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吳三桂發動的三藩之亂時,手上到底有多少人馬?

作者:敦煌釋出

來源:太府少卿

明末,吳三桂跟随祖大壽在遼東前線對抗滿清,在多年的遼東戰線上,短時間内,他的上級基本要麼英雄犧牲、要麼投降。

李自成攻陷京城時,吳三桂手握明末最後一個精兵力量,按學者估計,他的總兵力約2萬人。

在山海關之戰中,他做出了最終選擇,投降多爾衮。

他入關後,用十餘年時間幫助順治帝徹底剿滅了南明殘餘力量,成為一支綠營主力軍。但是在康熙決定削藩後,他開始發動叛亂。

吳三桂在遼東、與在雲南信心變化很大。

那麼吳三桂起事前,他到底有多少人?信心何來?

吳三桂發動的三藩之亂時,手上到底有多少人馬?

一、清朝的綠營建制,與吳三桂的平西王

努爾哈赤“創業”時,建制的八旗。

但是他沒想到後來地盤打的太大,八旗制度不夠用,後來就效仿明朝鎮邊體制,陸續建制了綠營。八旗進入中原後,也按駐根本防需求進行改制,正式成為帝國的管理者,可見筆者前文:清八旗演變之路:從“牛錄”到領侍衛内大臣、九門提督、廣州将軍

這綠營根據參與的民族分類,還分蒙古綠營和漢軍綠營。這吳三桂就是漢軍綠營。

為什麼叫綠營呢?因為旗子的顔色。綠營以綠色旗幟為标志,且以營為基本建制單元,叫簡稱綠營。

吳三桂發動的三藩之亂時,手上到底有多少人馬?

網圖:清軍綠營旗幟

清朝根據重要性,将一個省或者幾個省的區域作為一個軍事區域的最高管理單元。這個單元的最高長官就叫“提督”,全名叫“提督XX軍務總兵官”,職級是從一品。

但是提督上面還有上司,就是總督和巡撫。

提督下面是:總兵、副将、參将、遊擊、都司、守備、千總、把總等。

吳三桂在明朝遼東是一個鎮的總兵;山海關之戰後入關,從攻打張獻忠到南明,一路暴走,最終的職務是:平西大将軍、平西王,開藩設府,鎮守雲南;總管軍民事務。

另外,在吳三桂攻下雲南貴州等地後,順治十五年,就已效仿其他地方建制,設定了雲南巡撫、貴州巡撫,以及雲貴總督。

第一任的雲貴總督是趙廷臣。

當然,在這個時候,雲貴總督還是在吳三桂管轄之下的。此時,吳三桂最大的心願應該是能效仿明朝的沐英,世代鎮守雲南。

但是到了康熙朝,情況就變了。

吳三桂發動的三藩之亂時,手上到底有多少人馬?

二、吳三桂的四鎮十營

上文說,滿清對漢制軍人設定的綠營。當年吳三桂投降後,多爾衮将吳三桂投誠兵力劃分為十個營,每營1200人。具體十營是這樣:

  • 忠勇五營,分中、前、後、左、右;
  • 義勇五營,分中、前、後、左、右。

這是吳三桂初始的家底。

在十餘年的清剿南明殘餘勢力戰鬥中,吳三桂不斷加強自己的實力,首先當然是不斷擴充十營的編制。但是不擴大“營”,隻增加人數有個最大問題就是上級撥饷總額受限。

吳三桂發動的三藩之亂時,手上到底有多少人馬?

于是,借着南明勢力尤存,他上書順治帝增設“雲南援剿四鎮”,分别是:左鎮、右鎮、前鎮、後鎮。來源是這樣的:

  • 以四川右路總兵官右都督馬甯衛雲南援剿前鎮總兵官;
  • 以四川左路總兵官署都督佥事沈應時為雲南援剿左鎮總兵官;
  • 以湖廣益陽總兵官署都督同知王輔臣為雲南援剿右鎮總兵官;
  • 都督同知楊武惟雲南援剿後鎮總兵官。

至此,吳三桂的最終家底“四鎮十營”徹底形成。南明被徹底剿滅後,吳三桂也深知“四鎮十營”隻會被壓縮不會被擴張,于是還不斷收編雲貴地方土司等編外軍力。

最終,吳三桂總軍力最終達到多少呢?

根據《清世祖實錄》記載,平西王轄下,官甲一萬員名,綠營兵及投誠兵共計六萬餘人。這是賬面上數字,吳三桂起兵時,加上其他動員的人力物力,僅僅就吳三桂一人之下就集結了總兵力大概在十萬人左右。

吳三桂發動的三藩之亂時,手上到底有多少人馬?

三、康熙帝的削藩政策,與吳三桂的擴編博弈

康熙帝繼位時,年輕氣盛,容不得吳三桂的野心,就開始推行削藩。具體的政策就是讓吳三桂把“四鎮十營”裁撤一些,将裁撤下來的鎮、營軍士配置設定到其他地方去鎮守,也就說是換地方、換上司。

然後再随着年月推進,一點點裁撤下去,最終實作削藩。

吳三桂一生都在刀口過日子,自然不願意。每次上面有削藩的意圖,他就上報:這邊吐番康東入侵,那邊諸苗入寇,然後喊着缺人,變着法跟康熙硬剛。

直到最後,吳三桂爆發了,他算了算手上的十萬家底,再加上耿精忠、尚之信,以及那些投誠的地方督撫,看看19歲的康熙帝,他覺得實力差不多了。

康熙十四年,三藩之亂徹底爆發,這一戰就是8年;但是這一次吳三桂輸了。

吳三桂發動的三藩之亂時,手上到底有多少人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