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沒有看過這麼刺激的電影了。
從進入電影院。
坐下來,到回過神。
已經過了2個小時。
不是睡着了,是入迷了。
能讓Sir有這樣重返觀影激情的:
還得是它。
九龍城寨之圍城
看起來是部傳統香港動作片的配置——古天樂、林峯、洪金寶、任賢齊,再加上片名裡的那個“之”,很難不讓人産生疑惑。
是不是又是這些港星的排列組合?
但。
在鄭保瑞的鏡頭下。
這一次。
Sir可以很大聲地說,香港動作片又可以了!
港産動作片愛好者,沖!
港地文化癡迷者,沖!!
注意,年滿18歲以上,内心曾經是中二少年的,沖!!!
是以鄭保瑞這次到底搞了些什麼?
别急。
我們先從香港動作片的“回魂”說起。
01
回魂
《九龍城寨》的故事并不複雜,如片名所述,這次的重點是一處“戰場”:
九龍城寨。
為什麼要特意點出地點?
其實是因為,香港動作片從來不是兩個肉體之間的較量,而往往是三方的角力:人、環境、人,兩個人怎麼對打很重要,在什麼樣的環境裡打,也很重要。
環境,有時也會成為主角。
在電影開始,一首南音就将電影故事定下了基調:
兄弟殘殺,手足分離,一切又如命中注定般。
故事從香港作家餘兒的小說《九龍城寨》中取材(這部小說也被改成同名漫畫),将主角陳洛軍從一個黑社會,改成了從越南偷渡來香港落腳的難民(林峯 飾),本想靠着一把子力氣在香港落足,可沒想到被壞人所騙,一路被追殺。
慌不擇路之時,他趁黑夜,跑進了如城堡一般的九龍城寨中。
在觀衆(比如Sir)正在對這樣1:1還原的九龍城寨表示驚歎的時候。
電影就快節奏地開始,讓陳洛軍在逃亡中偶遇自己該有的命運......
可以說,這着實是一個經典的港片套路,上一代的宿命恩怨未了,這一代年輕人又難逃被宿命擺弄。
故事到底發生了什麼,Sir就不劇透了。
你們自己去看吧,一看一個不吱聲。
因為。
熟悉港産動作片的觀衆,一定能在這部電影裡看到動作片的“回魂”。
什麼意思?
它所繼承的,其實是早已消失了的香港功夫片體系。
不像好萊塢或者韓日動作片。
香港功夫片的源頭,其實是中華傳統國術,派别分南北,招式千變萬化,按照大衛·波德維爾的總結就是,在“打-停-打”之間,展現出功夫的打擊效果。
比如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傳統的招式。
虎哥(黃德斌 飾)的虎拳。
注重手上功夫的撲、抓的動作。
狄秋(任賢齊 飾)的洪拳。
注重下盤穩定,硬橋硬馬,攻擊主要在雙拳中。
還有老大哥(洪金寶 飾)的少林棍法。
一記飛身躍起的回馬槍,捅得敵人毫無招架之力。
而,龍卷風(古天樂 飾)的出場,一個“烏龍絞柱”打破地心引力,入老大哥的房間,猶入無人之境,說明他的腿上功夫實在了得。
沒錯,這些“舊招式”,雖然看上去很舊。
估計很多人提不起興趣。
Sir也了解。
畢竟很多年前也有不少人試圖重制香港功夫片硬橋硬馬的動作,但收效甚微。
就像劉家良。
2003年,他拍攝過一部叫做《醉猴》的電影。
在影片中,他也嚴格按照傳統功夫片的拍攝思路,把“猴拳”這樣一個種類很細緻地呈現了出來,相當精彩。
可結果呢?
豆瓣6.4,于是很多人認為,劉家良跟不上時代了。
傳統動作不行了。
但。
就像前面說的,鄭保瑞這一次不但沿襲了功夫片的體系,更重要的是,将其放置于九龍城寨這樣的環境裡。
這收到了意外的效果。
九龍城寨是什麼地方?
Sir上一次說過。
但沒細說的是,這樣一個複雜的環境,天然就是一個意外不斷的場所。
它亂。
但與此同時,我們可以看到它對“亂”的運用達到了某種極緻,不但那些桌子凳子随時可以拿來用作制敵的武器(類似成龍電影),它們也随時可以制造意想不到的阻礙。
比如追殺陳洛軍的一場戲。
一方是不熟悉環境。
另一方人則對這些九曲十八彎了如指掌。
于是看起來隻是尋常打鬥。
但呈現出來的效果,卻讓人想到了當年徐克《順流逆流》中的奇觀。
是的。
Sir之是以說這是港産動作片回魂的另一原因,是你在影片中可以看到大量的緻敬。
比如陳洛軍在公共汽車上與追殺自己的王九有一段巴士打鬥戲。
絕對讓人“魂穿”成龍的《警察故事》那段在大巴車的殊死搏鬥。
或是,在巷道裡飛檐走壁的追逐戲。
又讓人能想起《殺破狼》在後巷裡,甄子丹與吳京那場短兵相接的真功夫。
其他呢?
王九(伍允龍 飾)的這一句“神功護體”,直接讓人魂穿八九十年代的香港武俠片,比如《黃飛鴻》。
而影片中的一腳淩空側踢,讓人想起的不僅是李小龍,還有前些年的漫改電影,《龍虎門》。
怎麼說呢。
如果你對港産動作片熟悉的話,看《九龍城寨》絕對是一本滿足。
但問題是。
這僅僅是香港電影擁趸的盛宴嗎?
不。
Sir對電影的最大驚喜不是它“回魂”,而是鄭保瑞這一次,讓這一瓶“舊酒”,終于新了起來。
02
新酒
香港動作片其實一直有着兩套體系。
一是奇觀化。
比如李小龍的電影,徐克的電影,以及很多古裝動作片,哪怕是在呈現國術招式,但給人的感覺不是“痛”,而是“美”。
這是“他者”的旁觀視角。
就像《霍元甲》。
哪怕是“拳拳到肉”,視覺上來看,也在呈現美感。
另一種則是呈現痛感。
比如成龍的很多電影,主角被打,是需要有痛感的反應鏡頭的,這樣的處理方式更讓人感同身受,可同時,也會讓許多人“不适”。
它把觀衆帶入其中。
就像《力王》。
哪怕是誇張到變成了一拳超人,也會讓人閉上眼睛。
而這一次。
鄭保瑞則把這兩者合二為一,做了一個極大膽的嘗試:
他稱之為“漫畫感”打鬥。
舉例來說。
影片中有着許多奇觀式的打鬥。
比如影片裡的九龍城寨“四少”,不但是十八般武藝,而且這裡的每個人,都是按照自己的性格,都配備了自己的絕活與兵器。
其中,四仔,隊裡的奶媽,力量Max,治愈力強,但在防禦與輸出上,還是比較弱。
四仔悲慘的經曆讓他一直戴着頭套,内心非常自卑,他在四人隊裡還是比較低調。
十二少,油頭粉面,喜歡耍帥,常用武器是一把橫刀。
打出來行雲流水,在大鬧盂蘭盆節上的一場淩空一斬,格外好看。
信一,平日裡待人溫和,但打起架來,眼睛裡流露出來的狠勁,如一把小刀,讓人覺得寒光乍現。
是以,他稱心的武器,就是一把小刀,并且,其中暗藏玄機。
陳洛軍,外逃而來,大老粗一個。
第一次與信一打架,是用鐵皮攥成了一把小刀,臨時防身用;第二次與狄秋交手,看在是前輩的份上,沒敢動殺心,用的,是随手抄起的折凳;第三次,準備硬碰硬時,自焊一雙加長的榔頭,扔出去還自帶回旋效果,雖然粗糙,但,武器使用效果倍增。
之後他手裡還用過水泥墩子、電線繩子......着實不講究。
而同時,在這奇觀化的動作之下,我們同時能感受到的,則是真實的痛感。
就像上次說的。
機車騰空而起,直接砸在了兩個槍手身上,直接把人拍扁。
結結實實。
在打鬥中,一個過肩摔,直接讓一個人的頭部砸穿牆體。
隔着螢幕都能感覺到痛。
它可以拿身體做武器,也可以在身體上制造無限的痛感,而這樣的場景,在電影中,比比皆是。
一個甚至算不上代表性的場景。
四個年輕人聯手教育一個無惡不作的“道友(吸毒者)”。
他們沒有上一輩打架那麼光明正大——動不動就面對面單挑,反而是埋伏在小巷子裡,如天降神兵一般,趁對方躲牆角裡尿尿搞偷襲。
還沒等他反應過來,這場架,就已經打完了,極其迅速,很符合“奇觀化”的呈現。
但你看。
就是這樣一個場景,當這個倒黴蛋被擊打的時候,不是常見的人被打飛多遠。
而是把他的頭撞向了玻璃。
玻璃飛濺。
在大銀幕上,你立刻就能感受到痛感。
是以對于Sir來說,看《九龍城寨》其實是一種很奇妙的感受。
一方面會因為漫畫的設定而接受它的誇張。
而另一方面。
又會因為其真實感的設定而感同身受。
這樣奇異的感受夾雜起來,其實所制造的效果隻有一個字:
爽。
沒錯,我們常會說這是爽片那是爽劇,但能真正從生理方面,在動作片上感受到爽感,其實已經很久沒體會到了。
上一次?
好像,上一次,還是十幾年前的《導火線》了吧。
03
面對
是的,無可否認的是,港産動作片已經黯淡許久了。
最直接的表現就是:
沒人了。
武打明星打得過所有出現在生命裡的敵人,卻打不動時間,頗有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境地。
成龍,這十年間也越發顯老,毫不在意地在我們面前露出他的花白頭發與皺紋。
李連傑,許久沒有再出與功夫武打相關的電影。
隻有時不時在網上刷到他“去世”的謠言,才讓我們又想起了他“功夫小子”時的青澀模樣。
如今,算是同一批打星裡的還在打的甄子丹,也已經61歲了。
在結束了《葉問》後,他又憑借《怒火·重案》,讓動作片回到觀衆視野裡。
他現在站在這個年紀與成就裡,完全可以問一句:還有誰,能打的還有誰?
武打人才青黃不接,現有的動作片類型又愈發趨同。
這也是為什麼武打片越來越少,動作片也越來越不好看了。
這個現狀就是,那麼辛苦,賺不來多少錢,也吆喝不來太多觀衆。
是以,拍的人也少了,看的人就更少了。
别說打得疼不疼,就連打得有沒有意思,都難了。
但。
這兩年,偏偏有人不信這個邪,并一如既往地試圖重振動作片這杆大旗。
就拿謝苗來說。
無論是《東北警察故事》系列,還是《目中無人》系列,你都可以看得出,他一門心思地堅守武打片陣地,打得漂亮,也打出了些成果。
着實是如今内地武打片少有的人才。
而如今。
這份名單裡,又加上了鄭保瑞的名字。
是以,Sir很開心能看到《九龍城寨》能呈現出目前的樣子。
它沒有吃老本:
本來這一大幫子明星,完全可以和去年的很多港片一樣,走上情懷的路線,成為港片迷小圈子的專屬。
它也沒有逃避:
本來寫過《大隻佬》《神探》的歐健兒,完全可以減少動作場面,寫出一部劇情為主動作為輔的電影。
它結結實實地挑戰了很多人再也無法打造出新意的動作。
用一些簡單的劇情。
打造出了動作層面的新鮮感,找回了動作片之魂。
是以成功了嗎?
Sir還不敢下定論。
但肉眼可見,點映之後,熱度上升。
不但場次增加。
如今點映場票以及預售總票房,還突破了三千萬,想看人數到了13萬人(資料來自貓眼),今天光靠點映就拿了票房冠軍。
一切都向好的方面發展。
像這樣的電影,真的需要更多的自信,走出來。
讓更多的人,能看到鄭保瑞與這一衆為港片帶來新鮮血液的制作團隊,他們的堅守與追求。
還記得,在電影的預告片裡有這樣的一幕:
在一個蒙太奇的鏡頭下,飛在天空的風筝,變成了飛馳而過的飛機。
對于鄭保瑞來說,這代表着他的溫度,他要改變衆人對于九龍城寨的看法。
九龍城寨,就代表曾經的香港。
而對Sir來說。
我們更期待則是,《九龍城寨》或許可以改變人們對香港動作片的看法。
談起香港動作片。
我們不該把印象停留在,那些老套的招式重制上。
不該隻是明日黃花。
動作。
本該是熱血的,是生機勃勃的。
這,才該是動作片真正的樣子。
本文圖檔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小田不讓切
#頭條創作挑戰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