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當秦腔“遇到”網絡直播

作者:秦之聲

網絡直播是新興的高互動性視訊娛樂方式,越來越多的人願意參與其中,直播并分享自己的生活,全民直播漸成趨勢,這其中也包括秦腔演員。有人以為,在直播間與主播互動的更多的是年輕觀衆,而秦腔的閱聽人群體普遍年齡偏大,當秦腔“遇到”網絡直播,也許會遭遇“滑鐵盧”。然而記者采訪後卻發現,好的藝術形式永遠都不會缺乏觀衆,直播是網絡人際交流的新平台、新空間,而借助直播形式,秦腔演員和觀衆達成了沉浸式互動。

當秦腔“遇到”網絡直播

李藝馨(中) 在直播中和戲迷互動

嘗試戶外直播

讓更多人了解秦腔愛上秦腔

很多秦腔演員都會做直播,不過更多的是在平台上和熟悉的戲迷朋友分享自己的日常,也會在适當的時候唱上幾段,讓網絡另一端的戲迷過過戲瘾,不過真正做成“網紅”的并不多,直到李藝馨和她的“李藝馨戲曲大舞台”出現,讓很多秦腔戲迷感慨,“這小女娃把事兒弄成咧!”

李藝馨,1995年出生,西演·西安三意社青年秦腔演員,主工小旦,雖然年紀不大,卻有着20多年的藝齡,她主演的《打金枝》《屠夫狀元》《龍鳳呈祥》《天河配》《桃李梅》等秦腔劇目以及代表作《西北謠》《美人歸》《憶蘭》等,讓她收獲了大批粉絲。和其他做直播的青年演員一樣,之前她也在平台上進行私人直播,和戲迷朋友聊聊天,分享一下日常生活,偶爾唱上兩段,積攢了三四萬粉絲。一個偶然的機會,她和朋友家人聊天時忽然萌發了一個念頭,能不能把秦腔戶外直播做起來?李藝馨告訴記者:“在房間裡個人直播很容易,但秦腔界還沒有團隊型的戶外直播,我在嘗試成為第一人。”

當秦腔“遇到”網絡直播
當秦腔“遇到”網絡直播

2023年7月15日,李藝馨開啟了她的第一場戶外團體直播,她說當時團隊隻有4個人,她和一位搭檔,另有一人負責播放音樂,一人負責攝影,由此開始了她的團播之路。她自己也沒想到,這種戶外直播的形式居然很快受到了戲迷朋友的認可和追捧。有老戲迷天天到現場雷打不動地支援她,平台上也迅速積累了大批的粉絲,截至記者發稿時,她在某直播平台的粉絲數量已達到48.9萬人。李藝馨說:“室内直播對音響等要求都不高,但室外不同,對音響、舞台、大屏等都有較高的要求,而且關鍵問題是要和觀衆互動,隻表演不行,觀衆不會留在直播間的。直播間要留住觀衆,自有一套法則,要有互動,還要有真正吸引人的内容。剛開始播的時候,我幾乎每天都在愁,明天究竟播啥?”

當秦腔“遇到”網絡直播

在摸索的過程中,李藝馨找到了自己和粉絲的互動模式,她的直播間湧進了大批戲迷,或者說通過她而成為秦腔戲迷的粉絲。李藝馨說:“我能堅持下來也是想讓更多人知道,秦腔不是隻有老頭老太太唱的,還有很多年輕人也在堅守。我想通過我自己的努力,讓愛秦腔的人繼續熱愛,讓不了解的人了解秦腔。”

傳播秦腔文化

搭建“戲曲大舞台”

從2023年7月15日開始直播,到今年4月,其實隻有多半年的時間,李藝馨的直播團隊從最初的4個人已經壯大到了20多人,有音響,有導播,有4個機位,還有後勤從業人員。李藝馨坦言,其實挺難熬的,搭建舞台,養活團隊從業人員,還有音響、大屏等硬支出,其實剛開始每個月都在賠錢:“我們知道,秦腔的直播,閱聽人還是有限的,單純靠粉絲打賞,其實維持不了整個團隊的開支。我一度懷疑自己能不能做下去了。春節前夕,總來看我直播的戲迷朋友給我出主意,建議我可以直播帶貨。”粉絲親切地稱呼李藝馨為“馨娃子”,他們說:“馨娃子,馬上過年了,反正我們都要置辦年貨,在哪兒買都是買,你幹脆帶貨,我們就在你這兒買!”開始帶貨後,加上貸款,李藝馨周轉了過來,也終于把她的直播堅持了下來。

當秦腔“遇到”網絡直播

為了更好地傳播秦腔,也為了和戲迷粉絲形成互動,李藝馨把她的直播間設成了“李藝馨戲曲大舞台”,除了邀請秦腔名家來現場表演和戲迷朋友互動,更邀請戲迷上台進行表演甚至比賽,其中,周冠軍、月冠軍還有幾百元至幾千元甚至上萬元的獎勵,從此形成了良性循環,越來越多的戲迷關注李藝馨,也有越來越多的戲迷登上了“李藝馨戲曲大舞台”。李藝馨感慨地說:“後來我才發現,原來高手在民間,那麼多戲迷朋友唱得那麼好。他們很多人如此熱愛秦腔,卻沒有機會登上秦腔舞台,在我的舞台上,他們圓了夢,也讓‘李藝馨戲曲大舞台’被更多人關注。”而她也會推薦其中的優秀者參與一些演出,給他們更廣闊的舞台。

當秦腔“遇到”網絡直播

由于李藝馨本人還是三意社的演員,除了跟随劇團下鄉演出,她幾乎每天都進行直播,三意社對于她這種弘揚秦腔藝術的直播也非常支援。如果她實在走不開,就讓二當家扛旗主持直播,無論刮風下雨幾乎都不耽誤,甚至有粉絲驅車幾百公裡到現場支援她,這也讓她非常感動。李藝馨說:“陝西女娃的‘軸’在我身上展現得特别明顯,既然做了這個事兒,我就要把這個事兒做好,我要做秦腔的宣傳大使,讓世界知道秦腔。”

延續秦腔夢想

直播融入快樂家庭生活

如果說李藝馨把直播做成了團隊事業,那麼李海潮則是把直播做成了家庭的快樂生活。李海潮少年學戲,師從著名醜角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王升堂,國家一級演員、西北名醜張武宏。梅蘭芳在《舞台生活四十年》曾寫道:“演員的倒倉變嗓時期是一個關口,倒不過來,往往一蹶不振。”很不巧,李海潮就沒倒過來,原本師父王升堂準備給李海潮排他的代表作品《卷席筒》,也因為沒倒過來嗓子而不得不擱淺。好在童子功在身,唱不了之後,他就在劇目中演武打戲。後來為了謀生,他轉行做了歌手和主持,雖然演出也很多,終歸有些遺憾。

當秦腔“遇到”網絡直播

李海潮扮演的醜角形象

疫情期間,李海潮在家中開通了直播,和粉絲們聊聊天,也嘗試唱了幾段,純粹是為了過過戲瘾。著名秦腔表演藝術家馬桂英老師看到了他的直播,緻電說:“海潮你能唱出來了,好得很。”馬桂英說他小時候嗓子很好,雖然倒倉沒倒好,但注意方式方法,也可以再嘗試下,說不定多練多唱,嗓子又出來了。在馬老師的指點下,他又開始唱了。不過李海潮沒有選擇一個人練習,他就在直播間裡唱,直播間裡都是他多年的老粉,知道他的情況。雖然當時嗓子不理想但粉絲們都很了解他,沒想到,粉絲沒提意見,反而家人先說了,兒子說“爸爸你嗓子不好,不好聽”,同是戲曲演員的夫妻董斐卻很鼓勵他,師父張武宏也不斷地給他傳授演唱技巧,慢慢他發現自己的嗓子好多了,直播間的粉絲們也誇他唱得越來越好了。看到老公受到歡迎,董斐也非常興奮在他的直播間唱了幾段,粉絲線上人數持續增長,這讓董斐也很開心,于是自己也開通了直播賬号。

當秦腔“遇到”網絡直播

現在的李海潮和董斐都有自己的賬号,李海潮的主業依然是線下的演出和主持業務,但在直播間他還給大家唱秦腔,有時也和董斐的賬号連線,他開玩笑說,論唱功,他比不上妻子,但論幽默搞笑,妻子比不上他。偶爾,他們的兒子也會表演一段,由于平台限制,兒子不能露臉 ,隻出聲音,但依然受到粉絲們的熱烈歡迎。李海潮說:“我的主業是線下主持、唱歌和秦腔演出,董斐是西演的專業小生演員,直播是我倆的副業,但我們會把直播堅持下去,讓更多的朋友通過我們的直播了解秦腔,喜歡秦腔。當然,也有很多人通過平台來找我演出和主持,這又何樂不為呢?直播融入了我們的家庭生活,我們都很享受。”

終南時評

↓↓↓

當古老的秦腔藝術邂逅時髦的網絡直播會怎麼樣?西演·西安三意社青年秦腔演員李藝馨用自己的親身經曆給出了答案:這是讓更多的人接觸秦腔,喜歡秦腔的“第二舞台”;是秦腔在網際網路上的突圍求生,其未來不可限量。

作為廣為流傳的地方戲,秦腔在陝西乃至西北地區有着深遠影響。但是在資訊爆炸、精神文化生活極大豐富的現代社會,秦腔很難再是人們休閑娛樂的主流選擇。是以,秦腔戲曲人需要主動謀求有效的、符合時代需求的推廣和傳播方式。而網絡直播是當下網際網路關注度高、流量大的傳播新技術,秦腔也可以在此找到新的生存空間。網絡直播間裡通透的打光、絢麗的特效、高清的畫質,相對于傳統劇場舞台這裡可以稱得上“第二舞台”,隻是與一般直播主播表演才藝不同,秦腔藝人表演的是秦腔。網絡直播巨大的流量和傳播力,也讓更多的人看見了秦腔,喜歡上了秦腔;借助火熱的“粉絲經濟”“流量經濟”,秦腔也打開了新的商業化可能性。例如,秦腔演員李藝馨把她的直播間設成了“李藝馨戲曲大舞台”,粉絲數量僅一個直播平台就近50萬,把直播做成了團隊事業,還通過直播帶貨等新的經營方式實作了較好的商業營運。

可以說,網絡直播不僅為秦腔人暫時困頓的現實生活找到了出口,也為藝術傳承、表演實踐開辟了新入口。更多的秦腔演員應該主動出擊,順應新媒體平台的傳播規律和閱聽人特征,适應新傳播形态,通過網際網路傳播秦腔文化藝術。

網絡直播為秦腔發展打開了一片新天地,但要讓更多人成為秦腔“鐵粉”,最終還是要靠秦腔自身的藝術魅力和秦腔藝人的精湛技藝,隻要堅守住這個出發點,秦腔藝術終将迎來新的春天。

來源:西安日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