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五原黃柿子如何插上“網際網路+”翅膀?

五原黃柿子如何插上“網際網路+”翅膀?

  近日,記者來到五原縣河套電子商務産業園,在品賦農邦商貿有限公司打包工廠中的房間内看到,勞工們正在抓緊時間将早上從農戶大棚裡采摘的新鮮黃柿子裝箱打包,發往全國各地。

“近幾日,黃柿子進入銷售旺季,線上銷售火爆,勞工們每天從早到晚都在加緊打包發貨。我們保證每天發的産品都是新鮮采摘的好貨,盡力讓消費者有很好的購物體驗。”品賦農邦商貿有限公司負責人于海龍說。

五原黃柿子如何插上“網際網路+”翅膀?

  黃柿子作為五原縣特色農産品,經過多次品種改良和技術提純,已經形成标準化、産業化、規模化的種植模式,擁有良好的市場口碑,網店直銷供不應求。

近年來,五原縣以“搭平台、育人才、創品牌”為着力點,持續推進縣域電商和産業深度融合,讓“創業”帶動“就業”,以銷售促進種植。同時,積極培育壯大直播電商人才隊伍,發展直播電商助農模式,打開網絡營銷新局面,不斷拓寬黃柿子銷售管道。

“觸電上網”

農民享受到數字紅利

  在五原縣力華得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走進種植戶辛連軍的黃柿子大棚,隻見圓潤飽滿的黃柿子挂滿枝頭,在綠葉間塗滿星空般的夢幻色彩。“今年我種了一棚黃柿子,育了700盤黃柿子苗,并與當地電商合作,從育苗到種植都是訂單化。黃柿子成熟後,電商會上門取貨,根本不愁銷路。”辛連軍說,“一棚能産1萬多斤黃柿子,電商收購随市場價,收入大概是2~3萬元,育苗還能有3000多元的收入。”

五原黃柿子如何插上“網際網路+”翅膀?

  如今聲名鵲起、供不應求的黃柿子,也經曆過一段“酒香也怕巷子深”的艱難時期。辛連軍告訴記者,沒有電商時,當地農戶種植的黃柿子雖然品質好,但都是靠口口相傳,也隻能在本地和周邊旗縣售賣。“難賣”“難買”成為種植戶和采購商的痛點。

  為了打破這一局面,近幾年,五原縣建立河套電子商務産業園,免費教育訓練本土電商3萬餘人次,實作創業就業1000餘人,帶動6家龍頭企業、20家合作社、1200名新型職業農民“觸電上網”,讓農民享受到數字紅利,通過指尖商城實作農産品熱銷。“流量”變“銷量”讓好東西賣出了好價錢。“以前,一年種兩茬黃柿子,現在一年種四茬,最高能賣到8元一斤,大夥心裡都高興。”辛連軍笑着說。

  如今,五原縣從事黃柿子産業的農戶有3000餘戶。黃柿子溫室種植平均每畝收入4~6萬元,最高可達8萬元,大棚、明地畝均效益達1.5~2萬元。黃柿子種植面積由2021年的1020畝擴大到如今的3000畝。

數字賦能

黃柿子遍銷全國各地

  “五原黃柿子顔色金黃、個大肉厚、肉質沙綿、酸甜适中……”在抖音、快手、天貓的直播間,五原縣振旭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主播售賣的五原黃柿子吸引了衆多網友的目光。此外,全國上千名直播達人分享了該公司黃柿子的相關連結,訂單紛至沓來。

五原黃柿子如何插上“網際網路+”翅膀?

  “現在,我們公司除了在抖音、快手、天貓等線上平台銷售,還作為供應鍊商發貨,每日能銷售2000多單,打包近1萬斤黃柿子,日銷售額在6萬元以上。公司與當地100戶黃柿子種植戶采取訂單式合作,當天早上從農戶大棚裡采摘,精挑細選分類,再帶回打包工廠中的房間,将黃柿子過秤、裝網袋後固定到泡沫托盒内,最後裝箱發走。”五原縣振旭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王恽說。

五原縣振旭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從開始的“試水”到現在的獨立營運,已經成長為成熟的直銷商,積攢了一批忠實的老顧客。每年黃柿子上市的時候,大批老顧客會從不同線上平台下單。“黃柿子通過網際網路平台的直播推薦售賣,供不應求,我們不用自己找銷路,全國各地的網紅直播達人主動來與公司對接産品,挂車售賣。”王恽說,“目前這一批黃柿子預售15天發貨。我們既要考慮黃柿子的産量、勞工的打包時間,還要保證每一批黃柿子的口感,是以公司會控制與短視訊達人的合作量和每天黃柿子的發貨量。”

五原黃柿子如何插上“網際網路+”翅膀?

  據五原縣電子商務服務中心主任周璇介紹,2023年,河套電子商務産業園通過網絡銷售黃柿子約27.5萬單、137.5萬斤,銷售額1375萬元,同比增長17.68%。

  從“破圈”到“出圈”,河套電子商務産業園作為五原縣唯一一家電商園區,銷售黃柿子的企業店鋪和個人店鋪有45家,其中包含3家成熟的黃柿子供應鍊公司。園區與淘寶、京東、天貓等知名電商企業合作,為入駐電商企業提供品牌推廣、物流集散、人才培養、技術支援等系統化優質服務,讓五原黃柿子插上網際網路“翅膀”銷往北京、上海等城市。

文字:記者 周悅

圖檔:通訊員 祁佩增 周陽

編輯:喬鴻 校對:陳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