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立訊精密2023年營收2319億五年增長3.7倍 “未來不會缺席AI機會”

作者:經濟觀察報
立訊精密2023年營收2319億五年增長3.7倍 “未來不會缺席AI機會”

4月24日晚,立訊精密(002475.SZ)釋出2023年财報及2024年一季報,這家A股精密制造龍頭去年實作營收2319.05億元,同比增長8.35%,淨利潤為109.53億元,同比增長19.53%,在消費電子行業整體較為低迷的環境下,仍實作業績穩健增長。

盡管2023年營收增速有所放緩,但對于立訊精密而言,着眼下遊客戶的技術疊代,以及自身的業務拓展,目前階段或是銜接兩個增長周期之間短暫的平台期。回溯立訊近年來發展曆程,2018年起公司加速拓展大客戶系統組裝、模組業務,相關業務快速起勢上量,此過程中立訊還加大資本投入助推業務成長。立訊精密2019年營收約625億元,僅僅五年時間,2023年營收達到2319億元,增長超過3.7倍。

在4月26日舉行的投關活動中,立訊精密董事長、總經理王來春表示,公司外延拓展短期的側重點會放在汽車、醫療及通訊闆塊,此外,在AI伺服器領域,公司對頭部客戶的批量出貨、産品送樣、業務接觸都進展良好。“立訊隻要進入這個領域,就一定能在該領域成為一家優秀廠商;立訊所布局的每一個産品,隻要走的方向是對的,我們的目标都是邁向全球前列”。

消費電子基本盤穩健增長 汽車業務延續高成長

2023年對于衆多行業可謂充滿挑戰,作為立訊精密基本盤的消費電子行業,在經過前期“探底”後于三季度開始逐漸回暖,頭部企業積極引入AI(人工智能)、XR(擴充現實),開始重拾增長動力。

在此背景下,立訊精密基于目前在SMT、SiP等方面的經驗與技術儲備,通過收購美國射頻(RF)前端晶片制造商威訊聯合半導體(Qorvo)位于北京和山東德州的所有資産,進一步培育了射頻前端子產品的精密制造能力,并強化垂直一體化服務優勢,推動公司實作從系統封裝到模組封裝的發展。

财報資料顯示,立訊精密以手機為代表的消費電子闆塊營收為1971.83億元,較上年增長175.16億元,增幅達9.75%。在消費電子闆塊,無論是客戶還是産品線的垂直一體化供應能力,立訊已經相對穩定和完整,“老客戶、新産品”成為公司的重要增長來源,這其中就包括蘋果于2023年底量産的Vision Pro。

天風證券近期研報分析,立訊作為Vision Pro整機組裝獨家供應商,卡位新一代消費電子平台,後續有望跟随産品持續疊代創新同時挖掘零部件彈性,進一步提升單機價值量。

在通訊及資料中心業務方面,立訊精密已布局電連接配接、光連接配接、風冷/液冷散熱、電源管理、射頻等産品,并通過廣泛的專利布局以及深度參與行業标準制定,逐漸建構起強大的技術壁壘和市場競争力。該闆塊2023年相關營收為145.38億元,同比增長13.28%。

據年報披露,在資料中心高速互聯領域,立訊精密協同頭部晶片廠商前瞻性為全球主流資料中心及雲服務廠商共同制定800G、1.6T等下一代高速連接配接标準,部分細分領域産品如外部高速銅纜、線纜及連接配接器元件、背闆連接配接器及背闆線纜、HSIO、SSIO 等更是以領先的技術、成本優勢和優異的産品表現赢得了客戶的認可。

此外,汽車業務仍是立訊精密增長最快的闆塊,2023年繼續保持50%以上的營收增速至92.52億元,預計将在今年邁入百億級。立訊精密已形成汽車線束\連接配接器、智能座艙、車身電子、電源管理四大細分業務闆塊,其中長期目标是在“三個五年”内,成為全球汽車零部件Tier1上司廠商。

從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看,2023年立訊精密ROE為21.61%,繼續保持20%以上的較高水準。這背後,公司銷售、管理、研發等營運費用率為6.3%,較2022年的6.71%降低0.41個百分點,主要來自内部流程優化、人效提升和降本增效。與此同時,随着資本支出的高峰期已過,公司全年經營活動淨現金流入276.05億元,較去年增加148.77億元

立訊精密還披露了2024年第一季度及半年度業績預報。一季度公司實作銷售收入524億元、淨利潤24.7億元,分别同比增長4.93%、22.45%。半年度業績預報披露,在下遊消費電子、資料中心和新能源汽車行業不斷發展的形勢下,立訊通過成熟的工藝+底層技術的能力拼圖,疊加智能制造大平台優勢,實作了在不同市場高效拓展以及産品份額的不斷提升,預計公司上半年歸母淨利潤約52.27億元—54.45億元,實作20%—25%的同比增長。

技術疊代刺激下遊市場 立訊不會“缺席”

縱觀立訊精密的發展曆程,其增長動力一方面來源于技術疊代推動下的下遊市場增長;另一方面,立訊基于底層技術的專精與優化,通過對生産鍊、供應鍊的高效整合、重構,為下遊客戶提供高效解決方案,實作了自身的成長發展。

立訊精密早期主要業務為筆記本電腦的連接配接器、線束,在筆記本電腦快速更新換代的增長周期中,立訊的業務亦随之成長并進入主流廠商行列;此後,在智能手機的替代、換代周期中,立訊基于自身優勢成功承接到大客戶業務,并從線束、連接配接器業務逐漸拓展到元件,乃至後繼的移動智能裝備業務。

這一過程中,立訊精密也屢屢利用大手筆的資本投入,強化自身的服務能力為客戶不斷創造價值。2016年以來,立訊相繼進入聲學器件、無線充電模組、觸覺馬達、結構件、SiP封裝等領域。用立訊精密董事長王來春的話說,“總的來講,我們要解決客戶的問題。代工是沒有靈魂的,但給客戶提供解決方案是有靈魂的。”

正是基于“解決客戶問題”這一核心能力,疊加目前技術疊代驅動的需求增長前景,奠定了立訊精密未來一段時間持續增長的基礎。目前,AI 技術在智能手機、個人計算機、穿戴類電子産品等領域的普及與應用,拓寬了行業的成長空間;AI大模型及其應用的加速演進,提升了對算力和資料中心的需求;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滲透率不斷提升,也促成了對零部件及模組新的需求。

在上述背景下,立訊精密于2021年提出的“三個五年”發展規劃,以及對第二增長曲線的開拓布局,目前也正加速顯效。以汽車領域為例,伴随越來越多傳統主機廠以及消費電子終端品牌廠商快速切入新能源汽車行列,過往相對封閉的供應鍊格局正經曆重大的演變,

如立訊精密這樣具備消費電子與汽車産業研發制造經驗的廠商,也更能适應未來汽車産業高效率,快響應等發展模式和節奏,近幾年相關業務營收也保持高速增長。

此外,AI伺服器或是立訊精密未來一段時間另一個重要增長點。“在光子產品、散熱和電源等産品上,以立訊紮實的技術實力,并沒有落地難度”,王來春在前述投關活動中表示:“如光子產品我們可以在項目早期開發階段就開始介入,目前也已經配合衆多行業頭部客戶完成新産品預研”。

對于公司未來與大客戶在AI伺服器、AI大模型合作中的角色,王來春說:“從我們所服務的核心客戶來看,無論是伺服器業務,還是終端側産品,我們都有着深度的合作,我們也從不會缺席這些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