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何以“上春山”

作者:青島西海岸釋出

人們說,這個春天的青島,一半的人“面朝大海”,另一半人正“攀上春山”。

4月27日,2024年全國群衆登山健身大會開幕式暨青島市全民健身登山節活動啟動儀式,在浮山森林公園舉行,2000餘人組成的隊伍沿着舒适的山間小徑蜿蜒而上,享受攀登的快樂。

青島“全年無休”的大小山頭,再次迎來了“人山人海”。人與山的“約定”,已成持續多年的默契:每年參加登山健身的青島市民超過百萬人次。

何以“上春山”

2024年全國群衆登山健身大會開幕式暨青島市全民健身登山節活動啟動儀式現場

而從全國範圍來看,登山正在成為一項非競技性的“全民運動”,近日舉行的還有山東天蒙山萬人踏青登山節、河南朝陽山登山節、南京橫山徒步大會……各地的山頭都“很忙”。

“踏遍春山不思還。”山,對人有着一種莫名的吸引力。為什麼要登山?有人說,“因為山在那裡”。也有人說,當“人”遇見“山”,就成了“仙”。

#在青島爬山遊園##總要來青島爬一次山吧#……無論是遊客還是本地人,對在青島登山都情有獨鐘。因為青島的山,有着“親城、臨海、近人”的别樣味道。

“感覺有點像山城”,山讓城市更“有型”。

在社交媒體上,不時有人感慨,青島市區上下坡很多,“感覺青島有點像山城重慶”,甚至有網友總結全國十大“山城”,将青島也列在其中。

何以“上春山”

春日的浮山森林公園吸引衆多市民爬山出遊

實際上,雖然青島山地所占全市總面積的比例,遠遠不如重慶高,但這裡丘陵面積大,約占全市的四成,起起伏伏的地勢和路況自然加重了人們“山城”的感受。青島有東、西、北三大“山系”,分别是崂山山脈、大小珠山及鐵橛山、大澤山。青島地勢南北高起,中間低下,東高西低,呈“凹”字形。

與大家朝夕相伴且“相看兩不厭”的山,很多已經化作了地名,“住址”很可能就是“某某山”,如崂山區、虎山路街道、珠山街道、大澤山鎮等,一些道路也以山命名,如魚山路拐角處還成為網紅打卡點。

“一刻鐘山景圈”,城市讓山變“後花園”。

“山海城一體”,是青島獨特的城市風貌,大海生成的平流霧常常環繞崂山、浮山等一衆山頭,呈現的“仙境”奇觀時時在網上“火出圈”。

青山更妩媚,也來自于近幾年的公園城市建設行動。青島山頭公園生态和功能等不斷完善,特别是去年4月27日,太平山、浮山綠道正式向市民開放,使得“詩和遠方”更加觸手可及。

何以“上春山”

山海間的綠意青島 韓星 攝

有作家說,青島的山景猶如一片鬧市中的“綠野仙蹤”,讓青島更像是一座戀愛中的城市。在青島,很多山位于鬧市區,充溢着大隐隐于市的親和力,通過下大氣力建設和治理山頭公園,山像是老百姓自家的“後花園”。

更多市民也擁有了“一刻鐘山景圈”,在市區内,有浮山、太平山、信号山、觀象山、小魚山、伏龍山、貯水山、嘉定山、北嶺山、象耳山、虎山……幾乎擡腿可到,登山就像是逛街。

全民健身登山活動,像是一場盛大的城市馬拉松,山頭蜿蜒的道路就是“賽道”,每個登山者都是“參賽者”,“比賽時間”持續全年,“比賽成績”是大家的體重等健康指數——每個人默默用腳步“丈量”着山頭,享受徒步或“跑山”的樂趣。

何以“上春山”

登山愛好者參加登山健身活動 圖源:新華社

用20分鐘,“散散班味兒”。“公園20分鐘效應”最近火遍網絡,它指的是每天在戶外環境中,花費至少20分鐘的時間做做運動,可以放松心情、減輕壓力,助力身心健康、提高生活品質。

特别是在風景秀麗、空氣新鮮的山巒登攀時,可以使大腦皮層的興奮和抑制過程得到改善,舒緩緊張情緒,實作“精神快充”,給心靈帶來更多正能量。

不是健身房去不起,而是登山更有成本效益。登山是一項健身作用較全面而危險性相對較小的鍛煉方式,它既是有氧運動,又有力量練習的成分,而且運動量、運動強度可以根據自己的體力、身體素質靈活調節。

何以“上春山”

每逢春季大珠山杜鵑花盛開,登山愛好者便奔赴一場絢麗多彩的“花約”

林木繁茂的山區,陽光充足,空氣負離子含量高,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良運動環境。如崂山風景區憑借空氣品質一流、生态環境優越、旅遊設施齊全、服務管理規範等諸多特點,入選首批“中國天然氧吧”,吸引了衆多登山愛好者,年接待遊客突破400萬人次。

據研究,登山所消耗熱量和代謝量大約比遊泳多2.5倍,比跑步、打羽毛球都要更有效,更易行。登山具有獨特的強體、保健及輔助治療功效,其價值對于久居城市的人尤為明顯。

山高人為峰,享“多巴胺快樂”。當登上崂頂,或泰山之巅,眺望群山,人不由會豪氣頓生。常登山的人認為,對高山、峭壁、溝壑等的征服,是對自我體力和心理的挑戰,當克服了這些困難後,就會感受到無比的興奮、快樂和滿足,在多巴胺的愉悅中樂此不疲。

何以“上春山”

勇攀珠峰 圖源:新華社

“保持熱愛奔赴山海,登山的我根本停不下來……”在一次次的攀登中,體驗到其中的樂趣,也磨練了意志,強健了體魄。

“穿越”時空,與古今對話。登山時,總有些詩句會脫口而出,在山腳下,可體會“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閑适;攀爬時,會想起李白的“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在山頂,杜甫“會當淩絕頂,一覽衆山小”的詩句會湧上心頭;下山後,又會領悟到“不識廬山真面目,隻緣身在此山中”的哲學意味……

遍布中國的名山大川,留下了無數文人墨客的足迹,也流傳着許多脍炙人口的詩文及山水畫作,它們也涵養了一代代中國人的氣質和品格。

“山不見我,我自去見山”,以露營、徒步等為代表的“輕戶外”,也因其自在、和諧、有“社交感”的特點,正成為都市年輕人的休閑“剛需”。

“生平隻負雲小夢,一步能登天下山”,這是徐霞客的夢想。每個人都不會拒絕一次愉快的登山活動,隻是,腳步需要邁得更加輕盈。

“變0次為無數次”,邁出“綠色步伐”。有人說,登山隻有“從未邁步”和“從不停歇”兩種狀态,登山開啟的不是步伐,而是另一種人生體驗。就近登山即可,不辜負身邊的風景,實作一次次的“放空”,一次次的自我“療愈”,讓身心更“能打”。

登山不忘環保,留住“綠水青山”。近日,在短視訊平台,一個登山小夥子的舉動火了——他的登山杖上,插滿了礦泉水瓶等垃圾,引來衆多網友點贊。

何以“上春山”

春日崂山風景獨好,吸引人們登山觀景

“無痛爬山”,科技與自然更好共融。“山一步沒爬,景一處不落”,去年10月,“多個景區實作無痛爬山”的相關話題在網上引起了熱議。如杭州千島湖天嶼景區建起一條長長的自動扶梯,遊客登頂時間從50分鐘縮短至10分鐘。此舉不僅友善了老人、婦女和殘障人士,對體力不支的年輕人也很友好。

其實,近些年來,随着經濟與科技的發展,很多景區陸續出現了纜車、電梯等設施,使得更多人有機會登山,看到更多美麗的風景,但也應重視山體保護、景觀協調等問題,勿盲目上馬,避免大煞風景或造成浪費。

讓戶外經濟“含金量”更足。近年來,騎行、登山、徒步等戶外運動熱度均明顯上升,與戶外運動相關的産品供給也日益豐富,戶外經濟正“玩”出萬億級産業。

何以“上春山”

登山是一場與自然的健康之約

有研究報告稱,随着國民對戶外運動的熱情持續提升,大陸經常參與體育鍛煉的人數占比預計到2025年将超過45%。目前,大陸戶外運動産業逐漸恢複,并迎來曆史性發展機遇。作為體育之城,青島正全力争創全國全民運動健身模範市,積極争創國家體育消費活力城市,推動體育與文旅深度融合。

“久在樊籠裡,複得返自然”,在現代化城市建設中,山頭公園等自然場所越來越多,越來越美,此時需要的,就是一顆熱愛自然的心,和一雙随時願意邁開的腿。

(編輯:L,本文由西海岸釋出制作,來源于青島宣傳,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