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們怒放着生命 飛翔在創業的遼闊天空

作者:台海網

來源:台海網

他們怒放着生命 飛翔在創業的遼闊天空
他們怒放着生命 飛翔在創業的遼闊天空

陳龍彪

他們怒放着生命 飛翔在創業的遼闊天空
他們怒放着生命 飛翔在創業的遼闊天空

鄭華安

他們怒放着生命 飛翔在創業的遼闊天空

洪榮集

他們怒放着生命 飛翔在創業的遼闊天空

謝啟明

台海網4月30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錢玲玲)奮鬥,是青春的底色,是勞動者的贊歌。

明天是“五一”國際勞動節,在我們這座城市,有許許多多的勞動者,揮灑着青春與熱血,奔跑在幹事創業的征程上。

他是海歸博士,不遠萬裡回到祖國,為“數字廈門”建設獻智出力;他是“最美農民”,不僅是鄉裡的種植能手,還帶領鄉親們共同緻富;他是“獨腿義務交警”,熱心投身公益,帶領殘障人士共同創業就業;他是科技公司CEO,把人工智能新賽道帶回翔安,為廈門經濟發展貢獻力量;他是技術能手,自主研發的小小零件,填補了國内空白……

他們與時代賽跑,與鹭島同頻共振。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他們怒放着生命,飛翔在這片熱血創業的遼闊天空。青春在創業奮鬥中激揚,在創新創造中閃光,為廈門高品質發展點燃“強勁引擎”。

陳龍彪

海歸博士,福建省高層次人才、廈門市“雙百計劃”人才

看好人工智能賽道創業第一站選在廈門

台海網4月30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錢玲玲/文 通訊員項亮 采訪對象供圖) 他是留學法國的博士,曾任法國國立電信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在人生的追夢之路上,他不遠萬裡回到祖國,在廈門這片熱土上熱血奮鬥,把青春寫在鹭島大地上。

2018年,陳龍彪在法國索邦大學取得博士學位,但在他的内心,始終記挂着祖國的召喚、家鄉的建設。他花了半年時間,輾轉于深圳、無錫、杭州、南京等多個城市考察。

他發現,廈門正在不斷推動産業數字化轉型,加快建構“4+4+6”現代産業體系,并且在留學人才政策、人工智能産業基礎等方面優于其他沿海城市,越來越多的留學人才都在瞄準這片創業熱土。

于是,陳龍彪毅然決定,将回國創業的第一站選在廈門火炬高新區。看好人工智能這一賽道,他和團隊聚焦于群體智能、數字孿生、虛拟現實、計算機視覺、大資料分析、邊緣計算等物聯網技術的産業化落地應用,創辦了廈門博智深度智能技術有限公司。

“通俗一點說,我們的技術可以應用于軍事領域、城市治理、應急響應等方面,通過采集大資料,可以建立一個虛拟的‘數字城市’,實作模拟、重建、預測等功能。舉個例子,廈門每年都有很多台風,通過人工智能算法,可以實作在台風過境之後半小時内,計算出哪裡有道路積水、樹木倒伏、交通事故等,哪怕在攝像頭拍不到的地方也可以精确識别,為應急搶險提供快速的技術保障。”陳龍彪說。

創業初期,廈門博智科技入選了人社部中國留學人員回國創業啟動支援計劃,獲得廈門市留學人員科研項目配套資助,2022年入選廈門市“雙百計劃”。同時,廈門大學團隊也為他提供了強大的技術後盾。

五年多過去,陳龍彪收獲了一系列的榮譽——福建省高層次人才、廈門市“雙百計劃”人才、廈門市高層次人才、廈門大學南強青年拔尖人才、中國計算機學會進階會員等。

“從公司落地廈門,幾年來生根發芽、不斷壯大,這一路走下來,我們獲得了很多的支援,讓我深深感受到了這座城市對人才的誠意和對創業者的溫暖。”陳龍彪說,“現在,我的公司在逐漸成熟,需要吸納更多的人才加入。廈門不斷加碼的人才政策,不僅讓我本人受益,更為我的團隊吸引了來自五湖四海的優秀人才。我們都是這座城市裡普普通通的勞動者,我們有信心,在這裡揮灑青春,大膽追夢,書寫奮鬥的故事,為‘數字廈門’建設添磚加瓦。”

郭防

翔安區莊家寶蔬菜專業合作社理事長

從3分地到300多畝打造“科技範”新農具

台海網4月30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鄭麗金/文 采訪對象供圖)目前正值春季農忙時節,走進廈門翔安區莊家寶蔬菜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棚,一片翠綠映入眼簾,各式蔬菜瓜果長勢喜人。郭防是這片大棚的負責人,紮根農業數十年,從氣候差異化種植到轉型生态農業,再到探索生态種植技術,對他來說,農業已不止是一種耕耘,更是一種對農業發展新路徑的無盡探索。

郭防出生在翔安區新圩鎮面前埔村,家裡祖輩都是農民,受家庭影響,他從小便對農業種植感興趣。他小時候家裡主要種植稻谷、地瓜等糧食作物,經濟效益低。1984年,16歲的郭防開始訂購農業相關的報刊書籍,購買蔬菜品種,嘗試種植經濟作物,邊種植邊鑽研。

1986年,郭防從父親那裡要到了三分地,嘗試種植新品種西瓜。沒想到,錯季上市的西瓜很受市場歡迎,“當時我三分地的西瓜賣了2800元,抵得上我家一年的收入了”。郭防說,第一次嘗試成功後,他開始引進更多的蔬菜新品種,先後引進了“夏陽白”大白菜、包菜、紫長茄等新品種,種植的蔬菜遠銷上海、北京等地,周邊的許多村民也在他的影響下,開始種植蔬菜、水果。

喜歡“折騰”是郭防對農業探索的真實寫照。種的蔬菜品種多了,産量也大了,郭防開始思考,如何讓市民吃上安全健康的蔬菜?2009年,郭防成立了廈門市翔安區莊家寶蔬菜專業合作社,開始向綠色生态農業轉型,探索種植綠色有機蔬菜。

想要種植綠色有機蔬菜,就不能用化學農藥和肥料,郭防引進複合微生物有機肥發酵技術,把蔬菜農作物垃圾轉化成有機肥,全部改用有機肥和生物農藥。但這樣種出的蔬菜賣相并不好,剛開始沒人要,隻能低于市場價售賣。郭防連續虧損了4年,為了節省人工成本,他凡事都自己幹,每天清晨5點起床到田裡,收菜、包裝、送菜全都親力親為,每天都要忙到晚上十一二點。

堅持到第5年時,郭防的有機蔬菜開始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接受,元初、夏商等大型超市連鎖店陸續來找他采購,逐漸扭虧為盈。郭防的蔬菜種植面積也從三分地發展到4個農業基地共300多畝。2017年,合作社種植的多種蔬菜還通過層層檢測,被選為金磚國家上司人廈門會晤食材供應商之一。

如今,郭防又開始探索生态種植技術,讓自動機械變為“新農具”,“希望借用科技力量改變田間勞作時‘人牛力俱盡’的場景,吸引更多年輕人參與農業種植,助力科學農業”。去年,郭防發明的一種多功能地草膜及其制備方法已經獲得了發明專利。

鄭華安

技術專家,廈門市行業工匠

了不起的橡膠密封件遊走“冰山火海”間

台海網4月30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鄭炜 文/圖) 小小的一個高性能橡膠密封件,卻有大大的能耐,能在火海和極寒環境裡“穩如泰山”,保證機器的正常運轉。鄭華安及其團隊自主研發的高性能合成改性橡膠就練就了這一身“本領”。據悉,該技術達到了國際領先水準,填補了國内高端橡膠密封件的技術空白。

技術突破的背後,是不為人知的、反反複複的推倒和重來,是匠人精神的生動展現。鄭華安是廈門麥豐密封件有限公司的一名技術專家,公司位于同安區。此前,高端橡膠密封件的技術一直被歐美、日本等國家壟斷。為了打破這一技術壁壘,鄭華安經過前期幾年的紮實準備,成立了專項攻堅組。組員10人,半年之間,曆經了前後50多次的試驗失敗,最終得以研發成功。

鄭華安介紹說,通過選用特殊的高性能生膠型号,再調配特别的配合體系,并設計特殊的制造生産工藝,研發出可以應對惡劣應用環境的高性能橡膠材料。如海上鑽井平台以及各類高轉速條件或各種高低溫環境,使用環境橫跨-50多℃到150多℃之間,實作了國内該領域重大技術突破。

團隊領頭人鄭華安曾獲廈門市行業工匠、同安區首批工匠人才、優秀共産黨員等榮譽,還擔任全國橡膠與橡膠制品标委會密封制品分技術委員會委員。2023年5月,公司内部成立了鄭華安技術創新工作室,将專業技術和創新能力的優秀人才彙集在一起,凝聚團隊智慧,解決生産中的技術問題和發展瓶頸。工作室與廈門大學、福州大學、泉州黎明大學均進行了多年的産學研合作,共同參與新産品及新項目的産業研發和協同創新。此外,工作室還擁有一個國家級CNAS檢測中心。

近年來,鄭華安技術創新工作室共取得成果轉化項目3項,産生直接和間接經濟效益3億多元,獲得發明專利授權4項、擁有有效知識産權26項、外觀專利2項、實用新型43項。

洪榮集

廈門市“雙百計劃”領軍型創業人才

“一路過關斬将”創業永遠在路上

台海網4月30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曾藝軒/文 采訪對象供圖) 走進位于翔安數字經濟産業園區的績牛資訊辦公室,溫馨、整潔、舒适的環境給導報記者留下深刻印象。這家公司由土生土長的翔安人洪榮集一手創辦,主要聚焦重點産業數字化創新,為國内金融機構提供數字化營銷的解決方案。

作為閩南人的洪榮集,在創業路上将“愛拼才會赢”的精神發揮得淋漓盡緻:2012年還在讀大學的他,乘着國内移動網際網路的創業熱潮,參與創立中文滑行輸入法、海角線上教育等項目;2016年回到廈門後,他創立廈門大招科技有限公司,賦能能源電力、通信營運商等産業數字化轉型;2018年創立廈門績牛軟體技術有限公司,聚焦金融零售數字化營銷,打造數字化營銷平台和多層次營銷解決方案,助力推動銀行、證券、基金、央國企等零售數字化。

回顧創業曆程,洪榮集坦言創業之路其實并非一帆風順,其間充滿艱辛與淚水:“當年我創業時做出的産品拿到過千萬元的‘天使投資’,但後來在移動互聯的流量紅利消退後,産品沒能獲得成功,合夥人也相繼離開。這對我來說是不小的打擊,但我堅信大資料與人工智能的未來前景是廣闊的,于是選擇埋頭繼續幹,努力闖出自己的一片天。”

近年來,在洪榮集的帶領下,績牛資訊發展規模不斷擴大,憑借領先的金融科技和創新能力,成長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福建省科技小巨人企業、福建省瞪羚企業、廈門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廈門市重點上市後備企業,服務覆寫證券、銀行、基金、信托等百來家持牌金融機構總部,其中在增值創收和活動營銷細分領域市占率第一,是國内知名的金融科技企業。

今年,洪榮集将公司總部從島内遷往家鄉翔安。談起自己對翔安的深厚感情,他說:“這幾年翔安的營商環境越來越好,優惠的營商政策深深吸引了我,公司的發展賽道也與翔安的未來發展方向相符,這些因素讓我下定決心将公司總部遷往家鄉。接下來,我也将帶領企業幫助翔安更好地開展招商工作,進一步助力家鄉發展,同時也希望能将績牛的數字化營銷服務賦能金融行業外的更多行業。”

謝啟明

廈門市中途之家脊髓損傷者服務中心負責人

“一條獨腿”頂天立地為殘友蹚出希望之路

台海網4月30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鄭麗金/文 采訪對象供圖)從擺攤賣礦泉水,到創業開手機維修店,再到創辦脊髓損傷者公益組織“中途之家”,幫助數千名殘友重拾生活信心,融入社會……一路走來,謝啟明不斷突破身體的障礙,成為“全國自強模範”“福建好人”“感動福建2018年度十大人物”“福建省最美勞動者”“廈門經濟特區建設40周年先進模範人物”。

謝啟明9歲時因交通事故失去右腿,從此便隻能與拐杖為伴,長大成人後,因身體原因,求職屢次受挫。1998年,23歲的謝啟明獨身從三明老家來到廈門,準備幹一番事業。剛到廈門人生地不熟的他發現很多路邊都沒有售賣礦泉水,于是他決定從擺攤賣礦泉水開始做起。

一輛自行車、一箱礦泉水,就是他啟動的本金。每天早上5點起床,踩着自行車從蓮坂一路騎到鹭江道擺攤叫賣,直到深夜十一二點才收攤回到出租屋。因長期拄腋拐搬重物,謝啟明的腋下常常被磨傷出血,但他的努力得到了回報,通過擺攤賣礦泉水還完了債務,并自學手機維修,開了手機維修店,在廈門安家落戶。

因為自己“淋過雨”,是以有了能力後,謝啟明也想為和他一樣的殘障人士“撐起傘”。2016年,他出資創辦了廈門脊髓損傷者“中途之家”,為殘障人士提供康複訓練和就業創業教育訓練。謝啟明說:“有很多殘障人士看不到希望,常年在家走不出來,我們主要幫助他們樹立信心,挖掘自我潛能,盡力減輕他們家庭負擔,把日子過好。”

為了讓“中途之家”持續發展走得更遠,實作自我“造血”,謝啟明開設了手機維修、電商營運、手工編織、自媒體營運等課程,讓殘友們學習掌握職業技能,憑借自己的勞動獲得經濟收入。給殘障人士教育訓練上課、入戶走訪調查、直播賣貨……作為廈門“中途之家”負責人,謝啟明大小事項幾乎都親力親為,經常忙到深夜。2022年,謝啟明在三明老家也創辦了“希望之家”助殘服務中心。

退伍老兵李富财2013年因車禍癱瘓在床,家中上有老下有小,家庭的重擔全部落在了他妻子身上,生活艱難。謝啟明得知此事後,來到李富财家中鼓勵他走出家門。2021年,李富财來到廈門“中途之家”接受生活重建訓練,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李富财不僅實作了生活自理,還能幫妻子分擔一些家務。如今,李富财在三明“希望之家”有了一份工作,每個月都有穩定的收入。

截至目前,廈門“中途之家”和三明“希望之家”已經為5000多人次脊髓損傷者提供了有效的日常康複訓練,幫助他們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并幫助了200多位殘障人士實作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