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英首相對華發表不當言論,中方回應時,對他改了稱呼,事态嚴重

作者:躬耕牛

英國是美國在北約的鐵杆盟友,還與美國同為盎-撒國家,是有“血緣關系”的近親,是以在外交方向上,基本上是“向美國看齊”。美國如今推行所謂“印太戰略”圍堵中國,并希望借此阻止中國崛起,這樣的對華政策風向,也被英國不折不扣地執行着。令人關注的是,即便作為首相的蘇納克,也不注意自己的身份,直接對華發表了不當言論,甚至抹黑中國。而比這個更為令人關注的,是中方對他的回應。

英首相對華發表不當言論,中方回應時,對他改了稱呼,事态嚴重

據觀察者網報道,近日,蘇納克在出訪波蘭時,在演講中将中國、俄羅斯、北韓、伊朗四國形容為“威權國家軸心”,想把當年“納粹德國”的那頂帽子扣在我們頭上,是明顯的引戰動作,還無端指責中俄關系。對此,中國駐英大使館予以了回應,發言人表示,“我們注意到這個英國政客在為增加軍費尋找借口。強烈譴責他對中國的無端指責和惡意诽謗,堅決反對他煽動對立對抗的冷戰言論”。

發言人還表示,中國處理國際沖突的态度始終是推動和平解決。相比之下,英國到處挑事生非,在烏克蘭問題上火上澆油,在安理會反對加沙停火,不支援巴勒斯坦成為聯合國會員,向以色列供武,沒有任何國際道義可言。我們奉勸英方政客收斂好鬥言論,停止無端指責中國,真正為世界和平與正義做點實事。 對此,我們聊三個話題。

第一個,不得不說,蘇納克的言論這次是徹底惹怒了中方,對他的稱呼已經放到了“貶義級”。

中國是非常注意外交措辭的國家,如果不是對方實在“罪不可赦”,也不可能直接改了對蘇納克的稱呼,稱其為“這個英國政客”。即便不說“蘇綱克首相”,“蘇納克先生”,起碼會直呼“蘇納克”。因為直呼其名,既可以表達态度,也不存在“攻擊性”。但是,蘇綱克無端抹黑中國之舉,加上英國現政府對華種種“小動作”,已經令中方忍無可忍了,怎麼辦?

英首相對華發表不當言論,中方回應時,對他改了稱呼,事态嚴重

忍無可忍則無須再忍,幹脆直接“怒怼”——你這個英國政客。在西方語境中,“政客”可不是什麼好詞語,往往與“婊子”相提并論,是為了私利精于算計的物種,是不會信守承諾,随時有可能“撕破臉”的那一類。中方稱蘇納克為“政客”,相當于放棄了對他的任何幻想,表明事态很嚴重。實際上,蘇納克上任後,中英之間基本上沒有高層來往。

那麼,中方這樣稱呼蘇納克,算不算外交失禮?嚴格講也談不上,因為在西方,有德行、有擔當、為國家或世界做出過巨大貢獻的政客,是“政治家”,基本上就都歸于“政客”之流了,如果非要區分的話,不過也就是“一流政客”、“二流政客”之别。

雙方關系好,你是“蘇綱克首相”;雙方關系一般,你是“蘇納克先生”;雙方關系差,你還貶損中國,說你是“政客”,也沒什麼毛病。再說了,即便“攻擊”了你,也隻是針對你個人,但蘇納克攻擊的,可是整個中國,還占着大便宜。

第二個,不止蘇納克,英國近三任首相的對華政策,都不怎麼樣。

英首相對華發表不當言論,中方回應時,對他改了稱呼,事态嚴重

觀察發現,中英關系降溫并逐漸轉冷,是從約翰遜當英國首相開始的。在約翰遜任期的前兩年,中英關系還算正常,但特朗普出任美國總統後,開始千方百計打擊中企代表華為,不僅美國出台相關政令,對華為實施制裁,華盛頓還要求盟友們也跟進,對華為進行圍堵。英國作為美國在歐洲的“代言人”,當然最先被提出了這樣的要求,而且還需要做出“示範作用”。

英國脫歐已經失去了歐盟支援,若再與美國關系轉冷,在西方将成孤家寡人,是以約翰遜猶豫兩個多月後,還是向美國妥協了——決定在英國5G建設中剝離華為裝置。對中英關系來說,這幾乎就是一個“标志性”事件,之後兩國開始在各領域降溫。英國将“伊麗莎白女王”号航母開到南海,并揚言“要再次對華實施炮艦外交”後,兩國關系開始轉冷。

約翰遜之後,特拉斯雖然隻執政了45天,但各種對華不負責任言論,比約翰遜加起來還要多,她甚至表示,“希望北約力量向亞太延伸,在中國發起軍事行動時,保護台灣”。這樣一來,中英關系更冷。

到蘇納克後,他與特拉斯一樣,也是弱勢政府,執政就像“走鋼絲一樣”,同樣需要美國支援。再說,蘇納克是印度後裔,中印關系如今如何,大家也很清楚。是以,蘇納克政府追随美國的對華政策,也就不讓人意外了。讓人意外倒是,蘇納克本人上台後,對華表态一直比較溫和,甚至還私下主張對華接觸,這次突然這麼“激進”,确實令人沒想到。

英首相對華發表不當言論,中方回應時,對他改了稱呼,事态嚴重

第三個,蘇納克為什麼對華發表不當言論?

一個,當然是外交方面的需要。實際上,對目前的英國來說,也談不上什麼外交了,脫歐後,歐盟國家視英國為“對手”,倫敦的主要外交事務,也就隻剩下對美關系了。說白了,就是如何向美國示好,然後“狐假虎威”地跟在美國後面,延長自己待在世界“一流國家”行列的時間。畢竟,大不列颠已成“小不列颠”,早不是此前的“日不落帝國”了。

另一個,就是中方所說的“為增加軍費找借口”。英國本來就在走下坡路,“脫歐”相當于做了一個大手術,與中國關系鬧僵則相當于又大病了一場,在這樣的背景下,經濟已經十分虛弱了,想要增加軍費不僅國庫拿不出來,群眾也不答應,航母造出來一直配不齊護航編隊,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但即便如此,英國想強留在“一流國家”行列中,一方面要通過軍事行動,不斷“刷存在感”,比如去南海搞“自由航行”,到紅海打胡塞武裝,與美日在亞太軍演等;另一方面,還得通過“表決心”,将自己與美國綁緊,比如在俄烏沖突中,英國就一直是“對烏軍援的突破者”,現役武器、遠端飛彈、主戰坦克、白磷彈和貧鈾穿甲彈,都是英國第一個向烏克蘭提供的。

英首相對華發表不當言論,中方回應時,對他改了稱呼,事态嚴重

就在近日,英國還給了烏克蘭5億英鎊費用,并提供“史上最大規模裝備援助”。做這些事,當然需要大筆的軍費開支來支撐,群眾或在野黨不同意怎麼辦?給自己找一個對手,除了正在對抗的俄羅斯之外,還有誰合适擔任這個角色,隻能是中國了,因為在美國撺掇下,“抗衡中國”如今幾乎成了大多數美國盟友的“政治正确”,英國當然也不可能脫俗。