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價值轉移的核心:資訊流、物流、資金流

作者:人人都是産品經理
在價值轉移中,我們可以看到三個“流”,分别是資訊流、物流和資金流。如何了解這三個重要基本流?我們不妨跟着作者的腳步一起來看一下。
價值轉移的核心:資訊流、物流、資金流

劉潤老師的《5分鐘商學院 商業篇》裡對全管道營銷的定義是利用最新的科技和最有效的手段,重新組合資訊流、資金流和物流,以盡可能多的方式接觸消費者。

這裡的資訊流、物流和資金流是價值傳遞的三個重要基本流,我們一起來研究下。

一、價值轉移的三個基本流

價值傳遞過程分為資訊、實體實體和資金流的傳遞。

資訊傳遞位于此過程的首位,因為它是啟動一切行動的動力,促使市場參與者做出理性決策。其次是實體實體的轉移,即産品或服務從生産者到消費者的物流過程,這是實際價值的傳遞和滿足需求的基礎。最後,資金流轉移,它代表着經濟交換的實質,資金在市場中的流動是商業活動的重要展現。

1. 資訊流

資訊傳遞的方式經曆了漫長的演變。

最初,人們依靠口頭呼喊來傳遞資訊,然而這種方式受到了諸多限制。随着時間的推移,人們不斷改進資訊傳遞的方式。民間采用了信鴿等方式,而國家則發明了狼煙、烽火台等工具來傳遞重要資訊。然而,這些傳遞方式都存在一些局限性。

信鴿隻能傳遞點對點的資訊,且受限于固定的路線,而且信鴿的飼養也并非易事。狼煙、烽火台等基礎設施建造成本高昂,是以僅在外敵入侵等緊急情況下使用。

真正徹底改變資訊傳遞方式的是網際網路的出現。網際網路基于各種路由器、交換機、伺服器、光纖以及手持裝置等物體,利用傳統的物流體系将這些裝置部署在各地。一旦通電工作,網際網路便能觸及到網絡中的任何節點,實作了資訊從任意節點到任意節點的傳遞。每個實體裝置都有唯一固定的IP位址,使其可以被準确定位。這一基礎設施的建立極大地促進了資訊的高效和便捷傳播。

2. 物流

交換活動自古以來便廣泛存在,始于人們通過打獵等方式獲得的物品,想要與他人交換以擷取稻谷等必需品。

最初的交換方式簡單粗暴,由個人攜帶或雙人攜帶完成。随着社會的演變,交通工具逐漸演化為使用獨輪車、牛馬、自行車、電動車、汽車、火車、飛機等工具。

當交換活動局限于相對狹小的實體空間時,互動速度迅速,一天之内即可完成。然而,若需要跨越遙遠的地域進行交換,則面臨諸多挑戰,如道路不暢、安全隐患及武力不足等,于是專門從事貨物運輸的物流企業應運而生,代表性的如古代的镖局。這些镖局經常在不同地區活動,對當地情況了如指掌,并且建立了廣泛的人脈網絡。他們的專業技能和國術功底使得他們能夠有效確定貨物的安全運輸和傳遞。

在镖局時代,物流、資訊流以及資金流緊密相連,都随着物體的移動而傳遞。

随着近現代社會的工業化生産,專門的工廠和企業大量湧現,它們負責生産商品并将其送達目标市場。然而,與其由制造商直接指定銷售對象不同,由于利潤的誘惑,“镖局”開始主動尋找銷售機會。為了擴大銷售範圍,它們通過設立門店等多種方式觸及盡可能廣泛的消費群體,形成了所謂的“分銷管道”。以娃哈哈為例,據說其營銷管道可以覆寫到遙遠的新疆天山,可見其強大的覆寫能力。

這種經銷管道依托于人際關系網,使得商品能夠觸及遙遠的地域。然而,由于每個節點都是個體,都有維持生計和追求利益的需求,這種分銷方式的成本也相對較高,是以通常隻有高利潤的産品才能夠實作遠距離銷售。

3. 資金流

資金作為一種貨币形式,經曆了漫長的進化過程,從最初的貝殼、銅錢、銀子、銀票、紙币,逐漸發展至今的數字貨币。在這一演進過程中,資金的流動似乎脫離了物流的限制。

然而,實際上,現代資金管理的發展仍以記賬為基礎。雖然這一方式減少了實體貨币的流動,但在銀行内部仍然存在着實體貨币的物流流動,常見的例子包括押運車将銀行現金運送至銀行分支機構或自動櫃員機。

二、三流的組合方式

1. 傳統組合

線下的母嬰用品店其實是三流合體:消費者進店看東西、看價格、檢查保存期限、和售貨員溝通,這是擷取資訊流;標明商品後,通過現金、信用卡或者手機支付,啟動資金流;奶粉被送到店裡,再被消費者買回家,這是兩段物流。

2. 新組合之會員店

把資訊流、資金流的一部分搬到公共的或者自由的電商平台,用以擷取更多客戶、支付款項,但是物流依然放線上下,由直營店、加盟店提供線下服務,并是以把合理利潤配置設定給他們。這種模式成為會員店。

網上購物商城其實就是會員管理系統,隻是這種物流由直營店、加盟店改成有自建的倉儲和物流公司分擔。

3. 新組合之體驗店

把資訊流依然放線上下,把資金流和物流搬到電商平台,這種模式叫做“體驗店”。因為線上、線下的成本結構不同、線下銷售的成本一定比線上高。是以很多品牌商會把所有的加盟店收回,變成合作經營的體驗店,以搜集線下流量。體驗店以展示商品的體驗為主。

4. 依托網際網路的三流整合的局限性

依托網際網路的資訊流雖然好,但是也要認識到局限性:

1. 網際網路是有邊界的,網際網路20%的消費者邊界之外,還有80%訂單市場。這80%的市場隻有看上去笨拙的傳統管道模式可以觸達。雖然現在很多農村的網絡基礎設施增加了,但是中國還有很大基數的教育程度低的人口,他們還不适應使用網際網路的應用,并且現在很多物流還沒有覆寫到農村,要取件還要跑到比較遠的鎮上。

2. 中國廣袤的土地上,高山、平原、湖泊縱橫交錯,複雜的地理環境本身也造就了複雜的市場,高山大河還在阻隔着很多新的市場元素的傳播。很多一二線城市盡人皆知的東西,在三四線城市可能還是新鮮玩意兒。

5. 依托網際網路的三流整合的機會

在網際網路可以覆寫的區域,我們看到資訊流和資金流可以實作光速的傳播,在絕對的速度面前,距離不值一提。速度最慢的隻有物流了,是以為了提高商品的可得率,需要解決物流的問題。

物體移動花費的時間T=S/V,現在在大城市裡很多物流都能做到隔天達,更快的可以次日達了,外賣可以幾十分鐘達。

能不能更快哪?在速度V不能再快的前提下,隻能減少距離S了,是以一下兩個空間是最有價值的空間。

1.小區周邊1公裡

我們把離家1公裡的距離圈叫做社群,比如你吃完飯下樓散步時,看到路邊有奶茶店,你會直接買,不會再網上買了。居家1公裡是慢速散步的悠閑生活區,在慢慢走的時候,在這個悠閑的場景裡就是體驗生活的,這時候不能立刻拿到的可能就沒有意義了。

2.智能家居

比小區更近的是家庭,家庭是真正的零距離。理想的智能家居像一個貼心的保姆,雞蛋不夠了自動下單買雞蛋,想吃酸菜魚了,自動買好食材…

三、價值轉移庫存的必然性

上面我們講的都是轉移價值,轉移隻是說明了動作,轉移多少哪?目前大部分的商業模式都是預估的,無論是過往的資料多麼精準,都會帶來庫存的問題。

在傳統的分享模式下,庫存會分散在一級一級的代理商手裡,而在網際網路的實體模式下,庫存可能就存在廠家各個城市的大倉庫裡。庫存的問題,或許隻有個性化定時時代的普及才能徹底解決了。

參考資料:

【1】《5分鐘商學院 商業篇》

本文由 @我是産品張 原創釋出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定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産品經理平台僅提供資訊存儲空間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