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日軍讓戰俘做戰鬥機零件,結果零件全報廢。他們怎麼做到的?

作者:流雲

文字/編輯:流雲

前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人在沈陽建立了一個專門用來關押日軍從太平洋戰場俘虜的美英等國戰俘的戰俘集中營,叫奉天戰俘營,即日本人所稱的"奉天俘虜收容所"。

日軍讓戰俘做戰鬥機零件,結果零件全報廢。他們怎麼做到的?

被關進戰俘營的戰俘,必須接受強制勞動,他們在這裡遭到毒打,體罰等非人的虐待,據不完全統計,有250多名戰俘因為不同原因,死在了沈陽戰俘營。

在戰俘營裡還有大量被強征的中國勞工。且看他們在這暗無天日的戰俘營中,如何與日軍鬥智鬥勇。

暗無天日的地獄

太平洋戰争全面爆發後,日軍在短短的五個月内,橫掃東南亞,俘虜盟軍近20萬人。為了安置這些戰俘。日本在其占領的12個國家和地區共設立了115處關押盟軍及盟國僑民的集中營。而奉天戰俘營是其中關押盟軍軍銜最高的戰俘營。

日軍讓戰俘做戰鬥機零件,結果零件全報廢。他們怎麼做到的?

1941年底,日軍将東南亞戰場上的1500多名盟軍戰俘關押在了這所戰俘營裡。

在這裡,他們沒有名字,隻有一個代表身份的數字代号。凡是見到日本兵都必須彎腰行禮。要是彎腰的角度不對,行禮的時候手中拿有東西、問候時日語說的不好,都會遭到日本看守的無故毆打。

日軍讓戰俘做戰鬥機零件,結果零件全報廢。他們怎麼做到的?

戰俘們隻有一件薄薄的一件單衣,營房也隻不過是用破舊的木闆釘成的房子,冬天的沈陽,外面的溫度可以低到零下二三十度。這些帶有很多空隙的木闆牆壁,壓根就無法抵禦寒冷。

一開始,這裡戰俘還在想,如果能夠攝取足夠的熱量,這裡的嚴寒或許還是可以應付過去。但是他們期望很快就破滅了。日軍給他們的食物不過是一些湯水,而湯裡隻有一些玉米、水和白菜,一個人隻有不到一勺的量。

日軍讓戰俘做戰鬥機零件,結果零件全報廢。他們怎麼做到的?

在勞役、饑餓、寒冷的折磨下,疾病開始襲擊戰俘。很多人患上了傷寒、肺炎等病,在戰俘營的治療所裡,躺滿了各種各樣生病了的戰俘,數量一度達到了800人。

後來日本關東軍就開始派出一支醫療隊來給戰俘們治病。然而日本關東軍派來的醫生,不看病、隻打針,還隻給白人打針。很多的戰俘們打完針後,病情非但沒有好轉,反而在72小時内許多人得了痢疾,更有不少戰俘是以死亡。

日軍讓戰俘做戰鬥機零件,結果零件全報廢。他們怎麼做到的?

其實這些所謂的醫生都是來自臭名昭著的“日軍731部隊”。他們來戰俘營的目的,就是為了利用戰俘營裡的白人們做實驗。為襲擊盟軍使用的細菌武器做準備。

無聲的反抗

在這種暗無天日的條件下,戰俘們度過了第一個聖誕節。

1943年7月,沈陽戰俘營裡突然通過廣播向戰俘們宣布了一個消息,戰俘營要搬家了。新的戰俘營位于沈陽東郊,戰俘營并排建了3座營房。新的營房是用磚砌成的,不再是破舊的木闆房。不僅如此,他們的夥食也有了很大的改善,至少能夠吃到大豆和玉米。

日軍讓戰俘做戰鬥機零件,結果零件全報廢。他們怎麼做到的?

更讓人奇怪的是,日本人突然有一天宣布,戰俘們去工廠工作會發工錢,每天10分錢,每個月15号發放。

戰俘營中發生的一系列的變化,讓戰俘們不知所措。日本人葫蘆裡買的是什麼藥?

等到戰俘們走進工廠,拿到圖紙的那一刻,就有人發現了其中的存在某種問題或陰謀。

日軍讓戰俘做戰鬥機零件,結果零件全報廢。他們怎麼做到的?

他們發現日本人要求他們生産的竟是日本零式戰鬥機起落架上用的齒輪。此時戰俘們終于明白了,前面日本人一系列的鋪墊是所為何事。是要他們去生産殺人的武器,然後用這些武器再去屠殺他們的同胞。

當戰俘們明白日本人的意圖時,他們決定開始反擊。但是他們手無寸鐵,硬碰硬肯定是不行的。必須想個辦法即讓日本找不到證據又能讓日本人的計劃落空。

第一批工作任務,日軍要求做左右各64套戰鬥機起落架齒輪,他們把左側的那套圖紙丢進火爐中燒掉,隻做了右邊的那套。這樣做出來的齒輪根本無法使,最後不得已全部廢棄。

日軍讓戰俘做戰鬥機零件,結果零件全報廢。他們怎麼做到的?

初步反擊成功,給了他們極大的鼓舞。于是更多的抗争,無聲的展開了。戰俘們開始打起日本人車床的注意。之後他們生産出來的産品總是不符合要求。不是螺絲擰不上,就是尺寸不合格。

戰俘們用他們自己的力量無聲的反抗着。戰俘們的舉動,日本人也并非沒有察覺,雖然找不到證據證明戰俘們是故意的,但是不影響日軍對戰俘們的虐待更加變本加厲。

日軍讓戰俘做戰鬥機零件,結果零件全報廢。他們怎麼做到的?

一絲曙光

在工廠裡,有大量的中國勞工被強征進來,他們跟戰俘一樣會受到日本人的欺壓、毒打。唯一跟戰俘們有差別的就是,中國勞工晚上可以回家。

被日本人強征過來的中國人對戰俘們十分的友好。他們冒着生命危險偷偷的給戰俘們帶來了雞蛋和花生。要知道在當時的這些中國人的生活并不好,正是中國工友的友誼,使得這些遠在異國他鄉的盟軍戰俘們感受到了一絲人間的溫暖。

日軍讓戰俘做戰鬥機零件,結果零件全報廢。他們怎麼做到的?

1944年11月,中國工友帶進去了一則好消息“100架美國轟炸機轟炸了離日本皇宮16公裡遠的飛機發動機制造廠”。一時間戰俘營裡的每一個戰俘都在暗暗的興奮着。在經曆了黑暗的2年之後,終于看到了一點曙光。他們相信獲得自由的日子已經不遠了。

慢慢的戰俘們發現了戰俘營的異常,那就是戰俘營陸續的押來了許多盟軍的進階軍官戰俘。這些進階軍官戰俘都是從東南亞各個集中營裡轉移過來的。而戰俘們被關押在沈陽戰俘營的這一消息,也被美軍截獲。他們決定籌備營救計劃,以備戰俘們遭遇不測。

日軍讓戰俘做戰鬥機零件,結果零件全報廢。他們怎麼做到的?

1945年8月16日,在日本天皇宣布投降的第二天淩晨4點30分,一架B-24運輸機從中國古城西安出發,經過5個半小時的飛行,營救小組抵達沈陽上空。

此時的戰俘營裡一片混亂,事先得到消息的日本人正準備抓住着最後的時間轉運戰俘,提前執行滅口計劃。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李奇和營救小組及時趕到了戰俘營,宣布了天皇的投降令,終止了即将展開的屠殺。

當李奇宣布完日本天皇的投降令後,他來到外面的院子裡,那裡擠滿了聞訊而來的戰俘。李奇告訴他們:“你們就要回家了,戰争已經結束了,日本已經向我們投降了。”當戰俘們聽到已經自由的這個消息時,戰俘營的人們互相擁抱祝福着。

日軍讓戰俘做戰鬥機零件,結果零件全報廢。他們怎麼做到的?

此時的戰俘們雖然歸心似箭,但是還需要等待蘇聯紅軍的到來,他們才能正式的踏上歸家的路途。在長達3年的關押期間戰俘們飽受着疾病、寒冷饑餓、毒打等一系列的摧殘,而今終于聞到了自由的氣息。

歸家

由于1945年2月11日,蘇、美、英三國首腦簽署了《雅爾塔協定》。協定中規定中國東北地區的收複,由蘇聯來完成,也就是說這裡的日軍要向蘇聯紅軍繳械才算正式投降。

日軍讓戰俘做戰鬥機零件,結果零件全報廢。他們怎麼做到的?

1945年8月8日,蘇聯紅軍出兵中國東北。8月20日,蘇聯紅軍解放沈陽。接收了日僞機關并占領控制了機場、鐵路等重要目标,其中就包括“沈陽戰俘營”。

戰俘們又一次的被集合起來,但是這一次不同的是,這些戰俘們手裡都拿着槍,而原來的日軍看守都成了俘虜。

結束語

從2007年開始,沈陽市對戰俘營進行了修繕。在沈陽戰俘紀念館正中,有一面紀念牆,牆上刻着在戰俘營中死去的戰俘的名字。時隔多年,許多盟軍戰俘來到中國沈陽尋訪當年的戰俘營。

日軍讓戰俘做戰鬥機零件,結果零件全報廢。他們怎麼做到的?

重建戰俘營就是要告訴人們,日本發動侵略戰争給世界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并警示世人,以史為鑒。能夠了解那段曆史,正視那段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