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讓更多台胞在大陸享受到溫度與速度

作者:華夏經緯網
讓更多台胞在大陸享受到溫度與速度

日前,40多名台灣同胞以組團的方式到廈門辦理居民居住證。在辦理過程中,不管是采集人像資訊,還是領取辦證号,再到服務視窗辦理,短短幾分鐘就辦理完了相關手續,幾天後就可以領到證件了。台胞張文豪開心的說,想過會很快,但沒想到這麼快!

台胞發自内心的感慨,既是對大陸暖心服務台胞的贊許,更是對大陸讓用實際舉措助力台胞發展的認可。一直以來,大陸始終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持續為台胞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通過切實可行的服務,貨真價實的舉措,讓更多的台胞在大陸享受到提振信心的暖心溫服,和傾力幫扶的服務速度。

在發現中打消疑慮。台胞張文豪表示,在辦理居住證的過程中,流程簡單,智能化程度很高,拍完照在錄個指紋就“OK”了,這裡的實際情況和辦事效率真的太超乎想象,未來一定會繼續了解這裡的創業生活情況,一定會在這裡發展和生活。和張文豪一樣感受和享受的台胞應該有很多,尤其是随着大陸便利台胞的各項舉措持續落地落實落細,“31條措施”、“26條措施”、“11條措施”、“農林22條措施”、《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支援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等等,這些含金量高、涉及面廣的便利舉措,持續為台胞提供同等待遇,分享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機遇,共享祖國大陸發展進步成果,讓台灣同胞利益更多、福祉更實、未來更好。也許,對于初次到大陸的台胞心中會有各種各樣的疑問疑慮,形形色色的問号在大陸感受到親情溫度與服務熱度好,這種心中的疑慮一定會變成感歎号,置身便利與速度中定會打消疑慮,增強在大陸的打拼安全系數和幸福指數。随着越來越多的台灣青年到大陸從首來族變成常來族,他們在走進大陸中用心用力擁抱大陸,離島登陸創業、學習、工作、生活、打拼成為勢不可擋和人心所向。因為他們在大陸感受到了兩岸一家親、一家人的親情與善意,那種天然的親情感親近感堅定了他們在大陸的信心決心,也助推了他們走進大陸的動力毅力。

在享受中提振信心。台北人秦士烜拿着台灣居民居住證領取憑證,細數着台灣居民居住證的好處,“住普通酒店可用,手機上訂機票、高鐵票可用,搭乘動車可以直接刷證,支付寶、微信、抖音等實名認證可用……自己這三十幾年常常來往大陸出差、探親,如今有了這居住證,可以享受着方方面面的待遇,内心更是有着自豪感和歸屬感。”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堅信,這種一傳十、十傳百的星火燎原定會讓更多的台胞成為宣傳員和受益人。台灣屏東影視人邱慶齡認為,“我來大陸就業創業,也成家立業。我想通過努力,把自己變為一扇可視化的、生動立體的‘窗’,讓更多台灣青年通過這扇‘窗’看到真實的大陸,尋找到自己在大陸發展的平台。”是以,越來越多的台胞離島登陸,在反複對比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之間的差距與落差,定會在不一樣的震撼中深愛大陸,發現和台灣不一樣的地方,感受到創業環境、就業扶持、發展保障、長遠規劃等衆多方面的暖心與安心,不僅會加快到大陸工作、學習、創業、生活、打拼的腳步,更會提振長期在大陸深耕的信心。參加第四屆消博會的台商表示,每次參展我們的業務都有新突破。可見,他們的這種獲得感來自于對大陸發展和未來的信心,更堅定了在大陸立足長遠和打拼未來的腳步選擇。

在選擇中加快腳步。有的台胞坦言,在大陸不僅辦理居住證速度快,而且辦理其他證件比如臨時駕駛證,十幾分鐘就能拿到證件。再比如,四川成立的台胞之家,成為台胞學習交流、聯誼交友、開展活動的新平台,台胞直呼“台胞之家就像自己的娘家,來這裡感受到一種家人般的溫暖”。台灣網紅鐘明軒就是很好的例證,即便他之前的政治立場偏綠,拍短片幫助蔡英文擷取支援,但是他親身到大陸旅遊參觀後的心裡話“我真的很喜歡這個地方”“大陸真的不一樣”應該激發激起更多台胞在找尋探尋“不一樣”的密碼和答案。國台辦新聞發言人陳斌華所言,大陸與“台獨”勢力、綠媒名嘴所說的“不一樣”。百聞不如一見,希望島内同胞特别是青年朋友們與其偏聽偏信、以訛傳訛,不如親身來大陸走走看看,找尋答案。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台青“我親眼看到、親身感受到大陸科技的飛躍,與過去的認知大為不同”應該成為越來越多台灣青年對大陸認識的情感共鳴,鼓足勇氣,跨越海峽,發現和台灣不一樣的震撼與感動,加入到持續升溫的“大陸熱”行列中,将親眼所見、親身體驗的發現與答案傳遞給自己的家人與朋友,鉚足勁、楊起帆加快到大陸追夢、築夢、圓夢的腳步。

溫度,源自對台胞的親情展現和親人照顧;速度,彰顯對台胞的機遇分享和待遇提供。在溫度和速度的驅動之下,從“沒想到”“不一樣”的内心感悟,就是對大陸服務、便利、照顧台胞的實際行動與真實展現,“沒有最好,隻有更好”,在享受福利和享有誠意的溫情禮包中,台胞心中的天平秤杆,給出的溫暖答案、溫馨回應、溫心感悟定會讓更多的台胞成為大陸對台胞善意誠意的見證者獲得者享受者。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注明來源

評論員 賈永輝

責任編輯:黃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