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晶報特别報道│敬畏每一座山峰、每一片海

作者:晶報

徒步登山道、穿行海岸線、逐浪碧海灣……在山海之城深圳,得天獨厚的戶外資源,吸引着無數市民遊客前往享受大自然的美好風光。而在網際網路自媒體時代,越來越多的“部落客”在親身完成戶外體驗活動後,在各大網際網路平台分享自己的出遊心得、攻略,“網紅線路”“徒步打卡”“最美戶外景點”等關鍵詞的背後,無數市民遊客趨之若鹜。殊不知,這美圖美文的背後,也可能暗藏着安全隐患。

每逢節假日,“遊客被困山林無人徑”“被困海邊礁石”的新聞高頻出現在各大媒體平台。管理部門安全警示工作越做越細緻,安全救援力量越來越完善,但由于不遵守安全規定而導緻的意外事故仍時有發生。

“五一”小長假将至,回顧往年資料,出遊高峰随之而來的意外事故也更為多發。為了讓更多市民遊客了解出遊風險,幫助做好風險防範,晶報記者與深圳大鵬警方資深山地救援民警、應急部門相關負責人、消防救援隊伍負責人、專業救援機構深入交流,探讨市民遊客節假日戶外出遊,安全的底線在哪裡?推動戶外運動規範管理,深圳還可以做什麼?

晶報特别報道│敬畏每一座山峰、每一片海

▲2022年國慶節假期期間,大鵬新區救援隊伍将大雁頂受困人員安全護送下山。

七人海岸線徒步被困,警方驚險施救

暴風雨肆虐的海面上,海浪不斷沖擊着岸邊的礁石,離岸邊十餘米處,一艘救援船不斷搖晃着。南澳派出所民警趙永輝一手緊緊抓着船圍,另一隻手死死握着對講機。這一幕,發生在今年4月6日的大鵬,7名年輕遊客穿越東家灣海岸時被困在礁石上,大鵬警方緊急救援。

“天氣很差,報警人走的是一條未開發的野路。”趙永輝回憶,當時,海邊風高浪急,趙永輝和同僚駕船出海開展救援時,警服全身濕透,原本3分鐘即可抵達的目标海岸,航行了近15分鐘。

風浪中,趙永輝遠遠看到一行7人蜷縮在嶙峋濕滑的礁石上,情況緊急,稍有不慎就有可能發生意外。海面風浪大,水下暗礁多,經驗豐富的趙永輝冒着觸礁的危險,在嘗試多次後,救援艇強行靠上礁石,成功将7名被困遊客接上船,并安全送上岸。

“再也不敢亂跑了,給你們添麻煩了!”被救上岸後,報警人張女士哭着向趙永輝表達歉意。

原來,張女士一行人在小紅書上看到别的部落客發了遊玩攻略,覺得穿越海岸線是件很酷很美好的事,便相約去海邊體驗。由于天氣原因,原本約好的向導認為存在安全風險,便主動退團了。

張女士和朋友們商量後覺得“來都來了”,網上部落客的介紹也沒啥難度,便一緻決定冒險前往,最終天氣驟變,七人落入險境。

相比海上救援,大鵬警方接到更多的是山上救援警情。

大鵬半島背靠大山,三面環海,山險林幽,疊泉飛瀑,海天一色,風景奇崛,吸引了衆多的戶外運動愛好者,但不少年輕人戶外安全常識缺乏,野外生存經驗不足,還專走一些未經開發的野路,甚至穿越人迹罕至的叢林,是以導緻的迷路、受傷等求救警情較為多發。

“非旅遊固定線路,最容易出意外。”南澳派出所民警周祺表示。驢友總結分享出了許多“網紅”穿越線:七娘山徒步、東西湧海岸穿越線、西貢鵝公灣穿越線……諸多戶外線路中,如果踏入到非指定線路的“野路”,風險便無法控制。

驢友獲救,轉身就在朋友圈曬“美圖”

戶外遊玩,難免會發生意外,作為守護安全的救援隊伍,大家都随時做好了準備。如果在規定的安全線路中,救援力量能快速找到、幫助受傷遊客,而發生在“野路”的求助警情,救援力量需要花費更多時間精力尋找、救援。

“短則三五個小時,多則十幾個小時,遊客發生危險,我們必須盡全力。”周祺介紹,每當夜幕降臨,各類求助警情就會多起來,在山林裡,僅确認被困者具體位置就得花費不少時間,而找到被困人員,将被困人員帶至安全地點,往往工作難度巨大。

造成這種困境最大的原因,很可能是遊客為“走小路”“抄近道”而迷路,在沒路的地方摔傷、扭傷。

2023年,趙永輝曾處置過一宗警情。一男子獨自走野路時迷路,不慎扭傷腳無法行走。因野路無法使用擔架,救援人員攙扶受傷男子走了十幾個小時才走出山林。

顯然,在人迹罕至的區域發生意外,救援難度巨大,而類似的案例卻屢見不鮮。

幾個月前,一名在某企業就職的年輕女子因在網上看到遊玩攻略,便獨自一人徒步七娘山,在走“小路”的過程中迷路,手機電量耗盡後,女子孤立無助,自己在山林中抱着一棵樹度過了危險且艱難的一夜。

“許多遊客在網上看别人發朋友圈、小紅書,覺得風景很美,徒步很容易,對自己過于自信。”趙永輝說,他參與過七十多宗救援,有許多被救者都是在網上看到别人分享的線路後去效仿,走起來才發現沒那麼容易。

還有一次,趙永輝和同僚曆經數小時将被困人員救下山,被救者離開警務室後,立即在朋友圈曬美圖,對自己遇險被救的經曆隻字不提。

對此,趙永輝隻能望着朋友圈苦笑,“隻願意分享美好的一面也是人之常情。”但作為親曆過多宗險情的救援人員,他希望更多人能明白這些“美好”背後的真相。

網紅打卡地也很可能是常見事故點

大鵬新區擁有全市10座獨立山峰中的4座、全市二分之一海岸線、50個沙灘中的48個,是深圳乃至珠三角的戶外運動勝地,每年接待各項戶外運動的愛好者超過200萬。但因其轄區林地基本屬于自然保護區,尚未開發,戶外運動存在一定風險。

“如果大家選擇遠足郊野徑、科考線,安全是有保障的,而有的‘驢友’喜歡挑戰,愛走偏離這些主道的‘野路’,山林中地形情況複雜,那就很容易迷路了。”大鵬新區應急管理局森林消防部負責人羅智介紹,“其中,最常發生危險的主要是以下幾個地點:排牙山山頂、馬料河、望郎歸,牛奶排,這些在社交媒體平台上很火的網紅打卡地,成了最常見的‘事發地點’。”羅智表示,這些都是未開發區域,路線比較複雜,容易走錯路,地形比較險峻。“比如,牛奶排都是海邊的岩石峭壁,馬料河那邊岔路多,排牙山頂的大石頭兩邊都是懸崖等等,安全隐患較多,當突發天氣變化時,危險會随之而來。”

晶報特别報道│敬畏每一座山峰、每一片海
晶報特别報道│敬畏每一座山峰、每一片海
晶報特别報道│敬畏每一座山峰、每一片海
晶報特别報道│敬畏每一座山峰、每一片海

▲組圖:3月3日,驢友在牛奶排遇險,多方合力尋找求救人員直至将其送上救護車。

救援力量時刻線上,多方力量關聯堅守

為探索破解戶外救援難題,近年來,大鵬新區相關職能部門做了不少有益的嘗試。

本着“生命至上、有求必應”的救援宗旨,深圳市警察局大鵬分局一方面向科技要警力,依托合成作戰機制,進一步完善步巡、車巡、摩巡、視訊巡、空海巡“五位一體”巡邏防控體系,充分挖掘各類資源,實作救援能力的全方位提升。另一方面還持續深化合作機制,加強與地質公園救援隊、森林消防、藍天救援隊、消防救援大隊直屬站以及當地船家的聯勤關聯,積極建構多元關聯的救援體系,不斷提升救援效率。

2023年,大鵬新區應急管理局開展“金鎖扣”行動。負責統籌工作的應急科科長王英介紹,行動分“四步”走,主要梳理了基本覆寫新區所有山地的74條熱門登山路線,分批制作電子路線圖,并與高德等公司合作在地圖APP上予以明示,以便遊客随時查閱。其次,在各登山口、熱門路線沿途設定導覽牌、指引牌、紅絲帶等,明确路程所需時間、需水量等提醒資訊。此外,編寫科學統籌安排救援力量工作指引,建立關聯機制,順暢政府、企業、公益救援隊伍間的溝通聯系,以提升隊伍協同作戰能力和救助成效。“經過多次實操檢驗,現已初步形成以辦事處屬地先期處置為主,區級部門、社會救援力量‘一盤棋’響應的山地救援格局。”

晶報特别報道│敬畏每一座山峰、每一片海

▲2024年3月28日,深圳一男子在鵝公灣海岸線穿越不慎摔落,及時獲救。

晶報特别報道│敬畏每一座山峰、每一片海

▲2023年11月8日,一男子在七娘山上墜崖的救援現場。

戶外運動規範管理,深圳相關立法工作正按程式推進

關于山地救援,網友對實施有償救援的呼聲再起:加強戶外運動安全立法,對擅自進入管控區域或未開發區域,造成公共資源重大浪費的救援事件,支援救援收費并法律追責。

在大鵬新區犁壁山的登山道上,豎着一塊牌子:未經允許進入自然保護區,可進行100—5000元的處罰。

“雖然對未經準許進入自然保護區的冒險行為,法律法規層面有相關處罰規定,但到了基層辦事處,執法難度較大。”今年“金鎖扣”行動在向縱深推進中,羅智認為,對戶外運動規範管理,亟須在法律層面給予保障。“目前深圳已進入汛期,天氣極端多變,根據2023年11月1日實施的《深圳經濟特區自然災害防治條例》第六十二條規定:未經釋出響應措施的人民政府準許,進入臨時劃定的自然災害危險區的,由應急管理部門責令離開,對機關處二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對個人處五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罰款。應急救援所産生的相關費用由違法主體承擔。”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近年來,深圳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積極牽頭研究制定《深圳經濟特區戶外運動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去年已完成《條例》初稿以及第一輪征求意見工作。該《條例》初稿不僅提出包括戶外運動項目的管理、組織、安全保障等方面細則,并對擅自進入禁止開展戶外運動區域而受困,引發緊急救援的,拟通過救援收費、法律追責等相關條款加以規範管理。據了解,該《條例》初稿今年已報送立法計劃,相關立法工作正按程式推進中。

“不要輕視任何一座山峰、一片海”

深圳市登山戶外運動協會會長、著名登山家張梁此前在接受晶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深圳的山雖然海拔不高,但在荒野裡迷路、缺水和受傷,如果沒有專業經驗和裝備,其危險程度不亞于高山攀登。不要輕視任何一座山峰、一片海,我們要敬畏大自然。登山者一定要循序漸進,量力而行,不要單獨出行,要結伴,有向導,走成熟的線路,不要盲目冒險。

公安機關多次提醒:廣大遊客在開展戶外運動前,要提前了解戶外安全知識和風險,密切關注天氣狀況,遇大風下雨、高溫酷暑、低溫嚴寒等極端天氣情況,應及時調整出行計劃。一旦被困,一定要保持冷靜,及時撥打110報警電話求助。

“五一”假期又到了,請各位“驢友”帶上這份“安全錦囊”,快樂戶外,平安歸來!

來源│晶報APP

記者:謝敏 陳碧霞

攝影:深圳市警察局大鵬公安分局、大鵬新區南澳消防中隊/供圖

編輯:李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