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漢靈帝臨終之前,為何忽然要設定州牧這個官職?他不怕州牧造反嗎

作者:妖火說曆史

公元188年,就在那場黃巾起義爆發四年之後,漢靈帝忽然下令:在東漢各州内部,設定州牧一職!

漢靈帝臨終之前,為何忽然要設定州牧這個官職?他不怕州牧造反嗎

同時,漢靈帝還下令,任命當時正擔任太常一職的劉焉,出任交州州牧。此後不久,又改任為益州州牧。

這就是東漢後期大名鼎鼎的‘廢史立牧’!

所謂的廢史立牧,指的就是擱置東漢原本的刺史制度,同時設定州牧。自此之後,州牧就成了東漢最大的地方官,可以全權管轄一州之地的一切軍政要務。哪怕是和當年西漢開國時期的諸侯王相比,權勢之大,也不遑多讓!

漢靈帝臨終之前,為何忽然要設定州牧這個官職?他不怕州牧造反嗎

而随着州牧這個官職的出現,東漢政權的崩潰,也就變得越來越快了。因為州牧出現之後,在地方州郡内部的權力,實在是太大!是以後來,一個州牧下轄的這塊區域,就逐漸成了一個獨立的王國,徹底脫離了漢朝中央的控制!

那麼,曆史上真實的漢靈帝,到底是怎麼想的?為什麼在天下已經快要分崩離析的時候,他還要玩這麼一手?難道漢靈帝就沒想過,設立州牧會讓東漢崩潰的崩潰的更快嗎?

這件事,其實還真沒有後世想的那麼簡單。

漢靈帝臨終之前,為何忽然要設定州牧這個官職?他不怕州牧造反嗎

實際上,當年漢靈帝在世的時候,早就已經預料到了後來可能會出現的崩潰!而廢史立牧,恰恰就是漢靈帝阻止東漢崩潰的手段之一!

想要真正說明白,廢史立牧到底是怎麼回事,我們得先從漢朝的行政制度開始說起。

漢朝執行的郡縣制,最初其實是繼承自秦朝。當年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将整個中原地區,分成了三十六個郡,每個郡下面又管轄了好幾個縣。通過這種郡縣兩級的組織形式,秦朝第一次控制了整個中原。

漢靈帝臨終之前,為何忽然要設定州牧這個官職?他不怕州牧造反嗎

而秦朝滅亡之後,因為這套兩級管理制度,确實比較好用。是以劉邦團隊創業成功之後,也全盤繼承了郡縣制度。

當然,在漢朝開國之初,郡縣制并沒有通行全國。因為曆史原因,漢朝剛開國的時候,玩的是‘雙軌制’,也就是郡縣制和封國制并行的制度。直到後來,等到幾個漢初異姓諸侯國,全部被消滅了之後,郡縣制才全面推開。

但是接下來,随着曆史不斷向前發展,差不多到了漢武帝在位中期的時候,這套制度第一次出現了一個問題。

漢靈帝臨終之前,為何忽然要設定州牧這個官職?他不怕州牧造反嗎

這個問題就是:郡的數量太多了!

實際上,從秦始皇第一次設立郡縣制,到漢武帝時期,這期間郡的數量一直在不斷增加。至于增加的原因,大概有兩個。

一是因為開疆拓土,國土面積變大。就比如說秦始皇在位的時候,就曾經攻打百越,建立了象郡、桂林郡和南海郡。而漢武帝在位的時候,更是暴打匈奴,開拓西域。等到漢武帝去世的時候,漢朝能控制的區域,已經快相當于當年秦朝剛統一天下時的兩倍了!

漢靈帝臨終之前,為何忽然要設定州牧這個官職?他不怕州牧造反嗎

二是因為在消滅那些諸侯國的過程當中,西漢的幾位皇帝,會對當地的郡縣,進行架構重組。比如說,當年七國之亂結束之後,漢景帝就把造反的那幾個諸侯國的封地,進行了郡縣重新劃分。這樣一來,郡的數量自然就更多了。

對于漢武帝時期,漢朝到底有多少個郡,後世存在一些争議。但據史書記載,後來漢武帝去世之後,漢昭帝在位的時候,西漢鼎盛時期大概有一百零三個郡!

一百零三個郡,和當年秦始皇麾下的三十六個郡相比,數量上可就多出太多了。

漢靈帝臨終之前,為何忽然要設定州牧這個官職?他不怕州牧造反嗎

說到這裡,有人可能會質疑:郡的數量增加了,這不是好事嗎?為啥會成為漢朝統治全國的問題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三十多個郡的時候,皇帝管得過來!但是一百多個郡的時候,皇帝一個人管不過來!

這裡引入一個現代的概念,叫做‘鄧巴數理論’。

漢靈帝臨終之前,為何忽然要設定州牧這個官職?他不怕州牧造反嗎

簡單來說,就是一個正常的人類,能夠維持的穩定社交關系的人類數字,一般是在150人左右!超過這個數字之後,你有可能會記住這個人的名字,但是兩個人之間的交際關系,會變得特别少,趨近于無!

這還隻是正常的社交關系,如果是親密關系的話,那就更少了!

是以在正常人類社會當中,經常會出現一種很普遍的情況:兩個人早年可能是很好的同學或者朋友,但是成年之後,隻要不在一個社交環境内,來往就會特别少!哪怕是大學時睡在上鋪的兄弟,畢業之後也可能完全沒有來往。

漢靈帝臨終之前,為何忽然要設定州牧這個官職?他不怕州牧造反嗎

而這個理論,拿到秦漢時期的皇帝身上,道理也是一樣的!

要知道,一個郡守,是有資格向皇帝直接彙報的!也就是說,郡守和皇帝之間,必須存在社會關系。當國家存在三十六個郡的時候,皇帝需要和三十六個太守,保持社交關系。而當國家存在一百多個郡的時候,皇帝就需要和一百多個太守,保持社交關系!

但問題是,除了太守之外,皇帝還需要認識其他人呢!

帝國中央的三公九卿,軍隊當中最能打的一些猛将,後宮裡面比較寵愛的妃子,老劉家的那些宗室親戚,都會占據這一百五十個名額當中的一個。這樣算下來,就算漢武帝完全沒有私生活,社交圈也容不下這麼多人!

漢靈帝臨終之前,為何忽然要設定州牧這個官職?他不怕州牧造反嗎

其實中國古代曆代王朝,在統治國家的時候,無意間都遵循了這個規律。就比如說後來清朝的時候,有資格給皇帝上書彙報工作的,隻有四品以上的官員!而四品以下的官員,隻能平時問安。沒有特殊情況,根本沒有直接彙報工作的權力。

這個道理,其實都是一樣的!清朝四品以上的官員,也就幾十個人。再加上皇帝需要認識的其他人,加在一起,共同組成了皇帝的社交圈子。

是以,在漢武帝大規模進行擴張之後,漢武帝第一次感受到了這樣的苦惱:很多向他直接彙報的地方郡守,他根本就沒什麼印象!漢武帝也不知道,這個太守在負責什麼工作。每次在安排工作的時候,漢武帝都得先找自己的秘書和顧問,詢問相關的情況,然後才能做決策!

這就很難搞了!

漢靈帝臨終之前,為何忽然要設定州牧這個官職?他不怕州牧造反嗎

如果是一兩個人需要這樣,或許問題也不大。但如果需要直接管理的人太多,漢武帝就算累死,也無法完成這個工作。于是到了公元前106年,漢武帝終于下令,給這套制度更新了一個‘更新檔’。

這一年,漢武帝下令,将全國劃分成十三個監察區!每一個監察區内部,設立一個刺史!

就這樣,漢朝的刺史制度,新鮮出爐了。

在漢朝的曆史上,公元前106年,其實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年份。在這一年,除了設立刺史制度之外,帝國最重要的大将軍衛青,也因病去世了。這兩件事加在一起,幾乎可以看做是一個标志。自此之後,西漢大規模對外擴張的階段,就基本結束了。

漢靈帝臨終之前,為何忽然要設定州牧這個官職?他不怕州牧造反嗎

當然,之是以結束,不是因為不想繼續擴張。而是因為漢朝周圍所有能種地的地方,基本上都已經被全都拿下來了。更遙遠的遠方,或許還有一些能種地的地方。但因為距離太遠,漢朝已經是鞭長莫及了。

請記住以上這些東西。

因為這些東西,到了東漢末年的時候,将會直接決定漢靈帝的決策。

漢靈帝臨終之前,為何忽然要設定州牧這個官職?他不怕州牧造反嗎

從漢武帝設立刺史,一直到西漢末年,這期間基本上變化就不大了。不得不說,這套打了刺史更新檔的郡縣制,還是比較好用的。因為在這之後,皇帝可以直接聽刺史和中央官員彙報工作,不用再直接對接那麼多太守。

另外,西漢時期的刺史,基本上是隻管監察工作的。至于軍事、行政和人事任免之類的事情,刺史一般是沒有權力插手的。

但是到了西漢末期的時候,這套制度,再次出問題了。

漢靈帝臨終之前,為何忽然要設定州牧這個官職?他不怕州牧造反嗎

簡單來說,因為到了西漢後期的時候,國家到處都開始出問題。而刺史本身,雖然是一個主管監察的官職,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當中,難免需要做一些實際工作。比如說帶兵鎮壓叛亂,或者直接插手地方實際管理事務。

這種轉變,就讓原本隻管監察的刺史,實權越來越大,逐漸成了一個淩駕于太守之上的‘地方官’。

最關鍵的是,面對這種變化,就算是當時的西漢皇帝,也沒法改變。

漢靈帝臨終之前,為何忽然要設定州牧這個官職?他不怕州牧造反嗎

因為當時西漢内部,問題實在是太多!如果按照原本的舊有制度,由太守彙報給中央之後,再由中央進行決策,很多事情都來不及了!尤其是像地方叛亂這種事情,一旦遇上,必須有人統籌當地的軍政資源,迅速将其鎮壓。

最開始的時候,太守還能完成這個工作。因為前期的叛亂,往往隻是局限在一個郡内部。但是後來,起義或者叛亂的規模越來越大,往往會一次性波及好幾個郡!

在這種時候,就需要有一個官職,能夠統轄好幾個郡的資源,來完成這個工作。

漢靈帝臨終之前,為何忽然要設定州牧這個官職?他不怕州牧造反嗎

于是,公元前8年,漢成帝下令,将原本的刺史,改稱‘州牧’。然後由州牧,來完成這個工作。

其實在曆朝曆代的王朝後期,這類情況都會出現。在唐朝中後期,這個官職叫做節度使。明朝和清朝的中後期,這個官職叫做總督。

而接下來,在西漢設立州牧之後,情況其實和明清時期比較類似!在州牧出現之後,這些地方上的州牧,并沒有直接擁兵自立,直接開始造反。他們反倒是積極工作,維護漢朝的統治。

在這一點上,西漢末年的州牧,其實和清朝末期的那些地方總督很相似。

漢靈帝臨終之前,為何忽然要設定州牧這個官職?他不怕州牧造反嗎

而再之後,等到王莽篡位之後,王莽則是進一步強化了州牧制度。在王莽的安排下,州牧擁有了更大的實權。但同時,王莽又設定了各種手段,防止州牧造反。

是以,這套州牧制度,在西漢末年以及王莽時期,其實是發揮了很大的‘正面作用’。至少,在維持統治方面,這套制度其實是很有效的。在這套體制下,州牧可以調動更多資源,鎮壓州郡内的叛亂。而皇帝則可以用其他各種手段,防止州牧造反。

當然,最重要的原因是,這套制度執行的時間不長。那些州牧還沒來得及在地方上,建立自己的嫡系力量,西漢就亡了,王莽就被推翻了。如果有某個州牧,能長時間在某一個州,一口氣滞留十年以上的時間,估計王莽也得面對州牧造反的情況。

漢靈帝臨終之前,為何忽然要設定州牧這個官職?他不怕州牧造反嗎

再之後,就到了東漢了。

東漢開國之後,在制度方面,劉秀繼承了絕大多數西漢的制度。但是唯獨州牧制度,被劉秀給廢止了!

原因很簡單!因為到了和平時期之後,州牧的權力,實在是有些過大了。而在和平時期,東漢也不需要再設立這麼大的實權官職!完全沒有這個必要!

漢靈帝臨終之前,為何忽然要設定州牧這個官職?他不怕州牧造反嗎

是以到了東漢之後,一直到天下大亂之前,東漢執行的,都是當年漢武帝打了更新檔之後的‘刺史郡縣制’。

這種情況,其實一直持續到了黃巾起義,也是漢靈帝在位時期。在黃巾起義之前,這套刺史負責監察,太守負責管理的制度,一直都沒出過什麼大問題。但是等到黃巾起義爆發之後,當年西漢面對的問題,就再次出現了!

盡管在黃巾起義爆發之後,漢靈帝第一時間調集軍隊,鎮壓了黃巾軍主力。但在這之後,各地依然有小規模的起義事件,搞得漢靈帝異常頭疼!而到了這個時候,東漢就必須再設定一個官職,能夠統轄一個州的軍政資源,這樣才能迅速鎮壓這些小規模的起義事件。

漢靈帝臨終之前,為何忽然要設定州牧這個官職?他不怕州牧造反嗎

說到這裡,有人可能會問:那原本負責監察的刺史,難道就不能做這個工作嗎?當年西漢的時候,刺史不就做過這樣的事情嗎?

這個法子,漢靈帝其實早就想過了!

在黃巾起義爆發之後,漢靈帝第一時間出動了東漢的中央軍,前去鎮壓黃巾軍主力。因為中央軍比較強,是以黃巾軍的主力,隻鬧騰了八個月就被鎮壓了。但是在之後,面對各地頻繁爆發的小規模叛亂,漢朝的中央軍根本就來不及過去!

漢靈帝臨終之前,為何忽然要設定州牧這個官職?他不怕州牧造反嗎

然後,漢靈帝就下令,讓各地的刺史,暫時負責在當地組織軍隊。然後,讓刺史帶兵前去鎮壓。

這個辦法執行之後,漢靈帝原本以為,可以很好的解決問題。

但結果,在漢靈帝這樣放權之後,局勢反倒變得更壞了!

漢靈帝臨終之前,為何忽然要設定州牧這個官職?他不怕州牧造反嗎

原因很簡單!因為那些刺史,早就和地方州郡的官員,沆瀣一氣。他們掌權之後,根本就不幹活,隻會利用職權大肆A錢!是以最後,各地的小規模叛亂事件,非但沒有變少,反倒是變多了!

而這其中,很多造反的小股勢力,說不定就是被當地的刺史給逼反的!

也就是在這樣一個狀态下,公元188年,當朝太常劉焉提出,要重設‘州牧’一職。然後用州牧,來取代原有的刺史!

漢靈帝臨終之前,為何忽然要設定州牧這個官職?他不怕州牧造反嗎

這個劉焉是哪裡冒出來的呢?

實際上,對于劉焉早年的經曆,我們還真不太清楚。盡管在後來東漢末年的曆史上,劉焉是一個特别重要的人。但是在提出‘廢史立牧’這個建議之前,他的個人經曆,史書上還真沒多少記載。

我們隻知道,他的祖上,是漢景帝的第四個兒子,淮陽王劉餘。漢景帝當年一共有十四個兒子,這其中漢武帝是老十,然後劉備他們家祖宗是老九。

漢靈帝臨終之前,為何忽然要設定州牧這個官職?他不怕州牧造反嗎

另外,後來雄踞荊州的劉表,他也是老四劉餘這一脈的後人。是以相對來說,劉表和劉焉的親戚關系,其實要比和劉備更近一點。

因為出身宗室,劉焉當年的仕途,就要比常人更容易一些。剛剛成年,就得以在地方州郡任職,做一個小吏。後來又通過察舉制考核,通過了考核當中的‘賢良方正’考試,正式拿到了國家的編制。

而有了編制之後,劉焉曆任雒陽縣令、冀州刺史、南陽郡太守、宗正、太常等職務。但至于說這期間他都做過什麼事,史書上就完全沒記載了。

漢靈帝臨終之前,為何忽然要設定州牧這個官職?他不怕州牧造反嗎

不過,從他的這個履曆,我們大緻也能看得出來:劉焉的人生,已經算是相當順利了!至少,和後來的劉備相比,劉焉已經算是天胡開局了。

就這樣,到了廢史立牧事件發生之前,劉焉擔任太常一職。按照東漢的官制,太常是九卿之一,主管文化教育和祭祀。

而到了黃巾起義爆發之後,劉焉見到東漢各地狼煙四起,東漢政權岌岌可危,随時都有可能被滅。是以此時的劉焉,就想去帝國的邊緣,找一個地方占山為王,過自己的安穩日子。但問題在于,他的官職是太常,沒有去地方上割據一方的權力。

漢靈帝臨終之前,為何忽然要設定州牧這個官職?他不怕州牧造反嗎

是以再之後,劉焉就給漢靈帝提了建議,提出要重設州牧一職!然後,可以由自己率先擔任州牧,給大家做一個表率。

就這樣,廢史立牧的這個方案,擺到了漢靈帝面前。

沒有人知道,漢靈帝聽到這個方案的時候,到底是一個什麼态度。但在當時的情況下,估計也隻有劉焉,最适合提出這個方案。

漢靈帝臨終之前,為何忽然要設定州牧這個官職?他不怕州牧造反嗎

因為在當時東漢的中央政府内部,整個三公九卿班子裡面,隻有劉焉是出身老劉家宗室。雖然到了漢靈帝這一代,雙方的血緣關系,已經遠的不能再遠了。但至少,由一個老劉家的人提出這個建議,要比其他外戚、宦官或者士族的人提出來,要更加合适。

如果是何進、蹇朔,或者汝南袁氏這些人,來提出這個方案。那估計漢靈帝的第一反應,絕對不會是同意,而是會直接砍了他們,防止他們造反!

而當劉焉提出這個方案之後,這個難題就擺在了漢靈帝面前。

漢靈帝臨終之前,為何忽然要設定州牧這個官職?他不怕州牧造反嗎

此時的漢靈帝,難道不知道設定州牧之後,會導緻地方勢力做大?很容易導緻國家分裂嗎?

他當然知道!

但是他已經想不出其他辦法了!

在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們必須得帶入漢靈帝的視角,才能了解漢靈帝為啥要同意這個方案。從漢靈帝的角度出發:此時國家到處都在起義,而那些地方士族,基本上也都在利用這個機會,迅速募集兵馬,壯大勢力,随時有可能獨立。

漢靈帝臨終之前,為何忽然要設定州牧這個官職?他不怕州牧造反嗎

如果不設定州牧,接下來地方上大機率會頻繁爆發起義,最後形成一場規模更大的起義。但如果設定州牧,說不定還能延緩一段時間!

另外,後世史學家猜測,當時的漢靈帝,或許還有一點其他的‘私心’。在漢靈帝看來,此時的東漢,已經岌岌可危,随時有可能會天下大亂。既然如此,不如放權給老劉家自己家人。這樣一來,就算未來天下大亂,再來一場混戰,最後還是老劉家的人做皇帝,這個結果也不差!

漢靈帝臨終之前,為何忽然要設定州牧這個官職?他不怕州牧造反嗎

當然,這個猜測,僅僅隻是猜測,沒有任何證據。至于說當時漢靈帝有沒有這麼想過,那就隻有天知道了。

總之,對于此時的漢靈帝來說,不設定州牧,東漢說不定馬上就會滅亡。但設定州牧,說不定還會延緩一點時間!而且最關鍵的是,漢靈帝可不知道後來東漢末年的那些事。在他看來,當年西漢執行州牧制度之後,效果其實挺好的!

畢竟,當年西漢的那些州牧,可沒人選擇造反,他們都是為國家奮鬥到最後一刻的。

漢靈帝臨終之前,為何忽然要設定州牧這個官職?他不怕州牧造反嗎

于是最後,漢靈帝就下令,準許了劉焉的這個計劃。但在準許這個計劃的同時,漢靈帝其實還留了一個心眼。從種種迹象來看,當時漢靈帝留了兩個後手!

首先,能夠擔任州牧的,隻有兩種人。一種就是劉焉這種‘優秀的’老劉家自己家人,另一種則是對東漢政權極度忠誠的士族領袖,這種人的代表就是黃琬。

顯然,這兩種人派到地方上之後,更不容易獨立。

漢靈帝臨終之前,為何忽然要設定州牧這個官職?他不怕州牧造反嗎

其次,設定州牧之後,漢靈帝并不是一口氣在天下十三個州,同時設立州牧。而是哪裡有問題,哪裡設定州牧。或許,等到問題結束之後,漢靈帝還想再免除州牧的官職!

這樣看來,漢靈帝心中的州牧,或許更像是後世的‘欽差大臣’。

而在廢史立牧計劃被準許之後,漢靈帝第一批任命的州牧,其實隻有三個。這三個州牧,分别是:益州牧劉焉、幽州牧劉虞、豫州牧黃琬。

漢靈帝臨終之前,為何忽然要設定州牧這個官職?他不怕州牧造反嗎

當時就數益州、幽州和豫州,起義鬧得最厲害。

另外,這裡其實還有一個小故事:據說劉焉最開始看中的,其實是南方的交州。他第一時間向漢靈帝申請的,也是自己去做交州牧。但結果,當時有個叫董扶的人,據說是懂風水。他說益州那邊,有王氣存在。是以後來,劉焉就改了自己的申請,改為申請自己去益州做州牧。

而對于劉焉的改變,漢靈帝當時好像也沒太當回事,直接就準許了。

這就是東漢後期的‘廢史立牧’事件。

漢靈帝臨終之前,為何忽然要設定州牧這個官職?他不怕州牧造反嗎

其實漢靈帝在準許這個計劃的時候,也是想過很多的,并且留下過後手。但他萬萬沒想到的是,就在他剛剛準許這個計劃,不到一年之後,他本人就駕崩了!

随着漢靈帝身死,東漢中央迅速失控!而原本漢靈帝留下的那些後手,後來也就全都失效了。

至于劉焉,到了益州之後,很快就掌握了當地的軍政大權,徹底稱霸一方。從這時候開始,接下來一直到劉備入川之前,益州基本上就是劉焉他們家的地盤了。

同時,見到劉焉的成功,其他各地的割據枭雄,也都紛紛效仿。是以很快,在董卓入京之後,各地的州牧像雨後春筍一樣,迅速冒了出來。而随着各地的州牧出現,東漢的天下,也就徹底分崩離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