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蘭陵縣蒼山街道堅持以“四雁工程”為重要抓手,将人才“引擎”功能、産業“加速”動能、品牌“助推”效能有機結合,有效推動了街道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激發了鄉村振興新活力。即日起,大衆網蘭陵工作室發起“雁振蒼山”系列報道,聚焦四雁人才在紮實推動鄉村振興過程中的風采。
大衆網記者 林鵬 王金慧 通訊員 孟磊 李曉輝 臨沂報道
蘭陵縣蒼山街道小東山村黨支部書記井永東接受采訪
最美人間四月天,湖光山色小東山。位于蘭陵縣蒼山街道西北方向的小東山村,依偎在山水之間。
走進村内,一步一景,目之所及無不讓人沉醉:近看時,狹長整潔的柏油路、伴風起舞的碧柳、随處可見的盆景、充滿煙火氣的露營基地、特色民宿等,讓人目不暇接;遠望時,波光粼粼的蘭湖、郁郁蔥蔥的山峰,盡收眼底。
“二十年前,可不是這樣!”撫今追昔,小東山村黨支部書記井永東感慨萬千,“那時,用‘山窮水盡’來形容都不為過!”
村莊之變,靠領頭雁。今年61歲的井永東,已經任職小東山村黨支部書記整整二十年了。二十年來,他立志改變村莊落後面貌,并通過“整山治水”、修路、發展産業等一系列舉措,帶領村莊走出了一條“騰飛之路”。
建設好班子,打水為村裡解渴
剛當選村黨支部書記時的場景,井永東至今難忘。
“不僅沒有路,也沒有水,更要命的是,村黨支部班子也處于渙散狀态。”面對小東山村當時的窘境,井永東直言“犯愁”。
不能再讓小東山村苦下去了!2004年,在村民們盼望的眼神中,井永東臨危受命,走馬上任。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很快,他便理清了村裡的發展思路:建設一個團結穩定的支部班子,是頭等大事。
井永東深知,要想建設好一支好的村黨支部班子,黨支部書記必須帶頭發揚民主,集思廣益,不搞一言堂。
為此,小東山村大事小情他都要和班子成員商量,聽取大家的意見建議。村裡财務更是及時在村裡公布,争取大家的信任和支援。在此過程中,村裡各類規章制度也逐漸完善起來。
漸漸地,村“兩委”的凝聚力有了,戰鬥力強了。
如今,每每提及村“兩委”班子,井永東總是一臉驕傲:“這二十年來,我們一直都是‘老搭檔’,從來沒有出現‘紅過臉’的情況,可以說是非常團結,彼此配合也很默契。”
從小在村裡長大,井永東明白,缺水是村中的貧窮頑疾。每逢遭遇大旱,村裡的水井就能見底。村民們隻能下至井底,蹲在井底拿着舀子往桶裡盛水,直到水滿。
一定要讓大家吃上自來水!很快,他就組織村裡開會研究,得到了大家的一緻贊同。
想法有了,就看落實。那段時間,他積極主動地尋求上級部門的幫助,得到了支援。“2005年,我們村終于有了自來水!”井永東開心之餘,難掩激動。
通水當天,村民們瞅着自來水從水管中源源不斷湧出,吃驚、高興的神态、拍手叫好的動作,讓井永東至今難忘。
村裡吃上自來水後,井永東和村“兩委”班子在村中更有威信了。
整山綠化,種核桃讓百姓增收
水的問題解決了,小東山下一步往何處去?2006年,井永東将目光瞄準了“整山”。
“山上光秃秃的,既不美觀,又存在水土流失的隐患。”井永東說。不久,在村“兩委”帶領下,村裡栽種了四萬餘棵松樹苗木,進行山林綠化工作。幾年之後,山林郁郁蔥蔥,生機勃勃。
小東山村不會想到,正是這一舉動,為後來發展文旅産業打下了最好的基礎。當然,這是後話。
小東山村以山嶺地為主,村民經濟收入主要依靠種植地瓜、花生等農作物,産量低,效益差。
對于貧瘠缺水的土地,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發展的項目,讓村集體增收、老百姓有錢?這一問題,考驗着井永東。
那幾年,他和村“兩委”成員,沒少外出學習。“核桃對水的需求量不是很大,并且效益可觀,可以試試!”在費縣考察時,井永東看好種植核桃。
經過動員,村民們紛紛加入種植核桃的隊伍中來,共種植核桃樹6000餘棵。憑借皮薄肉多的優質核桃,小東山成功打開了市場,讓村民們看到了緻富希望,腰包鼓了起來。
“我們種出來的核桃,幹果能賣到二十多塊錢一斤呢!”言語間,井永東自豪感滿滿。同時,村裡還專門成立了核桃種植專業合作社。
井永東說,村裡如今正在謀劃更新品種,讓核桃更好地造福百姓。
二十年間,小東山村蝶變
一箭雙雕,小盆景帶來大“錢”景
核桃的成功,并沒有讓井永東感到滿足。如何帶領村民繼續增收?這一次,他看準了盆景産業。
下筆成竹在胸。井永東說:“培植盆景并非突發奇想,我們村有村民種植過盆景,經驗豐富且效益很好。”
甩開膀子放手幹。小東山村以黨支部領創辦的形式,成立盆景合作社,通過反租倒包,把流轉的土地承包過來進行統一管理,用于盆景種植。
2019年,小東山村舉辦了第一屆盆景藝術節,成為小有名氣的盆景藝術村。目前,小東山村已有30餘戶村民加入合作社。2023年,社員用工報酬累計達到10萬多元,村集體收入達到22萬元。
盆景産業顯然為小東山村帶來了“一箭雙雕”的好處:既能為村集體增收,也讓村民家門口實作了就業。
小東山村盆景産業的發展,吸引了盆景經營者來此落戶。
深耕盆景産業三十餘年,趙其江看好小東山村盆景的前景,投資建成了蒼山盆景園。“我到小東山村做盆景已經五年了。平時園裡的打藥、除草、施肥等工作都需要用工,這對村民來說也是一件好事,能讓他們額外賺點零花錢。”趙其江說,小盆景帶來了大“錢”景。園内常年有十幾人在此作業,他們都是老年人,每天能賺七十多塊錢。
看到效益後,井永東帶領村莊向前沖的勁頭更足了。
文旅融合,小東山再次巨變
2017年,壓油溝田園綜合體的規劃,為小東山村送來了發展的東風。
井永東順勢抓住這一機遇,發動群衆,将村裡山地全部流轉入股到景區,村民每年每畝地可收取租金800元,擴大了增收管道。同時,依托景區規劃建設,村莊開展了綠化亮化工程,自來水、污水管網等基礎設施全部建成。
近兩年文旅産業的火爆,讓井永東又有了金點子。他決心利用村裡優勢,打造民宿、露營基地等項目,持續解鎖“山水密碼”。
在上級部門扶持下,小東山村打造“采摘+民宿”“花卉+露營+民宿”等十餘種旅遊消費場景,推動小東山美麗鄉村遊從“一日遊”拓展到“多日遊”,實作“集體增收、農民增富、農業增效”。
今年清明假期期間,小東山村吸引了不少遊客前來打卡,通過住民宿、賞盆景、露營等多種活動,體驗到了濃濃鄉愁。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山東江呈遊艇有限公司與小東山村簽訂協定,拿下了民宿承包權。
“我們準備在此打造路亞艇賽事基地,這個項目對風景、水源、住宿、餐飲等要求較高。經過考察,小東山非常适合發展路亞艇産業。我們計劃在此打造蘭湖國際路亞基地,舉辦路亞賽事。”宋春曉相信,通過賽事舉辦,會讓小東山村更上一層樓。
如今的小東山村,成為了遠近聞名的“明星村”。
“通過發展鄉村旅遊,村民在家門口就能找到工作。一年下來,能獲得4萬元—5萬元的報酬。”不斷騰飛的村莊,讓井永東倍感欣慰。
村集體富了,百姓福利同步前進。井永東說,村裡計劃從明年開始,由村集體出資為村民繳納養老與合作醫療費用,讓村民在小東山村生活得更有“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