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是不是真正愛孩子,從這8件小事就能看出來

作者:隴南禮縣釋出

有人說

被深深愛着的孩子

更有力量

那什麼樣的愛對孩子來說

才是真正的“愛”呢

一起來看看

父母愛孩子的8個瞬間!

是不是真正愛孩子,從這8件小事就能看出來

01

孩子做錯事,不輕易責怪

有位網友分享了一段經曆,他小時候踢足球将鄰居家的珍貴花瓶踢碎,沒想到,父親給鄰居賠禮道歉後,居然對自己說:

“爸爸知道你不是你故意的。”

“下次咱們可以找一處開闊的地方踢球,你覺得呢?”

接着,父親就帶着他找了一處适合踢球的地方,還陪着他玩了一個下午。

他說:我最感謝父母在我犯錯時,從不疾聲厲色地訓斥我。

是不是真正愛孩子,從這8件小事就能看出來

孩子犯錯,内心的愧疚和恐懼一點也不比父母的憤怒少。

他們需要的是父母的了解與引導,讓他去試錯、去改正,去坦然面對。

一個了解的眼神、一句安慰的話語、一個溫暖的擁抱,就能吹散孩子心頭的緊張和愧疚。

02

孩子膽小時,不會責怪他“懦弱”

有這樣一種孩子:人多時總喜歡躲在父母身後;集體活動時,也總是唯唯諾諾的。

此時,很多家長會說:真膽小,太懦弱了吧!

這樣的回應是對孩子情感的忽視。越膽小的孩子,越會對周圍感到恐懼,一旦被貼上“膽小、懦弱”的标簽,會越來越弱。

當孩子害怕和小朋友一起玩時,可以這樣引導:

1)你剛剛有點害怕是嗎?——接納情緒

2)沒關系,媽媽以前也很怕,熟悉就好了——共情,建立安全感

3)我們一起去和他們玩好不好——幫他解決恐懼

看到孩子的不安,陪伴他一起去嘗試孩子害怕的事物,這才是愛的表現。

是不是真正愛孩子,從這8件小事就能看出來

03

孩子沒打招呼時,尊重孩子

在一些父母的認知裡,不打招呼=沒有禮貌。

但是在孩子的世界裡,不願打招呼=我還和你不熟悉。孩子在面對不熟悉的人時,心裡會本能地産生恐懼和抵觸。

一旦父母強迫孩子打招呼,就是忽視孩子的恐懼。

看過一個孩子跟媽媽的對話過程,很暖心。

媽媽:“你看其他的小朋友都打招呼了,為什麼你不呢?”

孩子:“因為……我還沒準備好。”

媽媽選擇尊重孩子:“沒關系,等你哪天準備好了,我們再打招呼吧。”

與其強迫孩子換來他的抵觸,不如選擇尊重他,讓孩子慢慢來。

是不是真正愛孩子,從這8件小事就能看出來

04

孩子不想分享時,不強迫他

很多孩子都有過“被迫分享”的經曆:

“把玩具給妹妹,你要讓着他。”

“你把東西送給他,别這麼小氣,回來再給你買。”

……

大人總是擔心,孩子因為不愛分享而變得自私自利,實際上強迫孩子分享才是傷害。

因為,被動式的分享就是一種犧牲。不僅會給孩子挫敗感,還很容易造成孩子的匮乏感。

每個孩子都有物品的所有權,不分享并不代表他自私,而是擁有自我的表現。

我們要學會尊重孩子的自我,允許他們有說“不”的權利。

不被強迫分享的孩子,未來才有懂得拒絕的勇氣。

是不是真正愛孩子,從這8件小事就能看出來

05

孩子發脾氣時,接納他

面對愛發脾氣的孩子,真的特别頭疼:

不舒服了要哭鬧;

一言不合就摔東西……

這時候,父母千萬别打罵孩子,否則孩子會因為壓抑而形成暴躁的性格。

有人說,每一種憤怒的背後,都隐藏着期望和需求,表達憤怒,就是充分地将這些期望和需求表達出來。

我們要允許孩子将憤怒背後隐藏的期望和需求表達出來,才能解決問題。

06

孩子沒有達到期望時,安慰他

有些父母總是按照自己的期待去安排孩子,讓他變成自己喜歡的樣子,最終卻換來孩子的反感與叛逆。

我們可以對孩子有期待,但是要明白:孩子也不必迎合家人的所有期待。

當孩子沒有達到大人的預期時,也要去肯定他、安慰他。營造一種松弛的家庭關系,每個人才可能有更多的幸福感。

是不是真正愛孩子,從這8件小事就能看出來

07

孩子成功時,真誠地誇獎他

一位媽媽分享了一個令人感動的故事:她10歲的女兒在某天早晨自己動手做早餐,媽媽非常高興,不停地誇獎、鼓勵女兒。

剛開始女兒做得不好,但是每一次媽媽都鼓勵女兒,後來女兒做得越來越好。

孩子最需要的“觀衆”是能為自己鼓掌的人,尤其是最親近的人的欣賞和愛,這是讓孩子持續向上的動力。

父母要學會為孩子捧場:孩子做成一件事,無論結果好壞,先為他鼓掌,讓他有信心做得更好。

孩子失敗了,依然能鼓勵和肯定他,讓他不畏懼艱難。

是不是真正愛孩子,從這8件小事就能看出來

08

孩子當衆出醜時,維護他的自尊

父母願意放下面子去當衆維護孩子,才是真正地愛他。

愛孩子的最好方式從來不是比較,也不是當衆嘲諷,而是在孩子感受不好時為孩子“撐腰”。

父母總是願意和孩子站在一起,對抗外界的傷害,才能換來孩子一生的擡頭。

來源: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