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當你老了,躺在病床上會明白,晚年靠得住的不是兒女,不是金錢…

作者:茶餘飯後

前兩年,因為一場烏龍,陳道明在網上被誤傳死訊。‍

對普通人來說,難免惱火,可陳道明面對生死的态度,一向豁達。

記得他在接受采訪時曾說:

“其實,每個人在每秒鐘都奔向死亡。如果這兩個小時談話很愉快,這兩個小時值得,這種死亡消耗值得。"

是啊,每個人都在奔向死亡,過程值得就好。

就像《走到人生邊上》中寫的那樣:“老人的前途,是病和死。”

當你老了,躺到病床上,再親的兒女也難時時盡孝,再富的身家也難享受更多。

既然有些事注定不可避免,不妨在有限的時光裡,試着将生死看輕松,把日子過值得。

聽聽以下三位老人的故事,也許你會發現:

人生走到最後,最靠得住的是自己,最該早點學會的,是度過餘生的方式和面對死亡的态度。

01

北大教授夫人陳思寇:

自己養生解煩,很少求醫問藥

2017年時,一名老人在兒女陪伴下,堅持自行斷食身故,享年96歲。

她就是著名教授趙寶煦的夫人,北京101中學教師陳司寇。

在她去世前的兩三年裡,曾有記者問過她,晚年生活的目标是什麼。

陳老師笑着說:“第一,我想痛苦少一些,過得健康愉快一些。

第二,在人生的最後階段,我想走得快一些,免得成為他人負擔。”

她圓滿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早在陳老師70歲時,她就做好了随時離世的準備。

她反複囑咐子女,如果她犯病了或者不能自理了,不要搶救。

面對子女的不解和勸說,陳老師說:“我已沒有任何遺憾,現在隻求活一天就要生活得有品質,即便明天就走,今天也要活得有品質。”

的确,在病床上苟延殘喘,奄奄一息,對一個老人來說,可謂生不如死。

抱着這樣的心态,陳老師反而活得有滋有味,每天讀書看報,鍛煉養生,買菜做飯,一個人活得充實飽滿。

當你老了,躺在病床上會明白,晚年靠得住的不是兒女,不是金錢…

身體方面,直到90多歲,依舊很少看醫生,有什麼頭疼腦熱、腰酸背痛,就自己通過食療、按摩、改變生活方式等辦法改善。

精神方面,也不像許多老人那樣過度渴求子女陪伴,她反倒是不想子女來得頻繁。

怕家裡太空,就經常開着電視,就好像總有人與自己說話,向自己唱歌,這樣人就不會感到孤獨。

怕日子太閑,就制定好學習計劃,每日關心時事政治,探索文學、哲學、天文地理、戲劇體育,日日充實,反倒不曾抑郁。

保持健康靠自己,排解孤獨也靠自己。

就像陳老師說的那樣:

“我的體會是,身體是自己的。冷暖痛癢隻有自己最清楚,運動健身隻有靠自己堅持,心理健康也隻有靠自己調整。”

生命即是如此,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可人總有依賴心,習慣向外求,求醫問藥治病,求子女陪伴暖心,但終究隻能治标,難除病竈。

卻不知唯有向内求,靠内驅力,才能真正提高人生品質。

這裡結合陳老師的自述,提煉出一些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分享給大家。

1、要有醫學保健類知識,最好的保健醫生是自己。

一個人能健康活到多少歲,看遺傳,看生活習慣,也看鍛煉和養生。

多學習吸收醫學保健知識,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才能盡可能久地延續健康。

許多時候,醫生隻能幫你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自己要做最了解自身狀況的人。

2、要有毅力,要做自己應該做的,而不是隻做自己喜歡做的。

對老人而言,許多事反而更需要堅持做。

如買菜、做飯、洗碗、散步這類日常瑣事,常做難免會累。

可一旦開始不做,以後可能就再也做不了了。

人到晚年,生活能自理,是天大的福氣。

3、要有精神追求,要有文化生活。

老年人要熱愛生活,關心時事,心胸開闊,心情舒暢。

這樣遇事不容易垮掉,生病也更能頂得住。

多學多思考,建立自己獨立的精神世界,慢慢就能克服對死亡的恐懼。

老年人一旦“不怕死”,立刻活得痛快起來;若是無法戰勝它,就難免終日惶惶不安,反而更容易郁郁寡歡。

有精神追求,有文化生活,晚年的人生才能變成一汪活水,時刻淌入新鮮的思想和知識。

02

北大奶奶朱錦沁:

自己處置财産,不願麻煩後人

2023年時,一位網名“多肉不老松”的86歲老人在網上公開分享自己的“死亡”安排。

她就是畢業于北大醫學院,曾為大陸傳染病防治做出很大貢獻的“清醒奶奶”朱錦沁。

退休以後,她喜歡在網上拍視訊,講述自己一生的故事和感悟。

當你老了,躺在病床上會明白,晚年靠得住的不是兒女,不是金錢…

在其中一期安排“身後事”的視訊中,她豁達地說,早在2020年時,她就将一輩子攢下的小房賣掉了。

她做過功課,老人意外離世後,子女辦理房産的繼承、過戶,要走很多很麻煩的流程。

是以她果斷将房子處理,變成友善消費也好配置設定和繼承的現金。

老伴過世後,朱錦沁親自跑前跑後辦理了相關手續。

因為夫妻倆曾是同僚,曾一同在青海擔任公職人員,朱錦沁需要回到原機關去辦理領取撫恤金和喪葬費。

回到原機關時,她發現上上下下的人她還認識,頓時松了口氣。

可她緊接着想到,等她百年後,再讓子女去異地辦理,人生地不熟不說,還要耽擱工作。

為此,她想到一個好辦法。

她将機關的同僚們和女兒建了一個小群,委托同僚代辦一切手續,最後将錢轉交給女兒。

其實這些事放在生前辦,都不算太難辦,給子女留下些财産補貼,也是好事。

可若是處理不慎,讓子女跑五六七八個部門,等一年半載的流程,反而變成一種束縛。

朱錦沁為兒女寫了一本指南,為子女料理自己後事提供幫助。

這裡結合這份“指南”和相關資料,整理提供一些建議,供大家參考。

1、生前給錢好過死後留錢。老人在世的時候,可以将自己的一部分财産以生日紅包、生活費、照顧費等不定期分給後輩。

一方面,直接贈予比繼承遺産流程上更省事;

另一方面,生前出手大方些尚能得到兒孫們的一份感恩惦念,離世後留下再多遺産,兒孫也難免會覺得是應得的。

2、辦理社保、工資、撫恤金等手續,如果子女友善辦理,可以提前教會子女辦理流程;需要委托辦理時,可以提前拉好群或者提供好聯系方式,友善子女第一時間聯系。

3、老人名下的房、車等不便繼承的财産,可以在生前提前出售或過戶等。銀行卡密碼、手機支付密碼等,也可以提前記錄在紙面或電子存檔裡。

4、如有一些特殊的遺願,可以提前提供一份可行的流程。

如我樓下有一位即将百歲的老人,他一直期望死後被葬入大海。為此,他早早向本市的殡葬服務中心查詢了海葬的流程和所需費用,鄭重将這份心願寫在了自己的遺囑裡。

5、做好數字生命的存檔延續。如今網絡發達,許多老年人都有自己的賬号,用于釋出文字、圖檔和視訊等,這些賬号大都會在不登入後慢慢被回收。

是以,早一點建立存檔,記錄下自己的賬号和密碼,友善兒孫們時時回看,常常惦念。

當你老了,躺在病床上會明白,晚年靠得住的不是兒女,不是金錢…

03

患癌“重生”老人顧全平:

生前不留遺憾,勇敢體驗生活

2015年時,一名罹患癌症的70歲老人,身背降落傘,從4000米高空一躍而下。

他叫顧全平,江蘇鹽城一名普通農民。

就在數年前,顧全平在重慶查出胃癌晚期,此後的兩年間,顧全平反複治療,可病情依然不見好轉。

眼看着父親被病痛折磨,顧全平的小兒子顧頤心疼不已。

顧頤知道,自己的父親有個去遠方看海的心願。

為此,顧頤決定中斷治療,帶顧全平夫婦出國旅遊。

當時,還沒人知道,這一場遠行會讓顧全平重獲新生。

88天的旅行中,顧全平先是跑去南太平洋海邊撿海蜇、撈海參,再像獻寶般将這些海産獻給妻子;

又在遊覽昆士蘭大學時,對學子們展示了自己旅途中剛學會的吉他,赢來一陣喝彩。

旅途中恰逢顧全平夫婦的結婚紀念日,顧頤便帶父母前往跳傘聖地大堡礁,用一場刺激的高空跳傘幫父母銘記愛情。

紀念日當天,顧全平用采來的野花編織花環,對夫妻深情告白,感謝她不離不棄、悉心照顧。

就這樣一路體驗新奇事物,一路填補過往遺憾,兩個多月過後,重返故土的顧全平竟然奇迹般地病情好轉,并在幾年後全然康複了。

這件事一度轟動全網,感動過也激勵過無數人。

許多人都說,像這樣不留遺憾地勇敢體驗生活,也許才是人生最好的模樣。

誠然,作為普通人,去世界另一端遠遊不太容易,但我們可以嘗試從小事開始,體驗未曾經曆過的生活。

網上曾有一則針對老年人的,名為“暖洋洋專線”的活動,傾聽并收集了千萬退休老人的心聲。

以下是活動整理出的适合老年人體驗的50件小事,不妨挑出喜歡的,大膽一試。

适合老年人體驗的50件小事

1、嘗試年輕人愛吃的食物;

2、和年輕人一起打遊戲;

3、參加義務植樹,為地球留下一件禮物;

4、學習10個網際網路熱詞;

5、學會一樣樂器;

6、學會一首新歌;

7、開始嘗試追星;

8、注冊一個社交平台賬号;

9、拍一個短視訊;

10、聽一場現場演唱會;

11、回母校走走看看;

12、重回童年時期生活的地方;

13、回當年工作的地方看看;

14、完成年輕時候沒有完成的一個心願;

15、給一直陪伴的朋友送一份禮物;

16、參加一次年輕時代好友的聚會;

17、探望一位好友;

18、參加一次運動會;

19、拍一組時尚好看的照片;

20、将人生的經曆記錄下來;

21、學會一項新的技能;

22、教會别人一個技能;

23、學習防騙知識;

24、報名老年大學課程;

25、結交一位不同年齡段或不同國家的新朋友;

26、學習垃圾分類;

27、養隻聽話的寵物;

28、做一次全身體檢;

29、自駕去遊玩;

30、去一趟養老院;

31、做一次慈善捐贈;

32、做一次義工;

33、去一趟夢寐以求的旅行地;

34、參加一次比賽,或者錄制一個電視節目;

35、去一次天安門;

36、看一看長江和黃河的發源地;

37、開一次個人展覽;

38、得到一枚獎牌;

39、記錄自己的每一點進步;

40、給自己一個禮物;

41、拍一張全家福;

42、給子女孫輩做一件手工;

43、看一下子女上班的地方;

44、和老伴跳一支舞;

45、為家人做一頓早餐;

46、回到鄉下,弄個舒服的小院;

47、整理家庭相冊;

48、寫一份家譜/家傳;

49、和家人一起打麻将;

50、在人工智能的幫助下給子女寫一封信。

我心中最通透的活法,是像豐子恺說的那樣:

“走正确的路,放無心的手,結有道之朋,斷無義之友,飲清淨之茶,戒色花之酒,開友善之門,閉是非之口。”

凡事順其自然,遇事處之泰然,得意之時淡然,失意之時坦然,艱辛曲折必然,曆盡滄桑悟然。

如此,則歲月悠然,人生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