一衆青年博士中脫穎而出。

設立“成長人才儲備庫”,隻是該院“引鳳計劃”的舉措之一。

“辦法總比困難多,要多思多看現有政策是否用好用足!”改革轉型期間,面對高層次人才的外流,該院實事求是、打破正常、特事特辦,啟動“引鳳計劃”,想方設法招攬高層次人才。

該院“引鳳計劃”的另一個舉措是探索和推開“雙聘”專家工作模式,即聘請一批院外專家來指導業務,“不求為我所有、但求為我所用”,提升學科建設水準。

消化内科韓骅教授是該院第一批“雙聘”專家之一。作為空軍軍醫大學“終身成就獎”獲得者,韓骅的科研實力、帶教能力和業界影響力有目共睹,是多家醫院重點關注、試圖引進的專家型人才。

成為唐都醫院的“雙聘”專家後,韓骅經常到消化内科指導業務,深度參與研究所學生培養、課題申報、資質論證等工作。

去年年底退休後,韓骅接受了唐都醫院的聘請,成為該院“科技創新研究院”名譽院長。從兼職轉為專職,韓骅在新的崗位帶領大家發起沖鋒,醫院今年申報的國家重點項目數品質取得新突破。

4年來,唐都醫院順利“牽手”53名“雙聘”專家,簽約引進120多名博士,為該院的轉型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軍營觀察丨高層次人才建設的“鲲池效應”

空軍軍醫大學唐都醫院多方培養、彙聚人才,力促人盡其才。科研人才在實驗室工作。任亮 攝

“用好人才的關鍵,是相信他們并給予合适的舞台”

某部戰士小邱因關節傷病無法正常活動,手術後痛感有增無減。該院康複科主任劉睿帶領團隊,通過階梯療法為這名戰士解除了疼痛。近年來,不少像小邱這樣的戰士通過系統康複治療,重返訓練場。

在門診大樓康複科候診區,一些官兵正在等候就醫。與他們交談後記者得知,以前他們甚至不知道有這個科,不少戰友在這裡醫好了傷痛,恢複了正常訓練,他們才慕名前來。

與該院的一些醫務人員交談,記者了解到,以前大家對康複醫學缺乏足夠重視,康複治療也不是唐都醫院的特色和強項,康複科的發展一直不溫不火。

這樣一個“邊緣科室”,在該院首個文職人員主任劉睿上任後,面貌一新。

“部隊官兵期盼什麼服務,就提供什麼服務。随着訓練強度加大,基層官兵的訓練傷恢複應該成為重點關注方向。”至今,該院上司仍記得劉睿的慷慨陳詞。

“用好人才的關鍵,是相信他們并給予合适的舞台。”該院黨委經過研究,決定讓劉睿走馬上任康複科主任。談及這個決定,該院上司說:“打動我們的,是劉睿為兵服務的滿腔熱忱,更是她敢于挺立潮頭的那份勇氣。”

在醫院支援下,幾年間,劉睿帶領康複科緊盯需求、銳意進取,先後開設了吞咽康複、認知心理康複等10多個亞專業,門診量、業務量較以前翻了一番,官兵滿意率明顯提升。

去年,陝西省康複醫學會學術年會上,該科室受邀請作了7場專題報告。

“用好人才的關鍵,是相信他們并給予合适的舞台。”這句話,也成了劉睿調配科室人員的遵循。她先是對每名科室人員的康複技術進行摸底,随後按照科室總體發展規劃需求與每名科室人員的能力特點實際,進行了調整,力求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副主任醫師廖春華身材嬌小,每次為患者做傳統康複治療,都有點“力”不從心。一天,劉睿找到了她:“你可以轉行搞吞咽康複這個亞專業。”

這個建議讓廖春華茅塞頓開。踏上轉型之路,短短兩年間,廖春華成長為吞咽康複專業方面的專家。去年,廖春華帶領團隊參加全國病例大賽斬獲二等獎。

頭雁領飛,群雁振翅。在劉睿帶領下,康複科醫技人員紛紛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成長賽道。大家眼中的這個“邊緣科室”,也受到衆多軍地患者的關注。

“用好高層次人才,發揮他們的‘領頭雁’作用,是抓好人才隊伍建設的關鍵。”康複科發生的變化,也讓該院上司深有感觸。

實驗外科主任楊倩,帶領團隊先後承擔數十個國家和軍隊科研項目,取得顯著成效。楊倩因成績突出,當選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被表彰為“全國各行業傑出的女人”,還入選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

神經外科主任屈延走馬上任後,盤活科室人才資源,不斷激發大家工作動力。神經外科先後開創國際首例臨床技術8項、國際領先臨床技術20項、全國領先臨床技術30餘項,科室成員先後獲評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等,該科成為全國亞專業組設定最全的神經外科疾病診療與研究中心之一。

軍營觀察丨高層次人才建設的“鲲池效應”

空軍軍醫大學唐都醫院多方培養、彙聚人才,力促人盡其才。醫生為患者做手術。任亮 攝

“全力給前沿開拓者鼓勁,為科研創新行動提供有力幫助”

今年初,該院傳來一個好消息——神經内科副主任醫師常婷獲評“陝西省中青年科技領軍人才”。

2010年博士畢業的常婷聞訊後格外高興:“沒想到,我這麼快就得到這樣的榮譽。”

常婷主要從事臨床工作,亞專業是重症肌無力的基礎與臨床研究。那年,她開始擔任病區負責人,産生了瞄準前沿搞科研的想法。

正式提出這些想法之前,她一度很忐忑。一是當時她所負責病區裡的醫生隻有三四個,臨床值班都勉力維持,更别說騰出精力搞科研;二是她要攻關的課題需要多家機構、多個學科提供支撐、形成合力,這談何容易。

“高層次人才從哪裡來?很重要的一個途徑是加強培養。”該院經過研究,決定給予常婷支援。很快,在該院黨委的多方支援下,常婷成立了一個團隊。她率領的團隊向重症肌無力研究領域的新高地發起沖擊,有望取得關鍵性突破。

“全力給前沿開拓者鼓勁,為科研創新行動提供有力幫助。”該院上司對記者說,“目前,這已成為醫院黨委一班人的共識。”

為了攻克關鍵和核心技術,該院推出了“揭榜挂帥”制度,以支援像常婷這樣有想法的科研人員領銜攻關。

據悉,第一批采用“揭榜挂帥”方式選拔項目負責人的9個項目,個個着眼醫學前沿,一經釋出便吸引了業内各學科領域的知名專家紛紛揭榜。

一個個舉措的落地,一名名專家的加盟,激活了唐都醫院科研創新的一池春水,形成了“你追我趕”的新局面——

去年“人才節”,該院正式挂牌成立了醫學3D列印研究中心,成為自主創新的新陣地。一年來,該中心與多個臨床科室合作完成多項研究,數千次輔助臨床科室進行手術或教學列印,助力醫院一批青年人才在業内嶄露頭角。

今年“人才節”,該院瞄準國家一流實驗室,用好“科技創新研究院”這一平台,優化整合現有資源,最大限度地為各類人才開展科研攻關提供陣地。

“隻要想發光發熱,醫院竭盡全力給大家架梯子、搭台子。”第一屆“人才節”上醫院上司的話言猶在耳。随着時間的推移,這些話語如今已落地開花,變成了令人振奮的成果。

銳視點

用好人才事業興

■王大公

人才有多重要?古人給出答案:“得人者興,失人者崩”“功以才成,業由才廣”“濟濟多士,乃成大業”“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

人才如此重要,從哪裡來?從引進中來,從培養中來,更從使用中來。習主席在中央軍委人才工作會議上深刻指出,要用好用活各方面人才,堅持以用為本,精準高效配置軍事人力資源,確定人才得到最佳配置、發揮最大效能。

從人才管理的角度來說,用是真正的愛才,用好是最理想的狀态。對人才不使用、不會用、不敢用,引進、發現、培養人才就失去意義。能不能、會不會、敢不敢用好人才,既關系人才成長,也關乎事業興衰。

引進人才,需要有“不遠千裡而求之”的态度與行動。用好人才,則要求對内部培養的和外請引進的一視同仁,既要突破“孩子是自己的好”的門戶之見,又不囿于“外來和尚會念經”的片面認識,真正做到量才錄用、人盡其才。

用好人才,要擺脫因人才年齡産生的認識偏見。一方面要敢于用好青年英才,實踐表明,對人才在“小荷才露尖尖角”時重用,更易形成“接天蓮葉無窮碧”的動人美景。另一方面,要用好那些“大器晚成者”。要多些“風物長宜放眼量”的遠見,為這類人才給平台、搭梯子,讓“老樹春深更著花”。如此,才能讓各個年齡段的人才都有盼頭、有奔頭,形成百舸争流般的人才使用局面。

用好人才先要容人。要容人之長,敢用比自己強的人;容人之短,不因瑕掩瑜;容人之過,“不以一眚掩大德”。如此,才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

用好人才,要不斷優化人才所處環境。既要為他們“指路子”“搭梯子”,也要讓他們深切感受到機關的愛才之心、興才之舉、成才之事。要注重營造健康向上、溫馨文明的人文環境,通過公道正派處事給人才以信任感,通過坦誠相見待人給人才以親切感,通過寬嚴相濟管理給人才以歸屬感,進而讓人才安心工作、潛心鑽研,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幹事創業中去。

軍營觀察丨高層次人才建設的“鲲池效應”

▲刊于4月30日《解放軍報》5版

來源丨解放軍報、學習軍團(ID:xuexijuntuan)

軍營觀察丨高層次人才建設的“鲲池效應”

監制丨歐燦 侯大偉編審丨劉建偉 嚴珊 錢宗陽責編丨周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