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崇祯如此努力,為何還是做了亡國之君?看看他多昏庸就知道了

作者:四季百草史

明末,天下大亂,内憂外患,朝堂之上黨争不斷。身為帝王,崇祯皇帝處境可謂進退維谷。有人說他是昏君,有人說他其實很努力,但究其一生,崇祯似乎總是在"想做好"和"半途而廢"之間徘徊。

崇祯在位初期,曾痛下決心鏟除權閹魏忠賢。然而,僅僅是除掉魏忠賢還不夠,魏家的巨額資産也未能收歸國有。更fatal的是,崇祯并未另立新的輔臣以牽制朝堂,反而讓黨争更加激烈。正如史學家黃仁宇所言,崇祯"殺閹黨而不除閹黨之根"。

崇祯如此努力,為何還是做了亡國之君?看看他多昏庸就知道了

在用人方面,崇祯也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比如名将袁崇煥,崇祯幾次起用他,卻總是給他戴上枷鎖。袁崇煥曾多次上奏言明北京防守空虛,建議聯合蒙古抵禦後金,然而崇祯卻置若罔聞。到頭來,不但北京城破,就連袁崇煥也成了崇祯猜忌的對象,最終被崇祯以莫須有的罪名處死。正所謂"殺将誤國",崇祯可謂是親身诠釋。

崇祯如此努力,為何還是做了亡國之君?看看他多昏庸就知道了

再看孫傳庭,他曾在松錦之戰中力挽狂瀾,然而僅僅因為别人的幾句閑言碎語,崇祯就将其問罪下獄。殊不知,失去孫傳庭,明朝就失去了與李自成抗衡的最後一絲希望。在當時,投靠李自成對大臣和将領而言無疑是個誘人的選擇。畢竟,與其效忠一個善變多疑的皇帝,不如投奔一個可以讓自己繼續榮華富貴的新主子。

崇祯如此努力,為何還是做了亡國之君?看看他多昏庸就知道了

誠然,崇祯所處的時代,内有東林黨,外有後金和農民軍,可謂是内憂外患,夾擊而來。然而,如果他能放下猜忌,善用良将,興許結局會大不相同。以袁崇煥為例,如果崇祯能給他足夠的兵權和信任,或許他就能死守北京城,為明朝赢得喘息之機。哪怕大勢已去,崇祯若能及時南逃,在南方韬光養晦,也未必不能東山再起。

崇祯如此努力,為何還是做了亡國之君?看看他多昏庸就知道了

可惜,崇祯終究無法跳出"疑人"的怪圈。當他最終意識到山窮水盡時,為時已晚。那些能打勝仗的将領,如孫承宗、盧象升、趙率教等,不是戰死沙場,就是被崇祯親手斬殺。而洪承疇、祖大壽、吳三桂等,則紛紛投降清兵,成了大明的罪人。至此,崇祯成了名副其實的"光杆司令",再無力回天。

崇祯如此努力,為何還是做了亡國之君?看看他多昏庸就知道了

當然,明朝的覆滅絕非崇祯一人之過,封建王朝走到末路,自有其必然性。明朝立國二百多年,土地兼并問題不可調和,統治基礎已經動搖。即便崇祯僥幸逃出南京,那些根基深厚的南方地主,也未必會買他的賬。在他們看來,隻要手握土地,就等于擁有了農民,有了獨立的勢力,根本無需仰仗皇權。一個風雨飄搖的朝廷,不過是他們眼中的泡影。

崇祯如此努力,為何還是做了亡國之君?看看他多昏庸就知道了

總的來說,崇祯是一位努力卻不得要領的悲情帝王。他心中有治國平天下的雄心壯志,卻缺乏智謀和魄力。他想要做好,卻總是半途而廢,欲用人而不得其法。他生逢亂世,雖有改革之心,終究難敵時代潮流。正如梁啟超所評:"崇祯誠有志治天下,然不得其道。"

崇祯如此努力,為何還是做了亡國之君?看看他多昏庸就知道了

崇祯的一生,既是個人悲劇,也是時代的悲哀。每一個時代,都需要與之相稱的領袖。然而,并非每一位執政者,都能成為引領時代的英雄。曆史給了崇祯一個難題,他竭盡全力,終究還是以失敗告終。這或許就是"個人與時代"這一永恒命題的縮影吧。

崇祯如此努力,為何還是做了亡國之君?看看他多昏庸就知道了

你覺得,崇祯到底是不是一位稱職的君王?在大明王朝風雨飄搖之際,若你生在那個年代,你會如何應對?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