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吉報微調查|家門口的幸福“食”光

作者:吉報調查
吉報微調查|家門口的幸福“食”光

“大爺,今天有您喜歡的炸魚,等會兒您嘗嘗,味道絕對好!”“阿姨,您慢點,走過來累了吧,喝口熱水歇歇。”……每天中午10點半左右,長春市桃源街道長源社群敬老餐廳便熱鬧起來,住在附近的衆多老年人陸續來到餐廳等待“開餐”。餐廳的從業人員一邊熱情地跟老人們打着招呼,一邊手腳麻利地幫他們開門、倒水、搬椅子。11點10分,飯菜還沒擺上,餐廳卻已座無虛席。

吉報微調查|家門口的幸福“食”光

“上菜啦!”青椒炒肉、炸魚、茄子炖洋芋、紅燒肉、麻婆豆腐、蘸醬菜、玉米、地瓜、白菜湯……随着熱氣騰騰的飯菜接連出鍋,被整齊地擺放在餐台上,老人們開始排隊打餐。

“每次花10元錢,就能吃到10多種菜,葷素搭配,衛生又營養,生活在這裡真幸福!”今年63歲的于林鳳接過餐盤,落座後便和記者聊開了。她說,自己是新搬來附近住的,聽鄰居說社群有敬老食堂就過來了。“我在這兒吃了幾頓,味道可口,價格也不貴,感覺可友善了。”

吉報微調查|家門口的幸福“食”光

“不隻菜好,這兒的服務也好,對我們老年人熱情。我每次來,這幫孩子們忙得來回跑,還又是扶着我,又是給我倒水,飯菜都給我盛好放桌上。”今年97歲的蘇連弟老人居住的春晖小區,距離敬老餐廳不到700米,老人身體硬朗,自從餐廳開業,就每天自己走過來吃午飯。他告訴記者,這裡的從業人員服務态度好,每次都是樂呵呵地跟他說話,從不嫌煩。“你一笑呵呵地說話,老年人就高興,就愛來。要是都闆着臉,我們就不愛來了。”蘇老說,他以前也在别的老年食堂吃過飯,服務人員态度不熱情,慢慢地,去那兒吃飯的老年人越來越少,食堂就幹不下去了。

吉報微調查|家門口的幸福“食”光

“這社群餐廳可給我們老年人解決大問題了,幫我們提高了生活品質。”91歲的王蔭臣老人和他85歲的老伴兒關淑芝老人對敬老餐廳也是贊不絕口。“我們住長大小區,雖然過來有點遠,得走個10多分鐘,但我們天天過來。這兒的菜特别豐富,每天不重樣,光鹹菜就6種,還有我最喜歡的苞米、地瓜和蘸醬菜。咱在家也整不了這麼多樣菜啊,而且這裡的飯菜幹淨衛生,吃着放心。這可真是高高興興來,樂樂呵呵走。”關淑芝老人說,有這麼個餐廳,給老年人解決了難題,給年輕人減輕了負擔,也讓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落到了實處。“我們趕上好時候了,以前哪能想到老了老了,還有人給做飯啊!我們享受到好政策了,活的也更有勁兒了。希望這麼好的食堂能長久地辦下去,也希望能有更多像這樣的食堂,讓所有老年人都受益!”

吉報微調查|家門口的幸福“食”光

記者從長源社群了解到,近年來,桃源街道及長源社群立足實際,加快推進養老服務,建構“15分鐘養老服務圈”,全力打造尊老、敬老、助老、護老的溫馨家園。在街道和社群的支援下,敬老餐廳開業的一個多月時間裡,受到了周邊社群居民的廣泛歡迎。“我們轄區老年居民較多,有些人家裡人少做飯難,有些人出行不便買菜難。敬老餐廳開業後,給他們解決了吃飯難的問題。不隻是老年人,還有環衛勞工、快遞小哥、殘障人士過來吃飯也都有優惠。”長源社群黨委書記劉婷告訴記者,該餐廳現已服務長者2000餘人次,日用餐人數最高達到130人,其中80%以上為老年人,年齡最長的達到97歲。

吉報微調查|家門口的幸福“食”光

記者在餐廳看到,門口、收銀台上、餐台旁邊都貼有用餐時間和收費标準的提示。敬老餐廳每天提供兩頓飯,午餐時間為11點到13點半,晚餐時間為16點半到18點半;用餐标準是60歲到69歲為10元/餐、70歲到89歲為8元/餐,90歲以上免費,環衛、保潔、快遞員、社群工作者和殘障人士為10元/餐,其他人員為13元/餐。“我們這兒的價格還是比較優惠的,但餐廳這邊目前每天都會虧損一些,還沒有達到收支平衡。”餐廳負責人表示。

吉報微調查|家門口的幸福“食”光

社群食堂物美價廉,解決了困擾老年群體吃飯難題,受到居民們的歡迎和點贊,但是如何辦下去,還需要相關部門和社會力量的共同扶持。“我們希望敬老餐廳辦得好、辦得長久,也在積極想辦法。”劉婷表示,因為餐廳剛開業不久,不少居民還不知道這消息。是以為了擴大知曉率,社群最近在餐廳外的小廣場舉辦了不少鄰裡節活動。“參加活動的居民多了,知道敬老餐廳的人就多了,一傳十、十傳百,去吃飯的人數就會增加,收益慢慢就上來了。”

吉林日報社出品

作者:吉林日報全媒體記者 馬賀

策劃:韓雪潔

執行主編:于悅

編輯:韓玉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