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養虎為患”…皮膚上土生土長的細菌變成了超級細菌?

作者:世界科學
“養虎為患”…皮膚上土生土長的細菌變成了超級細菌?

,從此你的世界多點科學~

醫務工作者和患者普遍認為:病患在醫院裡受到的感染源于他們接觸到環境中的超級細菌。然而,關于細菌的基因資料講述了另一個故事:大多數所謂的醫療相關感染,實際上由患者入院前體内就已存在的細菌引起,而這些細菌在正常情況下是無害的。

“養虎為患”…皮膚上土生土長的細菌變成了超級細菌?

很多科學家将寄生于人類鼻子、皮膚和身體其他部位的細菌與引發肺炎、腹瀉、血液感染和手術部位感染的細菌進行比較後發現:當人體處于健康狀态時,寄生的細菌們乖巧無害;但當疾病襲來,這些微生物往往就是造成嚴重感染的罪魁禍首。

最近,一項發表于《科學-轉化醫學》(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的新研究進一步支援了上述觀點。作者團隊發現,許多脊柱手術後發生的手術部位感染由患者皮膚上本就存在的微生物引起。

手術感染是長期存在的問題

在各種不同類型的醫療相關感染中,手術部位感染的問題最嚴重。

2013年的一項針對美國醫療系統的研究發現,手術部位感染造成的支出占醫院獲得性感染相關總支出的比例最大——每年98億美元總支出中的33%以上都用于手術部位感染。此外,這類感染也是患者術後再次入院或死亡的重要原因。

新研究的作者團隊是來自華盛頓大學港景醫療中心的臨床醫生。他們深知醫院在為預防感染所做出的努力:對所有手術裝置進行消毒、使用紫外線清潔手術室、遵循嚴格的手術服規程、監測手術室内的氣流……

“養虎為患”…皮膚上土生土長的細菌變成了超級細菌?

醫院遵循嚴格的規程以防止外科手術引發感染

即便如此,仍有約1/3的手術病例後續會遭遇手術部位感染,而且通常難以解釋其原因。

随着醫療條件改善,其他許多醫療并發症的發生率都穩步下降,但根據美國醫療保健研究與品質局(AHRQ)以及疾控中心(CDC)的資料,手術部位感染問題并未有何改變。

事實上,由于全球範圍抗生素耐藥性的上升,術後感染率還将呈增長态勢。

是你自己感染了自己

新論文的兩位主要作者達斯汀·朗(Dustin Long)和克洛伊·布賴森-卡恩(Chloe Bryson-Cahn)介紹稱,他們團隊由擁有重症監護、傳染病、實驗醫學、微生物學、藥劑學、骨科和神經外科專業知識的醫師科學家組成,希望更好了解患者如何以及為何遭遇手術後感染。

過往圍繞手術部位感染的研究僅限于單一細菌種類,且使用較陳舊的遺傳分析方法,而此次他們運用新技術,為研究所有類型細菌并同時測試其抗生素耐藥性基因開辟了途徑。

朗博士等人之是以重點關注脊柱手術中的感染風險,原因有三:

首先,因各種原因接受脊柱手術的女性和男性人數相近,這意味着相關研究結果将廣泛适用。其次,在美國,脊柱手術占據的醫療保健資源比任何其他類型的外科手術都更多。再者,脊柱手術後的感染問題令患者苦不堪言,因為通常需要多次手術和長期抗生素治療才有機會治愈此疾。

過去一年間,朗博士團隊對200多名患者的鼻腔、皮膚和糞便進行術前細菌采樣,并開展為期90天的跟蹤,将樣本與後續發生的感染作比較分析。

“養虎為患”…皮膚上土生土長的細菌變成了超級細菌?

金黃色葡萄球菌是醫院獲得性細菌感染的常見原因

研究結果顯示,生活于患者背部皮膚上的細菌種類因人而異,不過也表現出一些共有的模式——

上背部、頸部和肩部周圍的細菌更類似鼻子裡的細菌;通常生活于下背部的細菌更類似腸道和糞便裡的細菌。此外,各微生物在背部皮膚特定區域出現的相對頻率,與它們在該區域發生術後感染時出現的頻率密切相關。

“養虎為患”…皮膚上土生土長的細菌變成了超級細菌?

事實上,引發脊柱手術後感染的細菌中有高達86%的比例(22個分離株中的19個)在基因上比對于患者術前本就攜帶的細菌(來自糞便、鼻腔或腸道)。而86%這個數字又非常接近過去借助針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遺傳技術所得到的估計值。

另一方面,近60%的感染對手術期間使用的預防性抗生素或/和切口前清潔皮膚的消毒劑具有耐藥性。事實證明,此種抗生素耐藥性的根源不在醫院,而來自與患者長期共存而不為其所知的耐藥性微生物。

個性化的手術感染預防

朗博士等人指出,既然得到了關于手術部位感染的更深刻見解,那麼預防和護理方面的工作也要相應調整。

如果我們提前獲知可能性最大的手術感染源,即患者自身微生物組的情況,醫療團隊就有機會開展針對性極強的術前預防。目前的感染預防方案相當一刀切,例如,醫生會将抗生素頭孢唑林用于絕大多數手術患者。更加個性化用藥方案可帶來更出色的抗感染效果。

當然,個性化的前提是能摸清病例的微生物組情況,同時能将微生物組資訊準确轉化為感染風險——這要求我們開展更多研究工作,探究更科學精準的術後感染防治方案。

“養虎為患”…皮膚上土生土長的細菌變成了超級細菌?

為每位患者制定個性化的感染預防方案将增強預防效果

眼下,與預防感染相關的實踐指南、商業産品開發、醫院規程和認證通常關注實體環境的無菌性。這一方針是正确的——大多數“院内感染”并來自醫院的事實足以證明其正确性。另一方面,更以患者為中心、更具個性化的感染預防方法将令醫院和患者都更加受益。

資料來源:

Infections after surgery are more likely due to bacteria already on your skin than from microbes in the hospital − new research

END

《世界科學》雜志版在售中 歡迎訂閱

“養虎為患”…皮膚上土生土長的細菌變成了超級細菌?

月刊定價15元/期

全年訂閱價180元

訂閱方式一:

“雜志鋪”訂閱有折扣~

訂閱方式二:

全國各地郵局訂閱。郵發代号:4-263

訂閱方式三:

機構訂閱,請撥打

021-53300839;

021-53300838

推薦閱讀當卡介苗失去效用,而結核杆菌出現耐藥,人類還能應對這感染全世界1/4人口的病菌嗎?

細菌耐藥越發普遍,人類如何面對未來的感染?

抵禦超級細菌,它會不會是那個超級抗生素?

面對超級細菌,科學家挖了青黴菌的“祖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