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無界公園”建設 如何踐行“人民城市”理念?

作者:看看新聞

視訊加載中...

今年“五一”,上海最大城市公園——世紀公園将正式變身為“無界公園”。并且,上海今年年内将再推30座24小時公園。從城市公園到公園城市,展現了怎樣的“人民城市”理念?如何建設“無界公園”,讓人民更好地享受生态之美、都市便利?東方衛視《今晚》節目特别欄目“看懂上海”邀請華東政法大學社會發展學院教授童潇與特約評論員潘黎,一起讨論。

“無界公園”建設 如何踐行“人民城市”理念?

24歲的世紀公園要24小時開放了

5月1日起,世紀公園将正式實施24小時開放。

4月18日,世紀公園在開園24周年之際,迎來了拆牆透綠後首個24小時開放試運作日。當日監測資料顯示,新舉措實施後公園新增的8小時開放時段中,進入公園的市民遊客為80人次。其中,22時至23時進入的人數為58人,相對集中。

作為上海城區最大的免費公園,世紀公園面積達140萬平方米,此前從早6點開放至晚上10點。

去年6月,世紀公園嘗試“打破”部分圍牆,芳花園率先實行24小時開放,收獲了市民遊客的點贊。今年4月,公園進一步拆除1881米圍牆,改造範圍擴大到4.3萬平方米。圍牆被壘石花鏡、草坪花壇取代,延伸出2條進出公園的小路,遊客可從街區直達園内。

“無界公園”建設 如何踐行“人民城市”理念?

從業人員介紹,打開圍牆對公園管理帶來了不小的挑戰。為加強安全保障,園方增加了一倍的安保力量,實時監控裝置也增加至220套。在園内大面積的草坪、森林、湖泊等意外易發生區域,還引入了無人機巡邏等智能化監控手段。而為了減少擾民,公園在晚上10點後減弱燈光。此外,晚上10點到次日早上,園内飲料販賣機、廁所等設施仍為市民遊客提供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上海市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首次提出,将新增30座24小時開放城市公園,涉及浦東、黃埔、徐彙、普陀等9個區。目前,浦東新區的長青公園、泾南公園、泾東公園、張衡公園、梅園,普陀區的滬太公園、棗陽公園等7座公園,已經實作24小時開放,相當于今年KPI已完成23%左右。截至去年底,上海全市832座公園中,有646座為24小時開放,占比達77.6%。

“無界公園”建設 如何踐行“人民城市”理念?

“城市公園拆牆透綠,展現了一種‘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從此,公園真正回歸其公共屬性”,華東政法大學社會發展學院教授童潇表示,上海城市公園“破牆”開放,使得市民遊客更好地享受生态之美,“不僅是城市與人的實體連接配接,也是情感上的融合”。

童潇認為,越來越多的公園加入“破牆開放”行列,也彰顯出城市治理者的自信,“說明我們不僅能夠管理好封閉的系統,還能夠管理好無界公園這樣的開放系統,從中反映出城市治理水準和能級的躍升。”

公園24小時開放 市民在擔心什麼?

随着,上海越來越多的“綠色空間”打開圍牆,探索24小時不打烊,擔憂聲也随之而來。

今年1月,圍繞上海闵行區最大的城市公園--闵行文化公園是否應該24小時開放,周邊居民以及相關人士300餘人齊聚一堂,展開了一場激烈的大讨論。

“無界公園”建設 如何踐行“人民城市”理念?

有反對者提出,深更半夜不會有人去公園,營運24小時公園隻會浪費納稅人的金錢。馬上,有人反駁說:“如果我苦悶得睡不着覺,可能出去走一圈、散散步就好了。”

贊成者認為,公園是城市家具,應當物盡其用。一些上班族也認為,晚上能去公園跑步,是一種釋放壓力的好方式。

反對方則認為,公園24小時開放會增加管理成本,同時還會引發治安風險等一系列後遺症,“公園中有個很大的水面,沒有圍欄的。晚上黑燈瞎火的,飲酒的人或者身體不适的人可能不慎落水,這事沒人能打包票說不會發生”。

綜合多方意見,闵行區相關部門結合實地調研最終作出決定:自今年4月起,公園開展24小時開放試點。不過,夜間風險較高的環湖區域,仍在晚上9點後進行封閉養護。

“無界公園”建設 如何踐行“人民城市”理念?

那麼,“夜公園”到底該怎麼開放?看看先行者的探索經驗。

去年10月,楊浦區18座區屬公園全部24小時開放,以“一園一策”模式從設施、管理等方面落實保障。

比如在黃興公園,遊人一旦接近水域,就能聽到喇叭傳出提醒:“水深危險,注意安全。”公園突出“人防+技防”的數字一體化安防管理,新增燈帶、湖面防護杆等設施裝置,沿湖布設紅外預警監控設施、救生用品,巡邏機器人、無人機也參與保障夜間遊園安全。

此外,公園遊樂場、遊船碼頭,以及部分緊鄰居民樓的區域夜間封閉,并倡導夜遊時段以散步、納涼等安靜的休閑活動為主,不得開展有聲娛樂活動。

有關方面介紹,公園自從實作24小時開放後,客流量增加了30%。

“無界公園”建設 如何踐行“人民城市”理念?

特約評論員潘黎是“有關闵行文化公園開放大讨論”的參與者。據其觀察與回憶,市民對于公園24小時的關切主要集中在“管理成本、安全、責任歸屬”三個方面的問題。

比如反對方提出,公園24小時開放要求安防、技防、人防全覆寫,必将面臨巨大的管理成本和壓力。而贊成方解釋,如果城市治理技術和手段越是先進,越是可以攤薄機關管理成本,一次投入可以長期受益。

“現場讨論最多的問題還有安全責任,一句話,萬一夜間開放出了問題怎麼辦?”潘黎認為,相關法律法規和屬地管理條例已經對此作出明确回答,關鍵在于責任要落實到人,才能打消市民的顧慮。

直至今日,潘黎還記得當時現場讨論得非常激烈,通過周邊居民、相關利益方、代表委員以及專家學者的觀點沖撞,奉獻了極大的決策價值,“完全的資訊對稱,以問題為導向,直接切中要害”。在潘黎看來,“有關闵行文化公園開放大讨論”具有典型意義,通過群體協商、人人參與,生動地诠釋了全過程人民民主。

公園24小時開放,是一項新的探索,更是城市管理理念與公共服務水準的更新。為此,上海日前出台了《城市公園實行24小時開放的管理指引(試行)》,明确要充分評估公園24小時開放的必要性、可行性,廣泛聽取社會意見,對暫不具備開放條件的公園暫緩開放。

“無界公園”建設 如何踐行“人民城市”理念?

管理檔案還要求,對緊鄰居民區、生态敏感區、野生動物栖息地等區域,通過劃定夜間開放區、非開放區的方式進行分區管理。另外,落實公園管理機構主體責任,加強與屬地公安、城管等部門的協調關聯,遇到狀況能夠快速響應、處置。

上海市綠化市容局局長鄧建平日前做客“民生訪談”時表示,公園延長或24小時開放是一種趨勢,但不是“錦标賽”,不能“為開而開”,也不能搞“一刀切”。鄧建平強調,“具體公園的選擇,是相關區按照公園實際條件綜合研判分析以後提出的。我們要求,各公園根據公園自身特點及周邊環境,制定‘一園一策’的方案”。

群策群力打造“公園城市”

打造24小時“無界公園”,也是全球多國的選擇。

比如,歐洲多國的公園沒有固定圍欄,對市民遊客24小時開放。其中法國巴黎大約有140片固定的24小時開放綠地。此外,每年巴黎市政府還會選擇市内多個公園在夏天保持24小時開放,以便市民晚間可以納涼避暑。巴黎市政府表示,所有24小時開放的公園均配有安全隊伍巡邏,避免噪音和垃圾堆積,確定公園安全和秩序。

“無界公園”建設 如何踐行“人民城市”理念?

在美國紐約,24小時開放的公園主要為一些迷你的“口袋公園”,因為警力不足、管理等方面的原因,紐約地标中央公園目前仍于淩晨1至6點閉園。不過,中央公園大部分區域未設定高牆和栅欄,閉園期間也僅是在出入口設定警示标牌,并未強制性阻止人們進入。

全球知名的“無界公園”,都是所在城市的重要印記。在童潇看來,上海要推動公園與城市的“無界融合”,首先得樹立“公園城市”的理念,其次要避免落入“千篇一律”的窠臼,緻力于打造具有自身特色和主題性的公園。

“要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童潇指出,推動公園與城市的“無界融合”應當注重人民的參與性,從公園的立項、設計、建造和管理各個環節,都需要傾聽市民的呼聲,汲取他們的智慧,還可以将市民發展為志願者服務團隊,“使得這座城市更加彰顯出他的人民性”。

看看新聞記者: 趙菲菲,舒克詣煊,楊臻

編輯: 李瑤

責編: 趙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