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劍指校園欺淩 所有中國小起底式大排查!

作者:華商報

調查3108名未成年學生

53.5%遭受過校園欺淩

教育部等多部門劍指校園欺淩

所有中國小起底式大排查

1.實施心理健康專項行動

健全學生心理健康監測與預警機制

2.實施學生欺淩防治專項行動

對所有中國小校開展一次“起底式”大排查

3.實施“護校安園”專項行動

以農村學校和寄宿制學校為重點

持續強化安防建設

4.實施防溺水專項行動

鼓勵有條件的地方面向中國小生開展遊泳教育和自救、互救技能教育訓練

5.實施交通安全提升行動

確定師生出行安全

校園暴力無小事

每一次的忽視

都可能造成無法挽回的傷害

我們決不容許校園欺淩

繼續存在于各種“隐秘的角落”之中

讓我們共同努力

守護每個孩子的童年和青春

讓我們共同守護

讓校園成為孩子們的快樂天地

拒絕校園欺淩

願每個孩子都能被溫柔以待

資料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2020年至2022年針對3108名未成年學生的調研顯示:

53.5%的學生遭受過校園欺淩。

其中,東西被偷(52.8%)、被取笑或捉弄(37.2%)、被辱罵(33.7%)

遭教師體罰(28.3%)、東西被人故意損壞(20.2%)、被人歧視(19.1%)

不許上課(15.4%)、被人孤立排斥(14.1%)、受到暴力威脅或恐吓(13.2%)

4月26日,教育部會同公安部、國家消防救援局等部門召開全國中國小幼稚園安全工作視訊會議。會議強調,各地要聚焦關鍵環節,全面深化安全工作重點領域治理,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深入實施心理健康專項行動

堅持“五育并舉”,全面推進“雙減”工作。健全學生心理健康監測與預警機制,加強醫校協同。分層分類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推進宣傳科普,營造“人人關注心理,人人注重健康”的良好氛圍。

深入實施學生欺淩防治專項行動

對所有中國小校開展一次“起底式”大排查。面向師生、家長定期開展法治教育、防治學生欺淩專題教育教育訓練。強化教育懲戒舉措,健全責任追究機制。

深入實施“護校安園”專項行動

以農村學校和寄宿制學校為重點,持續強化安防建設。會同住建、消防等部門,對校舍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進行全面排查整治。配合相關部門,完善“護學崗”機制,嚴格落實“高峰勤務”制度,加強校園周邊經營場所規範整治,協同化解涉校涉生沖突糾紛,全面加強校園周邊治理。

深入實施防溺水專項行動

充分利用各類媒體資源,高頻次、全覆寫開展預防溺水教育。充分發揮防溺水聯防聯控機制和河湖長機制作用,強化水域管理。鼓勵有條件的地方,面向中國小生廣泛開展遊泳教育和自救、互救技能教育訓練,提供安全、便利、規範的親水環境。

深入實施交通安全提升行動

廣泛開展交通安全教育,引導師生自覺遵守交通規則。規範發展專用校車,因地制宜發展學生定制公交,加大校車和接送學生車輛治理力度。配合公安交管部門全面完善學校周邊道路交通安全設施和管理設施,共同維護好校門及周邊交通秩序。

會議要求,各地黨委教育工作上司小組要加強對中國小幼稚園安全工作的統籌上司,協調解決校園安全突出問題。各地各校要切實扛起屬地責任和主體責任,推動安全工作清單化、流程化管理,嚴格落實中國小全員安全工作責任制。健全校園安全聯合工作機制,定期會商研判、聯合排查整治、關聯應急處置。完善未成年人關愛服務體系,健全救助保護機制。強化家校社協同,凝聚各方合力,共同維護學校安全穩定。加強主動宣傳,傳播安全知識,講好安全故事。常态化開展安全教育和案例警示,引導廣大學生做到知危險、會避險。 據央視

詞解

校園欺淩是發生在校園内外、以學生為參與主體的一種攻擊性行為,它既包括直接欺淩也包括間接欺淩。校園欺淩不等同于校園暴力,校園暴力包含校園欺淩,而校園欺淩是最常見的一種校園暴力。

校園欺淩有多種表現形式,除了最常見的毆打、傷害行為之外,辱罵、诽謗、恐吓、孤立、排擠同學,毀壞、搶劫,勒索同學财物,甚至逼迫對方脫衣服、罰跪等,都屬于校園欺淩。

法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三十九條中明确,學校應當建立學生欺淩防控工作制度,對教職員工、學生等開展防治學生欺淩的教育和教育訓練。

學校對學生欺淩行為應當立即制止,通知實施欺淩和被欺淩未成年學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參與欺淩行為的認定和處理;對相關未成年學生及時給予心理輔導、教育和引導;對相關未成年學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給予必要的家庭教育指導。

對實施欺淩的未成年學生,學校應當根據欺淩行為的性質和程度,依法加強管教。對嚴重的欺淩行為,學校不得隐瞞,應當及時向公安機關、教育行政部門報告,并配合相關部門依法處理。

疑問

校園欺淩為何屢禁不止?

校園欺淩之是以屢禁不止,原因主要包括:

網絡和社交媒體的影響。網絡和社交媒體的普及使得資訊的傳播速度極快,一些學生在網絡上受到暴力内容的影響,模仿這些行為,導緻校園欺淩事件增多。

家庭教育的缺失。許多孩子是獨生子女,受到家庭的溺愛,導緻他們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同理心,一旦受到挫折,可能會通過極端行為來解決問題。

學生身心發展不平衡。由于生活水準的提高,學生的身體發育提前,但心理發展跟不上,導緻身心發展不平衡,使得一些學生在處理沖突時傾向于使用暴力。

學校管理不力。一些學校對校園欺淩事件的預防、發現和處置措施不足,缺乏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

社會環境的影響。社會上的攀比心理、虛榮心理和壓力大會加劇學生之間的競争,導緻校園欺淩事件的發生。

法律規範和社會輿論的不足。在校園欺淩的預防和處理上,相關法律規範不完善,社會輿論對校園欺淩的關注度不夠。

學生對校園霸淩的認識不足。一些學生、家長和教師對校園霸淩的了解不充分,往往忽視其嚴重性,認為這隻是小沖突或正常競争現象。

淺析

解決校園欺淩需多方合力

校園欺淩是一種嚴重的社會問題。解決校園欺淩問題需家庭、學校、社會和政府共同努力。

政府應該加強對學校和家庭的監管,加強法律法規和舉報機制的建設,提高對校園欺淩事件的處理力度和效果。

學校應該加強管理和教育,建立健全的校園安全管理體系,加強對學生的監管和教育,培養學生的良好品德和社會責任感,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保護能力。

家庭應該加強對孩子的教育和關心,引導孩子樹立正确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建立和諧的家庭關系,提高孩子的社會适應能力和自我保護意識。

社會應該加強對校園欺淩事件的監管和輿論引導,共同打擊校園欺淩行為,營造和諧的社會氛圍。

通過提高大衆對校園欺淩的認識、加強學校管理、改善家庭教育、完善相關法律規範等多方面措施,才能夠有效地預防和處理校園欺淩事件,保障學生的身心健康和校園安全。 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