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備活着時,諸葛亮料事如神,為何劉備一死,諸葛亮就頻頻失算?

作者:正直蓋布裡埃爾9q2

諸葛亮被譽為"三國第一謀臣"、"卧龍鳳雛",其神機妙算、運籌帷幄的智慧在三國時期可謂是無人能及。然而細細回顧曆史,我們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似乎隻存在于劉備在世的時候,一旦劉備去世,諸葛亮便頻頻失算,屢戰屢敗。這究竟是為什麼呢?難道劉備就是諸葛亮智慧的"催化劑"嗎?又或者是後主劉禅無法給予諸葛亮足夠的支援和信任?讓我們一探究竟。

劉備活着時,諸葛亮料事如神,為何劉備一死,諸葛亮就頻頻失算?

諸葛亮神機妙算的前半生

提起諸葛亮,人們自然會聯想到他那神乎其神的謀略和計策。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智謀确實是無人能及。

劉備活着時,諸葛亮料事如神,為何劉備一死,諸葛亮就頻頻失算?

最早的一次,便是諸葛亮隐居在隆中時,劉備前來拜訪。當時天下大亂,群雄割據,劉備雖已自立為漢中王,但實力單薄。諸葛亮見到劉備後,便對天下形勢進行了一番分析,由此産生了著名的"隆中對"。諸葛亮指出,曹操雖然權傾一時,但終将被呂布所滅;孫權雖然富庶,但終将被袁術所并;隻有劉備才是真正的漢室嫡傳,将來必定能夠一統天下。這番話給了劉備極大的信心和勇氣,也讓他對諸葛亮的智慧有了初步認識。

随後諸葛亮果然出山輔佐劉備,在火燒博望坡一役中,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再次展現。當時曹軍大将夏侯惇直逼新野,劉備正在為此憂心忡忡。諸葛亮提出了火攻之計,雖然遭到歇業二人的反對,但劉備力排衆議,最終采納了諸葛亮的計策。結果夏侯惇果然中計,被劉備軍團伏擊,大敗而歸。這一役不僅奠定了諸葛亮在軍中的地位,更讓歇業二人從此不敢小觑他。

此後諸葛亮接連為劉備制定了一系列精妙絕倫的計策,如借東風之力火燒曹軍船隻的赤壁之戰、撫琴空座以避免白白送命的空城計等,無不顯示出他超乎常人的智慧和遠見卓識。在諸葛亮的輔佐下,劉備最終奪取荊州,進攻漢中,自稱"漢中王",為後來建立蜀漢奠定了基礎。

正是這一系列神機妙算,讓諸葛亮在三國時期聲名鵲起,被譽為"卧龍鳳雛"。人們似乎認為,隻要有諸葛亮在,劉備統一天下就隻是時間問題。然而,就在人們對諸葛亮的智慧無比憧憬之時,劉備卻在公元223年6月去世了,随之而來的,是諸葛亮神機妙算的戛然而止。

劉備對諸葛亮的絕對信任

劉備活着時,諸葛亮料事如神,為何劉備一死,諸葛亮就頻頻失算?

諸葛亮之是以能在劉備麾下盡情施展神機妙算,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劉備對他的絕對信任和支援。

大家都知道,諸葛亮初到劉備麾下時,遭到了歇業二人的猜疑和反對。畢竟諸葛亮隻是一介書生,從未參與過實戰,歇業二人自然看不上他。然而劉備卻對諸葛亮另眼相待,堅定地相信他的智慧和才能。

最明顯的一次,便是火燒博望坡之役。當時諸葛亮提出了火攻之計,遭到了歇業二人的強烈反對。他們認為諸葛亮隻是個書生,哪裡懂得軍事戰略,執意要劉備另作他策。可劉備卻力排衆議,堅持采納了諸葛亮的計策。結果一戰之後,夏侯惇大軍被擊潰,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令人歎服。

從此以後,歇業二人再也不敢小觑諸葛亮,劉備更是将諸葛亮視為知心人,無論是軍事還是政治,都完全信任他的判斷和決策。正是有了劉備這個強有力的支援者,諸葛亮才能盡情施展自己的才華,制定出一個個精妙絕倫的計策。

劉備對諸葛亮的信任,可以說是無條件和絕對的。就連在劉備臨終時,他都囑咐兒子劉禅要好好輔佐諸葛亮,讓他為蜀漢盡忠盡力。可見劉備對諸葛亮的智慧和才能是何等的推崇和信任。

劉備活着時,諸葛亮料事如神,為何劉備一死,諸葛亮就頻頻失算?

有了劉備這個強力靠山,諸葛亮自然可以放手施展自己的神機妙算,不必顧慮其他人的非議和猜忌。正因如此,諸葛亮才能在劉備麾下連連建功立業,制定出一個個精妙絕倫的計策,最終幫助劉備奪取荊州,進攻漢中,為建立蜀漢奠定了基礎。

蜀漢人才凋零的窘境

然而,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并非永遠持續。随着劉備的去世,蜀漢王朝陷入了一個人才凋零的困境,這也直接導緻了諸葛亮後期頻頻失算的局面。

大家都知道,劉備當年所憑借的,正是一批忠勇善戰的将領,如關羽、張飛、趙雲等,被稱為"五虎上将"。他們個個勇猛無比,戰功赫赫,是劉備奪取荊州、進攻漢中的中流砥柱。可惜好景不長,關羽、張飛很快便相繼陣亡,到了劉備去世時,五虎上将隻剩下年事已高的趙雲一人。

蜀漢的将領陣容就此出現了大批空缺,後起之秀卻無人出衆。諸葛亮雖然智勇雙全,但終究隻是一人之力,想要統一天下,單憑他一人是遠遠不夠的。他迫切需要一批新的将領來執行自己的計策。

劉備活着時,諸葛亮料事如神,為何劉備一死,諸葛亮就頻頻失算?

可惜當時的蜀漢已經人才凋零,根本無人可用。諸葛亮不得不将目光投向了自己的心腹馬谡等人,将他們重用為将領。馬谡原本隻是諸葛亮的親信,根本無任何軍事經驗,但諸葛亮卻不得不将重任交予他。

結果可想而知,馬谡在第一次北伐時便失守街亭,導緻諸葛亮的北伐計劃徹底失敗。諸葛亮雖然痛心疾首,但也隻能将錯就錯,繼續将馬谡重用。直到後來馬谡再次失敗,諸葛亮才不得不将他革職。

除了馬谡,諸葛亮後期重用的還有魏延、楊儀等人,但他們的軍事能力也都隻是一般,根本無法與當年的五虎上将相提并論。正是由于缺乏足夠的人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才無法得到很好的執行,導緻他在後期頻頻失算。

當年在劉備麾下時,諸葛亮的計策都能得到關羽、張飛等人的精準執行,自然能夠取得圓滿成功。可一旦劉備去世,蜀漢便陷入了人才凋零的困境,諸葛亮隻能将計策交給馬谡、魏延這些實力平平的将領,計策自然也就無法得到很好的實施。

諸葛亮年事漸高智力下降

劉備活着時,諸葛亮料事如神,為何劉備一死,諸葛亮就頻頻失算?

除了蜀漢人才凋零的窘境,諸葛亮後期頻頻失算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則是他年事漸高,智力有所下降。

大家都知道,諸葛亮在劉備去世時已經年過半百。雖然他依舊精神矍铄,但畢竟已經不再年輕。随着年齡的增長,諸葛亮的判斷力、決策力以及對戰局的把控能力,都在不同程度上出現了下降。

最明顯的一次便是上方谷之戰。當時諸葛亮為了能夠一舉殲滅司馬懿,特意選擇在上方谷發動進攻。他本來是打算利用上方谷的地形,将司馬懿的大軍圍困于谷中。可是諸葛亮卻沒能準确預測到當地的天氣,結果在進攻的關鍵時刻,上方谷突然下起了大雨,使得諸葛亮的包圍之計完全失敗。

這在諸葛亮的前半生是絕對不可能發生的事。當年他對天文地理等學問都了如指掌,怎麼可能會在天氣預測上出現這樣的低級失誤?很明顯,這是諸葛亮年事漸高,智力下降的一個明證。

除此之外,諸葛亮後期還出現過多次失算,比如與李嚴的關系失衡,導緻北伐受阻;又比如計斬魏延,結果使得蜀漢無将可用等等。這些在他年輕時都是無法想象的低級錯誤。

劉備活着時,諸葛亮料事如神,為何劉備一死,諸葛亮就頻頻失算?

當然,諸葛亮智力的下降也是難以避免的自然規律。畢竟他已年過半百,再聰明的人到了這個年紀,都難免會出現判斷力和決策力的下降。但正是由于這一點,加之蜀漢人才凋零的窘境,才導緻了諸葛亮後期頻頻失算的局面。

結尾

如果諸葛亮能夠保持年輕時的智力水準,或者蜀漢有足夠的人才來執行他的計策,相信他後期也不會頻頻失算。可惜現實往往是骨感的,諸葛亮已經無法再像年輕時那樣智勇雙全,蜀漢也缺乏足夠的人才作為他的得力助手,是以他的神機妙算自然也就無法再像從前那樣施展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