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在爆雷的國際學校做老師:被通知解散時,學生還在上課

作者:閱讀第一
我在爆雷的國際學校做老師:被通知解散時,學生還在上課

本文授權轉自:谷雨星球(ID:guyujihua2021),作者:木木

我在爆雷的國際學校做老師:被通知解散時,學生還在上課

大家好,我是木木,一名國際化學校的老師。

在國際教育行業這些年,我從一個對全人教育無限憧憬的理想主義者,變成了一個因了解得越多而逐漸對國際化學校祛魅的人。

其中,令我最幻滅的,就是親曆了一所心中理想國般國際化學校的倒閉。

我在爆雷的國際學校做老師:被通知解散時,學生還在上課

我與這所學校的緣分始于五年前。當時我初次聽聞這所學校時,就被其教育理念和學術背景深深吸引,尤其了解到委員會還有藤校前校長這樣高舉高打的背景,馬上就去應聘了。

我有幸在開學的第一個月成為了創始團隊的一員,那時滿懷希望的我完全想不到不久後會見證它從輝煌走向沉寂。

我隻是一個普通員工,對事件的來龍去脈了解并不全面,但我親眼見證了一些關鍵時刻的發生,或許會警醒擇校的家長們:

一所看起好好的學校,怎麼說就沒了呢?

我在爆雷的國際學校做老師:被通知解散時,學生還在上課
我在爆雷的國際學校做老師:被通知解散時,學生還在上課

風波開始:投資人更疊

哪怕是事後回想起,我從不認為學校的倒閉是早有預兆的,或者是刻意為之。

懷揣着教育夢想老師們從四面八方聚集在一起,初心都是希望辦一所對孩子們有用的學校。

但不穩定的核心,卻是創校之始就存在的事實。

對于學校倒閉的原因,外界猜測包括「無證辦學被舉報」、「投資人更替」以及「管理團隊變動」,這三個因素都很關鍵,但為什麼其他也有類似因素存在的學校卻仍活得好好的呢?

從内部角度看,或許事件發展的先後順序更是至關重要。

所有事情的源頭,或許在于投資人的更替。

我們都知道,學校不是公司,至關重要的理應是學生、家長和學校之間的關系。但對于有點特殊的國際化學校來說,要想穩定、繁榮地向前發展,投資人、校長和中高層管理人員的關系卻至關重要。

尤其是投資人,才是家長看不見,幕後真正的決策者。

我在爆雷的國際學校做老師:被通知解散時,學生還在上課

是以當面臨困難時,我常聽到校長說:「我需要向董事長請示」,因為沒有最終決策權,導緻錯過了諸多挽回的時機。

而當投資人意識到營運一所學校所需的資金遠遠超出原本預算時,很可能會尋找接盤人。

至于新老投資人之間的教育理念是否一緻,是否能為學生謀求最大的福祉,從不是最需要考慮的因素,誰能夠接盤,有沒有錢接盤才最核心。

作為普通員工,我無法得知前任老闆從何時開始考慮出售學校以及賣給了誰。隻是在某個冬天的工作日,所有人都收到一份口頭通知:

學校的投資人從A換成了B,并且招生名額從幾百人增加到上千人。

我在爆雷的國際學校做老師:被通知解散時,學生還在上課

■圖檔來自新學說,截至2023年8月,中國大陸地區獲認證的國際學校總數為970所,市場總規模為670億元人民币,尤其是前幾年資本與教育的互博非常多,現在整個市場已經成為存量市場。

是的,隻是口頭通知。

學校裡許多重要的事情都是口頭通知,從來沒有看到過正式檔案的蹤迹。即使是最後的解散通知,也是由口口相傳傳達的。

如果說熄火有征兆,或許這是最明顯的了。

其實,當得知有新的投資人時,并沒有影響老師們的教育熱情,甚至是抱有期待的,這對于國際化學校來說并不是新鮮事,隻要不影響辦學品質,也很正常。

說不定在新投資人的帶領下,曾經跟老師、家長許下的教育諾言就能實作。

然而,新投資人的教育理念與學校實際管理團隊産生了巨大偏差,其接手學校後所采取的一系列行動讓我們大跌眼鏡。

我在爆雷的國際學校做老師:被通知解散時,學生還在上課
我在爆雷的國際學校做老師:被通知解散時,學生還在上課

新決策者的教育觀:家長不認可

蝴蝶效應的一開始,總是一些不起眼的事情。

新投資人做的第一個調整,就是後勤食堂。學校原本為教職員工提供免費的三餐,變成了隻提供免費午餐,早晚餐收費;豐富的菜單變成了隻有中餐,水果、甜點和飲料隻供學生享用;原本供應新鮮時令水果,後來隻剩下蘋果和香蕉;甚至連健康都不一定做得到。

這一系列變化導緻了第一批的不滿,有家長在投訴中提到:「食物甚至連基本的保溫措施都做不到,如何相信學校真的能以學生為中心?」。

這些看似與教育無關的飲食變化,實際上反映了雙方教育理念的不同。

我在爆雷的國際學校做老師:被通知解散時,學生還在上課

■在界面公衆号的一篇文章《國際學校“催生”史:資本與教育互搏二十年》中也提到,國際化學校進入中國伊始,這種和教育無關的理念差異,往往會影響辦學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