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經出征,寸草不生,在農村猶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如今銷聲匿迹

作者:扶蘇秘史
一經出征,寸草不生,在農村猶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如今銷聲匿迹

本文陳述内容皆有可靠資訊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一隻小強在天上飛來飛去還能勉強應對,那要是成百上千隻小強集合成一片“小強雲”該怎麼解決呢,更要命的是,這種生物比小強還小強。

它們都不用雄雌交配,找不到對象的雌性能自行産卵,單一隻雌蟲一生中能産200~1000枚卵,而且從小蟲到成蟲僅僅隻需要一個月的時間。

落單的蟲是散居性生活,随着隊伍壯大,它們就會變成群居性族群,最嚴重的一次是上億隻蟲整整覆寫幾十公裡稻田,雖然個兒小,但賊能吃。

一經出征,寸草不生,在農村猶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如今銷聲匿迹

它們是植食性昆蟲,最喜歡在亞洲和非洲生活,最喜歡吃的是肥厚的葉子,如甘薯、空心菜、大白菜等,一隻成蟲一天内可以吃掉相當于其體重3~5倍的食物。

聯合國糧農組織曾給出過一組驚人的資料,1平方公裡的蟲數量高達4000~8000萬隻,它們吃上一整天相當于吃了3.5萬人的糧食。

一經出征,寸草不生,在農村猶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如今銷聲匿迹

01

曆史朝代興衰的“見證者”

它們的胃占據了他們腹腔的絕大部分空間,嘴上有齒狀的鉗子,這樣它們橫豎都能吃,吃飯速度也是其它昆蟲的3~4倍,能吃的同時也能消化,它們的腸道又長又細,能夠做到迅速處理并吸收大量食物。

它們體内的消化酶種類豐富,可以分解各種不同類型的植物組織,也是以它們幾乎不挑食(植物),食譜非常廣泛。

它們的能量轉換機制非常高效,在短時間内能将攝入的食物迅速轉化為能量,支援其高強度的活動需求,這種又能吃、又能跑、又煩人的生物就是蝗蟲。

一經出征,寸草不生,在農村猶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如今銷聲匿迹

蝗蟲跟着大陸也是發展了上千年,衆所周知大陸自古以來都是一個農業強國,西周時期大陸就深受蝗蟲的困擾,在《詩經》中就寫到農民祈禱自己田裡的農作物不被“螟螣”所害,“螟螣”說的就是蝗蟲。

唐宋時期,蝗蟲肆虐,蝗蟲所及之處鮮有莊稼存活,當時甚至還設立有“驅蝗使”和“捕蝗使”,專門負責組織和指揮滅蝗工作,還有當時朝廷為鼓勵百姓共同治理蝗災,幾乎下血本了。

《新唐書》中記載,開元四年,山東發生了一場蝗災,農民們看着自己的菜地被蝗蟲一點一點的糟蹋竟一點辦法都沒有,更多的是看着“蝗蟲雲”根本就不敢靠近,隻能跪着求菩薩保佑。

一經出征,寸草不生,在農村猶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如今銷聲匿迹

那個時候人們的思想觀念落後,覺得蝗災是一場天災,是老天不高興了派下這三億“天将”來懲罰人間,唐朝明相姚崇當時為了治理蝗災還簽下了“生死契”,因為人們并不支援他的做法,還認為他是在跟老天作對。

說蝗蟲們見證了唐朝的興衰也不過分,到了明代,蝗蟲仍然陰魂不散,《子不語》中記載“食民間小兒”、“抱人而蠶食之”。

由此可見,明朝的蝗蟲已經不滿足于田間地頭了,都跑到城鎮上去“燒殺掠奪”,隻是當時知識農業都落後,人們對抗蝗災的辦法少之又少,隻能選擇讓老天平息憤怒。

一經出征,寸草不生,在農村猶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如今銷聲匿迹

02

一切恐懼都來源于火力不足

有關資料顯示,從公元前707年往後2700多年間,大陸領土上大大小小的蝗災高達940多次,清朝末期和民國時期最為嚴重,蝗蟲群幾乎每年都要來一次,造成的饑荒更是連延四起。

蝗災還被分為爆發性和緩發性,顧名思義爆發性就是在極短的時間内蝗蟲群撲面而來,緩發性則由老弱病殘的蝗蟲而引起的,緩發性對比爆發性其破壞性更小。

一經出征,寸草不生,在農村猶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如今銷聲匿迹

在抗戰時期前後,大陸還度過了三場蝗災高發期,在1933年,一場蝗災尤為震撼,接連禍害大陸12個省份,當時這場災難被稱為“中國蝗感年”。

以前也不是放任蝗蟲不治理,隻不過條件有限治理了也沒什麼大用,其中最有效的是利用生物鍊來減弱蝗蟲的數量。

民國時期,很多國家都被蝗蟲常年困擾,是以在各國參加了聯合探讨治理蝗蟲的研讨會,20世紀30s大陸才開始加入讨論。

一經出征,寸草不生,在農村猶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如今銷聲匿迹

當時西方率先扔出了幾件類似殺蟲劑和農藥的工具,受到國外的啟發,大陸的科學家開始自主研發化學藥劑來用于農田治理。

新中國成立以後,大陸控蝗成效顯著,一直到2008年,那一年中國有9000多萬畝地受到了蝗蟲的啃食,罪魁禍首是飛蝗和土蝗。

這是因為全球氣候變暖,和發展工業導緻環境破壞,再一次給蝗蟲們提供了舒适的生存環境,蝗蟲最喜歡的就是黃河一帶的氣候,氣溫又高又幹旱。

一經出征,寸草不生,在農村猶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如今銷聲匿迹

大陸很長一段時間都在與“旱、澇、蝗”做鬥争,由于大陸氣候與地勢問題,這三種災害無論發生哪一種都是破壞力極大的。

黃河那個時候雖然幹,但中下遊地區有面積廣闊的鹽堿地,這對于蝗蟲來說簡直就是天堂,在夏天和秋天它們就會飛出來。

一經出征,寸草不生,在農村猶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如今銷聲匿迹

2014年,河南省博愛縣一村民發現自己地裡有特别多“螞蚱”,被這一幕吓到的村民立馬就把情況上報給了村大隊,很快,村大隊使用飛機噴灑、人工噴藥、拉網隔離等解決了3000畝灘頭圍堵,隻用了一上午的時間就解決了這場蝗災。

農學專家稱這些蝗蟲接觸了農藥要不了36小時就會嗝屁了,而且它們無論怎麼飛也飛不過飛機,是以蝗蟲在高效且快捷的硬核治理面前簡直是不堪一擊。

當天用的農林飛機是“蜜蜂四号”,一次能噴800畝田地,那一天總共飛了13架次,再加上400位鄉親們的配合,才把蝗災給平息。

一經出征,寸草不生,在農村猶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如今銷聲匿迹

03

最好的保護是維護大自然

近年來大陸一直秉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改善生态環境,把很多地方,尤其是河流流域都進行了大改,之前适合蝗蟲生活的地方現在很少有了。

2020年東南亞的蝗蟲差點就飛到大陸了,當時農村農業部回應說讓大陸國民不要過度擔心,就算來也是東亞飛蝗而不是沙漠蝗蟲。

從印度來的沙漠蝗蟲群根本撐不過緬甸和雲南接壤處的熱帶雨林,從北邊來的東亞飛蝗也穿不過大陸東北,來的話也成不了群。

一經出征,寸草不生,在農村猶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如今銷聲匿迹

現在我們還有遙感、地理資訊系統(GIS)和大資料等科技手段用來監測和預警,這些技術可以實時監測蝗蟲的數量、遷移路徑和繁殖情況。

與傳統的化學防治相比,生物防治具有更高的生态友好性和可持續性,大陸還在積極探索利用天敵昆蟲、病原微生物和生物農藥來控制蝗蟲數量。

例如,通過釋放天敵昆蟲和蝗蟲寄生蜂,捕食性昆蟲等,都可以有效降低蝗蟲密度。同時,利用病原微生物和微孢子蟲等,都可以在不影響其他生物的情況下,特異性控制蝗蟲種群。

一經出征,寸草不生,在農村猶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如今銷聲匿迹

蝗蟲或許還是可利用生物,有報道顯示,蝗蟲嗅覺異常靈敏,有科學家曾把蝗蟲放入TNT、DNT等爆炸物的蒸汽裡,發現它們能夠快速感應危險,于是科學家們想利用蝗蟲來辨識爆炸物。

除此之外,蝗蟲也不是想吃就能吃的,普通蝗蟲還好,體内确實有豐富的蛋白質,若要誤食了蝗災裡的蝗蟲那就麻煩了。

群居蝗蟲體内有一種揮發性有毒化合物苯乙腈,吃了頭暈目眩還算是好的,嚴重的可能搭上性命。

無論如何,蝗蟲災害在大陸已經算是罕見災害了,這都歸功于大陸無私奉獻的科學家們,今後大家也要注重保護生态環境,畢竟人類離不開的就是大自然。

參考資料:

[1]人民政協網:2014.08.29 河南3000畝黃河灘遭遇蝗災 漫天漆黑如同大網

[2]澎湃新聞:叙詭筆記|1644年蝗災:蝗蟲竟然“環抱人而蠶食之”

[3]中國國防報:利用蝗蟲辨識爆炸物

一經出征,寸草不生,在農村猶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如今銷聲匿迹
一經出征,寸草不生,在農村猶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如今銷聲匿迹
一經出征,寸草不生,在農村猶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如今銷聲匿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