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紙短情長見家風

作者:學習時報

家書,是聯結家庭情感的紐帶,是映照家風建設的明鏡。老一輩革命家的紅色家書,不僅僅是溝通資訊的工具,更蘊藏着理想、教誨和關愛。筆者閱讀紅色家書,深深地被革命先輩家書中展現的人格魅力所吸引。認真品讀,紙短情長,風骨涵養,盡在其中。

真摯質樸的慈愛柔情

紅色家書中有牽挂,有關懷。一封封書信,展現了革命者對親人的關切和挂懷,綿綿情意躍然紙上。

1919年,在北京大學圖書館擔任助理員的毛澤東得知母親病重,幾經周轉,從北京趕回湖南,接母親到長沙治病。他寫信給舅父文正興、文正瑩說:“聞家母病勢危重,不得不趕回服侍。于陽三月十二号動身,十四号到上海,因事勾留二十天,四月六号始由滬到省。親侍湯藥,未嘗廢離……”千山萬水,也阻擋不了一個兒子對母親的思念和愛。百善孝為先,孝道已經深深融入了中國人的血脈。一封家書,筆墨間流淌出對母親深深的敬愛和惦念。

不少老一輩革命者一生戎馬倥偬,與親人聚少離多。不過,在繁忙的公務之餘,他們也時常惦記着家人。陳毅在給子女的一封信中寫道:“你們多溫習功課,注意鍛煉身體。珊珊要聽媽媽的話,丹淮要注意增加體重。你們要勸媽媽多休息,她看書太勞累了……”點滴之間,體貼入微。質樸無華的語言,深切的叮咛,寄托着陳毅對妻子兒女的關愛。

1982年元旦,彭真和妻子寫給孫女小妮一封信,鼓勵她養成好習慣,努力做到“三好”:“今天是一九八二年的元旦,我們祝你新年快樂進步,身體好,學習好,工作好!”面對親人,鐵骨铮铮的革命者也盡顯柔情。

紅色家書流露出的親情是那麼真實。革命者對家人們飽含真摯的愛,溫暖的家庭滋養着内心善良的種子,給予他們力量,最終轉化成追求真理、奔向光明的動力。

春風化雨的諄諄教誨

紅色家書中有教育,有勉勵。一封封書信,承載着革命先輩對晚輩的教導和鼓勵,諄諄教誨感人肺腑。

劉少奇的兒子劉允若1954年被派往蘇聯莫斯科航空學院學習,留學期間曾有悲觀的情緒。他在信中勸勉兒子說:“在你的來信中還表現了一種悲觀的情緒,表現了一種錯誤的悲觀的人生觀。這是很不好的。青年人不應該有這種情緒……你所表現的這種情緒,必須力求轉變,必須對一切抱樂觀的态度……”在信中,劉少奇還教導兒子要主動接受黨和人民的監督,寫道:“你必須了解,每一個人都不應當躲避黨和人民的監督,而應當主動地把自己的思想、言論和行動放在黨和人民的監督之下。”

女兒葉楚梅在蘇聯莫斯科财經學院求學時,葉劍英教導她要在讀書時就為建設新中國做準備。他在給女兒的信中說:“讓你們後一代,加工的把我們的祖國,建築起一座自由、快樂、文明、進步、莊嚴、華麗的世界。你們不能逃避這一責任,你們必須完成你們這一代的責任。是以,當着你們還在學習時期,就應該全心全意的為建設我們完全新的中國而努力!”

謝覺哉1951年1月寫信給侄女謝謙芳、侄子謝茂杞等人,勉勵他們努力工作和學習,要做一個獨立的人,為建設新社會作出貢獻。他在信中說:“那想依靠個人比如說依靠我,現在家裡還有人是這樣想,那是錯的。”

革命先輩對晚生後輩的教導、期望和鼓勵在家書中清晰可見。任弼時寫信給女兒任遠芳說“望你更加努力學習,成為一名優秀的專家”;徐特立寫信鼓勵女兒徐靜涵說“你們如果需要我黨錄用,那麼需要比他人更耐苦更努力”;朱德寫信教導兒子朱琦說“深入了群衆中去,就真正會了解社會主義如何建設”;等等。紙上的語言充滿溫情,如春風化雨,滋潤心田。

堅定不移的理想志向

俗話說:“不怕路長,就怕志短”,家風建設很重要的一項内容就是教育後輩做一個有理想的人。紅色家書中有決心,有志向。一封封書信,展現了革命者積極向上的追求,理想信念令人動容。

王若飛在給舅父黃齊生的一封信中寫道:“吾幼受舅父教養之恩,未有寸報……我之讀宗教書籍,隻是為知道當時及現在人們的社會生活怎樣在思想上反映出來,我們的哲學,是認為一切東西都是在流動變化着。我們不僅要認識世界,而且是要改造世界……”他在信中一方面感恩舅父,另一方面用馬克思主義哲學觀點批評其錯誤認識。家書不僅僅傳遞情感,更有思想的交流,糾正家庭成員的錯誤認識,從另一個角度而言,也是革命者自身信念堅定、立志改造世界的展現。

俞秀松于1920年3月給父親俞韻琴的信中寫道:“實驗我的思想生活,想傳播到全人類,使他們共同來享受這甘美、快樂、博愛、互助、自由……”随信附上的是俞秀松加入北京工讀互助團後拍攝的照片。言語間,可見一名馬克思主義者追求新思想、體驗新生活的信心和喜悅。1923年1月,俞秀松寫信向父母彙報自己決意從事軍事鬥争的打算,他在信中說:“我之決志進軍隊是由于目睹各處勞工被軍閥無理的壓迫,我要救中國最大多數的勞苦群衆。”表現出打倒軍閥、解救勞苦大衆的崇高理想和堅強決心。

沒有理想,生命會變得蒼白。羅瑞卿緻信女兒羅點點說“要做‘大鵬鳥’,決不做‘蓬間雀’”;羅榮桓緻信女兒羅玉英說“為人民服務,已成終身職業”;王稼祥緻信堂弟王柳華說“做個廿世紀的新青年”……革命先輩在家書中表達理想和志向,激勵自己也勉勵了家人。

以身作則的高度自律

紅色家書中有正氣,有風骨。一封封書信,傳遞着革命者以身作則的正派。

羅榮桓在1949年12月給女兒羅玉英的一封信中寫道:“你爸爸廿餘年來,是在為人民服務……而不會如你所想的,是在作官,更沒有财可發。你爸爸的生活,除享受國家規定之待遇外,一無私有……”在信中,羅榮桓以自身作表率,讓女兒羅玉英更深刻地認識到父親是什麼樣的人。

楊開智是楊開慧的長兄,曾寫信給毛澤東,希望能在北京給他安排工作,或是推薦他在湖南省從事更好的工作。毛澤東回信道:“希望你在湘聽候中共湖南省委配置設定合乎你能力的工作,不要有任何奢望,不要來京。湖南省委派你什麼工作就做什麼工作,一切按正正常矩辦理,不要使政府為難。”告誡他要堅持原則,不要搞特殊。

新中國成立初期,劉少奇給姐姐劉紹懿寫信,向她解釋新中國土改政策,信中說:“你家過去主要是靠收租吃飯的,是别人養活你們的……人民政府的法令要辦的,你們必須老老實實照辦。”劉少奇在信中還勸姐姐:“你們不要來我這裡……我當了中央人民政府的副主席,你們在鄉下種田吃飯,那就是我的光榮。”他勸誡姐姐落實政策,按政府法令辦事。

革命先輩以身作則、自我限制,帶頭廉潔治家。何叔衡曾緻信義子何新九“我的人生觀,絕對不能為一身一家謀升官發财以愚懦子孫的”;陳毅緻信哥哥陳孟熙“要想辦法,自力更生節約,千萬千萬告誡家中人等”;吳玉章緻信侄子林宇“好好地執行政府法令,誠心誠意為人民服務”;等等。革命先輩始終保持作風正派,給家屬樹立了好榜樣。

紅色家書讓我們更好地感受到革命先輩的心路情懷,同時也能讓人對照檢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齊家是基礎。注重家風建設,以身作則,管好家人、育好家風,才能更好地投身于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當中去,始終做對人民群衆有益的事。

(摘自2024年4月12日《中國紀檢監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