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有本事,一看便知”,真正有本事的人,身上多半有這個特征

作者:紫翹書桌MCN
“人有本事,一看便知”,真正有本事的人,身上多半有這個特征

在生活中,我們總是會遇到各種千奇百怪的請求,可能是來自于親人、朋友、同僚.....

已經到了下班時間,因為同僚的請求還是留下來幫忙;

周末隻想休息,因為家人的唠叨還是陪同出來逛街......

明明已經很累,已經無心應對這些無理的要求,為了不讓對方失望,還是硬着頭皮答應下來。

最後不僅委屈了自己,還給了對方繼續得寸進尺的空間。

太宰治在《人間失格》裡說:

我的不幸,就在于我缺乏拒絕的能力。

的确,很多事情,明明是能夠避免發生的,因為沒有拒絕,才給了他們繼續的信号。

殊不知,隻有明确表達自己的立場,對方才會知難而退。

那些活得輕松的人,并非要大富大貴,也并非苦盡甘來,但一定會:

懂得拒絕。

“人有本事,一看便知”,真正有本事的人,身上多半有這個特征

拒絕不合适的關系

上個世紀90年代,文壇大家錢鐘書去世。

不久前才經曆了白發人送黑發人的悲劇,現在心愛之人又離自己遠去,曾經的我們仨如今隻剩下一人,楊绛心裡遭受了很大打擊。

料理完錢鐘書後事,便以關門避客的方式,獨自一人面對心中的痛苦。

好友費孝通知道此事,唯恐她傷心過度,上門拜訪。

他們曾是昔日好友,有很多共同話題。

一來二去兩人再次熟絡,楊绛也在費孝通的陪伴之下逐漸走出陰霾。

隻是日複一日,費孝通的拜訪逐漸頻繁。

聰明如楊绛,怎會不知道好友的想法。

“人有本事,一看便知”,真正有本事的人,身上多半有這個特征

在一次拜訪結束後,楊绛看着拄着拐杖小心下樓的好友,意有所指地說:

“樓梯不好走,你以後就再不要知難而上了。”

費孝通聽後尴尬地站在原地,最後也沒有說什麼。

隻是從那以後,沒有再來楊家拜訪。

楊绛曾說:

“勉強去做,總是不好的,倒不如把這個選擇的機會還給别人,别耽誤别人的時間。”

面對不合适的關系,要及時抽身。

雖然那一瞬間雙方都不好受,可一時的難過,總比慢慢積攢的失望要強。

藝彤知道同僚阿輝對自己有好感。

但自己隻把他當成朋友并無其他想法,害怕拒絕後連朋友也沒得做,面對他的示好一直保持着半推半就的暧昧态度。

随着關系的深入,兩人的沖突也逐漸增多,小到早餐吃什麼,大到周日的行程安排,都能吵起來。

一次周末,阿輝沒有給藝彤準備早餐,兩人是以大吵了一場。

雖然最後道了歉,但關系已經不可避免地走向破裂。

《理智與情感》裡說:

“錯誤的關系裡,就像兩個人拉着一條緊繃的橡皮筋,越怕受傷的那個是最不肯放手的。”

面對不合适的關系,要及時拒絕,為了自己,也為了雙方能有一個更好的結果。

畢竟,強扭的瓜,是很難甜的。

“人有本事,一看便知”,真正有本事的人,身上多半有這個特征

拒絕無用的社交

人在社會裡,就少不了社交。

隻是遺憾的是,很多我們盡力培養的的社交關系,都是沒有用的。

在有個論壇裡有位網友講述自己的經曆:

平時休息的時候,就喜歡約上三五個好友去玩,朋友也會帶上他們的朋友。

“人有本事,一看便知”,真正有本事的人,身上多半有這個特征

随着他所接觸的人越來越多,身邊的好友也肉眼可見地增多。

看着逐漸增加的好友數量,他不止一次為自己的人脈而驕傲。

有次家裡出了事情,需要20萬的錢急救。

他有這麼多好友,湊到20萬不是輕輕松松的事情嗎?

他是這麼想的,現實卻狠狠扇了他耳光。

他一個個去問,那些所謂的好友不是已讀不回就是各種托詞,還有人假意關心他是不是被盜号了,看到他們的反應,網友心都涼了。

曾經酒桌上各種稱兄道弟,在需要幫助的時候,跑得比誰都快。

亦舒就曾說:

“高朋滿座,客似雲來,然而真正能傾心交流的,卻未必有三兩個。”

不斷地添加好友,混圈子的人,表面上似乎獲得了很多社會支援,可是等到需要幫助的時候,才發現那些形式上的關系,根本不堪一擊。

很喜歡卡耐基說的一句話:

“在與人相處時,要記住:

與我們交往的不是純粹按道理或邏輯生活的人,而是充滿了感情的,而且帶有偏見、傲慢和虛榮的人。”

世界上的一切,都并非如表面上看到的那般真誠。

人人都帶着一副和善的面具,隻有真正接觸了,才明白兜兜轉轉一切還是要看自己。

别人願意幫助你,也基于你也能夠給對方提供價值的基礎上。

是以,與其沉溺于虛假的關系裡,不如努力讓自己變得有價值。

要知道,真正厲害的人,很少會混圈子,都會把自己變成那個厲害的圈子。

“人有本事,一看便知”,真正有本事的人,身上多半有這個特征

拒絕過度的自我懷疑

感情、社交關系,這些東西能用肉眼看見并辨識。

但有一樣東西,看不見摸不着,對影響卻比前兩個更加深,這就是:

自我懷疑。

“人有本事,一看便知”,真正有本事的人,身上多半有這個特征

為什麼?

因為餘秋雨先生說:

“人類總是缺乏信心,進進退退,走走停停,不停的自我消耗,又不斷的為自我消耗而再消耗。”

不相信自己,即便喂飯到嘴邊,也還是會擺擺手說:

我不需要。

作家李攸懿年輕時,一個獵頭問她有沒有興趣做總經理的秘書。

李攸懿思考再三,認為自己無法勝任這個崗位,拒絕了邀請。

幾年後,她去采訪那個公司的老總,開玩笑說:

“當年我差點成為你的秘書呢。”

老總聞言,馬上說:

“現在也可以,你要不要試試?”

她結結巴巴地回答:

“我再想想吧。”

老總看着李攸懿,搖頭說:

“機會不會等你第三次。

當年邀請你的獵頭,已經成為了行業的領軍人物。”

時至今日,李攸懿想起這個事情,還是會後悔當時的決定。

我們最大的敵人,是自己。

總是認為自己能力不足,把自己放在一個卑微的位置上,既拒絕了别人的盛情,也放棄了挖掘自己未知潛能的機會。

就像簡·奧斯汀說的:

隻要心裡不願相信的事情,總會找到一點懷疑的依據。

你不願意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是以總是在一步步地自我懷疑和焦慮,然後又在某一天後悔當時的決定。

拒絕自我懷疑,減少内在能量的消耗,你本身就很好,值得更多美好的東西。

畢竟機會能夠出現在你面前,就證明你的能力是經過了它的“面試”的。

三毛說:

“不要害怕拒絕,隻要自己的理由出于正當。”

拒絕不合适的關系,是對雙方的體面;

拒絕無用的社交,才能逐漸找到内心所求;

拒絕過度自我懷疑,生活才不會那麼擰巴。

我們都應該擁有拒絕的能力,而這能力不該成為左右選擇的困境,真正屬于你的事情,也不會因為拒絕而遠離。

原我們都能學會拒絕,大膽地說出那句:NO!

作者 | 紫翹·千陽,以文交友,寫文交心

圖檔 | 紫翹·攝影愛好者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